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断赏析2

2023-02-22 来源:意榕旅游网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

精彩片断赏析2

【缘由聚焦】

常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同一首歌》,众多明星闪亮登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个性化地倾诉着自已由衷的情愫。《同一首歌》透过电视屏幕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国人为之深深眷注和感动,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期盼和敬仰的生命之歌。如此精彩而富有人文情怀的舞台,每走进一个地方,都会激荡着本地的人情和文化,激励着本地人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进而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元素。序曲中的精彩有目共睹,过程中的情绪感同身受。然而,更令我值得深思的是节目最后由名歌星唱响的《同一首歌》,迥然各异的歌手敞亮不同的歌喉,展示不同的舞姿,怀揣不同的心境,但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交往(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分别在不同

1 / 8

的时期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今天我想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24自然段)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用这同一首歌以飨同行。

王崧舟:在开放引导中享受生命

师:快速读中间部分,你对咱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你找到了金碧辉煌,还有没有别的词来形容圆明园吗?

生:举世闻名。

生:万园之园。

师:金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世之园圆明园。再找一找,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呢?

生:凭宏伟的建筑。

---------------------------------------------------------------范文最新推荐------------------------------------------------------

生:还凭奇珍异宝。

师: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写了几个有?

生:7个有。

师:写圆内景观,作者写了7个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景物多,价值连城。

生: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师: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

生:无数个。

生:我从文中的省略号体会到圆内景物数之不尽。

生:从不仅还有体会到多。

3 / 8

生: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无数。

生:还有一个等字。

师: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万圆之圆的圆明园。

师:(出示)漫步园内,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了。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我仿佛看到了世界。祖国太伟大了!

师:(出示连续图片)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再让我们一起

---------------------------------------------------------------范文最新推荐------------------------------------------------------

走进这一座万园之园。(生读)陶醉了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但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设计的?这么大的一个圆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师:什么是强盗?强盗来了,会有同情心吗?

生: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搜集了一份资料《圆明园之最》,读了以后,你能明白一部分心中的疑惑,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

师: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震撼了吗?你震撼了吗?是什么让你震撼?

5 / 8

生:我被圆明园的大震撼了。640个足球场,这是多么巨大的园林呀!

生:园内藏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我被这个震撼了。

【赏析】王老师以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这个覆盖面广,穿透力强,思维容量大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当学生从面上罗列了几方面原因以后,继而从点上引导深入: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有价值的知识、思维和情感。进而王老师又匠心独运,以漫步园内,宛如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为信息焦点,通过情景朗读、体验品味引发联想: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此生发,不仅是对上文7个有所描述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下文教学的引领:但同学们,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王老师这一质疑,断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广的领地,个性化疑惑由此生成,随之而伴的是新一轮自读感悟的语文实践。这样的课堂,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王老

---------------------------------------------------------------范文最新推荐------------------------------------------------------

师有的放矢、开放引导,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使自身的语言更发展,更是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愉悦思维的快乐,酣畅情感的宣泄,享受着生命激荡的快乐。

读了三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心潮为之澎湃。大师无愧为大师,他们的课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个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的光辉。然而激动之余我冷静寻思:他们个性飞扬的课堂,共同在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缘于成功的元素又有哪些?于永正老师说过: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我想,三位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大师,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闪烁出智慧的灵光,激荡着生命的灵性,正是因为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实践,才使他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浑厚的力量,才让我们感到震撼、鼓舞并为之仰慕。王崧舟老师常用一句话勉励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追求就是积极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是呀,正因为读书,读万卷书,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不竭的源泉;正因为追求,永恒的追求,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高远的目标;也正因为思索和实践,不懈的思索和实践,才有了高唱生命之歌的激情喷薄和精彩飞扬。

7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