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山崎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0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数学素养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提出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初中数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局限性也随之显现,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针对此情况,教师加快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有效平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引言:
教育领域是跟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教学改革是顺应教育永恒发展规律的必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引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为课堂组织构建的优化提供方向指导的同时关于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探讨甚嚣尘上。初中数学在教学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教学质量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滞后性,教学实践效果与核心素养要求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之下,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加快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有效落实造成不理影响。第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目标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走向,但是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准确。虽然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度有所提升,然而并未撼动知识与技能的中心地位,知识性目标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学生数学素养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第二,教学方式不够多元。目前教师的教学主體地位深受“尊师重道”文化观念的保护,师生教学地位颠倒是初中数学最为显著的问题,也是最难以根除的问题。受其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呈现模式化,知识灌输及解题技能训练仍然是最为常用的数学教学方式。即是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亦是过于强调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虚有其表的形式主义。第三,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在当前中考机制影响之下,分数至上评价方式大行其道,且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受到限制,极易形成思维定式,解题过程成为单纯的公式及思路套用,欠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意识及能力。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2.1深化概念认知,强化知识体系
夯实理论基础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及关联性较强,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概念认知障碍,理解不到位或是欠缺整体意识。因此,教师应深化数学概念推到过程,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数学理论知识体系。例如,“绝对值”的理论教学,教师以相反数与数轴着手,通过知识点的关联性实现正向知识迁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相反数及数轴的定义及特点,唤醒对于所以往知识的潜在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问题“两个数的方向呈现什么关系?”、“到原点的距离又存在什么关系?”,借此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并以“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何关系?”、“数本身与绝对值存在什么关系?”递进式的引导问题进一步深化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借助数学建模与直观想象,突出数学概念的认知过程,转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强化记忆,提升教学效果。 2.2融入生活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从本质而言,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传递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以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现象或生活问题着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建立问题视角。例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堂教学,教师构建如下情境,商店以每件70元的价格出售两种玩具,其中一种玩具盈利15%,而另外一种则亏损15%。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削弱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感,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找出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同时调动学生的猎奇心理,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层层深化的思考问题,如你能求出两件玩具的单价吗?那么假若同时出售两种玩具的总利润是盈利还是亏损?引导学生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主体,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 2.3组织小组合作,拓展数学思维
初中学生自我认知逐渐形成,而且作为同龄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共性特征,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更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广度与深度。例如,关于“黄金分割数”的问题,现要制作一个高度为2米的雕像,根据黄金分割的设计思路,要求雕像腰部以上与腰部以下的比例等同于腰部以下与全身的比例。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问题答案,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共性与思维异性,高效探寻问题的解决思路。学生依靠共性数学直觉,能够很快的明确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以线段将雕像抽象化,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但是由于思考切入点的不同,在腰线节点位置的确定上极易产生分歧,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潮部分,引发不同思维的交锋,让学生在质疑、思考、探索与交流过程中达成最终的共识。以鲜活的实例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模式为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科学意义及现实意义,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4实施过程性评价,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教学评价体系应该转变以往专注于成绩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加强对于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引导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从课堂表现、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多角度评价学生,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的意见或建议,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创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打破教师“独裁”式教学评价,将学生及家长纳入评价主体,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方式,以提升评价的客观公平性,以促使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提生数学学习自主性。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突显,影响教学效果。立足核心素养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成为现阶段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领会核心素养内涵,积极革新教学思维,围绕学生学习需求,以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常金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19(36):78-79. [2]李新林,彭金芬.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64-165.
(作者单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乐东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