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三中医专业经络腧穴学-1经络概论习题及答案

2021-12-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试题

院(系): 考试时间:90分钟 班 级: 姓名: 学号:

第一、三章 经络概述

一 选择题 A型题

1.现存最早的经络文献是:

A.?灵枢??素问? B.?内经??难经? C. ?甲乙经? D. ?脉书? E.?脉经?

2.十二经在腹部的有关经路由内向外依次是:

A.足少阴, 足阳明, 足厥阴, 足太阴; B.足阳明, 足少阴, 足厥阴, 足太阴; C.足少阴, 足阳明, 足太阴, 足厥阴; D.足太阴, 足少阴, 足厥阴, 足阳明 E.足少阴, 足阳明, 足太阴, 足少阳

3.手足三阴经穴位能治疗头面部疾病, 主要是因为: 4.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

A. 十二经脉 B.十五络脉 C. 十二经别 D.奇经八脉 E.以上均是 5.?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滑伯仁 E.杨继洲 6. ?针经指南?的作者是:

A. 王执中 B.王惟一 C.滑伯仁 D.窦默 E.杨继洲 7.?十四经发挥?的主要蓝本是:

A.?甲乙经?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资生经? D.?金蓝循经取穴图解? E.?针灸大成?

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内经??难经? B.?灵枢??素问? C.?脉经? D.?脉书? E.?甲乙经? 9. 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A. 无名指 B. 小指 C. 中指D. 食指 E. 拇指 10. 关于针灸经络著述最多的朝代是: 11.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 A. 杨继洲 B. 皇甫谧 C. 华佗 D. 李学川 E. 高武 12 .?针经?是指:

A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B ?素问? C ?灵枢? D ?针灸甲乙经? E ?针灸大成? 13.十二经的命名,主要包涵了哪些内容?

A 阴阳、五行、脏腑 B 五行、手足、阴阳 C 手足、阴阳、脏腑 D 脏腑、手足、五行 E 以上均非 14.?针灸逢源?的作者是:

A 李学川 B 王叔和 C 华佗 D 孙思邈 E 皇甫谧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15.足三阳经在躯干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 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C 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 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E 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16.以下经脉中,有表里关系的是:

A 肝与心 B 胆与心包 C 肾与大肠 D 心包与三焦 E 脾与肺 17.在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 额头部 B 头面部 C 上肢部 D 胸部 E 下肢部 18.在经络系统中,离、入、出、合是指以下哪个的循行特点?

A 奇经八脉 B 十二经筋 C 十二皮部 D 十五络脉 E 十二经别 19.十二经筋的命名,主要包涵哪些内容?

A手足、阴阳 B阴阳、手足 C 手足、阴阳、脏腑 D 手足、脏腑、阴阳 E 阴阳、手足脏腑

20.?奇经八脉考?的作者为:

A 杨继洲 B 高武 C 何假设愚 D 李时珍 E 孙思邈 21.同名经在以下何处连接

A 胸 B 腹 C 手足 D 头面 E 背部 22.在心中衔接的经脉是

A 足厥阴肝和手太阴肺 B 足少阴肾和手厥阴心包C 手少阳三焦和手少阴心D 足太阴脾与手少阴心 E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 23.在无名指处连接的是

A 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B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阳明大肠经C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D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E 手太阴肺与手阳明大肠经 24.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衔接于

A 心中 B 肺中 C 小指 D 大趾 E面 25.营气从足阳明胃经流注到的下一条经是

A 胃经的同名经B 胃经的表里经C 足少阳胆经D 足少阴肾经 E 手太阳肠经 26.从足太阴脾经运行到的下一条经是

A 脾经的同名经B 脾经的表里经C 足少阳胆经D 手少阴心经 E 手阳明大肠经 27.在鼻旁衔接的经脉是

A 一对表里经B 一对同名阳经 C 一对同名阴经D 一阴一阳经E 以上都不对 28.在食指衔接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和手太阳小肠经B 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C 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经D 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E 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阴心经 29.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衔接于 A耳旁 B 耳中C 外眦D 内眦E 目中 30.位于腹部第三侧线的为

A 胆经B 膀胱经C 肾经D 脾经E 胃经 B型题

A ?黄帝内经? B ?灵枢? C ?素问? D ?难经? E ?针灸大成? 1 其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2 ?内经?中最详尽记载经络的书为

A 364 B 354 C 360 D 365 E 361 3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 4 ?针灸逢源?载穴

A ?扁鹊神应玉龙经?B ?针经指南? C ?圣济总录? D ?明堂灸经?E ?针灸聚英? 5 “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初见于 6 属明代的针灸专著

A ?医学指归? B ?针经指南? C ?针经? D ?明堂流注?E ?脉书? 7 将经络与药物结合起来的书为 8 ?九卷?又称

A ?黄帝针灸甲乙经?B ?针经指南?C ?难经?D ?经络分野? E ?奇经八脉考? 9“流注八穴〞初见于

10 首先提出“奇经八脉〞名称的是

A 阴跷与阳跷脉 B足少阴与足太阴脉C 手少阴与手太阳脉D 任脉与督脉 E 手太阴与手少阴脉 11 有表里关系的为 12 无所属穴位的脉是

A 十二经别 B 十二经脉C 奇经八脉D 十五络脉 E 十二经筋 13 经络系统的主体是 14 不进入胸腹腔的是

A 足太阴脾与手太阴肺 B 足少阴肾与手厥阴心包 C 手太阴肺与足厥阴肝 D 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经 E 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经 15在胸中连接的有 16在内眦连接的为

A 足阳明胃 B 手阳明大肠 C 手少阴心 D 手少阳三焦 E足少阳胆 17 接续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是 18 接续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经脉是

A足太阳经别 B 任脉 C足太阳经脉 D 带脉 E 手太阴经筋 19 加强与心和头联系的是 20 与胸膈联系的是

A 十五络脉 B 十二皮部 C 十二经脉 D 十二经别 E 十二经筋 21 均起于四肢末端,不属络脏腑的是 22 具有“离、入、出、合〞分布特点的是 A枢儒 B害蜚 C关蛰 D 枢持 E害肩 23 阳明皮部名称为 24 少阴皮部名称为

A关中 B 关折 C 关枢 D 枢儒 E 枢持 25 太阳皮部名称 26 少阳皮部名称

A 手少阴经筋 B 足少阴皮部 C冲脉 D手太阳经脉 E 脾之大络 27 别道奇行的为

28 加强表里及脏腑联系的是 C型题

A 从四肢部开始 B 手足各经脉互相衔接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1 ?脉书?记载脉气的运行特点是 2 ?内经?记载脉气的运行特点是

A 李时珍 B 叶天士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3 注重分经辨证用药的医家是 4 ?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是

A 胸B 腹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5 足三阳联系 6 手三阴联系

A 身前 B 身后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7 足阳明经行于 8 足少阳经行于

A背腰第二侧线 B 胸腹第一侧线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9 肾经 10 胃经

A 肝经 B 胆经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1 循行于胁侧的经脉是 12 循行于阴部的经脉是

A 手阳明B 足阳明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3循行于肩部的经脉是 14循行于面周的经脉是

A 肺 B 脾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5 循行于胸腹第三侧线上的经脉是 16 循行于颈部的经脉是

A 手少阳经B 足少阴经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7 与手厥阴经互相衔接的经脉是 18 足太阳经的表里经是

A 2 寸 B 4寸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9 躯干前第一侧线距胸正中线是 20 躯干前第二侧线距正中线是

A 直属脏腑 B 具有沟通表里作用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21 阴维脉和阳维脉 22 少阴络脉与太阳络脉 K型题

1 “一源三歧〞指的是

①任脉 ② 督脉 ③ 冲脉 ④带脉 2 经络理论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包括

① 分经用药 ② 分经辨证 ③ 循经取穴 ④ 分经切脉 3 经络系统的主干是

①奇经八脉② 十二经别 ③ 十五络脉 ④十二经脉 4 膀胱经在背腰部的循行线距正中线为 ① 2.5寸 ② 1.5 寸 ③ 2寸 ④ 3寸

5由于经别的联系,突出了哪个器官的重要性 ① 头 ② 耳 ③ 心 ④ 咽喉 6以下属于奇经八脉的是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①带脉② 阴维脉 ③ 阳蹻脉 ④ 瘛脉 7 属于络脉的为

① 脾之大络 ② 任脉络 ③ 督脉络 ④ 冲脉络 8 胸腹第三侧线上的经脉是

① 心包经 ② 肺经 ③ 心经 ④ 脾经 9在躯干部的第二侧线有经脉

①胃经 ② 脾经 ③ 膀胱经 ④ 肝经 10 在四肢末端衔接的经脉有

① 手太阴与手阳明 ② 手少阴与手太阳 ③ 手厥阴与手少阳 ④ 足太阳与足少阴 11 在头面部衔接的经脉有

① 手阳明与足阳明 ② 手太阳与足阳明 ③ 手少阳与足少阳 ④ 手少阳与足太阳 12 “联系内脏,沟通表里〞是以下哪个的特点

① 十五络脉 ②十二皮部 ③ 十二经筋 ④十二经别 X型题

1被称做“十四经〞的是

A 手太阴肺 B 足阳明经筋C 手少阴经别D 任脉 2 于四肢末端衔接的经是

A 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B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C 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D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 3 从脏走手的经脉是

A 手太阴肺 B 手阳明大肠C 手少阴心D 手厥阴心包 4 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A 足太阴与足太阳 B 阴跷脉与阳跷脉 C 手太阴和手阳明 D 足厥阴与足少阳 5到达头目的经筋是

A 手太阳经筋 B 手少阴经筋C 足太阴经筋 D 足少阳经筋 6 经络理论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

A 分经用药 B 分经辨证 C 分经切脉 D 分部诊络 7 能加强表里及脏腑之间联系的是

A 足少阴肾经 B 手厥阴络脉 C 手阳明经别D 足阳明经筋 8 以下哪些书是针灸学专著

A ?医学指归?B ?针灸大成?C ?针灸聚英?D?甲乙经? 9 从头面走足的经脉是

A 足阳明胃 B 足太阴脾 C 阴维脉 D 足少阳胆 10 多血少气之经有

A 小肠经 B 肝经 C 心包经 D 膀胱经 11 经气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续的经脉有

A 手少阳经B 手太阳经 C 足少阳胆 D足少阴经 12 少血多气之经是

A 足太阴脾 B 手少阳三焦C 足少阴肾 D 手太阴肺 二 填空题

1.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 寸,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寸。

2.经脉的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在部衔接,阳经与阳经在部衔接,阴经 与阴经在部衔接。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3.循行于胸腹第一侧线的经脉是,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 距离前正中线寸,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寸。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5.经在手足部衔接,经在头面部衔接,

经在胸部衔接。

6 . 循行于胸腹第三侧线的经脉是____________, 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距离正中线 ____________寸, 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____________寸. 7.?灵枢·海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________,外络于________。

8.临床使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法治病是运用了皮部理论。 9.?针灸甲乙经?是聚集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书分类整理而成。 10.?针灸甲乙经?的全称。

11.经络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十二经脉的名称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3.阴阳经脉中阴气最盛为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再其次为________。阳气最盛为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再其次为________。

14.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对应为三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5.经络的作用有 、 、、 。

16.经络在临床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 、。

17.十二经脉“外络于支节〞此处“支节〞是指。 18.手三阴在上肢的排列前为中为后为。

19.足三阳在下肢的排列前为中为后为 。

20.足三阴在下肢的排列至内踝上寸处,经脉和经脉交叉后排列为在前在中在后。 21. 四肢部的十二络主要起和作用。 22.躯干部的三络主要起作用。 23.“阴脉营其藏〞之意是,“阳脉营其府〞之意是。 24. 皮部具有、 和、 作用。

25. 任脉和督脉不再有皮部名称是因为、 。 三 名词解释 1. 脈

2. 氵皿 3.脉

4.一源三岐 5.经络 6.关枢 7.浮络 8.孙络 9.血络 10.关蛰 11.药物归经 12.六合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13.枢持 14.十四经 15.奇经八脉 16. 分部诊络 17.害蜚 18.枢儒 19.害肩 20.关枢 21.筋 22.腱 23.正经 24.衇

25.别行之正经 四 问答题

1. 简述十二经别与十五络脉有何异同? 2. 试述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及作用。 3. 试述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及作用。 4.为何分经辨证有临床意义?

5.举例说明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

6.十二经脉间的流注关系是怎样的?其“脉行之逆顺〞有何规律? 7.何为十二皮部?皮部理论有何临床价值?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型题

1 D 2 E 3 A4 A 5 D 6 D 7 D 8 E 9 B 10 B 11 B 12C13 C14 A 15 E 16 D 17 D 18 E 19A 20 D 21D 22 B 23 D 24 B 25 B 26 D 27 B 28 C29 C 30D

B型题

1A 2B 3B 4E 5A 6E 7A8C 9B 10C11C12A 13B 14D 15B 16D 17C 18D 19A 20E 21E 22B 23B 24A25C 26E 27C 28D

C型题

1A 2B 3B 4A 5D 6A7A 8D 9B 10D 11C12A13A 14B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15C 16D 17C 18B 19A20C21D 22B 答案分析:15C

肺经在胸部循行在第三侧线的上端。

答案分析:17C

与手厥阴经衔接的是两条经肾经和三焦经。

答案分析:20C

“躯干前〞包括胸部和腹部。

答案分析:21C

阴维和阳维脉虽以阴阳命名,但它们属奇经八脉,无表里属络关系。

K型题

1A 2B 3D 4C 5B 6A7A8C 9B 10E 11B 12D 答案分析:9B

“躯干〞包括身前和身后的两条第二侧线,所以涉及胃经和膀胱经。

X型题

1A,D 2B,D 3A,C,D 4C,D 5A,D 6B,C,D 7A,C 8B,C,D 9A,D 10A,B,C,D 11B,D 12A,B,C,D 答案分析:7A,C

络脉虽联系表里二经,但不入内脏,经筋与内脏无连属关系。

答案分析:10A,B,C,D

太阳经及厥阴经为多血少气之经。

二 填空题

1.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 足阳明胃经 ,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 4 寸,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 2 寸。

2.经脉的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在 手足 部衔接,阳经与阳经在 头面 部衔接,阴经与阴经在 胸 部衔接。

3.循行于胸腹第一侧线的经脉是 足少阴肾经 ,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 距离前正中线 2 寸,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 0.5 寸。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阳经 从手走头面 ,足三阳经从头面走足 。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5. 阴经与阳 经在手足部衔接, 阳经与阳 经在头面部衔接,

阴经与阴 经在胸部衔接。

6 . 循行于胸腹第三侧线的经脉是_肺经和脾经__, 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距离正中线 ___6_____寸, 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_____4_______寸. 7.?灵枢·海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 藏 ,外络于_支节_。 8.临床使用 皮肤针、 刺络 和敷贴等方法治病是运用了皮部理论。

9.?针灸甲乙经?是聚集了?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分类整理而成。 10.?针灸甲乙经?的全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1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12.十二经脉的名称由__手足______、___阴阳_____和_脏腑_______组成。

13.阴阳经脉中阴气最盛为_太阴_______、其次为 少阴、再其次为_厥阴_______。阳气最盛为_阳明_______、其次为___太阳_____、再其次为__少阳______。

14.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对应为三组:___太阴_____和_阳明_______,_少阴_______和_太阳_______,____厥阴____和 少阳________。

15.经络的作用有 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6.经络在临床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经络诊法、分经辨证、循经取穴、药物归经。 17.十二经脉“外络于支节〞此处“支节〞是指 经脉在所属部位的分支和穴位 。 18.手三阴在上肢的排列前为 太阴 中为 厥阴 后为 少阴 。 19.足三阳在下肢的排列前为 阳明 中为 少阳 后为 太阳 。 20.足三阴在下肢的排列至内踝上 8 寸处, 足厥阴肝 经脉和 足太阴脾 经脉交叉后排列为 太阴 在前 厥阴 在中 少阴 在后。

21. 四肢部的十二络主要起 沟通表里经 和 补充经脉循行的缺乏 作用。

22.躯干部的三络主要起 渗灌气血的 作用。 23.“阴脉营其藏〞之意是 手足三阴联系脏 ,“阳脉营其府〞之意是 手足三阳联系腑 。 24. 皮部具有 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 和 反映病症 、 协助诊断的 作用。

25. 任脉和督脉不再有皮部名称是因为 任脉合于少阴皮部 、 督脉合于太阳皮部 。

三 名词解释

3. 脈 是“脉〞的异体字,血管之意。

4. 氵皿是“脉〞的异体字,血管之意。 3.脉指血管。

4.一源三岐是指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

5.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6.关枢是太阳皮部的专有名称。 7.浮络为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8.孙络是指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9.血络是指细小的血管。

10.关蛰是太阴皮部的专有名称。 11.药物归经是把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和某几经,它是经络理论在临床应用的一个方面。

12.六合是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此称“六合〞。 13.枢持是少阳皮部的专有名称。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14.十四经是手足阴阳十二经加上任脉和督脉的总称。

15.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其具有特殊作用,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

16. 分部诊络是指诊察皮部血络的色泽,以辨痛、痹、寒、热等。从皮疹辨证,也属于诊络法。

17.害蜚是阳明皮部的专有名称。 18.枢儒是少阴皮部的专有名称。 19.害肩是厥阴皮部的专有名称。 20.关枢是少阳皮部的专有名称。 21.筋是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

22.腱是“筋之本〞,指筋附着于骨骼的局部。

23.正经是指手足阴阳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称。 24.衇是“脉〞的异体字,血管之意。

25.别行之正经:是指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故称。

四 问答题

1答: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一般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通过“离、合、入、出〞的分布特点沟通了表里两经,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扩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和经穴的主治范围。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在四肢部从相应络穴分出后均走向相应表里经,主要起沟通表里两经和补充经脉循行缺乏的作用;躯干部三络那么分别分布于身前、身后和身侧,起渗灌气血的作用。

络脉和经别都是经脉的分支,均有加强表里两经的作用,所不同者:经别主内,无所属穴位,也无所主病症;络脉那么主外,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而且络脉按其形状、大小、深浅等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浮络〞,“孙络〞,“血络〞。

2. 答:十二经筋,是指人体的外部筋肉受经络支配,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可分成手足三阴三阳。“筋〞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而“腱〞是筋附着于骨骼的局部。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骨骼和关节部,虽然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象经脉那样属络脏腑。其分布特点:手足三阳之筋都到达头目,手三阴之筋到胸膈,足三阴之筋到阴部。经筋的作用是约束骨胳,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

3. 答: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十二经别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入、出〞的分布特点。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进入胸腹腔称“入〞,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在头项部出来称“出〞。出于头颈部后,阳经经别合于原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如手阳明经别合于手阳明经脉,手太阴经别也合于手阳明经脉。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经别通过离、合、出、入的分布,沟通了表里两经,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扩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和经穴的主治范围。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4.答:经络“内联府藏,外络支节〞。全身外至皮肉筋骨,内至五脏六腑,都以经络为纲,分经辨证就是按经络来分析病症。如十二经脉各有“是动那么病……〞说明本经一旦发生病理变化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这其中包括其循行所过部位的所称外经病〔证〕,又有其有关的脏腑病〔证〕;络脉、经筋也各有主病如手少阴络脉“实,那么支膈;虚,那么不能言〞;手阳明经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等等。通过这些病症表现,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指导用穴。皮部之病即经络之病的综合反映,总分为六经病以反响疾病的性质和传变。一般以十二经为正经,主疾病之常。奇经八脉与各经相交会为十二经的错综组合,其所主病症又有其特殊性质,故而主疾病之变。

所以通过分经辨证对于经气虚实、经气厥逆甚或经气终厥等症候的观察,可明确病位,了解疾病的性质、程度、开展和预后,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5.答:四肢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手足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手足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以大指向前、小指向后的体位描述,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侧),少阴、太阳在后。在小腿下半部及足部,足厥阴有例外的曲折、交叉情况,即排列于足太阴之前,至内踝上八寸处再交叉到足太阴之后而循行于足太阴和足少阴之间。

如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的内侧,其中,上肢内侧面前缘及大指桡侧端为手太阴,上肢内侧面中间及中指桡侧端为手厥阴,上肢内侧面后缘及小指桡侧端为手少阴;手三阳经与之对应分布于上肢的外侧。

足三阴经分布于下肢的内侧。其中,大趾内侧端及下肢内侧面中间转至前缘为足太阴,大趾外侧端及下肢内侧面前缘转至中间为足厥阴,小趾下经足心至下肢内侧面后缘为足少阴。足三阳经那么分别对应分布于下肢的外侧前缘、中间及后缘。 6.答:

①手太阴·肺 ②手阳明·大肠 任④足太阴·脾 ③足阳明·胃

14 ○

⑤手少阴·心 ⑥手太阳·小肠 ⑧足少阴·肾 ⑦足太阳·膀胱 督

13⑨手厥阴·心包 ⑩手少阳·三焦 ○

12足厥阴·肝 ○11足少阳·胆 ○

十二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方向,或上行,或下行,其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6.答: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局部按手足三阴三阳划分,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于体表的反响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所以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和反映病候的作用。皮—络—经—腑—脏,成为疾病传变由外向内的层次;脏腑、经络的病变也可反响到皮部。因此临床上的应用一是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

通过在皮部的诊察以推断内部的疾病,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二是在临床上使用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法治疗疾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