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若祥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区域室副主任
二O一四年二月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半小时经济圈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随着近期国家高速铁路的快速推进,使得半小时经济圈这个范围得到不断的拓展,一些大的城市群、城市化集聚区都在积极推进半小时经济圈建设。
下面我就围绕这个主题,向大家介绍一下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我要介绍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半小时经济圈的基本概念,使大家了解一些半小时经济圈都有哪些主要的内涵,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第二,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就是半小时经济圈在我国整个区域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第三,对国内以及国外有关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一些好的经验以及做法,这可以为不同地方在发展自己的半小时经济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第四,介绍一下我国区域发展大的格局,可以说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也是中国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一个大的背景,以及在我国推进半小时经济圈建设的主要思路,就是从哪些重点领域推进半小时经济圈的建设,在半小时经济圈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该主要来推进哪些重要的领域;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相关对策,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半小时经济圈的基本概念 (一)半小时经济圈的概念
按照字面的意思了解,所谓的半小时经济圈主要是指围绕核心城市,从核心城市通过半小时的交通距离所到达范围之内所形成的经济区。半小时经济圈之所以能够提出,主要是随着现在快速便捷交通工具的出现,而成为地方以及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以前没有快速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半小时交通圈存在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因为步行的距离,包括一些其他的慢速交通工具,涵盖的范围比较小。现在尤其是随着高速铁路轻轨的建设,它的时速都达到每小时三百公里以上。所以这个时候的半小时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基本上都可以拓展到一百多公里,甚至按照原来的高速公路,半小时经济圈也可以拓展到七八十公里的范围之内,所以半小时经济圈的提出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从我国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实践来看,很多地方发展半小时经济圈,也往往是因为当地
的交通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的情况下,才提出了这个概念,有它的现实需求性。
(二)半小时经济圈的提出背景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进
半小时经济圈的提出可以说有两个大的背景。第一个背景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推进,可以说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经济的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发展从空间形态上就呈现出由原来这种点状的开发,然后围绕主要的交通通道实现轴状开发,然后再进一步形成网络化开发的趋势。其实半小时经济圈也正是这种据点式开发,就是围绕核心城市的据点式开发向外围不断拓展的一个过程。因为它依托的主要通道,尤其是快速的交通通道,使这个据点的范围不断拓展,使核心城市的集聚辐射的功能不断提升。
而且随着半小时经济圈的建设,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行政区经济在逐步地向经济区经济转变,行政壁垒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弱化,国家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行政壁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很多经济联系相对密切的区域,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管理等各方面都在进行一体化的推进。那么半小时经济圈也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因为在半小时经济圈之内,不同的城市之间,产业相互紧密依赖,生态环境处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之内,也是相互依存的,很多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水利、电力、排水、能源等等,也都基本上实现了一体化。
2、交通方式的不断变化
第二个大的背景就是刚才说到的交通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随着高速铁路、城际轻轨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区域联系的空间范围,使原来一百多公里范围的城市都纳入到了半小时经济圈的范围之内。现在国家提出了很多的城市群的建设,在这些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这个半小时区域范围之内,都是这些城市群应该重点加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半小时经济圈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才得到学术界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另外也在中国的区域发展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除了有半小时经济圈之外,另外围绕半小时经济圈,我们还有一小时的经济圈,还有两小时的、三小时的,甚至更长时间的交通圈。从经济联系的强度来看,半小时经济圈可以说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圈,是非常核心的。他们的经济活动、产业活动、社会联系、生态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此外,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一小时经济圈的拓展范围可能扩大到一两百公里范围之内。一小时经济圈之间的城市,可以说联系也是非常紧密
的,它可以说是作为经济区联系的一个紧密圈。就是由半小时的核心圈到一小时的紧密圈,此外还在不断的拓展,从我们国家提出的几大城市群包含的范围来看,基本上都拓展到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左右。这个时候的经济圈可以说是一个联系圈,在这个联系圈里头,不同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他们联系的密切程度一般要高于和其他城市联系的密切程度,他们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等联系都是相对密切,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国内的重要规划区。如果再远,或者四个小时、五个小时,这个时候他们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来说没有这么紧密了。所以我们规划的范围一般在两小时到三小时的经济圈范围之内,而其中半小时经济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是整个经济圈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
(三)半小时经济圈的特点
半小时经济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半小时经济圈是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区域,它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因为半小时经济圈之内,地域相连大约有一百公里左右,经济活动、经济要素的联系都非常紧密。 第二,交通方式非常便捷,有的有轻轨,绝大部分都有高速公路来进行连接,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半小时经济圈之内的交通时间的成本。尽管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是交通的时间成本是非常的低。
第三,相互依存程度非常高,因为半小时经济圈之内,它并不是一体化的,而是由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所组成的。这样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在这么小的范围之内,都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都有各自的一些特点。比如在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一般都是服务业、科技、研发、教育这些优势非常明显,这些主要是集中在一些核心城市。相关的一些加工、制造、组装等产业,大部分都分布在周边的一些中小城市之内,这样核心城市和周边的中小城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分工,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圈城。
第四,半小时经济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边界的范围也是动态变化的,我们把它界定为半小时经济圈,就是在当时交通工具所能达到的范围来界定的。那么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变化,半小时经济圈的范围也是在不断调整,不断动态变化的。它并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边界,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根据不同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半小时经济圈的范围也是在动态变化的。另外,在半小时经济圈之外,还有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圈等等,这个范围也是动态变化的。有的区域作为一个成长区域,人口、经济以及其他的要素向这些区域不断集聚,那么这个区域的辐射能力就不断提升,将来这个区域在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就不断增强,那么它的半小时经济圈就可能不断拓展。
二、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我想介绍一下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发展当中的作用,因为半小时经济圈可以说是区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它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半小时经济圈是我国区域发展多极化的重要支撑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区域发展已经呈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由沿海地区引领全国发展这种大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然从目前来看,沿海地区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但是除了沿海这个发展带之外,我们还培育了很多其他的发展带,比如长江经济带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区,另外东西向的陇海兰新线也是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区域,还有南北的从北京到广州的京广线沿线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此外,在全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还专门提出了一个从包头到昆明的包昆发展轴带,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两横三纵的发展格局,这样使得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这种大的格局就形成了多极化的趋势。
在两横三纵中,有一些重要的城市群,重要的人口产业集聚区,他们通过发展半小时经济圈,就能在两横三纵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半小时经济圈,因为从北京到天津半个小时就可以通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半小时经济带以及广州珠三角地区的半小时经济圈,这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的,像辽宁沿海、山东半岛、长株潭、成渝等等。这些通过发展半小时经济圈,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壮大这些核心城市集聚要素的能力,拓展半小时经济圈在我国区域发展多极化多种的支撑性作用。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沿边这一块发展的重要性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因为要促进这个地区的人口安居乐业,更好实现兴边与富民的良好结合,那么在沿边经济带地区,围绕着沿边一些重要的城市,也可以发展一些和当地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半小时经济圈。比如在我国的新疆西部地区,和中亚接壤的像喀什、阿克苏、伊宁、塔城等等这些经济区也可以发展相应的半小时经济圈,使其在对外沿边开放中发挥桥头堡的作用,更好地集聚轴周边的一些要素。
另外在中国的东南部,像瑞丽、河口等等地区,也可以发展相应的半小时经济圈,发挥它们在对外沿边开放中的桥头堡作用。在东北地区我们也有很多口岸型的城市,围绕这些口岸城市也可以发展半小时的经济圈,集聚相应的人口,集聚相关的产业,加强与毗邻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动。
(二)半小时经济圈是我国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区域
现在为了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国家在规划的编制方面,相关的区域共同来编制区域规划。在环境治理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物的治理方面,实现共同的治理;在基础
设施方面实现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在市场方面,也统一构建区域大市场;在产业方面实现产业的共兴;在社会管理方面推进社会信息的共享、共建,社会共管,共同提供服务。
在半小时经济圈里头,可以说这个是推进区域一体化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因为区域一体化的范围,可能有的地方比较大,涵盖很多的城市,甚至会涵盖不同的省份。但是在半小时经济圈之内,他们的距离范围相对来说比较近,在这些区域里推进区域一体化,可能表现更加成熟,推进起来的现实需求也更为强烈,也相对更为容易一些。所以半小时经济圈是中国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或者叫切入点。通过推进半小时经济圈之内的一体化,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为推进更大范围的区域一体化提供好的经验、好的借鉴,从而促进、带动更大区域范围之内的一体化。
(三)半小时经济圈是我国城市群中的核心区
现在国家把发展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的一个主体形态,那么在城市群中,半小时的经济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它在促进城市群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领性作用、支撑性作用。因为半小时经济圈往往是围绕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以及周边的一些相关城市而组成的,从目前的城市群来看,城市群的范围一般涵盖两到三个小时的交通圈的范围,所以半小时经济圈是这个交通圈里头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
这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半小时经济圈的一些特点,从介绍中大家也可以了解到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发展中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区域和支撑区域。
三、有关国内外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经验
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城市,尤其是超过五百万人的超大城市,主要是集中这三大区域,尤其是人口比较多,经济发展发达的:第一是亚太区,亚太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另外一个是欧洲西部地区,包括英国、法国等相关的一些大城市;然后就是北美的两岸,东西两个海岸地区。可以说这些地区是世界上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大城市比较集聚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发展半小时经济圈有一定的现实需求,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但是在欧洲一些联邦制国家中,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比较明显,所以他们城市之间的联系有的不像单一制国家之间那么强烈。所以我想主要介绍日本、韩国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日本的经验
日本主要的一些城市是太平洋经济带,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也都是沿海的经济带。他们在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时候,也往往是围绕这些大城市,把大城市周边的一些相关城市
纳入到自己的交通圈范围之内进行规划,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发展合力。
1、日本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在介绍日本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时候,可以先介绍一下日本的开发规划。可以说日本的综合开发规划,也是和半小时的经济圈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尽管在综合规划中没有明确提出来要发展半小时经济圈,但其中好多的提法,尤其是围绕一些重点区域的提法,基本上是和目前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的一些理念思路比较吻合的。
在1962年,日本进行了全国综合开发的第一次规划,叫“一全综”。这个时候制订的背景就是日本战后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日本的城市出现了扩大化的问题,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另外日本提出了加快太平洋沿岸地区发展的一些构想,围绕着太平洋地区就出现了很多大城市的规模在集聚扩大。这个时候提出的发展目标就是地区之间均衡发展,希望能够通过发展这些大的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分散相应的一些工业,把有的一些工业分散到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的区域,使这些滞后的区域也能够在规模上、发展速度上与一些大城市形成有机的联系。可以说这个时候是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域集聚的阶段,这个地方围绕它的工业发展的分散化,能够使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培育起来,为实现地区之间均衡发展,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
在1969年日本又进行了全国综合开发的第二次规划,也叫“二全综”。这个时候大的背景就是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日本迎来了战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人口和产业都呈现向大城市集聚的状态,尤其是东京、大阪这些城市,成为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另外日本的信息化、国际化技术也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时候日本就提出来要创造生活富裕的环境。所以这时候还是强调经济,采取了一些开发方式,主要是通过建设和完善新战线和高速道路来推进大型的开发项目,来解决将来国土开发中出现的过密和过疏的问题。就是有的地方人口和产业过度集聚,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地方反而出现萧条,人口和产业都不断萧条。
这个时候日本开始推进新干线建设,1964年他们的新干线的时速已经达到了两百公里,所以如果按照半小时经济圈的理念来看,当时一些大城市和新干线相连的周边一百公里范围左右都可以纳入到当时半小时经济圈的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可以理解为是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功能区疏解的阶段。尤其是随着新干线的建设,高速铁路的建设,为疏解这些核心城市的一些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用便捷的交通方式,使得有关的一些生产要素可以向周边毗邻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进行配置提供一个可能。
第三次综合开发规划是1977年,这时候一个大的背景是日本出现了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
人口和产业也出现向地方进行分散的趋势。这时候国土资源能源等有限性问题就更加突出,期间也发生了几次能源危机。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三全综”的目标,就是人居综合环境的改善,一些污染问题,还有一些大城市病问题,以及资源短缺问题都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这时候的开发方式,在抑制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过度集聚的同时,振兴地方产业,进一步应对过密和过疏的问题,在努力谋求国土均衡发展的同时,也营造适合人居的环境。
这个时候如果从半小时经济圈的角度来理解,可以理解为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进一步疏解的阶段。因为半小时经济圈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核心区域的功能会不断增强,在增强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过密而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会非常明显,这时候就需要把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内的相关功能向周边地区进行进一步的疏解和分散,并且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实现区域增长的多元化。
第四次的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在日本是1987年,提出的背景是人口以及各种功能进一步向东京这个据点进行集聚。第二,由于产业结构急速变化而引起地方圈,就是东京之外其他地方的劳动力问题出现短缺。第三个方面就是日本现在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得到了很大推进。所以在“四全综”中日本提出了要构建多极、分散性的国土空间,就是要分散增长极的功能,开发方式是在充分发挥地区特性的同时,要构建多极分散性的国土空间。在国家的指导下,促进全国的干线交通、信息、通信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国家、地方、民间、团体等多方合作,形成多层次的交流体系。
如果从半小时经济圈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半小时经济圈多极发展模式形成的阶段。半小时经济圈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紧紧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据点发展半小时经济圈,在支撑全国的发展中,它的负面作用就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要培育更多的半小时经济圈,更多的据点,更多的支撑点,支撑全国发展,为形成这种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 到1998年,日本又开始进行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这个时候日本提出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大的背景,主要就是日本的人口减少,少子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高度的信息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一些信息产业自身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另外信息产业也对传统的一些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期间日本提出了要形成多极性的国土空间,并且又提出为构建这种多极性的国土空间要构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时候的开发方式主要提供了以下几个战略:第一,要创造多自然的居住区域;第二,提出大城市的复兴和改造;第三,提出地方的协作发展轴;第四,提出广域的国际交流圈的概念。 如果从半小时经济圈的理念来看,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日本半小时经济圈协调发展的一个阶段,其他一些多极化的增长极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另外,在半小时经济圈之内不仅仅在
强调经济的发展,而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整体的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这就赋予了半小时经济圈一个更多的内涵,纠正了过于强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益,这是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目前日本最近综合开发是第六次综合开发规划,它的时间是从2008年到2020年。这时候的背景就是日本的国土空间、国土结构和产业布局基本上已经完成,大的空间构架已经形成了。另外从自身的产业来看,其中的一些重化工业、污染环境的产业也已经逐步地离开了日本的本土,向周边的一些国家进行转移。同时日本十多年的经济萧条和少子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更加的突出,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就要求日本构筑环境和谐、安全舒适的开发格局。所以在第六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中,日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要构建美丽安全的国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半小时经济圈的角度来看,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半小时经济圈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个时候对半小时经济圈区域发展核心区的理解,可以说更加全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更加的综合。所以日本由国土开发转入到了国土形成阶段,“六全综”就实现了由国土综合开发向国土形成的转变,最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更大的区域单元作为国土战略的主题。从全国来看,他们提出了十个广域的经济圈,分别是北海道经济圈、东北圈、关东圈、中部圈、北陆圈、近畿圈、中国圈、四国圈、九州圈和冲绳圈等等,同时还指出来要加强不同圈之间的一些交流和互通。在这个阶段它除了要促进不同区域半小时经济圈,也就是核心区的发展之外,而且还强调不同区域的核心圈和另外的核心圈之间的互通和交流,使不同的区域之间构建出一个复杂的网络。
2、首都圈规划
如果从日本的三大都市区来看,这三大都市区的人口一直是在不断增加的,而一些地方的中小城市的人口则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这种现状一直在持续,也就是说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一些人口包括一些经济活动,仍然呈现向一些大城市圈进行集聚的趋势,尤其是在大城市这样一个核心区域。东京都市圈一般是指以东京的市区为中心,大约半径是在八十公里范围之内。它组成的主要区域包括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共同构筑了东京的都市圈。这个都市圈因为半径只有八十多公里,基本上是在半个小时的交通圈范围之内。总的面积大约有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占到日本全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点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7%,经济总量占到了日本全国的1/3。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经济活动的密度是非常的高,城镇化的水平也是非常的高。所以这个地方的半小时经济圈在整个日本的经济活动中,都是非常密集的。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来,东京北边的崎玉县、南边的神奈川
和东边的千叶县,基本上是连在一块的,它们通过一些现代化的复杂地铁网络构成了一块。另外从大的范围看,周边一些茨城、栃木、群马、山梨等等构成了大的都市圈的范围,它们在日本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围绕着首都圈,日本也专门出台了相关的一些法律,并且制订了相关的规划。第一次的规划叫首都圈的基本规划,在1958年进行制订。第一次制订的思路就是能够在既有的首都圈建成区之外构建绿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但是由于日本土地的私有制,构建绿带这种想法没有实施。所以日本第一次首都圈的规划基本上是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在1959年也提出了首都圈里要限制工业,并且还提出了要限制大学的发展。因为他们在当时认为,大学的布局也不一定要布局到首都,不一定要布局到一些特大城市,要把大学和工业都分散到其他的一些落后的地区去。
随后,日本在196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的首都圈的规划,包括把一些首都圈之内的核心功能疏散到近郊地区,在近郊地区搞城市开发,搞工业城市,搞一些研究学园等等。
随后首都圈的规划又进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第三次的首都圈规划就是控制首都圈的扩大,因为在第三次1976年的时候,东京的人口和集聚产业的能力就已经非常强了,所带来的一些过密的问题就非常的突出。所以在第三次中就提出来要控制首都圈的扩大,要疏解首都圈相关的一些功能。
随后在1986年又进行了第四次首都圈的规划,这一次和前几次有一个比较大的提法,就是提出首都圈有一极,要构建多圈层的构造。围绕东京,在东京周边培育相关的增长极,构成多极点多核心的发展模式,另外也向周边搬迁和配置一些政府的机构。可以说第四次的首都圈规划,就使得这种半小时经济圈由原来的单核心向多核心进行了转变,这就是从空间结构上发生了大的转变。
随后在1999年又进行了第五次首都圈的规划,这个时候就提出了要改造提升大城市,提出了城市的中心居住,要限制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的一些工业,并且使得大城市过密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它围绕首都圈的半小时经济圈进行了五次的规划,可以说第四次规划中,多核心的规划对中国与地方搞半小时经济圈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分散超大城市的一些核心功能的时候,日本提出不仅要疏解相应的一些工厂,加工制造业,另外把大学、行政机构都作为向外疏解的重要内容。这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因为如果一个大学疏解过去,可能和大学配套的一些好多产业和经济活动也相应得到疏解。从日本统计的数据来看,像东京这种大都市的大学占全国大学的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另外从日本的三大都市圈来看,工业
出口所占的比例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这种疏解核心城市功能的做法还是非常有成效的,通过多次的疏解,使得日本的核心圈过密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另外日本通过不断完善它的地铁、轨道交通,也使得核心圈之内的交通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因为地铁成为核心圈人员流动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韩国的经验
第二就是介绍一下韩国的半小时经济圈的做法和理念。从目前韩国经济圈来看,有七个大的圈:一个是首都圈,这一块主要是围绕着他们的首尔,另外还有仁川港,这一点和中国有点相似,首都边上也有一个大的港口;另外在首都圈南边有一个忠清圈,主要是科学技术以及尖端产业研发等等;再往南就是湖南圈,这个地方主要是文化艺术、历史产业相对比较发达;它的东海岸北边主要有一个江原圈,这一块主要是观光、休闲、健康等产业;再往南是大庆圈,这里都是韩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尖端的知识产业;再往南是东南圈,主要是一些基础产业,包括物流等等;最南边的济州圈主要是搞旅游,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划分韩国这种大的区域发展格局,他们分了西海岸以及和北朝鲜交界的地方、南北交流圈、东部海岸观光带,以及南部海岸休闲带等等。韩国的半小时经济圈,可以说主要是围绕首都首尔来进行开展,形成一个重要的半小时经济圈。在首尔主要是以首尔、仁川这两个大的城市为核心,包括韩国的京畿道在内的部分地区。首尔主要是自身的加工优势,然后仁川港有非常重要的港口优势,这样两个城市共同协作,可以说在整个韩国的经济结构中都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的一个统计,韩国71%的税收,100%的中央行政机关,85%的主要公共机构,91%的百强企业,65%的大学,56%的制造业,主要都集中在首尔这个半小时经济圈之内。现在韩国又在世宗市建设中央的行政办公中心,将有很多的政府机构,包括一些公务员将会迁到世宗市,这样韩国就在很大程度上疏解了半小时经济圈中的核心圈的很多功能,使韩国出现了“一国两都”的现象。从人口集聚来看,可以说首尔作为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从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是集聚人口,尤其是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的主要区域,另外韩国首尔和周边的地区也有非常便捷的铁路、高速公路等相互连接。
以上就是介绍韩国发展半小时圈相关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因为这些理念和做法在当时的规划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来这就是半小时经济圈,但是从它的实际发展来看,已经成为半小时经济圈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