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文件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农村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很薄弱;农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村投入需求非常之大,但目前国家的财力偏紧;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因素更加复杂,指导农村工作增加了难度等。
陈锡文首先强调这次农村一号文件主要夯实农业基础,他还用二十个字来概括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那就是“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陈锡文拿“城乡统筹”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已经提出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 陈锡文说。
而在此次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城乡统筹”重点在于:一是促进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比如资金、人才、技术等等,更多地向农村覆盖。二是要打破城乡之间的藩篱,使更多的农民及时转为市民。并努力使得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使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说“农”,要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甚至要和世界经济走势联系起来考虑。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分析解决农业农村问题。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句话含义深刻,如何理解这句话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陈锡文: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多改革不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就无法推进,因此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
这句话的重心在后半部分。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目的。尽管我们连续6年丰收,但根基仍然不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句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非常符合现实。这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这样的好局面,最根本的是政策好,是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但是一旦放松,就很难说。
要夯实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基础,还包括对“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非传统挑战更多指的是新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农业的传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农产品,现在生态、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凸显。这几年美国、巴西等国搞生物质能源,虽然其总量不超过15%,但由于资本市场的炒作因素,反过来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很大。
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农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相对来说,这些人对农业不熟悉,同时,他们又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会,但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的八零后、九零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解释,“现在拉着拉杆箱的农民跟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可不一样了,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 对于这些人,唐仁健介绍,政府今后考虑措施有:一采取有效措
施推进城镇化,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二是要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包括增加农民工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权利。三是要加强培训,“阳光工程”尽可能覆盖“新农民工”。)
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在英语中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中国,党和政府特别强调要推进城镇化,那是由于中国长期的概念中,除了城市之外,还有一类叫做城镇,相对来说,“镇”比一般的“市”小一点。所以中央2000年就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化的发展偏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是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推进要把握住两个重点:一是要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要把它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余地和空间很大;新农村建设需求也很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不仅是我们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我国将长期存在的发展优势。只要把握好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这“双轮驱动”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是中国的特有优势。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几句话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的确非常精彩。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指出:
今年一号文件首次在主题中突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但是,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来,这个理念和方略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逐步完善的过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制度建设和工作举措都做出了部署。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距仍在扩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要求,十分必要,非常及时。”宋洪远认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城镇化发展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关键是推进制度创新,重点是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方向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
为此,文件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三项主要措施:一是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当地居民的同等权益,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三是实行有利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