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精选6篇)
品味完⼀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精选6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1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开始画⾯上的“祖国⾄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中国⼥排北京训练馆墙壁上,是⼥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度概括了⼥排精神的内涵:⼥排精神代表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拼搏的时代最强⾳。“中国⼈渴望找到某种⽅式让世界重新看到⾃⼰”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的风貌⼀出现,就瞬间将⼈们思绪拉到那个奋⽃年代。
中国⼥排40年征程弹指⼀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直到现在仍是中国⼥排主帅。从最初⽼⼥排那第⼀个黄⾦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个黄⾦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时代,这简直就是中国⼥排“黄埔军校”,⽽陈指导和郎平⼏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演绎的对⼿戏感⼈⾄深,赛场上惺惺相惜,⽽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边的许多⼈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不再需要中国⼥排了”,他摸着⾃⼰的胸⼝直⾔:“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排精神传承⾄今永不褪⾊,他们书写了传奇,五星红旗如此鲜艳,义勇军进⾏曲如此雄壮。
影⽚在⾥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中国⼥排历史上⼗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和记录,那⼴⼤球迷熟悉的⼀幕幕在闪回,中国⼥排10次夺冠经历,最后⼀个镜头⼜回到了1981年⾸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
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2
“有⼀种骄傲,叫中国⼥排,有⼀种精神,叫⼥排精神!”我们重提⼥排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
这是永不⾔弃的精神。前⾏的征程永远都不会⼀帆风顺,实⼒有长有消,过程有起有伏。在⾼处不因胜利⽽沉醉;在低⾕不因暗淡⽽迷失。30多年间,中国⼥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约起初也是⼀路低开。然⽽,也正因此,“⼥排精神”才更显出其可贵。因为,只有永不⾔弃的⼈,才有资格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有永不⾔弃的民族,才可以真正在风⾬中屹⽴不倒。
这是团结⼀⼼的精神。集体项⽬,“团结”是制胜的核⼼要义。“团结就是⼒量,这⼒量是铁,这⼒量是钢。”中国精神中,积淀着集体主义的传统;⼥排的战绩,也包含着集体的⼒量,恰如主帅郎平所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观战,我们不孤单”。
⼥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的⼼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了强⼤的⽣命⼒和感召⼒,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民。
⾯对每天琐碎的⼯作,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疲惫,会因为铺天盖地的单据⽽想逃避,甚⾄在厌倦期产⽣时想要放弃。《夺冠》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应该不⾔⾟苦,踏实肯⼲,铭记初⼼,牢记使命,⽤⼥排执着、团结的.精神激励⾃⼰,扎扎实实,⼀步⼀个脚印把繁琐、枯燥的⼯作内容做对,做好,要有踏⽯留痕,抓铁留印的⼯作态度,保质保量的交付⾃⼰的业绩成果,不负所托,不辱使命。
致敬⼥排精神,学习⼥排精神,执着拼搏、永不⾔败,我们要时刻惊醒着、时刻准备着、时刻⾏动着。
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3
1⽉19⽇,电影《夺冠》(原名《中国⼥排》)⽚尾曲发布,王菲那英两位乐坛天后联袂献唱#⽣命之河#,美妙的歌声娓娓道出⼏代⼥排的⼼声,也让更多⼈想去影院重温振奋⼏代国⼈的⼥排精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开始,中国⼥排有辉煌也有低⾕,但⼥排姑娘们始终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弃的⼥排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在不到40年的时间⾥,中国⼥排⼗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不仅极⼤地激发了国⼈的⾃豪、⾃尊和⾃信,更成为⿎舞以苏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奋勇拼搏的楷模。
传承不辍,坚守⾃⼰的未来
1981年,中国⼥排第⼀次夺冠,中国⼥排精神开启传承;1990年,张近东创⽴苏宁,将“执着拼搏、永不⾔败”定为苏宁的企业精神。30多年来,中国⼥排⽆论兴与衰,⼥排精神从未缺席;⽽苏宁⽆论沉淀期还是跃升期,“执着拼搏、永不⾔败”也始终未变,成为⼥排精神的最佳企业注脚。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说,“零售服务业是⼀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苏宁要⽤百⽶的速度跑马拉松——既要速度快,⼜要稳健;既要有敢于冲刺的拼劲,⼜要有坚韧顽强的耐⼒;既要⽬标⾼远,⼜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
⼥排精神的传承,是中国⼥排姑娘对冠军信念的执着,不管是“铁榔头”郎平领衔的60后队员,还是90后为主⼒的全新铁⾎队伍,都对胜利充满了渴望,激发⾃⾝砥砺前⾏。在苏宁,从60后到90后的苏宁⼈,都展现着“执着拼搏,永不⾔败”的精神。在服务消费者领域,苏宁持续深耕细作、开放融合,将“服务是唯⼀的产品”理念贯彻到了⾃⾝的每⼀个动作,成为每⼀代苏宁⼈“执着拼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4
《夺冠》以郎平为主线叙述中国⼥排实现“五连冠”,塑造了顽强战⽃、勇于拼搏的“⼥排精神”的事迹。郎平两次在中国⼥排最困难时期主动担任主教练,把中国⼥排重新带上巅峰,获得了奥运会、世锦赛等多项世界⼤赛冠军,⽽“⼥排精神”激励和影响着⼀代⼜⼀代⼈。
“⼥排精神”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基本动作到反射动作,她们的每⼀个动作都要在标准的基础上练上百遍千遍甚⾄万遍。祖国的⼥排姑娘们不抛弃,不放弃,使中国排球从寂寂⽆闻到全世界的刮⽬相看,如电影中的⼀句话“中国⼥排流⾎不留泪!”她们流下的汗⽔和受过的伤是奋⽃的痕迹。作为学⽣我
们要学习⼥排姑娘们“⼀份⼀份咬⽛顶,⼀球⼀球顽强接”的坚持不懈精神,努⼒提⾼⾃⼰,为祖国建设夯基蓄⼒。
“⼥排精神”是改⾰创新的精神,郎平在担任中国⼥排总教练时,⾯对落后的中国⼥排,她不畏社会的舆论和上级领导的怀疑,她果断实⾏改⾰,虽然过程艰苦曲折,但结果是美好的。鲁迅曾写过:“愈艰难就愈要作,改⾰是向来没有⼀帆风顺的。”郎平⾃⼰曾说:“所有的困难都是⽐赛的⼀部分,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我们也要继承和弘扬⼥排的创新精神,创新进取,勇敢开拓。
⼥排姑娘们已为我们树⽴了良好的榜样,榜样⽐任何说教都有⽤,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当我们在成长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们都需要“⼥排精神”的⽀持,榜样是引领的,精神是⽆穷的。不仅我们需要“⼥排精神”,国家、社会也需要“⼥排精神”,我们学习“⼥排精神”,坚持不懈,改⾰创新,成就最好的⾃⼰。
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5
假期间,我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讲的是,⽼⼀代中国⼥排中的队员郎平,她的排球⽣涯。 在1981年前,⽼⼀代中国⼥排刻苦训练,但因郎平体重太轻,教练让他增重,举重达到100⽄时,才能摸球。所以,郎平的进度很慢。她⾃⼰下定决⼼,每天训练结束,她就⼀⼈在球馆⾥练球。渐渐地,郎平的进度跟上了,还练得了⼀⼿好扣球。当时,设备并不先进,队员们只有死训练、苦训练,才能弥补中国与别的国家设备上的空缺。好多⼈,⼿上已经溃烂了,可是依然坚持。膝盖软⾻磨没了,还是不放弃,尽管有腰伤,但依然上场打球,最终,赢得了胜利。
多少年后,郎平成了美国队的⾦牌教练,因为,⾃⼰⼀⼼怀念着中国队,带美国队打了⼀场胜仗后,回归中国。她改⾰了原先中国队的排球格局,让新队员与⽼队员互相接应,中西结合。组合了⼀⽀⼤国家队,⼜⼀次拿下了世界杯。
整部电影⾮常激励⼈,他们不管⾝上有多少伤痛,都没有放弃。⼀般⼈是很难坚持的。我认为,要做到这么有毅⼒,就要有⾃⼰的理想和⽬标,这样,才能坚持。就像,当年,郎平想要达到美国队海曼的摸⾼。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牌教练。
⾝上有伤必定会疼,但有⼀种莫名⽽强⼤的⼒量,迫使中国⼥排队队员,可以忽略疼痛。在赛场上,每个⼈的位置、作⽤都不同,看起来,有些位置重要⽽有些不重要。但,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遍布天涯海⾓,⼤⼩各异,可是你看到过有哪颗星星不曾发出⼀点光亮吗? 我觉得,⼀场排球⽐赛就像是⽣活,需要团结和拼搏,才能做好许多事情。
电影《夺冠》观后感600字6
⾃1981年11⽉16⽇,中国⼥排在世界杯最后⼀场⽐赛中以3:2⼒克当时的世界劲旅⽇本队,⾸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之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实现五连冠傲⼈战绩。中国⼥排也曾跌⼊低⾕,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三⼗多年来,战绩屡有浮沉,但精神从未沉沦。从“铁榔头”的洛杉矶,到“郎平妈妈”率队的⾥约,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排精神。
“⼀个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冲过去”,这是⽼⼥排留下的遗产;“打⼀分算⼀分,⼀分⼀分咬下来”,这是新⼥排写下的精神。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奋⽃,才弥⾜珍贵。中国⼥排⽤⼀次次跌宕起伏的夺冠,振奋着我们的⼥排精神。
郎平曾说:“⼥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是你⼀路虽⾛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上的尘⼟,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这就是中国⼥排,这就是⼥排精神,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
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排⼗⼀连胜的辉煌与荣耀,可是谁⼜能真正体会到,⼥排姑娘们的艰⾟与付出,⼀记势不可当的扣杀,也许需要⼀千次的刻苦练习,⼀次完美的配合,背后,也许是⼀千次的脚步腾挪,疲倦、劳累、伤痛,不能动摇⼥排姑娘们对胜利的不懈追求,
夺冠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唤起了我们因时光流逝⽽逐渐失去的⼀枪热⾎与豪情壮志,今天,⼥排精神早已不独属于中国⼥排,它属于全华夏每⼀个拼搏奋进,永不⾔弃,⽤⾃⼰的⽅式为国奉献的中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