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科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骆国海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3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的质疑、探究、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综合能力与思想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的质疑、探究、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综合能力与思想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科学课堂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生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基础的,因些,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前提。
首先,组员搭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都要均衡。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切磋、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作小组之间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开展公平竞争。其次,组内分工,通常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组内成员要具体的明确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中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这样,小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有了分工,合作活动就能有组织地进行,而且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达到更好的效果。然后,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合作的一个必备条件。采取小组长轮换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合理设计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有效学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任务和合作时机。一般而言,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交流讨论,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交流、评价、讨论、提高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进行生生互助,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教师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适当给予奖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小数乘整数》一课,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时,让学生根据东莞大米在东莞和广州的不同单价,列出两个不同的竖式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让掌握的较好的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其他的成员带着自信的帮助完成了学习任务,同学们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只要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设计好合作交流的内容,采用好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的协调点拨的作用,就一定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能力都得到培养。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分工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出版
[2]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3]刘效萍,张承英.《合作学习的取向》杭州〔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7-8月 [4]李碧锋.《浅谈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月 作者简介:
骆国海,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碧桂园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