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儒林外史》悲喜剧的美学风格赏析

2020-03-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儒林外史》悲喜剧的美学风格赏析

作者:李元波 杨民民 宋娜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2期

[摘 要]《儒林外史》是一部悲喜剧融合的作品。作品通过对读书人、假名士、斗方诗人、官绅和理想人物的描写,深刻揭示他们灵魂如何受害,借此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 [关键词]儒林外史;悲喜剧;美学风格

《儒林外史》在我国清代小说中是空前绝后的长篇讽刺小说。它着眼于整个封建社会,它的创作目的在于醒世,吴敬梓对沉沦于功名富贵不能自拔的读书人给予了讥讽。他用血和泪写下了他们的异化人格与悲剧命运。作品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进行描写,对他们生活和灵魂的剖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分崩离析的潜在危机。同时,这也是一部对读书人命运进行讽刺和反思的小说,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也无一个统领全书的中心人物,也无首尾勾连完整统一的故事情节,它表现的是一个群体,描写的是这一群体中典型的、独特的个体。作者采取了悲喜剧结合的方法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在科举制度下性格的扭曲。 一、悲喜剧融合的典型人物塑造风格

吴敬梓描写的是出身卑微的一群人,挣扎着向上爬的人物的悲喜剧。《儒林外史》之所以能够使悲喜剧气氛互相交融,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刻画的人物是很真实的。他们身上喜剧成分达到高潮时悲剧成分也达到高潮。我们分析文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1.迂腐穷酸的腐儒——周进和范进。周进和范进都在八股取士的舞台上扮演者悲喜剧的角色。周进考到六十多岁了,连最低的功名也混不到,生活穷困,旧帽破衣,头发花白;范进是跟周进经历相同的,家里有老母、妻儿,还有一个势力的岳父,也是科举的产物,被科举冲昏了头脑屡考不中,但又不放手,搞得家里没吃没穿的,也无人格可言。胡子花白还是童生的周进内心极为复杂,梅玖的侮辱,王举人的鄙视,最后连作馆也丢了。从这些描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藏在内心的几十年的辛酸、屈辱。因此,他一旦进了贡院,望见两块号板“不觉眼睛里酸酸的,长叹一声”,用头猛撞上去,昏倒在地。为科举考试准备一生的周进得知商人们愿意为他捐个监生时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趴在地下就连磕了几个响头,在他眼里通过科举做官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求得富贵,他可以没有人格。范进获悉高中的音讯时,喜出望外,兴奋过头,晕过去了,众人见此现状,建议让他整日里害怕的胡岳丈叫醒他,由于范进中举了,身份就是老爷了,胡屠户也不敢打了,打一巴掌还是心惊胆战。范进中举发疯,是因为猛然的大惊喜,神经不能承受。这可以说是最可笑之处,但也是最可伤心之处。科举的流毒已经渗进了范进的骨髓,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那发疯的过程,使人发笑,又令人惨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自欺欺人的假名士和斗方诗人——马二先生和匡超人。马二先生给八股下批语,不敢稍有逾越,他说:“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使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只有经书才是正统的,诗词歌赋都变成了可以“坏人心”的危险品,可以想象其固执迂腐到什么程度。他是被八股教条所僵化的老学究,但又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诚恳朴实,又慷慨好义。他的可笑及可悲在于他丧失了现实感。他是封建科举制度这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正宗产品”,他的大脑里塞满了圣贤的语录,他没有自己。二十年科场失利,仍然是一个虔诚的举业至上主义的信徒,在他看来,念文章,做举业,就是为了做官。只要能做官,圣上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去思考,甘愿做奴役的工具。马二先生的全部喜剧就在于这个人物性格中的主观逻辑和生活的客观之间的矛盾,更让人痛恨的是他不知觉醒,还给别人洗脑,让他们接着走自己的老路。正是这个社会性的矛盾才构成了马二先生喜剧形象的基础。但是马二先生又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马二先生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这已经够悲惨了,但多次不顺之后,仍无觉醒,这是更大的悲剧。

作者对于人物的挖苦、嘲笑、调侃,并非是对个人的人身攻击,相反却是怀着一种深切的同情。匡超人本来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青年,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养活父母。可是一接触功名利禄,他的正常的人性完全被扭曲,学会了一套吹牛拍马,坑蒙拐骗的本领。他不感恩于马二先生,还过河拆桥,攀高枝,修妻纳妾,不知廉耻。吴敬梓以现实主义的清醒目光,含着讽刺家忧伤的嘲笑,通过匡超人堕落的历史,既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又将那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嬉笑中带有严肃的思索,这种冷中有热,冷中有愤,笑中有悲,笑中有恨,正是《儒林外史》悲喜融合的独特色调。

3.唾弃功名富贵的理想人物——杜少卿。杜少卿可以说是作者本人的“自况”描写,与他自己的身世经历无比相似。他重孝道又慷慨重义,他“不喜欢人在他眼前说做官,说人有钱”,他把钱财看的很单薄,只要别人有求于他,不管是真有困难还是处于欺骗,他都慷慨解囊。可是杜少卿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眼光一直在自己的圈子里,没有经历贫穷的生活,他还活在所谓完美的精神世界中,因此他不可能看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和道路。结果热情消失,梦想破灭,只落得整天无所事事,沉溺于诗酒之中。他虽然蔑视功名富贵,鄙弃举业,但又无力与这个社会决裂。他对社会有一定清醒的认识,但乏于实际的行动,这就是他最终成为悲剧性人物的根本原因。但他虽放浪不羁,自命清高,却还是与下流卑鄙的小人结为朋友。杜少卿只顾自己的慷慨好义,实际上却是鼓励别人作恶。这种美丑不分,贤否不明,简直是对“品行文章当今第一”的讽喻。 二、结语

总的看来,这些人行为上具有喜剧性,精神上具有悲剧性,这些人的行为和他们的精神活动,在他们自己看来并不觉得奇怪,更不觉得是可笑、堕落,反而认为是理当如此的。吴敬梓认识到封建末世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了这种社会现象的丑恶以及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们精神的堕落,而且揭示了造成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精神堕落的原因在于末世的科举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纪[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莫纯星.儒林外史悲喜剧融汇的审美特性[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 [3]周先慎.明清小说(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修订本)[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5]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