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解决问题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1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材第2-5页。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〇教学过程 修改或评价 ★ (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6 22-7 16+23 54-7 49-22 8+42 64-20 2.看图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写作业、打球、游泳、去游乐园玩) (2)电脑显示游乐园情境图(教材第4页的例1),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 学生甲: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又来了13人。你们说,现在看戏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乙:那后来又有6个小朋友走了,现在还有几人看戏啊? 老师: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后来又走了6人。问: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丙:我们可以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看戏?用22+13=35(人)再从35人里去掉走了的6人,35-6=29(人) 这29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老师板书:22+13=35(人) 35-6=29(人)] 老师:还可以怎样想? 学生:因为走掉的6人是从22人里走掉的,所以我们可以先从22人里去掉6人,22-6=16(人),再用剩下的16人和又来的13人合起来,16+13=29(人)这29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22-6=16(人) 16+13=29(人)]
老师:同学们,你们谁能把这两个列式写成一道两步试题吗? 学生甲:第一个可以写成22+13-6=29(人) 学生乙:第二个可以写成22-6+13=29(人) 学生丙:我能不能写成13-6+22=29(人)? 老师:同学们,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 3.学习小括号。 (1)电脑显示面包房。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甲:面包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剩下的全让第三组买走了。第三组买几个? 学生乙:54-22=32(个) 32-8=24(个) 学生丙:54-8=46(个) 46-22=24(个) 学生丁:可以列成两步试题:54-22-8=24(个) 学生戊:还可以这样列成两步试题:54-8-22=24(个) 学生己:我可以先算一、二组一共买几个面包?22+8=30(个)再用面包师傅做的总数54去掉一、二组买的面包总数30,就是剩下的面包了,54-30=24(个),[老师板书:22+8=30(个) 54-30=24(个)] 学生庚:我还可以列出一道两步试题:54-22+8=30(个) 学生辛:老师,他列的不对,54-22+8=40,不等于30。 老师:要想先算22+8,就要把22+8用小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4-(22+8)=30(个)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电脑专卖店原来有18台电脑。新运来36台后,又卖出15台。还剩多少台? ★ (四)思维训练 100元钱能买哪些物品?能买多少?应找回多少元?列式计算。 ★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提出问题,并基本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同学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同一个问题。在今后的练习、作业中,你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2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〇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决问题(练习一) 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材第6、7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〇教具学具准备 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〇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发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指名口头编题。 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全班核对。 修改或评价
4、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弄懂题意。 学生尝试填写。 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启发。 全班核对,教师小结。 5、完成练习一第5题。 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提示: 爸爸从35岁到50岁经过了多少年?或者说长了多少岁?那么“我”会怎样呢?怎样算出“我”今年多大呢? ★ (三)思维训练 1.一枝签字笔8元,一枝圆珠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一枝签字笔和一枝圆珠笔,还剩多少钱?(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2.看图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出来。 (图略) 玩具汽车52元 玩具摩托车20元 玩具自行车18元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3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步计算解决问题 2.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 教材第8、9页。 问题。 ●〇教具学具准备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决问题。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修改或评价 ★ (二)探究新知 1.例3。(教材第8页图,电脑显示) (1)请同学们看图说图意。 学生甲: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 学生乙:每一组有4人。 学生丙:又来了7人。 学生甲:跷跷板左边有6人,右边也有6人,再加上后来的7人,一共有19人。列式为:6×2+7=19(人) 学生乙:4×4+3=19(人) 2.做一做。(教材第9页图,电脑显示) 老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甲: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啊? 列式:10-4+3=9(只)或10+3-4=9(只)
学生乙:近处有2盆花,远处有5盆花,最远处有4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啊? 列式:2+5+4=11(盆) 学生丙:远处有4只蜜蜂,近处有4只蜜蜂,最近处有3只蜜蜂,一共有几只蜜蜂啊? 列式:4+4+3=11(只)或4x2+3=11(只)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白兔种了7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请问,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个练习本,每本2元钱,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 (四)思维训练 1.如果买3顶帽子和1双袜子应付多少钱? 2.如果买3双袜子和1顶帽子应付多少钱? 3.小红有30元钱,她能买什么?能买多少?应该找回多少钱? 教后反思
第 四 课 时 总课时第 4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生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出发,思考生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活中的数学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计算解决问题(练习二)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进教材第10、11页 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〇教具学具准备 能力。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3.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4.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〇教学过程 修改或评价 ★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算。 (3)听算:老师说口算算式,学生回答。 2.解决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力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他一共花了多少元?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他一共花了多少元? (3)一个足球9元,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请你们算一算,应找回多少钱? (4)有70名游客来北京旅游。有5辆面包车,每辆面包车上坐8人。其余的游客坐大客车。请问,坐大客车的有多少名游客? (5)有两个小组。每小组有5人。第一个小组每个人折7只千纸鹤,第二小组折了30只千纸鹤。两个小组一共折了几只千纸鹤?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题意。 (2)有几只熊掰了9个玉米?还有谁掰了6个玉米?
①怎样列式计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核对。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提示:小兔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用什么方法计算?送给兔奶奶15个萝卜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列式解答。 3.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小组交流解题方法,然后教师总结。 4.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弄清统计表中求总分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独立填表。 5.习四第5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 (三)思维训练 1.玲玲去商店买东西,她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1)瓜子每袋4元,如果买3袋,应找回几元? (2)花生每袋8元,如果买2袋,应找回几元? (3)笔记本每个7元,钢笔每枝12元,如果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应找回多少钱? 2.买4个玩具娃娃和一个魔方共用35元。每个玩具娃娃8元。那1个魔方多少元? 3.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仔细观察,同学们基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熟练地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二)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使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教材第12、13页。 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〇教具学具准备 法。 电脑课件,图片,10张正方形 2.通过分一分,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独卡片,15个圆卡片,20根小棒。 立思考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老师讲故事——猴妈妈分桃子 猴妈妈有2个孩子,一个是猴哥哥,一个是猴弟弟。妈妈有6个桃子,想分给2个孩子。于是,妈妈给猴哥哥1个,给猴弟弟5个,猴哥哥说:“妈妈,你分得不公平!弟弟的比我的多了!”这时,猴妈妈笑着从猴弟的5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了猴哥哥这边。可猴哥哥还是大声说: “妈妈还是不公平,弟弟的还是比我的多!”于是,猴妈妈又从猴弟弟的4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了猴哥哥这边。这时猴哥哥高兴地说:“妈妈这次就公平了!” 老师:同学们,请你说一说,开始给猴弟弟5个桃子,给猴哥哥1个桃子,猴哥哥为什么说“不公平”?(弟弟多,哥哥少) 老师:后来,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有3个桃子,猴哥哥为什么说“这次公平了”?(每个人分得的桃子同样多) 老师:请同学们记住:分东西一定要分得同样多,这才公平。 2.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电脑显示)。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 (二)探究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 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3)分好后请各组推荐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4)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同学们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修改或评价
(5)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 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说一说题意。 老师:特别请同学们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老师:分好后,请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一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学生尝试平均分物品。 (1)把15个圆卡片平均分成5份,看看每份是多少? (2)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3)老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份圆卡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摆小棒,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看看每份是多少? (2)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先分一分,再填空。 小猴子分香蕉。一共有12个香蕉,平均分成3盘,每盘有( )个 香蕉。 2.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 )根小棒。 3.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个圆卡片。 4.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块。 5.有9个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 6.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根。 7.有8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 8.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根。 9.分一分,说一说,再填空。 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四) 思维训练 先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然后再填空。有12枝铅笔,可以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枝铅笔。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6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进一步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除法的含义。 3.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平均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平均分 教材第14、15页。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圆卡片,小棒。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平均分”? 2.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 (二)探究新知 1.例2。(教材第14页) 老师:(电脑显示例2)要把15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啊? 学生甲:我可以每一盘里先放1个,然后每一盘里再放一个„„直到把15个橘子分完为止。 学生乙:我可以每一盘里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学生丙:我一下子就能看出每盘里放3个正好能分完。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尤其学生丙说的分法是最快的。实际上,他的这种分法是按每份数一份一份地分。其他同学说的是按份数来分的。不管是哪种分法,只要分对了,就是好方法。 老师:(电脑显示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请拿出圆卡片代替矿泉水来摆。 学生边摆边说,然后小组交流。 2.例3。(教材第15页) 老师:(电脑显示例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图说图意。小组交流。 学生甲:每条船限乘4人。 修改或评价
学生乙:24人需要租几条船? 学生丙:每4人站在一起。 学生丁:24人,每4人站在一起,一共分了6个组。也就是需要租6条船。 老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24人,每4个租一条,看看24里有几个4人就可以租几条船。就像同学们说的,24里有6个4,可以租6条船。 老师:(电脑显示教材第15页的“做一做”)12根筷子,每位一双筷子,够吗?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分—分。边分边说。 学生:一双筷子有2根,也就是2根是一双,看看12根里有几个2根,就是几双。12里有6个2,就是有6双,小熊家正好有6位,所以:每位一双够。 ★ (三)课堂作业设计 ★ (四)思维训练 先摆一摆、分一分再填空。 1.有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 2.有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 3.有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4.有12个圆片,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 5.有12个圆片,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 ) 6.有12个圆片,每3个是一份,可以分成( ) 7.有12个圆片,每4个是一份,可以分成( ) 8. 有12个圆片,每6个是一份,可以分成( )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7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更深一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〇教学内容 练习三 教材第16、17页。 3.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〇教具学具准备 作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电脑课件,图片,小棒,圆片。 ● 〇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修改或评价 1.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根。 2.有8个圆片,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 3.有9根小棒,每3根拼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拼( 4.有10个圆片,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 5.有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根。 6.先分一分,再填空。 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 )枝铅笔。 每人分2枝铅笔,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用画一画或摆学具的方法,往每上花瓶里插花。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独立完成插花任务,再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插花成果。师生共同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师小结:把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了4枝花。 2.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1) 指名说一说题目意思。让全体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 (2) 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 (3) 指名说理由。师小结: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也就是把8平均分成4份。 3.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认真看题,弄明白要把多少梨平均分成几份, 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师小结:
要将9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求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把9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4. 教材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5.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的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做第17页第5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和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的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 6. 做第17页每6题。 第(1)题先让学生通过讨论,由同样的长方体用的方木块同样多,明白要把15个方木块平均分成5份。之后,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由每份3个方木块,得出每个长方体用3个方木块。 第(2)题有的学生会借助第(1)题材填写结果。教师应给予肯定,并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两题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突出平均的裨是“每份同样多”。 ★ (三)思维训练 先分一分,再填空。 有16块饼干。 1.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 )个人。 2.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 )个人。 3.每人分8块,可以分给( )个人。 4.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 )个人,还剩( )块。 老师:平均分东西时,有时会有剩余的。 教后反思
第 四 课 时 总课时第 8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 除法 的含义。 教材第18页。 2.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〇教具学具准备 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脑课件,圆卡片。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用圆卡片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 1.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 2.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 (二)探究新知 1、例4。(教材第18页) 老师:(电脑显示)小熊猫请了3个客人吃饭。于是,它就去菜地里采来了12个竹笋。3个客人再加上自己,一共有4个人吃饭。所以,把( )个竹笋,平均放在( )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请同学们用圆卡片摆一摆。 学生: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老师:这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老师: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可以列成除法算式: 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老师:请同学们读一读。 2.“做一做”。(教材第18页) 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老师: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计算) (1)18块饼干,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6)块。 18÷3=6 修改或评价
(2)18块饼干,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9)块。 18÷2=9 (3)18块饼干,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3)块。 18÷6=3 老师:填空后,小组再进行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一读。 9÷3=3 12÷2=6 10÷5=2 6÷2=3 15÷5=3 16÷4=4 小狗和小兔每只分得同样多,每只分到( )个。 口÷口=口 3.把( )棵白菜,平均分给( )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可以分到( )棵白菜。 口÷口=口 4.一共有( )个西瓜,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 )个西瓜。 口÷口=口 一共有( )个蘑茹,平均分给( )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 )个蘑茹。 口÷口=口 ★ (四)思维训练 小明有12元钱,去玩具店买玩具。 小熊2元 小汽车6元 小船4元 飞机5元 1.12元能买( )只小熊。 2.12元能买( )辆小汽车。 3.12元能买( )只小船。 4.12元能买( )架小飞机,还剩( )元。 5.12元能买几个玩具? 教后反思
第 五 课 时 总课时第 9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 ●〇教学内容 除法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教材第19页。 名称。 ●〇教具学具准备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电脑课件,圆卡片。 际问题。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平均分”? 2.“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 (二)探究新知 教学 例5(教材第19页)出示例5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老师小结:小熊猫又要请客了,它去菜地时采了20个竹笋。每4个竹笋放一盘,就正好够小熊猫和它的客人吃的。请同学们摆二摆、算一算,看看一共有几只熊猫吃饭? 学生: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熊猫吃饭。 老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让学生在动手分的基础上,思考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写出算式。 20 ÷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修改或评价
2.“做一做”(教材第19页)。 (1)先用12个圆卡片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2)堆。 12 ÷ 6=2 每堆3个,分成了(4)堆。 12 ÷ 3 = 4 每堆2个,分成了(6)堆。 12 ÷ 2 = 6 学生填完后,进行交流。 (2)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学生甲::10÷5=2,被除数是10,除数是5,商是2。 学生乙:15÷3=5,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学生丙:18÷2=9,被除数是18,除数是2,商是9。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填空。 (1)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 ( )÷( )=( ) (2)除数是4,被除数是20,商是5。 ( )÷( )=( ) (3)商是7,除数是2,被除数是14。 ( )÷( )=( ) ★ (四)思维训练 教后反思
第 六 课 时 总课时第 10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巩固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练习四 的含义。 教材第20—22页。 2.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〇教具学具准备 3.巩固除法算式写法、读法,掌握除法算式 电脑课件,圆卡片。 各部分的名称。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有4组圆卡片,每组2个,一共有( )个。 口O口=口 2.有8个圆卡片,平均分成4组,每组( )个。 口O口=口 3.有8个圆卡片,每2个一组,可以分成( )组。 口O口=口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1) 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练习读算式; (2) 用“抽卡游戏”指个别学生读算式。 2、练习四的第2题。 (1) 先指个别学生说图意,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即将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每只小熊分得几个苹果。 (2) 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分的结果。 (3) 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3、练习四的第3题。 (1) 先请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图意。师小结:图上总共有 10个西瓜,平均装在两个篮子里,每个篮子装几个西瓜。教师注意渗透集合思想。 (2)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意,加深理解。 修改或评价
(3)请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点拨。 4、练习四的第4题。 (1)先让学生观察画面,试述图意,师加以补充说明: (1) 画面 画面上无色的两串糖葫芦即时小男孩拿走的。表示每个小朋友分得2串糖葫芦,一共10串糖葫芦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 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含义。师小结:10串糖葫芦,每2串糖葫芦1 份,可以分成5份。 5、练习四的第5题。 (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教师小结:有8只手套,每2只一副,一共有几副手套? (2) 让学生在教材上用画圈圈手套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独立填写算式。 6、练习四的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如学生根据第一幅图说出:有16个草莓,按每4个一份平均分。这样,在让学生弄清“分什么”和“怎样分”的同时,正确确定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的填写算式。接着,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教后反思
第 七 课 时 总课时第 11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巩固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练习四 的含义。 教材第21—22页第7~10题及 2.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思考题。 3.巩固除法算式写法、读法,掌握除法算式●〇教具学具准备 各部分的名称。 电脑课件,圆卡片。 ●〇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四第7题: (1)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试说算式。 (2)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3) 指个别学生说说理由。 二、练习四的第8题。 (1) 出示萝卜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表示的意思。 (3) 让学生观察、比较四个算式,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三、练习四的第9题。 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课前做好卡片。每组由组长组织用抽卡游戏进行练习,即学生随意抽一张卡片并说出得数,或者由组长出示卡片,全组学生进行抢答。 修改或评价
四、练习四的第10题。 (1) 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如“每条船上3人”,“有4条船”„„再让学生独立完成3道题。 (2)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填写结果,使学生在交流中感知乘、除法的联系,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五、第22页思考题。 (1)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说结果及解题思路。 (2)小结说明:□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4=8或4×( )=8,因为“二四得八”,所以( )里填2。□=2。 (3)12=○+○+○解题思路与(1)相仿。○=4。 (4)生用其他方法“找”出答案,也应给予肯定。 教后反思
课题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12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l.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圆卡片。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 教材第23、25页。 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并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2×( )=4 ( )×4=20 ( )×3=12 4×( )=8 3.把1、2个圆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 (二)探究新知 老师:(电脑显示主题图)老师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故事。除法算式。(12÷3)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 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地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决求商。 (1)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请同学们列出算式。(12/4) (2)请同学们用乘法口诀想商。商是几? (3)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显示想商的过程。 老师:求12/4的商,想: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修改或评价
2.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求商。 3.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2)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3)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了。 (4)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都是1。 4.列式计算,并写出你是用哪句口诀算出来的。 (1)一个皮球4元钱,小明有12元钱,他能买几个皮球? 列式: 口诀: (2)小红有15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列式: 口诀: (3)有18个皮球,每6个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几个盒子? 列式: 口诀: (4)有18个皮球,平均装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几个? 列式: 口诀: (5)有3个盒子,每个盒子里装6个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 列式:—— 口诀:—— ★ (四)思维训练 1.蜜蜂找家。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13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一图三式 2.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 教材第24、26-28页。 商。 ●〇教具学具准备 3.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劳动、爱 电脑课件。 护大自然的教育。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熟记2—6的乘法口诀。 2.填空,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算出来的。 (1)2X5=( ) 口诀: (2)10÷2=( ) 口诀: (3)10÷5=( ) 口诀: ★ (二)探究新知 1.例2 (教材第24页)。 老师:(电脑显示主题图)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你们看,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来植树了。 老师:谁愿意把图意跟同学们说一说。(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一共有24棵小树苗。) 老师:一共有多少棵小树苗?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求积? 学生:4X6=24 口诀:四六二十四 (板书列式) 老师:一共有24棵小树苗,栽6行,平均每行栽几棵?请同学们列式计算,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 学生: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板书) 老师:一共有24棵小树苗,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列式计算,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学生:24÷4=6 口诀:四(六)二十四 (板书) 老师:请观察这3个算式,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 老师:(总结)相同点:这3个数没有变,还是4、6、24。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数的位置不同、条件和问题不同。这一幅图能提出3个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能列出3个不同的列式,但是,这3个算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做一做”(教材第24页)。 (1)先填空,再说一说用的哪句口诀求商。 (2)小组交流。 修改或评价
(3)说一说第2题的这三组题,每一组都有什么联系。说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课堂作业设计 l、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4题。 让学生根据乒乓球队练习打球的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之后,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以沟通乘除法的联系。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出商,用哪句口诀求商。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5题。 仿照第5题做成挂图,写有算式的玩具卡做成活动的,便于学生选取。练习时,说明要求,并用小精灵明明的话“算对了,就把玩具摘下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6题。 在学生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如对于右边的题,学生发现“左边圈里被除数不同了,右边圈里的商也不同”“从上往下看,左边圈里的被除数越来越小,右边圈里的商也越来越小”。 4、教材第27页“练习五”的第7题。 练习时分组进行。为每个小组提供足够的乘法口诀卡片,组内学生轮流抽卡,一个学生抽出某张卡,其余学生要根据日卡片上的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i. 教材第27页“练习五”的第8题。 让学生口述图意,根据小朋友参加跳绳活动的情境提出问题,再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ii. 教材第27页“练习五”的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iii. 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提醒学生要认真找朋友。 iv. 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1题。 依据题意设计成送小兔回家的活动,要求学生同时开始计算,看谁最先完成任务。 v. 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思维训练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14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〇教学内容 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 教材第29、30页。 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有4组同学,每组有3人,一共有几人? 列式: 2.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几人? 列式: 3.有12人,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列式: 4.12、3、4分别都是什么数?(12是总数,一共有12人;3是每份数,也就是每一份是3人;4是份数,有4份。这三个数量在这三道题中的意思没有变,只是条件和提出的问题不同。) 修改或评价 ★ (二)探究新知 1.例3(教材第29页)。 (1)电脑显示主题图。 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图意。 学生。:有15个人做游戏。 老师:平均每组有几人?请同学们列式计算。[15÷3=5(人)] 老师:15、3、5分别表示什么?(15是总数,3是份数,5是每份数,这道题是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 老师:可以分成几组?请列式计算。[15÷5=3(组)] 老师:这道题是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 老师:求份数,求每份数,都要用除法计算。 (2)变换条件。 老师: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该有几人? 老师: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甲:原来有15人,又来了3人,现在一共有18人,把18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应该是6人。
列式:18÷3=6(人) 学生乙:原来每组有5人,有3组,现在又来了3人,把这3人分别分到这三组去,每组就多了1人,也就变成了每组6人了。 老师:你们还能提出问题吗?请列式计算。 学生丙:18个人做游戏,每6人一组,问:可以分成几组? 18÷6=3(组) 做一做(教材第29页)。 看图说图意。 老师提问: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 (3堵伺学们讨论。 (4)汇报讨论的结果。12÷3=4(次) 这道题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 (5)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6)小组讨论。 (7)汇报:12个苹果,运4次,问,平均每次运几个? 12÷4=3(个)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30页,练习六的第1题。 2.教材第30页,练习六的第2题。 3.教材第30页,练习六的第3题。 4.小明一共有20元钱,买了4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几元? 口〇口=口(元) 5.学校买来36本书,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分几本书? 口〇口=口(本) 6.一共有30把椅子,平均摆成3列,每列应该摆几把? 口〇口=口(把) 7.幼儿园买来24个皮球,每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口〇口=口(班) 8.一枝钢笔3元,18元能买多少枝钢笔? 口〇口=口(枝) 9.有30位小朋友去春游,每组6人,可以分成几组? 口〇口=口(组) 教后反思
第 四 课 时 总课时第 15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问题。 4.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5.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 ●〇教学内容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 教材第31页。 电脑课件。 2.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〇教具学具准备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老师从商店里花了2元钱,买了2个本,你们说,一个本应该多少钱啊? 2.老师如果再买5个这样的本,你们说,应该付多少钱呢? 3.为什么5个本花5元。小组讨论。 ★ (二)探究新知 1.电脑显示“儿童商店”的画面。也可以由教师和一学生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商店”。接着,让学生关注售货员与小朋友的对话,说一说他们在议论什么。 (1)阿姨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小兰说:“你应该付多少钱?” (2)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小明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请各组 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适时给各组适当点拨。 在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强调:需要先解决“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3)汇报。 修改或评价
(4)老师总结:先求出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12÷3=4(元),再求买5辆小汽车用多少钱?4×5=20(元) 2、做一做(教材第31页)。 (1)先看图说图意。让学生尝试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提醒学生:想一想,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问题已经有什么信息数据,促使学生弄清楚解决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 (2)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及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巩固新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地上摆着2组花,每组花有9盆。每6盆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4)怎样列式?先求出地上一共摆了几盆花?9×2=18(盆),再求这18盆能摆几个图案?18÷6=3(个) (5)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每2盆花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每3盆花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如果再搬来6盆花,一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如果再搬来12盆花,一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多地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后反思
第 五 课 时 总课时第 16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更深一层地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〇教学内容 练习七 2.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教材第32-34页。 际问题。 ●〇教具学具准备 3.巩固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弄清楚 电脑课件。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 4.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 〇教学过程 一、练习七的第1题 (1) 从题中的信息你知道了哪些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2) 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 (3) 引导学生共同小结:要求每个同学分几瓶水,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瓶水;先用乘法求出一共有多少瓶水,再用除法求出每个同学分几瓶。试列出综合算式。 修改或评价 二、做练习七的第2题 (1) 先让学生交流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说思考过程。 三、习七的第3题 (1) 让学生认真看题,独立解答。 (2) 分小组交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比较问题和解答方法的异同,突出先解决的问题都是“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四、练习七的第4题 (1) 教材呈现给学生3只小兔一群,有3群小兔的画面,让学生根据题意确定解题的步骤(“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独立解决问题。 (2) 注意:对学生确定“先算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方案应给予肯定。
五、练习七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中提出的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请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根据4种商品提问题,再联系自己买东西的实际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六、习七第6题 七、用登山夺红旗的游戏出现,分组展开比赛,先做完又全算对的组为优胜。 八、练习七的第7题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动物跳伞情境,激起学生帮助小动物之情。 (2)让学生直接在书上标出各“降落点”。 (3)同桌交换评改,让学生参与评价。 九、练习七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学生相互交流,集体订正。 (2)请有错题的学生改正错题,使学生明白: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细心。 十、练习七的第9题 (1)让学生仔细分析题意,弄清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的信息数据。指名说一说。 (2)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想互交流,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十一、练习七的第10题 练习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即有4只小兔,小猴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 一组,可以分成几组?注意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后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17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整理和复习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第35页。 3.利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进行解决简单的实●〇教具学具准备 际问题的练习。 口算卡片。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4÷4 8÷2 3×4 12÷6 15÷5 12÷2 5×5 30÷5 16÷4 30÷6 15÷3 6×3 24÷6 18÷6 24÷3 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1)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 )人。 (2)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 )人,还剩( )块。 (3)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 )人。 (4)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 )人,还剩( )块。 (5)每人分8块,可以分给( )人。 3.摆一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你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O? 12个皮球,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 )个。 列式:口〇口=口( ) 12个皮球,每6个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 )个盒子。 列式:口〇口=口( ) 6.写除法算式: (1)把32个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8个。 口〇口=口 (2)有24人,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 口〇口=口 (3)被除数是10,除数是5,商是2。 口〇口=口 (4)除数是4,被除数是20,商是5。 口〇口=口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口〇口=口( ) 口〇口=口( ) 8.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修改或评价
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 ( ) ( ) ( ) ( ) ( ) ( ) 9.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35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1)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出示第1题的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2) 写出算式后,请学生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并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3)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2.教材第35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1) 依据第2 题制作题卡,供学生选气球用。 (2)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算式说一说怎样想商,再组织选气球游戏:学生自选气球,说出得数和所用的口诀,说对的就将气球奖给该学生。 3.教材第35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1) 先让学生说图意,再请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 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几次运完“”需要几辆车“。 (3)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注意:学生思考总是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所以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其他学生共同评议是否有道理。 ★(三)思维训练 摆一摆,试一试。 有20根小棒。 1· 可以摆多少个?还剩几根? 2· 可以摆多少个? 3· 可以摆多少个? 4· 可以摆多少个?还剩几根?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18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2.进一步巩固除法的含义和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3.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练习八 教材第36页。 ●〇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修改或评价 15÷5 8÷4 30÷5 24÷6 24÷4 36÷6 12÷2 12÷4 20÷5 6÷3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36页,练习八的第1题。 本题要求学生同时开始计算,限定在2分钟内完成。注意全面检查 计算情况,了解错题率高的原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2.教材第36页,练习八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检查算式是否符合题意,然后求商。 3.教材第36页,练习八的第3题。 电脑呈现分练习本的画面,并给学生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此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第36页,练习八的第4题。 电脑显示情境题。一幅工人运饮料的情境图,画面有3个工人运饮料,每个工人一次运2箱饮料,还有12箱饮料堆放在场内。意在让学生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它。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从中选出2-3个问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过程。 5.教材第36页,练习八的第5题。 教学时,先分组让每个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请各组向全班推荐本组提出的2—3个问题。展示各组推荐的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
题的积极性。最后,请学生把解决问题的结果报告给大家,让同学们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增进友情。同时,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 兴趣和习惯。 ★ (三)思维训练 连一连。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3 15÷5=3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2÷3=4 有12根筷子,每2根配 一双。可以配多少双? 8×4=32 有15本书,每人分3 本。可以分给几人? 8÷4=2 每张公园门票4元, 8元可以买几张门票? 12÷2=6 15个气球,每5个捆成 一把,可以捆成几把? 15÷3=5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19节
教材第37—40页。 修改或评价时间:2005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通过做一做,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三种角的不同点。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三角板。 3.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辨认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哪个角是直角? 2.电脑显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哪里有角?哪些角是直角?(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也有角,滑梯上有钝角。) ★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电脑显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幅图中,哪里有角吗? 老师:找到角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们谁找到的角多。 (2)通过三角板,观察三种角的大小。 老师:老师也找出了三个角,你们看(电脑显示)。 老师:用三角板去和这三个角比较。(如教材第38页的图) 老师: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和第一个角比较:正好重合,说明这第一个角就是直角(板书:直角)。 老师:我们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和第二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小了,说明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 老师:什么是锐角?(比直角小的角) 老师:我们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和第三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大,说明这个角是钝角(板书:钝角)。 (3)比较:直角、锐角、钝角有什么不同? 从图上观察,直角就是和我们三角板上的直角是重合的,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4)观察图,说说哪里有直角、锐角、钝角? (5)看看教室里,生活中哪里有直角、锐角、钝角? 修改或评价
2.做一做。 (1)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出直角、锐角、钝角。 (2)小组内交流。 (3)找学生汇报。(教材第38页下边的图)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39页“练习九”的第1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找一找图中有哪些角。 (2)分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找到了哪些角。 (3)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2、材第39页“练习九”的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连线,同桌互相交流检查结果。 (1)提醒学生判断是否直角时一定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再作判定。 3、材第39页“练习九”的第3题。 a) 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画角。既可以有三角板上现成的角来画,也可以用直尺来画。 b) 画完角后,让学生先观察判断是什么角,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判断。学生还可以想出更的方法来画角,如利用教科书上互相垂直的两边来画直角。 4、教材第40页“练习九”的第4题。 (1)通过让学生用三角板拼摆,看到三角板上不同的角(45度角、30度角、60度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2)第一个图,两个三角反上较小的锐角拼在一起还是锐角,两个较大的锐角拼在一起是钝角;第二个图,三个较小的锐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直角;第三个图,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是一个正方形;第四个图,两个相的三角形(与第一个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相同,但拼法不同)拼在一起是一个长方形。 (3)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拼摆,拼完以后再说一说各种角的关系。 ★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40页“生活中的数学”。 请同学们结合图,说出哪些是直角、锐角、钝角?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直角或钝角,培养他们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20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来引入平移现象,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来理解平移现象。 2.通过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3.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平移的现象。 平移 教材第41页。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电脑出示火车的图片。 修改或评价 告诉学生,火车的运动现象是平移现象。 ★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1)电脑显示: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现象。 (2)电脑显示:观览车和推拉窗的移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现象。 2.请同学们说说,实际生活中哪些属于平移现象。(小组讨论) 3.在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平移。 4.平移(教材第41页下边的图)。 (1)移动的方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2)移动的距离:小房子上的某一点,从原始的位置到移动后的位置,数一数有几个小格子。 (3)试着填空。 (4)电脑移动订正。 5.做一做。 用教材第129页的学具画一排小鸭子。先让学生想:怎样才能使鸭子学具的移动是平移?启发学生在教材上的鸭子底部向右画一条横线,以这条横线为基准,画出的鸭子就是平移得到的。当然,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种方式来画,只要学生能基本按照平移的思路来画就可以了。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提醒学生:选择涂哪个小船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右平移4格的含义,避免学生误解为两个小船之间的空格为4格。 2.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先把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3.教材第44页“练习十”的第4题。 这道题渗透了两次平移的思想。如左上角的小鱼可以通过先往右平移,再往下平移的方式,到达红色小鱼的位置。学生涂完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小鱼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启发学生说出这些小鱼头尾方向相同的结论。 4.教材第44页“练习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教师个别指导。 ★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7题。 学生用教材第133页的学具做一做,拉一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平移和旋转。同时,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案。通过一些不合理的组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21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来引入旋转现象,使 旋转 教材第42页。 学生轻松自然地来理解旋转现象。 ●〇教具学具准备 2.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电脑课件。 3.能判断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举例。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电脑显示“大风车”、“观览车”的画面。 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1)电脑显示:直升机上面的大轮子正在旋转。 (2)电脑显示:游乐园里的转椅。 (3)老师出示一个风车。 (4)这些都是旋转。 2.请小组讨论: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3.在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旋转。 4.做一做(教材第42页)。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非常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圆片上按一定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后,看到的是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粉红色。 老师拿出自己制作的,给学生做示范。 修改或评价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3题。 通过具体现象,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区别。本题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判断的理由时,只需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2.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6题。 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一拼,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平移和旋转。 3.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8题。 使学生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 可以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案。 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不合理的组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四)思维训练 请同学们举实例: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和旋转? 教后反思
第 四 课 时 总课时第 22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〇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剪一剪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培养学 教材第46、47页。 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〇教具学具准备 3.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过程中图形的形成进行简 纸,剪刀。 单的推理。 4.自己设计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准备好剪刀,纸(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纸若干张)。 ★ (二)探究新知 1.老师出示事先剪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 2,分组。(按3-4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剪小纸人的活动。 老师: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老师: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 老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一剪啊? 4.老师示范剪小纸人。 (1)并排的小纸人。 取一张长方形的纸,按书上的方法折叠好后,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来。 修改或评价
(2)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的方法折叠好后,再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手拉手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按老师的方法,剪小纸人。 2.刚刚剪了4个小纸人,你能剪出8个小纸人吗? 这个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提示:剪8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的方法是:按照剪4个并排排的小纸人的方法再继续折下去,把原来的纸平均分成了16份,然后在折好的纸上同样画半个小人,沿着小人的虚线剪开,就可剪出8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 剪8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方法同上。 3.每人交一件作品。全班交流,大家共同欣赏。教师适当的加以鼓励。 ★ (四)思维训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好看的图形呢?下边,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下来,把你的新颖的作品展示给班上的同学们看。 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课题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23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学生熟悉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第49页。 2.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〇教具学具准备 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电脑课件。 3.使学生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熟记7、8、9的乘法口诀。 2.有12个皮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几个?(3个) ★ (二)探究新知 l电脑显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1)仔细观察画面,讲了哪些事情,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学生甲: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8行。 学生乙:我们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 学生丙:我们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行。 2.揭示课题。 老师:有56面小旗,要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计算)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 3.列式计算。 修改或评价
老师: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摆几面?怎样列式?怎样算? 学生:56÷8=7(面) 用8的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老师:要是挂7行呢? 学生:56÷7=8(面) 也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 4.小组讨论,解决星星与气球的那两道题。 学生汇报:49÷7=7(个) 口诀:七七四十九 27÷9=3(个) 口诀:三九二十七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 2.一本书有63页,9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 列式: 3.48个红果,每8个穿一串,可以穿几串? 列式: ★ (四)思维训练 有40包口香糖,最少拿出几包,剩下的能正好平均分给9个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最少”指的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背9的乘法口诀。当学生背到“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时,让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分4包,最少拿出4包来。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24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进一步巩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练习十一 教材第50、51页。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2.正确熟练地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〇教具学具准备 问题。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熟记2—9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7÷9 48÷8 24÷8 36÷9 35÷7 28÷7 14÷7 16÷8 12÷6 42÷7 18÷9 72÷9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组织学生分组做“小猴爬梯摘桃”的游戏:将学生分成9个人一组,每人做一道题进行接力赛,看哪一组的做得又对又快。学生相互检查评价。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兔过河采蘑菇”的游戏:每4个人一组,由组长组织出示卡片,其他三人扮演商分别是7、8、9的三只小兔,要求快速找出属于自己的卡片。教师巡视指导。 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的第3题 教师按照书中的题目做好卡片和情景图,组织学生做“小鸟回家”的游戏:教师出示情景图和卡片,指名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全班同学一齐评价。 4、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教师将小猪吹的泡泡做成卡片,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看小猪 修改或评价
吃出来的泡泡多漂亮!看谁能抓住小猪吹出来的泡泡?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答对的教师就将卡片奖给他。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觉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的第6题。 ★ (三)思维训练 如果: ÷4= 那么: 感受方程的思想。 教材第5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逻辑地思考: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然后再来填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25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 2.正确熟练地口算。 ●〇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 教材第52、53页。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着回答,直接说得数。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直接说得数。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7题。 指导学生练习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3)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 让学生讨论分析题目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先分组讨论,指名说解答算式。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先在小组中交流,再指名汇报。学生有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如果4人合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如果6人合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如果现在有6台电脑,平均每几个人合用一台电脑? 如果现在有8台电脑,平均每几个人合用一台电脑? 如果现在有24台电脑,你打算怎么安排? 2.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8题。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完后指名说得数,全班订正。 3.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9题。 让学生认真看图及文字信息,指名用较完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修改或评价
4.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10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除数,个别学生会觉得有些困难。教师提醒学生商是几就背几的口诀,这样就能很快地想到除数是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及时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5.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11题。 让学生认真看题,分析题意。独立解答题中的第(1)个问题。 鼓励学生尽量多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负队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 胜队比负队总共多几本书? 胜队每人比负队多几本书? 负队每人比胜队少几本书? 胜队每人给负队几本书,两队的队员的书就一样多了? 胜队和负队一共获得多少本书? 6.教材第53页“练习十、”的第12题。 组织练习时,注意:(1)让人人参与,可将得数直接写在书;(2)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 (三)思维训练 如果,4×Δ ÷〇=8;那么,Δ=( ),〇=( )。 教后反思
课题 2.解决问题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26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的结果。 解决问题(例2、例3) 教材第54、55页。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复习“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电脑显示图片。 老师:小红摆一架飞机用5根小棒。 老师:小丽用10根小棒摆了2架飞机,用了2个5根,是小红的2倍,也就是10根。 老师:小强摆了3架飞机,他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题。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板书) 学生甲: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3倍,我是看出来的。 学生乙:也可以用除法计算,15÷5:3。 2.摆一摆。 (1)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6个圆片。 老师: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倍。 (2)第一行摆: ΔΔΔΔ 修改或评价 ΔΔΔΔ ΔΔΔΔ ΔΔΔΔ 第二行摆:▲▲▲▲ 老师:Δ是▲的( )倍。
3.例3。 (1)引导学生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题意:先出示35人唱歌,台下5人观看,再出示7位跳舞的学生。 老师:这个场景,你们提出什么问题?(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汇报:35÷7:5 (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做一做(教材第55页)。 (1)先说图意。 (2)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计算。 (4)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这道题中给出了多个信息,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完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的练习时,只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它,就算达到要求。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引导挖掘题意中提供的一切素材,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并解决。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2.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较完整地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个别指导。 ★ (四)思维训练 买一双袜子4元钱,买2顶帽子16元钱,请问,一顶帽子的价钱是一双袜子的几倍?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27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体 练习十二 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第56-58页。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老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用除法计算。 修改或评价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3题 让学生看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弄清题意,独立解答第(1)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指名汇报。学生有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1号运动员跳的是3 号运动员的几倍? 4号运动员跳的是3号运动员的几倍? 1号运动员跳的比2号运动员多几下? 2号运动员跳的比1号运动员少几下? 四个运动员一共跳了多少下? 谁跳得最多?谁跳得最少? 2. 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的第4题。 第(1)题是封闭型的,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第(2)题是开放型的,应放手让学生通过涂两种颜色的圆片,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这道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使学生的涂色活动减少盲目性,增强思维含量,教师可让学生先完成下列填空。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表中的某一种方法涂色,并根据涂色情况提出问题。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1 2 3 4 5 6 7 8 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的第5题。 教师根据题目做成游戏卡片,组织学生做“剥豆子”的游戏:分小组做游戏,由每组的组长组织游戏,谁算得快,豆子就由谁去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 4、 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的第6题。 首先让学生直接应用乘法的含义求出月季花的盆数,再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求出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数。当学生作出答案以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分析解答过程,便能很快理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先求月季花的盆数(4×9),再求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36÷6)。 5、 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7题。 先让每位学生看清条形统计图,明确每格表示2个单位,然后在统计表中填上每种活动参加的人数和三种活动参加的总人数,最后让学生解决题中给定的问题。 6、 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8题。 第(1)题是基本题,第(2)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提高题。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正确解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指导练习时,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 ★ (三)思维训练 第一行摆:〇〇〇〇 第二行摆:ΔΔΔΔ ΔΔΔΔ 第三行摆: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第四行摆:☆☆☆☆ ☆☆☆☆ ☆☆☆☆ ☆☆☆☆ 你能提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吗?能提几个?你能 解决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将问题和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教学后记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28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会用已掌握的表内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例4)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第59页。 3.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〇教具学具准备 进行。 电脑课件。 4.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5.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答。 6.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在二(1)班有6个小组,每组做3朵花,一共做多少朵? 列式:3×6=18(朵) 2.如果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几朵? 列式:18÷2=9(朵) 3.如果去掉中间问题“一共做多少朵”?,该怎样想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板书) 修改或评价 ★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老师:小组合作学习,先观察第一幅图,再看第二幅图。 老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学生甲:第一幅图中有6条船,每条船上坐4人。 学生乙:第二幅图是,这些人去坐碰碰车,每辆车坐3人。 老师: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丙:这么多能需要几辆碰碰车呢? 老师:哪些人要坐碰碰车呢? 学生丁:就是刚刚坐船的那些人。 (2)自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哪些人要坐碰碰车呢?是刚刚坐船的那些人。 刚刚坐船的有多少人呢?有6条船,每条船上坐4人。 列式:4×6=24(人) 24人要去坐碰碰车,每辆车坐3人,需要几辆碰碰车? 列式:24÷3=8(辆)。
(3)综合算式。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4X6=24,24÷3=8”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吗? 学生:4X6÷3 老师:该怎样计算这两步式题呢? 学生:先算4×6=24,再算24÷3=8,最后的结果也是得8。 老师:像这样的乘、除两步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4)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 2.小结。 通过上边这个问题的解决,同学们应该体会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让学生在认真解读题意的基础上,尝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乘(或加)、除的含义确定每一步的算法,正确计算出结果。指导练习时,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有可能列出以下算式: (1)2×4=8 8×3=24 (2)4+4=8 8×3=24 (3)4×3=12 12+12=24 (4)4×2×3=24 以上解法都应受到鼓励。另外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从他人的解法中感悟思考问题角度的多样性,不断拓宽自己的解题材思路。 2.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1) 18÷9=2 (2) 3+3+3=9 18÷9=2 (3) 3×3=9 18÷9=2 (4) 18÷3÷3=2 教后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29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使学生对45句口诀更加熟悉,并能根据乘除 整理与复习 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个除法算式。 教材第63页。 2、正确、熟练地使用乘法口诀求,同时学会有●〇教具学具准备 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3.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4.熟记乘法口诀。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材第6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 (1)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如下),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通过 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修改或评价
(2)每个小组发一套口算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等。 2.教材第63页的第2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及认真阅读题中的文字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解读题意,将题意理解透彻。如:学生说出题意:“一个班的学生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分成6 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分成几组?” 让学生自主控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人数,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思考,学会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体会从部分到整体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30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4.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练习十四 教材第64-66页。 ●〇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 熟记乘法口诀。 2.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抢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4.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 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教师采用计时方式,让学生在2分钟内口算20题左右,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3.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3题。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教师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练习后组织学生间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可请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之间开展订正、评价的学习活动。每解答一题,除订正所列算式和结果外,还应让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如订正第(2)题时,应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全部展示出来。 修改或评价
8+24=32,32÷4=8 8÷4=2,24÷4=6,2+6=8 8÷4=2,2×3=6,2+6=8 24÷4=6,6÷3=2,6+2=8 让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述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一个问题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听取同伴意见的必要,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4.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教师个别指导。 5.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活动前,教师让学生用稍硬一些的纸做好9张数字卡片(1~9各数)。活动时,先让两学生上台示范,使每位学生明白活动的内容和过程,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6.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7.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8.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按一定条件提问。如,要求学生提出关于两个数之间倍数关系的问题;或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等等。 (2)将学生提出的与本单元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或有创意的问题记录下来组织学生即时进行解答。如,用20无钱买冰淇淋和雪糕,可以各买几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此问题进行研讨,并思考出多种解决方案。 (3)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延伸到课外。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31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使学生 练习 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〇教具学具准备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4.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 〇教学过程 (接上节课) 1.共有36瓶矿泉水。 (1)如果每组发8瓶,4个组共发多少瓶? 列式: (2)如果每组发9瓶,这些矿泉水能发几个组? 列式: (3)如果每组发6瓶,又能发给几个组? 列式: (4)二(1)班有5组,每组有8人。如果每人喝一瓶矿泉水,那么,还差几瓶? 列式: (5)二(2)班有7个组,平均每组发几瓶?还剩几瓶?(学生能口答出来就可以了。) 列式: 2.你能在3分钟内完成下面的计算吗? 6×7= 17+5= 28-5= 36÷4= 19-6= 14÷7= 24÷6= 4×8= 7 ×4= 32÷8= 9×5= 35÷5= 27÷3= 7×8= 42÷6= 5×5= 15+8= 4×9= 13+8= 45÷9= 64÷8= 3×8= 16-6= 49÷7= 修改或评价
★ (三)思维训练 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1.54=口×口 2.3=口÷口 3.24=口×口 4.6=口÷口 5.口÷口×口=24 6.口×口+口=21 ★ (四)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的第9题 根据题目中的要求,让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使倍概念的复习和用乘法口诀求积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 (五)“练习十四”的第10题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通过归纳总结一般思路,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不能瞎猜,应沿着某种规律去寻找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后记
课题 五 万以内数的认识
1.千以内数的认识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32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习千以内数的数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估数、数数 2.会数千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 教材第67、68页及第72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 页“练习十五”第6题。 3.培养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培养与人交●〇教具学具准备 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课件,小木块,计数器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电脑显示召开运动会的场景图。 1.请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正发生着什么事情? 2.请学生思考。根据画面你想到哪些问题? 3.老师:要知道体育馆中大约能坐多少人,就要学习比较大的数,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的数)。 ★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小棒,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时问: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多少?随着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0个一是(十)。 请学生再利用计数器数一次。强调:从个位上拨珠子才是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时问:这10个珠子怎么办?(拨回去,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十时间:是多少?随着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请学生利用计数器数,问:怎样表示10个十?(在百位上拨1个珠子就表示10个十即1个百)。 3.如果要数的小棒很多很多,就像体育馆里的人那么多,怎样数比较快呢?用你的学具试一试。(小组合作数) 请学生汇报,针对汇报“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问:为什么这样数?(比较快)接着问:10个一百是多少?明确并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问:一千是多少? 修改或评价
4.电脑显示前3个过程: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 老师提问: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各小组讨论。 从学生的讨论汇报中老师小结:数数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或者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数,数较大的数时要选择又快又准的办法,现在请大家利用计数器数到一千,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数数。(可以借助小棒、木块、或者计数器。) 从一百九十一数到二百零一; 从九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要求:2人一组,一人数,一人听,之后交换再进行。 2.填空。 (1)10个一是( )。 (2)10个十是( ),一百里有10个( )。 (3)10个百是( ),一千是10个( )。 3.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教材第72页第6题的内容。 ★ (四)思维训练 说一说:一个一个地数,二百三十九后面是多少? 一十一十地数,五百九十后面是多少? 一百一百地数,一千前面是多少?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数较大数的方法;10个一是十,10个寸 一百,10个百是一千;生活中有很多大数。)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33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每个数的组成。 千以内数的读写 2.正确说出各数位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 教材第69页例2、“做一做”及71字的意义。 页“练习十五”第1-4题。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〇教具学具准备 物,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逐步发 计数器,视频投影。 展数感。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数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七十八数到四百零二。 2.拨数。 在计数器上拨1个一,拨7个一。 在计数器上拨9个十。 在计数器上拨三百。 在计数器上拨一千。 ★ (二)探究新知 1.各小组自由拨出一个千以内的数。 2.汇报。 小组①出示拨的计数器: 老师问:说说你拨的数是多少?(二百四十三)怎样写出来呢?想试试吗?引导学生在百位上写“2”,十位上写“4”,个位上写“3”。 针对“243”老师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百位上是2个百,4在十位上是4个十,3在个位上是3个一,这个数是由2个百,4个十,3个一组成的。) 老师:哪个小组拨的数和这组不同? 小组②出示拨的计数器: 老师:你们组拨的这个数百位上是几?十位上呢?个位上呢? 继续问:这个数是多少?(二百零三)怎样写?引导学生在百位上写2,十位上写0,个位上写3,即203。 请同学观察“203”与“243”,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203”十位上没有珠子,写0。 学生乙:无论哪个数,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0就读0,是其他数,比如4,就读四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学生丙:写的时候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没有要写0。 师出示拨的计数器: 修改或评价
老师:请按前面两个数的读法、写法试着读出来、写出来。 针对学生的读写情况请学生分组归纳读数、写数的方法。 学生甲:读数时哪一位是几就读几百、几十、几个、十位上是0就读0,个位上是0不读。 学生乙:写数时哪一位是几就写几,没有用0表示。 学生丙: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要看清数位上的数字是几。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读数,说组成。 视频投影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 2.写数。 视频投影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和第71页“练习十五”第2题。 3.画珠子。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3题。 4.填空,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1)131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7个百,2个十,3个一组成的数是( (3)3个百,3个一组成的数是( )。 ★ (四)思维训练 1.“6”在下面各数中分别表示多少?读一读。 600 416 260 2.319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301的十位上是( ),表示( )。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需要注意什么?(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34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比较大小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材第70页例3、做一做及第72页“练习十五”第5题。 ●〇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视频投影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读数,说出各数组成。 907 810 721 333 2.写数。 (1)三百四十七。 (2)8个十、8个——。 (3)百位上是9、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5。 3.填空。 “271”百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 “555”百位上的“5”表示( )个( ),十位上的“5”表示5个( ),个位上的“5”表示5个( )。 ★ (二)探究新知 视频出示: (奶粉瓶图) (电饭锅图) (相机图) 34元 348元 303元 1.“奶粉34元”和“相机303元”比谁贵些?为什么? 小组利用计数器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34”是2位数,“303”是3位数,2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而3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所以303大,34小,相机贵些。 2.电饭锅、相机二者比谁贵些?为什么? 先小组利用计数器讨论,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得出,348、303都是三位数(位数相同),就看它们最高位,都是3,表示3个百,再看十位、“348”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303”的十位上是0,所以348大于“303”,电饭锅比相机贵些。 修改或评价
3.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有318元钱,可以买哪件商品?为什么? (可以买相机,或者奶粉,因为:318>303、318>34、318<348) 4.二人合作,一人说出两个数,另一人比较大小,然后二人互换。 5.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填上“>”“<”或“=” 230〇240 560〇650 407〇740 230〇240 710〇600 99〇990 333〇333 2.想一想、填一填。 教材第70页第3题,视频出示。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填表格,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 (四)思维训练 1.用“4”“1”“7”摆出最大的3位数和最小的3位数。 2.在 里填数。 5 2<551 31 >431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难一些,位数不同 的数比较大小容易些。)针对学生的回答要追问补充。 教后反思
课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35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认识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 教材第73、74页及第75页的做一做。 的数。 ●〇教具学具准备 3.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能力。 电脑课件,小木块,计数器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读数。 714 948 302 710 2.数数。 从七百八十一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到八百零一。 从四百一十开始,一十一十地数到五百。 从七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 3.课件出示:“南京长江大桥”情境图。 老师:多雄伟呀!它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长?出示“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 (二)探究新知 老师导人:生活中有很多大数,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万以内的数” 1。数方格。 (1)出示1千的正方体方格图。 问:这是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2)出示2个、3个„„10个一千的正方体方格图。 问:这是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明确: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数,也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一齐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九千时: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一万)板书:“万”,明确:和个、十、百、千一样,万也是计数单位。10个一千是一万。 修改或评价
2.利用计数器数数。 同桌2人,一人数,一人看,然后交换。 3.万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中间、末尾没0) (1)电脑显示2个一千的正方体方格,3个1百的方格,5个十的方格及6个一的方格。 问:是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2)这个数是多少?试着写出来。 (3)自由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4.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到今天为止,我们认识几个数位了?(个、十、百、千、万5个了)和我们的座位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位置,能不能排一排它们的位置。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数位顺序表 万 千 百 十 个 „ 位 位 位 位 位 看数位顺序表明确: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千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千„„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估计1000根有多少?10000根有多少? 2.写数、读数、说组成。 教材第75页第1题的内容。 3.用计数器数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一数到一千。 一个一个地数,从九千九百九十五数到一万。 ★ (四)思维训练 1.写出三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 2.写出四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 3.9997 4.试做一个漂亮的数位顺序表。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令你高兴的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36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 1.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掌握中间、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 教材第75页例6、第76页的做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 一做及第78页“练习十六”第1-3●〇重点难点 题。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 ●〇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修改或评价 1.展示上节课自制的数位顺序表,并按从右边到左边的顺序说一说。 2.填空。 781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6个千,5个百,3个十,1个一组成的数是( )。 3.写数、读数,说组成。 ①用计数器分别拨出3232、421、10000等数。 ②请学生分别把计数器上的数写出来,再读出来,最后说出各数组成。 ★ (二)探究新知 1.老师用计数器拨珠子。(例6的计数器图。) 问:千位上分别是几?百位、十位、个位呢?与前面我们见到的数有哪些不同?(有的数位上没有珠子。) 请各小组试着写出这两个数。视频展示交流。 针对“4305”问:这是多少?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这是四千三百零五,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是几就分别写几,没有就写0。 针对“3003”问:这是多少?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这是三千零三,哪位上是几、就分别写几,没有就写0。 继续问:中间有2个零,怎样读?末尾有0呢?请各组讨论。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法。 学生甲:读数从高位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学生乙:中间有多少个0都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学生丙:写数时,哪一位是几就写几,没有的必须用0补齐。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写数、读数。 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1、2题。 2.读数。 今年是2005年,共有366天。 3.写数。 教材第78页第3题。 ★ (四)思维训练 想一想、写一写。 一万里有( )个千。 3333,千位是( ),表示( )个( ),百位上的3表示3个( ),十位、个位上的3分别表示什么? ★ (五)课堂小结 各小组说说怎样读、写万以内的数。要注意什么?(读数时中间有几个0都只读1个0,末尾的0不读;写数时哪一位没有就必须用0补齐。)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37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 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及近似数 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教材第76页例7,第77页例8 2.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及做一做,第79页“练习十六”中的作用。 第5、6、9题。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激发●〇教具学具准备 兴趣。 视频投影机,计数器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六十数到七百八十九。 (2)一十一十地数,从九千九百一十数到一万。 (3)自由数30秒。 2.填空。 (1)“3720\"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组成的。 (2)四个千,四个一组成的数是( )。 (3)一个一个地数,在( )里填数。 2196 2197( )( )( )( )( )2203( )2205( )( ) 3.比较大小,说说方法。 781〇718 330〇331 306〇603 191〇119 71〇710 27〇127 ★ (二)探究新知 视频出示教材第76页例7的主题图。 1.空调、电视机的价钱分别是多少?能说说谁贵些吗?为什么? 学生甲:空调1430元,电视机980元。 学生乙:空调贵一些,因为1430元和980元比,980元不够1千,1430元已超出1千了! 学生丙:空调贵些!因为我们知道三位数比两位数大,那么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 2.位数相同的数的比较。 老师:位数不同的数,同学们都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那如果2个数位相同呢?比如:3864和3529,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请各小组讨论。 学生甲:这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千位上也相同,我们组看百位,3864的百位上是8,表示8个百,3529的百位上是5,表示5个百,8个百自然比5个百大,所以3864>3529。 学生乙:我们组认为3864>3529,因为3864接近于4000;而3599接近于3500。 修改或评价
3.利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2859和2895 3010和3001 听汇报后请学生谈一谈(归纳)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①比较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 多的肯定大! ②位数相同的要千万注意从高位比起,要—位一位依次往下比,哪—个数 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4.学习近似数。 视频出示教材第77页例8的主题图。 问:“1506”“1500”都表示育英小学的人数,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先讨论再交流。 老师明确:“1506”是育英小学的准确人数,“1500”是育英小学近似的人数。 问:如果需要的数不是很准确,你觉得哪个数容易记牢? 针对第二幅图。 老师:新长镇现在有9992个人,说一说近似的人数。 学生甲:因为准数是:9992个人,所以我猜是1000人。 学生乙:我猜是9900人。 学生丙:我猜是10001人。 老师明确:猜的都对,近似数不止一个。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比较大小。 (1)908〇8009 9812〇9182 999〇1000 4056〇4506 (2)教材第79页第5题。 2.教材第77页做一做。 3.教材第79页第6题。 ★ (四)思维训练 1.猜一猜,填一填。 教材第80页第9题。 2.组数。 用4、8、7、0、组成最大的和最小的四位数。 ★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一是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一是近似数问题,各小组互相说一说。 2、 2、回家后,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整百、整千数。 教后反思
课题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38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重点难点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 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〇教学内容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整百、整干数的加减法 教材第81页例9、例10及第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82页做一做。 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〇教具学具准备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 视频投影等。 思维习惯。 ●〇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整百、整千数,一台电脑大约6000元,一台音响大约4000元,我国的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学校学生大约有1600人,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约600万平方公里,等等。(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数据的特点,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数据说一说该数是几个千和几个百组成的。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引出例9) ★ (二)教学例9 师:刚才大家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添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边说边视频投影主题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电视1000元,冰箱2000元。) (2)请大家帮张爷爷算一算他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甲:1000+2000,1个千加上2个千就是3千。 学生乙:先想1+2=3,1000+2000=3000。 修改或评价
老师:同学们的算法都不错,现在谁能帮张爷爷解决“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的问题?(小组论讨) 汇报交流。 ★(三)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藏书的部分数据,让学生提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例10的数据口算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 4、让学生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700 ★ (四)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们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或减的口算问题,并口算。(以同桌、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算法,只要合理,老师给予肯定,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强求方法统一。 2、挑战赛:“做一做”中的第1题。 采用组内互相挑战,比一比谁的方法算得快,要求组与组之间互相挑战。比一比哪组的方法算得快。 3、捉鼠比赛。 练习十七的第1题。可分小组代表黑猫、白猫、花猫进行捉鼠比赛,比一比哪只猫捉得又快又准。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39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练习巩固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〇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计算。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〇教具学具准备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及运用知 视频,口算试卷等。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修改或评价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 (2)7个千,8个百,6个一组成的数是( )。 (3)“9708”的千位上是( ),表示( )个( ),百位上是( ),表示( )个( ),个位是( ),表示( )个( )。 (4)“6666”,千位上的“6”表示( ),百位上的“6”表示( ),十位上的“6”表示( ),个位上的“6”表示( )。 (5)1506的近似数是( )。 9992的近似数是( )。 (6)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七百二十 六千零八十 ( ) ( ) 九千零— 一万 ( ) ( ) 2.填上“>”“<”或“=”。 1000〇999 3020〇3200 400+560〇460+500 3×9+20〇7×7-2 1290〇2100
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999 1080 1000 1290 2100 ( )>( )>( )>( )>( ) 1720 1027 1207 2107 2071 ( )>( )>( )>( )>( )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000+2000= 4000-1000= 80+50= 160-80= 2.将序号填人对应的括号里。 ①60+700 ②1200-300 ③400+500 ④1500-0 ⑤2500-1000 ⑥430+30 得数是900的算式有( )。 得数是1500的算式有( )。 ★ (三)思维训练 1.张爷爷要买电视和冰箱,电视机3500元,冰箱4000元,张爷爷带了8000元,够买这两样电器吗? 2.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多少? 3.比最小的四位数多600的数是多少? 教后反思
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40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中,使学生 克和千克的认识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 2.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I●〇教具学具准备 千克=1000克。 多媒体课件,2分的硬币,1 3.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袋盐,各种常见的秤等。 能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估量意识和能力。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创设情境,电脑播放主题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了6个苹果约重1千克。 学生乙:我知道一袋饼干重110克。 学生丙:一桶油重5千克。 学生丁:每种物品都有重量。 学生戊: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老师: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日常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边说边板书:克和千克) 老师:1克,1千克分别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 (二)探究新知 1.掂一掂,初步感知,比一比,找出关系,找一找,加深印象。出示2分硬币,请每位学生都掂一掂它的重量。 出示1袋1千克的盐,每位学生掂一掂它的重量。 再出示1袋500克的砂糖,掂一下2袋砂糖的重量。 明确:1枚2分硬币约重1克;1袋盐是1千克,1袋砂糖是500克。 请学生比一比,2袋砂糖,1袋盐有什么不同?得出: 1千克:1000克。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1克或约1千克的物品。 2.认识常见的秤。 老师:要准确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一称。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秤。(边说边出示实物秤: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等) 修改或评价
(1)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哪种秤? 学生甲:食品店中有台秤。 学生乙:我们家有弹簧秤。 学生丙:我在超市见到的是电子秤。 (2)学习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3)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鸡蛋、苹果和鱼的图,引导学生读取数值后问: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甲:苹果和鸡蛋共多少千克? 学生乙:苹果和鱼共重多少千克? (4)明确在生活中,千克也可用以用“kg”表示,克也可以用来“g”来表示。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说一说那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 2.自己选择秤,分别称一称1筒可乐,3个苹果,1袋奶粉。1瓶酱油等等的重量。 3.说出下面物体各重多少克? 教材第88页第1题。 4.填空。 1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2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 (四)思维训练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鸭重3( ) 菜重250( ) 2.妈妈买来5千克苹果,花了15元,1千克苹果多少元?包装的箱子重2千克,箱子里的葡萄重多少千克? 3.箱子与葡萄共重22千克,包装的箱子2千克,箱子里的葡萄重多少千克?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所有物品都有质量,要知道—个物品有多重需要秤来称一称。 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41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练习加深1克和1千克的表象,加 克和千克知识的练习 深对克和千克观念的理解。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 2.进一步掌握用秤称物体的方法,熟练、●〇教具学具准备 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各种常用秤,学生从家里带来 3.进一步培养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的各种物品,视频投影仪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说说哪些物品重约1克?哪些物品重约1千克? 2.写出体重。 教材第88页第2题。 3.称一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先估计,把估计的重量填在表格内。 (2)再称一称,把称出的重量填在表格内。 (3)把大约1千克的,大约1克的物品分一分类。 名 称 估计重量 实测重量 修改或评价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比较大小。 教材第89页第5题。 2、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材第89页第4题。
3、算一算。 420千克-60千克= 1000克-1千克= 510克+300克= 78千克-62千克= 4、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体重20千克,小明体重26千克,小华比小明轻多少千克? (2)3千克桃要花9元钱,1千克桃要花多少钱? ★ (三)思维训练 1.教材第89页第7题。 2.说一说谁和谁玩翘翘板比较好? 张华(24千克) 李力(70千克) 王凡(60千克) 王雨(24千克) 李辉(75千克) 赵华(58千克) 刘军(28千克) 刘光(30千克) 3.填“>”、“<”或“=”。 7千克 〇 7000克 3050克 〇 3500克 800克 〇 1千克 200克 〇 2000克 4.说一说:250克一袋的瓜籽是4元,100克一袋的瓜籽是2元。要买700克瓜籽,怎样买最便宜?需要多少元? ★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42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超过100的),会正 两位数加两位数 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材第91、92页的主题图和例1。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〇教具学具准备 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视频投影仪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10+20= 40-10= 98-8= 35+3= 46-7= 98-90= 24+9= 35-20= 8+80= 31-8= 48-9= 78+9=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3+1= 23+30= 32+9= 32+30=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主题图。 老师: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去鸟岛。看,他们多高兴啊!(边说边展示主题图) 老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甲:二年级一共有4个班。 学生乙:二(1)班23人,(2)班31人,(3)班32人,(4)班39人。 学生丙:我知道一条船上限乘68人。 老师听学生回答,并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 2.教学例1。 继续展示出例1图。 老师:同学们正高兴地上船呢!现在上船的是二(1)班和二(2)班的学生,大家想一想,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老师:要想知道二(1)班、(2)班能不能坐下,应该怎样想? 学生:就要先算出两个班一共多少人! 老师:怎样算?请各小组把算式写出来。 (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23+31=) 修改或评价
问:怎样计算呢? 各小组先讨论再交流。 学生甲:23+30=53 53+1=54 学生乙:20+30=50 3+1=4 50+4=54 老师: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54,说明什么?(能坐下)再上来一个班还行吗?(不行) 老师展示小精灵:(3)班(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请大家讨论。 汇报: 学生甲:先要计算出2个班人数:32+39。我们这样想:30+30=60,2+9=11,60+11=71,71>68,坐不下。 学生乙:我们也是先算出2个班人数:32+39。方法和他们不同,32+9=4l,41+30=71。 学生丙:„„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计算,这四个班怎样搭配2条船就够了!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75= 37+24= 81+11= (1)独立计算。 (2)汇报方法,比较优劣。 2.买一个玩具汽车29元,玩具熊35元,各买一件需多少钱? ★ (四)思维训练 1辆玩具汽车29元,小华有60元钱,买2辆车够吗?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两位数加两位数)说一说你掌握的内容。 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43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内容 ●〇教学目标 两位数减两位数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 教材第93页例2,做一做,第94页“练习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十九”的第1、3题,第95页第6-8题。 数式题。 ●〇重点难点 2.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〇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投影仪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23+31= 37+54= 35-20= 32+39= 35+30= 32+46= 35-2= 36-8= 71+11= 2.说说怎样算的? 68-4= 32-4= 33+29= ★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二年级学生去鸟岛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帮帮忙!(边说边出示例2主题图) 问:怎样解决“还能上几人?”“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这两个问题呢?各小组讨论、汇报。 第一个问题:“还能上几人?” 学生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船上已有54人,要求还能上几人?我们组这样做:68-54=?68-50=18,18-4=14(人)。 学生乙:我们组也是68-54=?算法不同,60-50=10,8-4=4,10+4=14(人)。 第二个问题: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学生甲: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来二(3)班还能上14人,所以求还剩多少人?我们1组用“32-14”,32-10=22,22-4=18(人)。 修改或评价
学生乙:列式和前组一样,算法不同:我们组是先把32分成20和12,20-10=10,12-4=8,10+8=18(人) 学生丙:我们用竖式算:(针对这种方法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 3 2 -1 4 1 8 老师注意倾听,适时表扬。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93页做一做。 2.游戏。 (1)教材第94页第1题。 (2)教材第95页第6题。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谁算得对又快。 教材第94页第2、4题。 (1)先独立计算。 (2)请算得快的学生、算得慢的学生分别汇报,比较方法优劣。 ★ (四)思维训练 1.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95页第7、8题。 2.看图提问题,再解答。 教材第94页第3题。 ★ (五)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1.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并学会计算。 2.能运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后记
课题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44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教材第96页的内容。 掌握笔算方法。 ●〇教具学具准备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视频投影仪。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17+29= 49+13= 36+21= 24+16= 32+18= 18+34= 2.1袋大米53元,1袋面粉47元,一共多少元?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老师: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召开,为了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我们的学生开展了“爱护环境,收集矿泉水瓶”的活动。(边说边展示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甲:从图中知道第一周已经收集了180个,第2周又收集了340个。 学生乙:500个瓶子送一次。 老师问:500个瓶子送一次,这2周收集的够吗?小组讨论。 2.教学例3。 (1)引导学生列式:180+340 (2)怎样计算?各组讨论、交流。 学生甲:我们组这样算:先算18+34=52,所以180+340=520。 学生乙:我们用竖式计算。 针对这种方法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 1 8 0 + 3 4 0 5 2 0 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强调:满十,一定向前一位进1。 修改或评价
(3)用竖式计算有什么好处,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综合学生的回答,强调: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10+250= 450+260= 320+180= 630+290=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2)汇报:针对算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请其介绍方法,渗透择优意识。 2.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99页第2题。 3.填空。 加数 加数 和 280 170 390 260 38 79 ★ (四)思维训练 1.填“>”“<”或“=”。 33+47 〇 70 330+180 〇 270+240 210克+790克 〇 1千克 2.先找规律再填空。 +65=62+15 53+19=59+口 21+47=27+口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加法,用竖式计算,尤其进位加法用竖式比较快捷。 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45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习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掌握竖式的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材第97页例4及做一做。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〇教具学具准备 和能力。 视频投影仪。 ●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修改或评价 1.口算。 18+24= 23+54= 57-38= 49-13= 24-16= 34+37= 2.笔算,并说说方法。 420+190= 380+360=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收集矿泉水瓶”的事吗?(边说边投影)根据第一周收180个,第二周收340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第一周比第二周少收多少个? 学生乙: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多少个? 老师:提得好!谁能列式解答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40-180= 1.教学例4,探索算法。 问:怎样计算呢?各小组试着算一算。 汇报: 学生甲:因为34-18=16,所以340-180=160 学生乙:340可以看成34个十,180看成18个十,34个十减去18个十就剩16个十,是160。 学生丙:用竖式计算。
2.重点研究笔算。 请用笔算的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讲解: 百 十 个 3 4 0 - 1 8 0 1 5 0 问:十位4不够减8,怎么办?(从百位退1,点一个圆点) 问:退来的“1”在十位是多少?十位怎样计算? 追问:百位为什么是2减1了? 请所有学生动笔算一遍,交流笔算需注意哪些问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 教材第97页第1、2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部电话机180元;1台电风扇290元;1个电饭锅310元。 (1)妈妈准买一部电话机、一个电饭锅,需多少钱? (2)电饭锅比一台风扇贵多少元? (3)爸爸有700元钱,买1台电风扇、1个电饭锅够吗? (4)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思维训练 1、图书馆共有3700本书,老师借去460本,学生借去370本,老师和学生共借去多少本? 2、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排列。 350+170 740-210 290+31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课题 3. 估 算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46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 估算 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材第98页例5及做一做。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〇教具学具准备 ●〇重点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说一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1506 3410 2200 2.口算。 180+240= 190-80= 190+200= 370-180=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老师:这是前些天收集矿泉水瓶的同学们现在收集的情况?边说边视频投影: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180个 340个 192个 219个 修改或评价 2.说一说每周收集矿泉水瓶的近似数。 3.不用计算,说说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是怎样想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学生甲:192个接近于200, 219个也接近于200, 所以,我认为第三、四周大约共收集400个。 学生乙:192近似于190, 219近似于220, 220+190=410 第三,四周大约—共收集410个。 4.不用计算,看到表中的信息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甲:根据第三、第四周情况,大约还要再收集多少个就可以送一次? 学生乙:第三、第四周收集的瓶数大约相差多少个?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再交流解决问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1、估算。 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 2、解决实际问题。 ①一台洗衣机1990元,一个沙发2080元,估计一共多少元? ②育华小学有1106人,天美学校有2723人,估算两校大约相差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8题。 (2)不用计算,连一连。 349+226 525-239 258+171 720-112 419+201 619-203 864-243 106+438 比400小 比500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估算)怎样估算比较准确呢?(要先看这个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再估算。) 教学后记
课题 4. 练 习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47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几百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估算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巩固进位、退位的的练习。 方法。 ●〇教具学具准备 2.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小试卷,视频投影等。 3.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修改或评价 190+350= 340+170= 210-180= 2、用竖式计算。 570-390= 360+340= 3、教材第99页第1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笔算。 (1)笔算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计算结果。要注意学生在数位对齐、进位方面的问题。 4、教材99页第3题。 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练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5、练习二十第4题:借助小明在一年间眼镜度数的改变,练习几百几十的减法。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做这道练习,你懂得了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式,爱护眼睛) 6、教材100页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应解决的问题。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同桌交流讨论。 (3)汇报。 两种商品的价钱245、187看作250、190或200、200甚至是250、180,但其中看作200、200的估算结果是400,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时应调整估算策略。 7、教材101页第10题。 (1)学生默读题目,从题中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对题目中的一次性注射器作适当说明)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8、教材101页第12题。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告诉的数学信息。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理的估算,估算冷饮店一天卖出的冰棍和矿泉水的数量。 学生估算出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 ★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是不是感觉计算比以前熟练了,互相说说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 教学后记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48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具体题目,使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 整理和复习 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 教材第102、103页的内容。 握本单元内容,熟练、正确地计算。 ●〇重点难点 2.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 熟练、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减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〇教具学具准备 能力。 视频投影。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4+38= 23+59= 61-17= 75-47= 87-24= 54+25= (1)全体每人一小张口算卷,独立完成。 (2)汇报。 (3)分别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4)讨论、汇报: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题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2.计算下面各题。 750+230= 490+150= 740-460= 440-350= 630+380= 230+170= 540-130= 340-180= (1)男生计算左边一列,女生计算右边一列题目。 (2)汇报、并谈谈怎样计算的。 老师根据汇报情况,计算的整体情况,强调: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可以把两个几百几十数看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但要注意得数后面别忘了写“0”,用竖式进行计算时一定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在加百位上的数时别忘了十位上进上来的数。(老师边说边板书) ①750+230=980 因为75+23=98,所以750+230=980 ②490+150=640 4 9 0 +1 5 0——百位上别忘了加上“1” 6 4 0 修改或评价
3.创设情境,复习估算。 老师:一年级、二年级一同去看木偶戏,剧院里一共有400个座位。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情况是这样的。(边说边投影102页3题画面) 问:估算一下,两个年级同时看木偶戏能不能坐下? (1)先讨论。 (2)再汇报。 (3)针对汇报老师强调: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符。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游戏、对口令。 3人一组,一人说算式,一人算答案,另一人裁判,答错者要错1罚2,3人轮流进行。 2.小组为单位,自由计算。 (1)每人说1个数,写在纸上。 (2)做加法。每人从纸上的数中任选2个计算。 (3)做减法。每人从纸上的数中任选2个计算。 (4)两人相互检查结果。 3.视频出示教材第103页第3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上海广插电视塔高468米,中央广播电视塔高405米。 学生乙:上海广播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 (2)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甲:两塔相差多少米? 学生乙:两塔一共高多少米? 学生丙:东方明珠(上海广播电视塔)比中央广播电视塔大约高多少米? 老师针对估算重点指导。 ★ (三)思维训练 小明和小雪一起去买球拍,小明有75元钱,借给小雪15元,两人的钱就同样多了,小雪有多少元?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说一说。 教学后记
课题 有 多 重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49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 感受质量,比较轻重 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教材第104、105页的内容。 2.使学生知道比较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〇教具学具准备 要用质量工具——秤。 天平,体重秤,表格,生活中 3.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常见物品等。 4.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1枚2分硬币大约重1( )。1袋食盐大约重1( )。 (2)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450千克+260千克=( )千克 2.出示体重秤和天平等称量工具,学习称量方法。 老师演示怎样称体重,怎样看体重表。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 (二)探究新知 1.称量体重,记录结果。 (1)各小组自己逐个称量体重,并由组长记下来。 (2)称、记之后各组内学生互相抱一抱,背一背,感受同学的体重。 (3)汇报每个人的体重情况,并填写下表。 20~22千克 23~25千克 26~28千克 28千克以上 修改或评价 老师:念到哪个段的体重就请在相应格里做一个记号。 (4)看表格做记号情况回答各段分别有多少人,并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记号? 针对画“正”字的方法追问: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一个正字5笔,好画,好算) 讨论各种方法的优劣。 (5)看总的表格,计算出各体重段的人数。 (6)看总表分析: ①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建议? 2.进行比较轻重的活动。 (1)比较两本不同书的轻重。 ①掂一掂,估计一下。 ②用天平或其他工具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2)比较书包的轻重。 ①掂一掂,估计谁轻谁重。 ②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用天平称出1克的豆籽,看一看有多少粒? 2.称量自己从家带来物品的重量,分别记录下来。 3.用做记号的方法统计全班学生喜欢吃水果的情况,如下表: 西红柿 黄 瓜 胡萝卜 4.先估算,再称一称. 橡 皮 书 包 外罩衣 ★ (四)思维训练 1.填“>”、“<”或“=”。 4000克 〇 4千克 980克 〇 1000克 4600克 〇 3千克 1000克 〇 800克 2.口答。 (1)1个2分硬币重1克,几个2分硬币约重10克? (2)10袋瓜子重1千克,1袋瓜子重多少? 3.选择正确答案。 (1)1千克和1米相比的结果是( )。 ①1千克大 ②1米大 ③同样大 ④不能比 (2)要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用( )。 ①眼睛看 ②尺子量 ③秤称 ④手掂 (3)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相比的结果是( )。 ①铁重 ②同样重 ③棉花重 ④无法比 估 计 称一称 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 统 计 课题 1. 复式统计表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0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在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 复式统计表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〇教具学具准备 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班学生一年级体重原始数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据、表格,视频投影等。 意识。 ●〇教学过程 修改或评价 ★ (一)学前准备 填写单式统计表。 1.视频出示本班学生一年级体重原始数据。 老师:这是我们一年级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请根据这些原始数据填写表格1: 体重(千克) 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以上 (此表格小组合作填写) 视频汇报。 2.视频出示本班学生二年级体重原始数据。 老师:到了二年级,我们的体重有哪些变化呢?这是咱们班:学生二年级的体重原始数据。 老师:请各小组根据原始数据填写表2。 (表2同表1) ★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统计表。 老师:为了更方便,清楚地看出咱们班一、二年级学生体重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写在一个表中。 视频出示: 体重(千克) 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以上 一年级 二年级 (1)观察上表,有哪几个项目?分别是什么? (2)明确:这样的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分小组独立填写,组内交流。 视频订正。 3.分析复式统计表。 (1)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从表中你知道哪些数字信息) 学生甲:我能知道一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学生乙:我还能知道二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学生丙:我能知道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 老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哪些合理化建议? 学生甲:希望体重特别重的同学注意锻炼,减肥! 学生乙:希望体重特别轻的同学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别挑吃! (2)复式统计表有哪些优点?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统计本班和另一个班学生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 (1)调查,做记号。(画正字等)(收集数据) (2)计算出各课外小组人数,填写统计表。(处理数据) (3)根据统计表情况分析数据: ①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最多? 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最少? ②参加唱歌组的有多少人?计算机组呢? ③你想提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建议? 2.统计本班学生吃蔬菜、水果的情况。 ★ (四)思维训练 课后进行各组内同学家本月及上月的用水量的统计。 (1)独立调查。 (2)独立整理数据。 (3)独立绘制统计表并填写数据。 (4)交流、分析数据,提出建议。 ①谁家用水最多? ②本月和上月比较,谁家节水最多? ③自己分析,还看出什么了? ④想想哪些建议?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复式统计表的填写,用途等。) 教后反思
课题 2. 条形统计图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1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认识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认识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掌握绘制方法。 图,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做出教材第109页例2,第111页做一做。 合理的预测。 3.通过动态情境,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数●〇教具学具准备 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与方法。同时体验动态的 动态情境图,统计表,统计图,视频投影仪等。 统计过程。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统计停车场上各种车辆的数量。 1.出示停车场上汽车图。 (1)观察有什么车? (2)各有多少辆? 2.出示统计表。 种类 数量 独立填写。 3.汇报。 ★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统计的是停车场上车的数量.现在,公路上跑着这么多汽车,你能统计吗?(边说边放多媒体) 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统计,请各小组商量一下,怎样统计,怎样分工。 各小组准备好,利用发给你们的统计表统计10分钟,开始。 2.统计结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组是一人负责一种汽车的统计,过一辆数一辆,最后填在表中。 学生乙:我们组是用画“正”字方法统计的,统计后再算各种车分别有几个“正”字,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3.根据结果绘制统计图。 出示没有标出数量的统计图。 (1)请各组根据统计结果独立绘制统计图。 (2)汇报。(视频展示) 学生甲:我们组用1格代表1辆汽车,结果格不够了! 货车 面包车 公共汽车 修改或评价
学生乙:我们组用1格代表2辆汽车,格子正好够! 学生丙:我们组用1格代表5辆汽车。 (3)评议。 老师:当数量较大时,用1格代表多少比较快捷? 学生讨论得出:当数量较大时用1格代表5个单位较方便、快捷。 4.针对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图分析。 (1)1格代表多少? (2)哪种车最少?哪种车最多?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3)猜一猜,1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呢?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 (4)你想提什么问题? (5)你有哪些建议? ★ (三)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第111页的做一做。 1.视频出示主题图,统计表。 老师: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一周销售情况如下。(出示统计表)请大家分别说一说一周的销售情况。 2.出示统计图。 请各小组独立填写。 3.分析统计图。 ★ (四)思维训练 1.完成统计图的填写,想一想,怎样涂色。 2.出示三年级学生回收废电池情况的统计表。 班 别 一 二 三 四 节 数 20 25 21 24 3.出示统计图,二人一组合作完成。(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图) (1)21节怎样涂色? (2)24节怎样涂色? (3)二人一组合作涂色。 (4)汇报。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给同桌听,这节课最主要学习研究的是什么?说给同桌听。 教后反思
课题 3. 练 习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2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 统计知识的练习 如何分析统计表。 教材112-114页部分内容。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〇教具学具准备 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 视频投影等。 握本单元内容。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修改或评价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电视节目的情况,将结果填入下表。 学生 男生 女生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1)喜欢哪类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类项目的人最少? (2)猜一猜你的一名同学可能喜欢哪一项?为什么? (3)你想提什么问题? (4)根据这些,你想提什么建议? 2.你参加过几次学校体检?视力怎样?请选择本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填写统计表。 具体内容见教材第112页第2题。 ★(二)课堂作业设计 歌舞 戏曲 相声小品 1、在跳绳比赛中,小光记录了第二组同学跳绳成绩,如下
面统计表。 姓名 次数 李华 25 王花 40 赵一 35 杨楠 30 刘飞 25 根据统计表,小组合作设计统计图,并完成统计图。 小组汇报,展示学生合作完成的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表分析: (1)这组5名同学共跳了多少下? (2)谁跳的最多?谁跳的最少? (3)你还想提什么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2、教材第113页第3题。 ★(三)思维训练 1、下表是二年级同学的收集废报纸情况 班级 质量 一 二 三 四 25千克 28千克 30千克 22千克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完成发的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 2、教材第114页第4题。 教后反思
第九单元 找 规 律 课题 1. 找 规 律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3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猜测、推理等发现 找规律:教材第115页主题图形排列规律。 图;第116页例1及做一做。 2.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〇教具学具准备 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 主题图的动画课件,各种不美的意识,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同数量的图片。 数学知识。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谈话引入。 老师:你们家装修了吗?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地方贴上了瓷砖? 学生甲:电影院,邮局。 学生乙:便道。 老师:谁观察过这些瓷砖是怎样排列的? 2.小东家也装修了,尤其是厨房,可漂亮了!(边说边课件显示整体厨房图。) 师:你发现小东家的厨房哪些地方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墙面瓷砖图。 (1)这幅墙面瓷砖图真是漂亮,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小组探究。 (2)汇报。 学生甲:这幅图有四种图形,分别有(随学生汇报相应图形闪动) 学生乙:这幅图横排看,每一行的第二个图形到下一行变成第一个,每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到下一行变成最后一个! 学生丙:竖着观察,每一组的最下面的图形到下组变成最上的图形。 (3)老师归纳(边归纳边课件动画):在墙面和地面的每四组图形中,各有四种图形,而且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这四种图形,呈循环排列。 修改或评价
2.课件展示地面瓷砖图。学生独立寻找规律,并根据前三行的规律,涂色第四行的规律。 3.自行设计。 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很会发现规律,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做个小小设计师,在这块手帕上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漂亮的、有规律的图案呢?用手边的学具试一试! (1)独立或2人合作试着用学具在正方形的白纸上设计图案。 (2)展示交流。(视频投影设计比较好的图案) 每投影一组设计的图案,先让设计者说出自己设计的思路、理由,其他组学生大胆说出设计图案的优缺点,并找出图案中规律。 ★ (三)教学例1 1.老师演示例1。 (图略) (1)问:发现什么了? (2)问: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 学生甲:我发现每组都是四个图形,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了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了第一个图形„„ 学生乙:这也是循环排列。 学生丙:这次的循环排列是只按一行排的。 学生丁:我觉得比上节课简单。 你能试着往下排列吗?(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汇报。 学生:第四组应这样画: 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115页的“做一做”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把你的得意之作给父母看看! 教后反思
课题 2、图形的变化规律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4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 图形的变化规律 学生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材第116页例1及“做一做”。 2.培养观察、探索、归纳、推理的能力,●〇教具学具准备 能运用一些规律把图形排列成为漂亮的图案。 各种图片,视频投影或磁力板。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能运用数创造美的图案,知道日常生活的事物规律隐含着数学知识。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修改或评价 视频出示上节课的主题图。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谁来结合主题图说一说? 老师:利用上节课的规律谁在课下进行了设计,把成果举起来给同学们看一看。 (在评议学生作品中复习规律。) ★ (二)探究新知 老师演示例1。 (1)问:发现什么了? (2)问: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讨论) 学生甲:我发现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1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了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 学生乙:这也是循环排列。 学生丙:这次的循环排列是只按一行排的。 学生丁:我觉得比上节课简单!
(3)你能试着往下排列吗?(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4)汇报。 学生:第四组应这样画: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按规律画一画。 2.做一做。 (1)教材第116页“做一做”。 (2)你能在手帕上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 ★ (四)思维训练 1.按规律选择,在正确的序号下面打“√”。 教后反思
课题 3. 数列的变化规律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5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发现数的排列 数列的变化规律 规律,认识新的数列即等差数列。 教材第116页例2及“做一做”。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推理能力;培●〇重点难点 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及运用数去创 认识并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能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运用规律。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规律的排列都隐●〇教具学具准备 含着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视频投影仪。 ●〇教学过程 ★ (一)学前准备 1.按规律填数。 1 4 7 口 13 口 口 问:相邻两数之间相差几?(相差3) 2.自己写出1个像第1题这样的数列。 ★ (二)探究新知 1.视频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图。 (1)每组分别是几个?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 2 4 7 11 (2)仔细观察这些数,与刚才我们做的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①独立研究。 ②小组交流。 ③汇报。 学生甲:我发现这个数列相邻两数的差不一样,依次是1,2,3,4,„„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 2 4 7 11 1 2 3 4 学生乙:我发现这相邻两数的差能组成一个新的数列。 (3)强调:相邻两数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数列相邻两数的差相等,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 修改或评价
(4)请学生根据这个规律把“11”后面的图、数分别画出来,写出来。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 教材第116页“做一做”。 (1)先出示数列:2、4、8、14、22、 、44、58。 问:能发现什么? 学生甲:相邻两数差分别是:2、4、6、8„„ 学生乙:相邻两数的差能组成差是2的新数列。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 4 8 14 22 44 58 +2 +4 +6 +8 +( ) +( ) +14 (2)把数列填完整。 (3)汇报、订正。 2.接着写。 教材第117页第3题。 ★ (四)思维训练 想一想,填一填。 下面一组数中,第五个数应是什么? 18,20,24,32, 。 212,179,146,113, 。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令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教后反思
课题 4. 练 习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6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掌握图形和数列的 “找规律”内容的练习 变化规律。 教材第117、118页的内容。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在●〇教具学具准备 生活中发现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磁力板,投影等。 ●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修改或评价 1、旋转排列。 磁力板上出示第117页第1题。请学生观察,也可以动手去摆一摆再画出来。 2、填一填。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接着画。 视频出示教材第117页第2题。 (1)先观察,找规律。 (2)独立画出来。 (3)交流订正。 2、按规律画一画。 教材第118页的第5题。
3、按规律填数。 (1)2 4 7 11 16 22 (2)1 3 6 10 15 4、怎样画? 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第7题。 ★(三)思维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教材第118页第8题和“小青蛙”题。 2、找规律,并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数。 ① 2 4 7 11 16 ( ) ② 50 49 47 44 40 ( ) 3、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个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相说说。 教后反思
总 复 习
第 一 课 时 总课时第 57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复习,使学生 表内除法的复习 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教材第119页第1、2题。 ●〇重点难点 除法的意义和计 2.使学生更加熟练的进行除法计算。 算。 3.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〇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小试卷,视频投影仪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 视频出示教材第119页第1题。 (1)从图中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甲:同学们去游乐场玩,碰碰车有的能坐4人,有的能坐2人。 学生乙:一共有16个人去玩碰碰车。 (2)根据已经知道的,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想问问大家如果都坐2人车,需要几辆? 学生乙:我想问问大家如果都坐4人车,需要几辆? 学生丙:我想8个人去坐2人车,剩下的人去坐4人车,需要几辆4人车? 老师对于有新意的问题,如“学生丙”提出的,要加以鼓励,表扬,但重点要解决的是学生甲、乙提出的问题。针对学生甲、乙的2个问题请学生自主选择一题解答。之后汇报交流:为什么用除法算? 2.先计算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36÷6= 24÷4= 40÷5= 72÷8= 15÷3= 81÷9= 修改或评价
3.指出各部分名称,再计算。 32÷4=( ) ; ; ; ; ; ; □ □ □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4÷3= 72÷9= 49÷7= 24÷8= 81÷9= 56÷8= 3×8= 27÷3= 32÷4= 2.列式计算。 (1)30个小球,每5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2)被除数是42,除数是7,商是多少?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题。 4.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123页第2题。 ★ (三)思维训练 1.□÷□=3 □÷□=5 □×3=72÷8 □÷6=27÷□ 2. 教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总课时第 58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使学生进●〇重点难点 一步掌握数的读写和组成,明确近似数与准确数的 1.数的读、写、组成及学生不同,正确计算。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正确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估算 2.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知的能力。 识。 ●〇教学内容 ●〇教具学具准备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视频投影,口算小试卷, 教材第119页第3题,第120页第4-6题,第计数器等。 121页第8题。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 用计数器拨出教材第119页计数器图所显示的数。 (1)读一读,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 (2)写一写,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3)小结:无论读、写,都要从高位起,读时中间有几个0只读1个0,末尾的0不读,写时哪一位没有必须用0补齐。 2.根据数的组成填空。 (1)“809”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2)9817=9000+ + +□ 4006= + + +□ 3。视频出示教材第120页第5题。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找出近似数和准确数。 (3)试着说几个近似数和准确数。 4.算一算。 (1)口算。 9000-5000= 320+300= 1100-400= 160-90= 修改或评价
口算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笔算。 430+260= 680+390= 百十个 百十个 4 3 0 6 8 0 + 2 6 0 + 3 9 0 注意:满十向前一位进1。 720-140= 600-270= 7 2 0 6 0 0 - 1 4 0 - 2 7 0 注意:不够减要从前位退1再减。 5.运用方法估算。 视频出示教材第121页第8题。 (1)回答问题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根据图自己提一个问题。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123页第3题。 2.教材第124页第4题。 3.教材第125页第7、8题。 ★ (三)思维训练 有三种形状、容量不同的热水器,分别是 热水器① 热水器② 热水器③ ①比②便宜20元,③比②贵30元,③和①比,谁贵,贵多少? 教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总课时第 59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内容 ●〇教学目标 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 1.进一步形成“克”“千克”的正确观念, 教材第121页第9-12题。 知道它们的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单●〇重点难点 位。 1.形成“克”、“千克”正确观念。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 2.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认识。 述。 3.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生●〇教具学具准备 活现象的习惯。 天平,常用秤,三角尺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为1克?哪些物品大约为1千克。 2.用手边的秤称一称身边的物品。 学生4人小组合作,每组发一张如下图的表 物品名称 估一估 称一称 ①学生写出物品名称。 ②将准备的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并写出估计的重量。 ③再称一称,看自己估算得怎样。 3.见教材第121页第9题,圈出合适的重量。 4.教材第12页第10题:比比哪份重,说一说原因。 5.说一说生活中有什么平移、旋转现象? 6.找出你身边物品上的锐角、钝角,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强调: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 (二)课堂作业设计 1.填空。 1千克=( )克 2千克+89千克=( )千克 3000克=( )千克 3000克+500克=( )克 2.连一连。 (1)见教材第125页第9题。 (2)做教材第12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作图。订正时,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让他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以便提醒其它同学注意。 修改或评价
3.小黑板出示不同大小的角,分别指出是锐角,还是钝角。 ★ (三)思维训练 1.数一数有几个锐角。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桶色拉油重5( ) 1袋食盐重500( )。 小明的爸爸重65(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回家后估一估家里的一些物品,再称一称各有多重,把你知道的告诉父母,好吗? 教后反思
第 四 课 时 总课时第 60 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〇教学目标 ●〇教学内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能根据题目中的 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 条件和问题,选择解决方法。 教材第112页第13-15题。 2.通过统计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处理及分析过程从而掌握统计的●〇重点难点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确选择解决方法及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〇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投影仪等。 ●〇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修改或评价 1.视频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题。 (1)仔细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知道玩碰碰车游戏每人需3元。 学生乙:我看出小明一共花了12元。 学生丙:请大家算一算小明共玩了几次?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交流,说说为什么用除法? 2.视频出示第122页第14题。 (1)说图意。 (2)要求一共花多少元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说理由及思路。 3.统计。 (1)调查本班学生30秒跳绳情况。 (2)填写表格。 男生 女生 29及以下 30~35 36~40 41及以上 (3)根据统计表分析。 ①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③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二)课堂作业设计 1.国庆节期间,游乐园售票情况如下: 日 期 10月1日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售票数(张) 710 890 1020 900 1100 1010 880 根据上表提出问题并解答。 2.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力看了4天,每天看5页,还剩多少页? ★ (三)思维训练 冰淇淋零售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便宜多少元? 教后反思
四期末综合实力评价(一) 总课时第 61节
修改或评价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
一 口算
300+500= 75-48= 60+700= 750-400= 800+900= 100-48= 24÷6= 720-30= 240+60= 58+16= 80+650= 39+27= 210-70= 62-26= 9×9=
二 填空
1.(1)平均放在2个筐里,每个筐里放( )个,列式是( )。 (2)如果每2个放在1个筐里,需要( )个筐,列式是( )。 2.72÷8=( ),( )是被除数,( )是除数,( )是商。 3.2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320克+680克=( )克=( )千克 4.写数。
六千八百 九千零九 八千四百二十 ( ) ( ) ( ) 五千零二十 四百九十九 ( ) ( )
5.写出8997后面连续的五个数
6.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7.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4701 1704 7410 4017 1470。 三 笔算
3400-600= 560+170=
940-580= 720+180= 63÷7×6 64÷8×7 6×8+15 7×9-17
420+400400+42 四 填写“>”、“<”或“=”
〇7千克 1000克〇999克 999〇1000 8012〇8021
700克
五 将下面图形向下平移2格
六 解决实际问题
1.蔬菜商店今天运进蔬菜情况如下:
种类 大葱 黄瓜 豆角 冬瓜 土豆 质量(千克 150 310 180 670 300
(1)运进大葱和豆角共多少千克?
(2)再运进多少千克豆角就和冬瓜同样多了?
(3)选你喜欢吃的两种蔬菜计算一下一共多少千克?再计算一下相差多少千克?
2.自己提问题,能解答就解答。
妈妈准备买1台洗衣机,1架照相机,带3000元,够用吗?
3.一辆女式自行车390元,一辆儿童自行车比它便宜110元,一辆儿童自行车多少
元?
4.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问题。
第1组同学掷垒球比赛结果如下。
小 楠 小 兵 小 宇 小 琪 12米 20米 18米 6米
(1)根据上表完成统计图。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