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略论20世纪的几种戏曲美育观

2023-08-05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

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美育学刊

略论20世纪的几种戏曲美育观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潮流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戏曲美育观:以开启民智为目的的戏曲美育 观,以宣教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前两种戏曲美育观产生于特 殊语境之中,很难或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以及近年来 对戏曲的

的关注则为中国当代戏曲美育

提供

性思路。

第期第

卷总第

20188%

19441Jap201:关键词:戏曲美育;戏曲艺术;审美鉴赏能力中图分类号: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 2095 -0012(2018)01 -0020 -06

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也指出“有裨风教”是戏曲 否流传的根本条件之一,“因愚夫愚妇 种文词,

与大

书者少,劝为善,戒使勿恶,其道无由,故此

听,谓善者如此收

场,不善者有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 世之方,救苦弥灾之具也\"[2]。

到了近代,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 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 堪,风雨飘摇,当时的 通

王朝衰弱不

为实现救亡

在20世纪,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随着中国社 会变革的潮流

断发生着变革。这种变革可

以说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现代化”过程。一 方面,戏曲艺术要努力保持自己的传统艺术形 式;另一方面,

应并表现新时代

的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戏曲艺术的审美教 育功能一直备受戏曲界与学术界的关注和推崇, 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目标服务,从而1 响了戏曲艺术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20世纪

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

曲美育观, 培养审美 纪中国戏曲美育体系的 值和意义。

。概括地 教为目的的为目的的 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

现了如下几种戏曲美育观:以

的目标,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强盛的西方文化,想

西学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也有人在

中,发现

批判反思本土传

美育观。20世纪的戏曲美育理论与实践对新世 的另一种途径。他们注意到,历被精英 在正统文学范畴之外的戏曲艺术,在中国普 通

中具有

深远的

,中国的。这

传统社会中的

阶层正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戏

―、

的 目的美育观

曲艺术来完成自我教 途径。

找到了一条更坚实可靠的民众启蒙

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在1904年发表了

在儒家乐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戏曲美 学

化,

、敦风化俗的

社会

。元末高明在《琵琶记》的

徒然”。[1]明末清

《 曲》

, 曲是“世界上第一大教育

家”,“ 事,与一国的风俗教化大有关系,正经事做”[3]1。这一观点接续

中以敦风化俗为目

出,戏曲“不关风 和继承了我国传统戏曲

收稿日(=2017-10-26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批评视阈下的山东地方戏曲研究\"(16CDJ22)的研究成果。作者筒介:王伟(1973 —),女,山东临朐人,博士,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戏剧戏曲批评等研究

的的戏曲美育观,当然,两者的不同还是很明显 的。在高明、汤显祖 渔等古典戏曲家那里,

曲艺术犹如古代“先王”所做乐舞

,是

艺术美的 感

,教

,以

社会等 。因此,戏曲艺术要从内容上宣扬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儒家思想,达 风易

的目的。 运动时期,以陈

为代表的

部分文化精英想利用戏曲艺术实现对底层民众

。他们看中的是戏曲艺术对广大底

与影响力,但对传统戏曲艺术所

宣扬的内容很不满意。他们认

,想利用戏曲

行戏曲改良。陈独秀建议中

国戏曲要从五方面改良:

一要多排有益风化的戏,把我们中国古 时荆轲、聂政、张良、南齐云、岳飞、文祥、 陆秀夫、方孝孺、王阳明、史可法、袁崇焕、黄 道周、李定国、瞿式耜等,这班大英雄的事 迹,排

戏,要做得忠孝节烈,唱得激昂慷

慨,真是于世道人心,大有 。就是有 的戏,像那《吃人肉》《长 》《更

》《

子》《死》《刺梁》《

》,这些戏,看起

来也可以发生人忠义的心哩。

一可以采用西法。戏中夹些演说,大可 长人识见,或是试演那光学电学各种戏法, 看戏的还可以练习格致的学问。

一不唱神仙鬼怪的戏。鬼神本是个渺 茫的东西, ,

。你看子

年的 ,不都是想学戏上的天兵天将

吗?…

不 可 唱 戏。 像那 《

》 《

》《 上 》《 》 《

》 《 》《下

》《

》《 》《

》《缝

》《 》《

》《 /这等的戏,

在是伤风 。……一除去富贵功名的俗套。我们中国人, 从

到进

,只知道自己的功名

,于国家的治乱,有用的学问,一概不 。这便是人才缺少,国 的原因,戏中 这等

的 想, 像那 《

》《回

》《红

》《 》《 》

等 戏, 概 不 唱 ,

哩! [3]2-3

陈独秀对戏曲改良的五点要求,主要集中在 戏曲艺术

扬的

内容上。戏曲要保留其

传统的道德教化功能,要去除淫邪等低级趣味的 东西,有益于净化人心,还要学西方讲科学,去除 传

中的愚昧

,让人长

。值得

注意的是,陈 当时国家衰弱人才凋零的原

因归之于中国人的世

利之心,他认为,传统

戏曲艺术中对荣华富贵大团圆的

对此起到助澜的

,因此,要

曲中此类庸俗世故的内容。

从陈

的 曲 改

中 ,

看不完全反对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在国救亡 的时代,依然要古代那种忠孝 、慷慨激昂的英雄。

批判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愚昧、

、自私、功利等。 通

曲艺术的改良,使喜欢看戏的中国人 的戏曲艺术。这种理想的戏曲是 的有效工具,可净化人心,

中国社会的改变。

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派对中国戏曲的改

良有着更为激进的观点。胡适从文学进化观念 来谈中国戏曲的得失。他认为,比起西方戏剧, 中国戏曲在 因循

,并未达到艺术自身发展的自由境界;中国戏曲

的大团圆结局也是“中国人 薄弱的铁证”,“这便是说谎

的文学, ,

快乐的

,读完了,

至多

种满意的观念,决

人有深沉的感动,决 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 [4]。因此,他建 议中国戏曲扫

,向注社会人生的西方

剧学习,成为一种发人猛醒的艺术。胡等人 的戏曲改良观点虽然比陈独秀更为激进,但们 的共同点是都强 曲要具有

、改社

会的美育

二、以宣教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

在20世纪前半叶的戏曲改良运动中,除了

曲美育的目

教为目

的的戏曲美育观也逐渐显露。

20世纪30年代,中国戏曲的改良已经有了 一定的实践积累,戏曲舞台上既有传统旧戏,也 有新编戏如《新茶花》《黑 录》等。但 ^

往往是话剧

的方式,

内容与传统

戏曲形式有机的融合, ,为达到宣扬某种观

点的目的,演员在

中常常自由发挥,

剧2

王伟略论

20世

纪的几种戏曲美育观

22

情,加人大段的观念演说或者针砭时弊的议论, 坏

曲本身的

性与完整性,观

初会

美育学Journal 刊

of

有新鲜感,但听久了便生厌倦之心。面对这一境 Aesthetic况,左翼戏剧家欧阳予倩提出,戏曲的教育

伤害其娱乐性。 :“剧的作用正因为Education它的娱乐性 发伟大。观众就在这个综合的

艺术的表演当中, 陶醉,

刺激,

成他2们有力的部分。”[5]欧阳予倩此

018乐性其实是指传

曲的审美特性。如曲

第1%8

的夸张性、虚拟性与程式性等。他确定戏曲教育

期1 第

Ja的实现一定要借审美之途, 是干巴巴的

p9

卷2教, 明

当时戏曲美育的政治性目

0总1:第

标一

与反帝国主义。要利用戏曲实现

44反帝反封建的目的,只靠原有的传统旧戏是不成 期

的,戏曲改良的 要继续进行。欧阳予倩从剧

本、演出法、表演术与乐曲四个方面提

曲改

良的种种措施。

1939年,左翼戏剧家张庚在《话剧民族化与 旧剧现代化》

中提出,自

运动必未停歇的戏曲改良运 是“旧剧现代化”的问

题。他认为,旧剧改

成功的原因在它未

个中国社会的变革;抗日争的爆发使

得中国发生巨变,也为旧剧改良提

的要求/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的敌人已经不光是

力量来进

,而用政治阴谋、

传各方面,来配合着他的军事行动

了。

戏 ,在

,不

是一个简单反映现实,而非

的任到

人 传上的

不可。这 一个 的

具 现出来就是对于

广 的

。 他

于新的

事变的看法,特别是在这新的事变中应当做

么。%*]30

张庚主张在当时全民抗战的社会背景下利 用戏曲进行

传,但同时也肯定旧剧是中华

民族的文化遗产,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利

们。

还要继续改造旧剧,完成“旧剧现

代化”的过程。他为设想中的“旧剧现代化”确 立了鲜明的立场:一要 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

的艺术创

,即面对现实、描写

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张庚 “旧剧现代化”

的观点已 此后中国戏曲改造运动的大

致走向。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至“文革”前的17年

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包括戏曲在内的文学 艺术都被过度地要 多的特殊功能。

五四运 们推动的“戏曲改良”已

为轰轰

的全国性的戏曲改革运动,

很多被认定有“封建毒素”或者麻醉、丑劳动 人民等对人民大众有害的戏曲 被要

改。

教为目的的戏曲美育

受到

未有的重视和提升。例如,吕剧《李二嫂改 嫁》、评剧《刘巧儿》等地方戏在 的婚姻法

的宣传 较大的反响。当时中国戏剧戏曲

大都

认同、拥对戏曲艺术的宣教功能的强调。当然,他们也注意到了戏曲改 革运动中的简单

片面化,

教,

对戏曲艺术的艺术性、娱乐性有所忽视。张庚

于1956年在《文艺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要想实 现戏曲艺术的教育 ,必须掌握戏曲艺术的特

点。戏曲艺术是靠其所成

的人物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的,

是靠概念化的语言。郭汉

城也提出要重视戏剧的 特点,把艺术性与

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通 型形象来达到

教育人的目的。 们都认

,只有通过

艺术审美形式,利 感人的艺术

,才能

真正实现戏曲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实现提升其

思想觉悟的功能。

,在这一时期,戏剧界对

传统戏曲以及戏曲的艺术性、娱乐性还是保持着 一定程度的尊重和认同的。但到了“文革”时 期,戏曲艺术 及审美特性遭

曲。直到

20世纪80年代,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以及文化

等成为戏曲

的新的关注点。

三、 养审美鉴赏能力为

目的的戏曲美育观

在20世纪前半叶推动戏曲改良的文化精英 们并非都像胡适那样激进地全面否定戏曲独特 的艺术

。戏曲

家徐慕 方面承认传曲的内容的 大

与改造社

会之用,另一方面

为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辩

护。他在1934年发表的《中国的戏剧》一文中 出,曲艺术是中国人固有的民族意识的表现, 有着不同于世界其他各国艺术的独特性,属于写 意的艺术。它不像西方戏剧那样有着巨大的“辅 助社会教育”之

,而是注重美的表现。

“单就中国戏剧本质上说,实可称为一种富有美 的组织的艺术,故其载歌载舞之表演确可以极视 听之娱,耳目之美,使人长期 成癖。这样它的娱乐成分便只有十分之九,劝世教人的作

用,

二而已。

在那个年代,社会潮的主流以救国救民为重心,戏曲被文化

界看重是因为它在底 中的

彳力和它能

发挥的社会教育功能,戏曲美的形式及其纯粹的

审美

注。然而,戏曲之美重新引人注目的时代终究会来。

20世纪80 代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

巨变和思想解放潮流,戏曲理论界越来越重视戏 曲艺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与 。戏曲改革还是要继续进行,但首要目标已经被修正为对戏曲美 的

。刘

曲要有“时代的美

感”[9]。他认为,传统戏曲产生于封建时代,是那 个时代的群 的一种美,他承认美感是有

文化继承性的,但对传统戏曲美是否符合现代观 的

,并认为这

传统

曲能否在现代社会继续生存的问题。他提出 要在保留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的前提下,从曲 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方面推陈出新, 以促进现代观众对戏曲美的接受与 。朱颖辉在《“曲化”辨析》一文中 ,与运用科技

手段的影视艺术 ,戏曲拥有它们抢夺不走的艺术武器。“她最善

情,有着

特技揭示人的内心隐秘的深厚传统。唱念做打 都成为写意传情的有力手段。此,加上高的

术性和丰富的娱乐性,这一切都

曲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族中显露出特异的风采”[7],有 着独特之美的戏曲艺术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 遗产,也是当代其他艺术 替代的人:化

精华。

李洁非同样 曲的审美价值,但他反对

曲艺术

时代需求。他认为,

古典戏曲在现代社会只能走向衰亡,这种命运是 内外两方面决定的。从艺术内部 ,每种艺

术形式从诞生发展到精致阶段后都会走向衰亡,

。明代

艺术的成熟将中国古代戏曲之美发展 ,清末到20世纪前半

叶,京剧的繁荣兴 曲的能

量。从外部条 ,社会 的整体改

变,新技术 的出现、公众审美口味的

等都

曲继续

下 。 因 此, 与其

把戏曲改得不伦不类以适应现代社会,不如让它 留其 美,静 地

。“当

曲从人们的现实审美对象的行列里消失时,

有的美学

,这种价值是永恒的,绝

不因现实的冷遇而减弱。充其量,它失去的只是 一种时代,但同时却从此纳人了人 创造的

超时空之美的宝库。”[10] 对曲艺术命运

的悲观论调有失

,却有定的代表性。在市场经济与大众媒介的挤压下,戏曲发展的确遇到

种危机。然,我们

,当代受众

的审美

富多样,戏曲艺术的美感是需要培

养的。如果当代受

感受、领悟到独特的戏曲

艺术之美,又有什么理由拒绝欣赏这种美呢?归 根结底,当代社会需要一种新的戏曲审美教育观 念去培养观众的戏曲审美鉴赏能力。

张庚在《戏曲美学三题》 反思了 20世纪

以来戏曲的宣教功能被高抬,其审美价值却一直

被忽视的现象及原因/

辛亥革命前后,当时的启蒙者首先认识 到戏曲是非常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文 艺形式, 利用戏曲来开启民智,拿革命

或改良的道理来教育他们,是最容易取得效

果的。这是

把戏曲当

传工具的观

。这样的观点,不止从事革命

良运动

的人有,就是戏曲界也同样有。不但有,而 且行之不疑。当时并没有考虑到戏曲乃至 一般文艺在社 活中是不是还有更大的

潜在能量,

发它们。应当看到,

这个世纪的革命运动,一个接着一个,都是 紧迫而匆忙的,对于文艺的 价值、社

用,没有 仔细考虑。辛亥革命

1

对戏曲和文艺的观点,一直延续和继承下

来,

凝练

句“文艺为政治服务”的

口号。但现在已经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除了经济建设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精 文明的建设。这是一个需要培养一代社 会主义新人的重大时代使命,光着眼于配合 当前的政治任务是完成不了的。这就必须 发挥过去所忽视的文艺的美学价值,为培养 尚的心灵而努力。%6]630

张庚提出当代社会需要挖掘戏曲以及所有 文艺

的审美

,通过艺术审美教育来培养

人的高尚心灵,培养社会新人。他并没有具体阐 述经济建设时期的中国人

要通过审美来

23

王伟略论

20世

纪的几种戏曲美育观

24

成为“新人”,以及戏曲审美教育何以与人的咼 Journal尚心灵培养发生关联,但他点明 曲美育的目美育学 刊

的要回

人自身的完善。经济建设给国人带

ofAesthetic来物质的丰富,审美则给国人 灵的滋养与

神的丰富,因此,戏曲及其他艺术的审美 [

Education重新受

依据张庚在《戏曲美学三题》中的观点,观 2众进人戏院看戏,

是为审美

,戏曲 t

018要以培养观众的审美鉴赏能力为第一要务。戏 年

第1%8 曲内容

曲人物形象有善恶是非的成分,但戏

期1 第

Ja曲表演艺术所形成的美的效果,超出了善是非 p9

卷2之上。观众欣赏戏曲,既 剧中人物命运,同0总1:第

时 员优美的

、漂的做舞及迷人的

44风度等演员表演艺术功力的美。

,观众有

不同的

水¥和艺术欣赏水',对戏曲之美的

欣赏趣味各有不同,而且未都是健康的趣味, 可能也会有低 的趣味。这就需要戏曲表演者要像 那样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善

美恶”[6]6。9,要只会迎合观众,

是要真正懂得尊重观众, 美的艺术 导

观众的审美,提高观众的

水'。

20世纪80 代以来的戏曲理论家关注戏曲的审美价值,重反思、阐释传 曲艺术之

美及其与现代受众欣赏口味之间的关系。他们

虽然没有明确提

曲美育体系建构的问题,但他们的戏曲美学研究成果中已经很清晰地阐明

培养审美 为目标的戏曲美育观念。在20世纪一次次的戏曲改良或改造运动

中,还有一种声音 注一

戏曲是我国珍贵

的民族

遗产。这是每个时代的戏曲

者都给予肯定的。然而,无是在 运

20世纪前半叶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

后半叶,戏曲艺术的传 都未受.够

的重视,甚至不断受 视。按照

的观点,这是中国传 百 遭遇现代危机在戏曲领域的具体表现。在西方强势

下,中国现代

对本民族

较为疏离的态度,这造成了中国戏曲艺术在当代社 会的不断衰落趋势。在市场经济与大 介的

冲击下,很多地方戏剧种已经进人濒角 已

亡。它们恰恰是我国民族艺术的宝贵资 源和民俗文化的宝库。因此,对曲艺术传统的

与继

是对我国民族

与传承,决定和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化的

与中华

民族文化自信的确立。傅谨教授的这种传统文 化观决定

对戏曲未来发展的态度:

中国戏剧的未来,并不在于

能创作

多 ,也不在于

身处的时代能够为

后人留下多少精品,而在于我们还剩下多少

传统,以

存的这点传统,能够得到多大

程度上的继承,在于文化是否还有可能保持 它作为一股不间断的河流得以延续,在于我 们是否还愿意

能够重新自

这份丰

厚的文化遗产的合法继承人。[11&

谈及戏曲美育问题,但从他的

戏曲美学理论与戏曲文化研究中,

看 特强 曲艺术的 族 传

此为

挖掘传

曲艺术遗产的

据。

他反对戏曲舞台上的盲目创新,提倡当下戏曲界 的重要任务是对戏曲大师与戏曲

的学习、模

继承;他考察 间

的创

,从中的是中国民间古老信仰的

及这种

的深 基础;他在谈到中国戏曲

“走向世界”的问题时,

要 国观 :

中国传 正优美

,达中流与中华文化传播的目的,

只是以做 长的剧目

国观众的“看 ”心。

,从受

看,

隐约

倡导了一种 族 传承为目的的戏曲美育 观。当然,这 是 忽视了戏曲的审美价

值,他是

曲的审美

人到更大的

族文化语境中来探讨。

曲艺术在其诞生的封建时代一直发挥着

重要的审美教 。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现

中, 曲艺术

审美教育 。然

,在当前的普通学校艺术教 育体系中,

有中国戏曲艺术的位置。近

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虽然出现了戏曲的篇幅, 占比重却很小,音乐教师受专业限 对

行戏曲审美教育与教学。一方面,这是青

少年美育的损失,戏曲艺术将中国音乐、舞蹈、文 学、美术、工艺等

艺术

在 ,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集大成者,青〃没 有鉴赏戏曲之美的机会

,对他们

是一

种教育上的欠缺和损失。另一方面,这是戏曲 艺术的损失,戏曲艺术的发展需要培养年轻观 ,有

代代的新观众,戏曲艺术最终会失

机。因此,

当代的戏曲美育

者将

曲艺术纳人到当代美育 成为美学界与戏曲 提供有益的参考。 的 之中,应当

的完成教为目的的的共同任务。20世纪

纪戏曲学研究 •戏曲 与美学研究卷.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9 -10.

25

以来的几种戏曲美育观能够为这

[5] 欧阳予倩.再谈旧戏的改革[G]//毛忠.二十世纪戏

曲 学研究 • 曲 与美学 研究 . : 安 文艺出版社,2015:34.

王伟略论

戏曲美育观是受特殊时代

社会环境的影

响而形成的,不再,或不完全适合当代社会的需 [6] 张庚.张庚自选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

求。戏曲艺术所具有的培养审美 及

[%]张之薇.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当代戏曲研究

族文化传

应该成为当代戏曲美育研

卷[G].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1+0.

究继续深人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8] 毛忠.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戏曲理论与美学

研究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25.

参考文献:

[9] 刘厚生.推陈出新十题[G]张之薇.二十世纪戏曲学

[1] 叶长海.中国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研究 • 当 代 曲 研究 . : 安 艺2005:59.

社,2015:162.

[2] 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6.[10 ]李洁非.死与美一对古典戏曲命运的理性认识[G]//

[3] 陈独秀.论戏曲[G]//毛忠.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

张之薇.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 •当代戏曲研究丛•戏曲理论与美学研究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 . :安 艺 社,2015:211.社,2015.

[11]傅谨.戏在书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 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毛忠.二十世

82.

A Brief Discussion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in 20th Century

(SchoolWANG Wei

of Art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hree views on aestlietic education through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in 20th Century goal: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enlightenment,for propaganda,and for cultivating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bility. The firstand second kinds,born in a particular context,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while the thirdone offers a possibl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bility

(责任编辑:刘晨)

20世纪的几种戏曲美育观

terms in of

traditional Chineaesthetic app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