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结课总结
岁月的沟壑蜿蜒在葱绿的校园,时光的箫声逡巡在蓝色的天空。转眼,学期过半,陪伴了我们许久的导论也即将结课。本节课就“大学教育”的问题展开了探讨,然而我想,任何一节电导课课都不是片面而孤立存在的,细思这节课的话题其实也是对之前六节课圆润的承接和现实化,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张教授在对我们大学生的使命进行剖析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对于所谓“主科”和“副科”的辩证解释。老师告诉我们,“主科”决定了你将来能不能找到工作,而在大多数人眼里的“副科”却决定了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每一门课都是学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为我们设置的,都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而这些被我们分成“主科”或者是“副科”的科目只有完整地铺起来,才能构成一条没有缺陷的成才之路。已经事业有成的学长学姐们已经向我们证明了金工实习的现实意义,所有课程,殊途同归。这个社会要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这里的全面,指的是能力素质的全面,而不是一个个只会低头做题的书呆子。只有认真对待每一门课,我们才能不负家长的期望,不负学校的苦心,并,不负自己。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高是因为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要求的全部素质才能如鱼得水,若仅仅学会自己专业下的一丝半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专业更是如此。
作为一名未满修完第一学期的大一新生,我不可能对自己的专业提出多么深刻的理解,但是最起码教材和张教授的讲解使我明白我们的专业自有其特殊性。电子产业是一个新陈
代谢速率极快的产业,在这个领域里,十年不过是一个眨眼的瞬间,一个个来势汹汹的新生代企业迅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个奄奄一息的垂暮企业心有不甘地闭上了双眼。同时,这个专业在外界看来无非是“前途光明”“好就业”,但是我认识到,一个越被看好的专业越可能出现人才饱和,计算机专业的热转冷再转热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因此这样“热门”专业中的我们更应该竭尽自己的力量,去超越我们身边的其他人。诚然,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景是令人看好的光明,但当我们站在一个国家的视角来看,前途是否乐观,还需要由我们来决定。
那么,怎样的我们才能获得使我们产业拥有光明未来的能力?换言之,这个专业需要的能力素质是什么呢?
就事论事地说,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学好每一门课,不放松“主科”,不小看“副科”,让自己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我复习了前几次的课件和每次课后我自己的感想,拙以为,这样的能力素质可以归为,我们需要做一个创造者。
首先,创造者一定是一个创新者,而学会创新,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才的不二法门。第一次课程中我们认识了CDMA之母及他的颠覆性创新,第二次作业里我抒写了我对图灵之父令人惊叹的创新思维的景仰,第三次讲解里我看到了晶体管发展过程中创新精神的不可或缺,第四次课程中我明白了缺乏创新是柯达悲情谢幕的始作俑者,第五次感想中我感叹微信是腾讯最卓越的创新,第六次上课我在高琨的身上看到了创新力量的真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一个一成不变的世界一定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而一个一成不变的人一定是一个将要被世界抛弃的人!
高尔基说:“保守是舒服的产物。”
熊彼特说:“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
我们的能力素质的首要条件一定是创新,要有超越时代的眼光,要有足够宽广足够活跃的思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不一样的东西,想他人之不能想,观他人之不能观,方,成他人之不能成。
其次,创造者又区别于一个创新者。这正是我用“创造”这个词的本意。如果是灵感是闪过心间的一抹微光,那么创造者要抓住它,要用它来聚成明亮的火把,从而照亮一整个黑夜。创造与创新的区别便在于此。一个创造者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和坚持。
行动是一切的动力。
我又想起了柯达。它在胶卷事业上固然做的无可挑剔,可是它的悲剧便在于它仅仅停留在一个“创新者”的位置,而在成为一名“创造者”的道路上折戟沉沙。它固步自封,在胶卷的事业上大获成功之后就不再尝试着去“坚持”。它拒绝承认数码相机必然取代传统相机的事实,所以它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
创造要求我们不但要有创新的灵感,更要有不竭的动力,要用行动铺陈出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要实践,要不停地实践;要创新,要不停地创新;唯此,方为创造。
最后,奔跑之前一定要校正方向,成为一名成功的创造者,还需要我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合作精神,我看到晶体管三人合作取长补短的启示和DNA双螺旋结构构造过程中那一段美谈;比如大胆,一个非专业的年轻人于CDMA的颠覆性创新告诉我们要勇于打破常规的桎梏;比如敏感,一只蝴蝶可以为高通公司带来MEMS显示器的成功发明……这些都是即将成为研究者的我们所不可或缺的,我们称之为,“能力素质”。
所以我们选择了北航。我们将在这里度过自己的四年,四年之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一种人,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对不起自己的大学。说到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我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前些天的一个周末,前一天晚上熬夜到凌晨的我舒舒服服地睡到了上午10点多,睁开眼睛就拿过手机,在开始QQ聊天之前顺手在QQ空间里发了一条说说“还没起床,感觉真棒。”。几秒后手机发出诱人的提示音,我点开表示有未读消息的小红点,看到一位学长的评论:“看你最近真是越来越懒了,大学才上多久啊。过不了多长时间,成不了学霸,就会变成懒蛋。”
我至今还记得看到这一条评论时的震撼。
能考上北航的人都是曾经的赢家,难道有谁愿意认怂?
这就是我对大学教育的看法。李开复在他写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信《当迷茫在大学里泛滥成灾》中写道:“一学期、一年、两年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虽然给你们上课都是讲师以上级别的;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虽然你们大学里的图书馆有很多的藏书;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虽然大学里有很多的可以学习东西。你现在是不是正在为期末考试过关,而不是达到优秀而发愁,正在盘算不会被亮红点的各种方法:突击学习,考试作弊,请酒送礼,独自祷告……”
刚过去不久的学术巡礼告诉我们,连学习都学不好的人将来更不会成功;要有竞争意识要树立自己的目标;要不忘对真善美的追求加强自己的修养。
这就是我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我并不能说出一些更深刻的话,因为我自己的经历也不
甚丰富,但是到底我意识到,在大学教育中,我们作为学生要学会体会学校的苦心,不能放纵自己;大学是塑造人格的地方,是真正的充电器、加油站;大学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正是因此,我们才应该努力学习,锻炼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问心无愧、胸有成竹地说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这八个字,那么我们就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大学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