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5例围手术期护理

2020-08-21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5例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提高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膀胱癌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和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经相应护理及术后新膀胱功能训练,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做好肠道清洁和肠道灭菌准备;术后注重引流管的护理,做好膀胱冲洗;术后早期积极进行新膀胱功能训练及预防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78-02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分为表浅性和浸润性两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多发、复发、浸润性肿瘤均应考虑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后行尿流改道。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德国ulm大学的hautmann及其同事在1988年首先应用于临床,因其术后能保留完全的控尿排尿功能,无需佩戴集尿袋等优点,已愈来愈被膀胱癌患者所接受。但是由于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膀胱癌患者102例,其中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15例,术后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15例,均为男性,年龄47岁~73岁,平均60岁,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术前行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并进行组织活检。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多发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1.2 手术方法:距回盲部约15cm切取长约30cm的带蒂回肠肠袢并对系膜缘剖开,把肠绊折叠成w形,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成球形。残端尿道作4针u型缝合备与新膀胱吻合。新膀胱后壁戳孔分别将双侧输尿管拖入,并与其作插入式吻合、固定(双侧输尿管均放置双j管)。新膀胱低位戳孔,与尿道残端留置缝线吻合,气囊导尿管注水30ml,将新膀胱置入盆底位置。缝合关闭新膀胱前壁剩余部分,耻骨后间隙放置多孔引流管。

1.3 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早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或排尿困难,其中9例术后每3~4h站位或坐位排尿1次,每次尿量约300~500ml;6例术后蹲位排尿,每次需行局部手法按压才能排尿。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后按照护士的指导训练后能自行排尿。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不完全了解自己的病情,对疾病、手术、预后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非常重要。(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给予心理安慰。(2)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让他们充分了解尿

流改道后的情况,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3)介绍同种病例愈合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信心[2]。

2.1.2 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手术的耐受力。

2.1.3 肠道准备:充分的肠道准备对手术能否成功非常重要。一般术前3d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2d改为流质饮食。为控制肠道菌群生长,预防感染,术前3d开始口服甲硝唑0.4g、诺氟沙星0.2g,1天3次。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至流出液澄清无粪渣为止[3]。

2.2 术后护理:

2.2.1 基础护理:按全麻术后护理,去枕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严格记录24h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及肢体活动,预防褥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禁食期间予以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2.2.2 各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是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术后引流管较多,可在各条引流管上贴标签,并注明引流管的名称,便于观察。每日更换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

2.2.2.1 盆腔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一般手术当天引流量较多,约200~500ml,以后逐渐减少,若术后引流出液体量较多,且颜色为浅粉色应考虑新膀胱漏尿,此时要及时检查导尿管引流是否通畅,尿管是否滑脱等。 2.2.2.2 膀胱冲洗护理:由于回肠黏膜不断分泌黏液,易造成

尿管堵塞,从而导致尿漏,因此我科常规从术后第1天开管始给予间歇手动膀胱冲洗,即用60 ml冲洗器,每次抽吸5%碳酸氢钠30 ml~50 ml缓慢注入导尿管,再缓慢地回抽等量的液体,反复冲洗直至无粘液洗出,每天2次。术后第3天粘液开始增多,第7天有一高峰,可针对粘液分泌情况冲洗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尿漏。 2.2.3 水电解质紊乱的观察和护理:新膀胱采用的回肠,肠壁特有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可吸收尿液中的电解质、尿素氮、肌酐等,就有可能发生高氯性酸中毒、低钠血症和肾功能不全[4],故术后要定期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纠正。

2.3 新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待吻合口愈合后,指导患者对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开始每次贮尿50ml放尿1次,以后逐渐增加,当膀胱容量达到150ml左右时即可拔管[5]。拔除导尿管后,指导患者定时排尿。患者收缩腹肌,憋气用力(valsalva动作),靠腹压排尿,排尿时随下降的膀胱用掌心压迫膀胱向下作环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左右。指导患者有意识地做收缩肛门的动作来训练提肛肌以增强尿道外括约肌功能,排尿姿势可采用蹲位、半坐位或站立位,尽量将尿液排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尿漏、尿失禁、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为术后常见并发症。尿漏表现为术后创口出现淡黄色液体渗出,导尿管引流尿液量减少。为预防尿漏的发生,保持尿管通畅是关键,术后可定时挤压尿管,以5%碳酸氢钠低压冲洗新膀胱,每天2次。而尿失禁日间和夜间均可见,夜间尿失禁较常见,表现为拔除导尿管

后不自主的溢尿、尿液滴沥。尤其是夜间熟睡后外括约肌松弛时更易发生[6]。应用上述新膀胱训练方法,可使尿失禁症状缓解。对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多因解剖结构改变引起,此外,新膀胱的粘液堵塞或新膀胱颈口狭窄均可导致排尿障碍[7]。术后必须训练患者使用腹压排尿,具体方法见新膀胱功能训练。 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加强新膀胱的功能训练,定期门诊随访,平时要多饮水,勤排尿,加强营养,劳逸结合。术后若出现远期并发症,如高氯性酸中毒、低钾、低钠血症或排尿不畅等,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 方卫华,于德新,施浩强,等.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9):651-653 [2] 李春秀,董小平.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6):6454-64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