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可卿人物分析
秦可卿是曹雪芹在“壬午除夕,书未成,泪尽而逝”之前亲手写下的唯一一个“有始有终”的“金陵十二钗”中的悲情人物,也是十二钗中描写较少,“谢幕”最早的一个人物。虽然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来去匆匆,但她所要表达的人物深层内涵却又是非比寻常的。她是曹雪芹在整个《红楼梦》作品中众多可悲可叹女子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女性。但与此同时,就是这样一个“美貌”“智慧”“品行”兼备的女子,带着对封建家庭无尽的控诉与愤恨,遗恨于生命悲惨命运的尽头。她是红楼世界“万艳同悲”的肇始人物,赏悦她的美丽,品读她的智慧,探索她一生的复杂悲情,从而更能诠释秦可卿在整个《红楼梦》中的深层内涵。
一、秦可卿其人
秦可卿原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婴儿,养父秦邦业因“年至五旬时尚无儿女”,便把她从“养生堂”抱来抚养。秦邦业虽然官居“营缮司郎中”,但却并非豪门望族,而是出身于“寒儒”的“宦囊羞涩”的清贫之人,且秦邦业年纪老了,残疾在身,夫人早亡,养子夭折,身后萧条,家无积蓄,为秦钟入学筹办二十四两贽见礼还得“东拼西凑”。由此可见,秦可卿的境遇与连亲生父母尚不得知的丫环晴雯相似,其出身之贱不言而喻。
小说中的秦可卿,不仅形貌美丽,而且性格贤淑,无论在宁府、荣府,也不管主子、奴仆,她都相处得极其融洽。小说中虽未详述秦氏是怎样大得人心,性格温柔,但从秦氏死讯传来,宁荣二府人们的反应便可见一斑:“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思,莫不悲嚎痛哭”。就连一向目空一切,做事心狠手辣,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的凤辣子,竟也一反常态,与秦可卿素来是“最好的”“常在一处密诉衷肠”。由此可见,
1
兼美女子性情温柔,为人善良,尊老爱幼,并非一般人所能比拟,这在贾府上下是有目共睹的。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托梦于王熙凤的最后嘱托,更让人看到了她极有远见的眼光,她所提出的“保家”之策更是将她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所有的这些,都不难看出秦可卿无论是在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心中,还是在贾府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心中,她都是一个很理想的“兼美”“可人儿”。
二、天女下凡秦可卿
如前所述,秦可卿所出不明,说是从养生堂抱来,作者似用烟云模糊手法,掩饰她更高贵出身。警幻仙姑为答谢宝玉对女孩子们的爱护、体贴,特引他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许配于汝”。既然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姐妹,秦可卿必是神女之一,这是无疑的。据脂评透露,《红楼梦》末章(稿已迷失)有“警幻情榜”(如同《西游记》有“佛榜”,《封神演义》有“封神榜”),在警幻仙姑所封26位爱神中,秦可卿是十二位正钗爱神压轴的人物。这就更确证了她的女神地位。对秦可卿的女神出身,书中多有暗示。如前所述,秦可卿无父无母,系从养生堂抱来。正是女神往往无父无母的隐写。
秦可卿夭逝,棺材是出在潢海铁网山万年不朽的樯木,原是中顺亲王的寿材,“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王当如金玉”。贾政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秦氏神女是也,岂是常人?
秦可卿临死生魂向凤姐托梦后事,告诉“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
2
亩”,将来便是有了罪,败落下来,祭祀产业是不没官的,子孙回家读书务农,祭祀又可永继。更奇的是,秦氏似能先知先觉,知道近日里贾府要有元妃省亲“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盛事。不过是瞬息的繁华,终将“树倒猢狲散”。一出身寒微的小女子怎会有这等见识?甚至会未卜先知?必是神仙人物。
三、风流神女秦可卿
秦可卿既然可以出入“太虚幻境”,那么“太虚幻境”为何方境界?秦氏为何方神女?这是必须回答的。纵观“太虚幻境”,既非佛教的佛国,也非道教的仙境,而是再现了满族先祖居地长白山的萨满神界。《红楼梦》开篇的“大荒山”隐指现今的长白山,“无稽崖青埂峰”则谐音寓意为“勿吉哀清根封”。“大荒山”和“太虚幻境”同属一个“幽微灵秀地”。只是前者是实有的,后者是虚拟的,虚构出长白山有神灵的住所——太虚幻境。
可见,秦可卿、宝玉的“痴情”是从长白山的神界带来的,是萨满纯情文化所铸就的,由色入情,由情而淫,水到渠成,何罪之有?因此,“判词”中的“主淫”不能与“坏女人”相提并论,秦可卿行为不能简单地以“淫乱”视之。
四、秦可卿之死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悲情死亡者,一个美貌、温顺、智慧同俱的“兼美”女子,又何以匆匆而逝呢?这不能不给读者留下诸多的思考。
死因一:《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用“忧虑伤脾,肝木忒旺”来为秦可卿的病作医理,就其原因“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
3
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那么可知“思虑太过”是秦氏的病因。
死因二:秦可卿与贾珍通奸乱伦的关系败露,更是一剂“催命剂”,加速了秦氏的灭亡。秦可卿由于贾珍对她的威逼胁迫,终于造成了焦大所说的“爬灰”的事实。这种“千古恨”的奇耻大辱,时时侵蚀着她的灵魂。然而她的高傲要强的性格及她蓉大奶奶的身份,又使她不敢声张,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和面子,维护整个封建家庭“繁荣祥和”的表面现象,她只有忍辱偷生,但内心却焦虑忧积。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当这一丑行最终败露时,已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的秦氏,再也无力苦苦挣扎了,她的忍辱负重,终于使她不堪心理的重负而彻底崩溃了,她仅有的“那份要强的心也没了”,她生理和心理都难以承受这种苦难和煎熬,最终使她所有的生命力消失殆尽,身心备受折磨至郁结成病而死。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