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2022-03-04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9卷第12期 Vo1.29 No.12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2010年6月 June.2010 浅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刘小利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中,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舞台的同时, 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及转轨经 济、政府推动的市场经济、市场要素的市场化发育程度不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还存在一 定的差别。文章主要从趋同的背景及原因,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展望方面作了分析,并指出未来趋同的必然趋 势。 . 关键词:全球化;会计准则;差异;趋同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2—0162—02 1 趋同的背景及原因 1.1 国内背景及原因 1.1.1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化 首先,中国加入WTO已经五年,过渡期已经结束,而 表1 1995 ̄2004年世界货 挈易统订量 单位:(10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迅速,对外 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幅超过10%,外汇储备迅速 增加,目前超过2万亿美元。其次,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 不断完善,为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了可观察的市场政府 行为转变,政府行政手段减少使得会计信息的生产环境 好转。再次,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达到1625 家(20o9年4月底),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衍生产品 交易增加。最后,根据人世承诺,自2006年12月份开始, 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 1.1.2中国会计准则仍不理想 表现一:新制度与老制度并存,如:1993年的行业会 并有通用性)因此暂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计制度,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金融企业会 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合理因素及 计制度,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表现二:《企业会计 原因 制度》的实施范围较小,《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股份有 限公司开始实施,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实施,而对 2.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合理因素 于国有企业则是鼓励实施。表现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第一,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 的实施范围不全面:2002年上市公司实施,2004年证券 与大多数国家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的做法是不同的,从 公司实行。表现四:会计制度行业倾向加大,专业核算办 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准 法越来越多。 则的趋同。第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混淆了概念框架的性 1.2国际背景及原因 1.2.1会计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 1995~2004年,十年间世界贸易的统计表(见表 1,1995~2004年世界贸易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以 质和作用,削弱了对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概念和原 则的研究,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 1995~2004年的世界货物贸易总额是逐年增长的,世界贸 易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计作为国际 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第四,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 通用的商业语言,其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越来越重 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对公允价值一概否认的做法,要。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国际化,要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 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并不合拍。第五,在具体会计 准则之分有较大出入。第三,由于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 较迟,我国会计准则的涵盖面较小,规定不够详细,可操 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尚未涉及,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 处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 在不少差异。如:在存货准则对采购成本的计量上,国际 1.2.2中国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最大受害国 自WTO于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蝉联反倾销名单 准则采用净价法,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在现金流量表准 我国仅允 榜首(国际金融报),2005年6月28日,欧盟初步评估中 则中,国际准则同时允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同。 国提出的“市场经济地位”申请,结论是欧盟规定的五条 许采用直接法等等。 标准中,中国有四条没有达到(其中一条是企业必须建立 2.2不合理因素存在的原因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套而且是唯一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账目清楚的会 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充分和公开 计账簿,盖章须按照国际通用会计准则进行过独立审计 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的市场竞争。第二,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均较小, 一作者简介:刘小利,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第29卷第12期 刘小利:浅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163 上市公司数量不足,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完全以投 资者为主。第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内部治理 结构薄弱,国有股一股独大,或者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 制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年度改进》,其中对《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第1号》(以下简称“IFRS1”)进行了修订,旨在 解决中国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因资产重估引发的会计计 量问题,该修订消除了A+H股报表中因企业改制资产评 估产生的重大差异,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取得又一 突破性进展。 3我国的努力 3.1 中国近几年与国际会计界交流十分活跃 2008年4月18 Et,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代表团访问 美国兵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中美两国会计交流 与合作问题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在加强双方 3.2趋同的实例一一准则趋同“两份财报”利润趋近 2007年8月,一致药业在Et前公布的半年报中表示: “实施新准则后,公司按《企业会计准则》和按《国际会计 准则》核算的本期净利润已无差异”。而此前已披露半年 会计合作、建立相互交流的工作机制的报告发表概念达 报的一些发行有外资股上市公司,如方大A、sT中鲁B 成共识。 等也是如此。可见新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 2008年l0月10日,2008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大会 现了实质性趋同后,上市公司分别按照国内、国外会计准 在北京举行。 则所编制的两份财务报告之间的净利润已基本趋近。 2009年3月22日,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光忠在上 海众华沪银会计师事务所加入均富国际集团仪式上表 4结语 示,将采取多种手段鼓励中国会计业做大做强,使中国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综合 计业走出去。 国立的增强和积极参与,中国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同 2009年3月27日,财政部就三份国际会计准则征求 已是必然趋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国内 国内意见,6月25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关于征求国 形势,将我国会计事业向纵深推进,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等项目 体系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意见的函》,就《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客户合 同中收入确认的初步意见(讨论稿)》和《财务报表列报 参考文献: (讨论稿)》等三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循程序文件公开 征求国内意见。 【1】赵蕊,刘倩.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J】 2009年5月7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f17). (上接第159页)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政 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在我们构 府必须正视各阶层民众的不同利益诉求,政府决策必须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上,治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 建立在民众有效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公民和政府的良性 新的视角,它提倡多元、互动、民主、自治等理念为构建社 互动。政府必须以平等的身份与多元的社会主体进行平 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它是一种能应对复 等的协商与合作。政府必须从实际出发,提供满足公民实 杂、变动、多样社会环境的,具有很强灵活性和适应性机 际需求的公共服务,“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 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理理论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正是 用”。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应该多元化。政府应 社会系统内部各个主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的和谐 该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转到为市场和社会制定规则上 状态,由此治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正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 来。在治理理论视角下,政府主要承担的是建立指导社会 会三大部门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 组织行为者行动的共同准则和确定有利于稳定这要行为 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主体的大方向和行为准则的重任。 第三,努力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公民参 参考文献: 与管理是公共行政治理改革的基本原则。公民不仅是各 种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更是公共服务的监督者,必须在参 【1]徐琳.从治理理论的兴起看公共性的现代回归【JJ.理论观 与管理中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价值。公民有效的参与政策 察,2009,(2). 过程有利于消除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 【2】杭健.从治理理论谈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J.时代经贸(学 会。但是,这一参与的基础是公民具有良好的自治能力和 术版),2007,(6). 民主意识。客观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增强了公民 【3]李捷.地方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1. 和社会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占有量,从而消弱了传统政 管理与财富,2009,f11). 府的信息优势地位,密切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反 [4】王宏彬.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和谐政府的构建[J1.学术交 馈,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回应性和依赖性。 流,2008,(12). 4结语 【5]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 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I_人文杂志,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当中,治理理论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