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 言 ....................................................................................................................... 3 1.1 课题背景及开发意义 ..................................................................................................... 3 1.2 研究现状 .........................................................................................................................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5 第二章 可行性分析 ............................................................................................................... 7 2.1 运行环境分析 ................................................................................................................. 7 2.2 可行性分析 ..................................................................................................................... 7 2.2.1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 7 2.2.2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 8 2.2.3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 8 2.2.4 经济可行性分析 ..................................................................................................... 8 2.2.5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 9 2.2.5 用户使用可行性 ..................................................................................................... 9 2.3 需求分析 ............................................................ 9 2.3.1 需求分析 ........................................................ 9 2.3.2 管理流程 ....................................................... 11 第三章 功能设计 ........................................................ 12 3.1 系统的功能分析 ..................................................... 12 3.1.1 要 求 ......................................................... 12 3.2 功能模块设计 ..................................................... 13 3.2.1 管理员管理 ........................................................................................................... 13 3.2.2 读者管理 ............................................................................................................... 14 3.3 系统层次图 ................................................................................................................... 14 第四章 数据库的设计 ......................................................................................................... 15 4.1 数据库介绍 ................................................................................................................... 15
4.2 数据库分析 ................................................................................................................... 15 4.2.1 静态数据 ............................................................................................................... 15 4.2.2 动态数据 ............................................................................................................... 16 4.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16 4.3.1 顶层数据 ............................................................................................................... 16 4.3.2 0层数据 ................................................................................................................ 17 4.3.3 1层数据流图 ........................................................................................................ 17 4.4 数据字典 ....................................................................................................................... 18 4.5 数据库表设计 ............................................................................................................... 22 第五章 详细设计 ................................................................................................................. 24 5.1 窗体设计 ....................................................................................................................... 24 5.2 管理员功能设计 ........................................................................................................... 24 5.3 读者功能设计 ............................................................................................................... 24 第六章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现 ......................................................................................... 25 6.1 链接数据库 ................................................................................................................... 25 6.2 页 面 ........................................................................................................................... 25 6.2.1 登录页面 ............................................................................................................... 25 6.2.2 管理员界面 ........................................................................................................... 26 6.2.3 用户界面 ............................................................................................................... 27 结 论 ..................................................................................................................................... 29 致 谢 ..................................................................................................................................... 30 参考文献 ................................................................................................................................. 31
第一章 引 言
1.1 课题背景及开发意义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得迅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后,我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图书管理系统是图书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员和使用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管理员或读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数据处理手段。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易修改、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便于打印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也是图书馆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1.2 研究现状
从20世纪中叶该类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初雏形的出现,到各项技术手段已接近成熟的今天,己经整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西方国家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数据处理、网络化和数字图书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据处理阶段,约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被称为图书馆自动化的雏形阶段。由于图书资料的迅速增长,诸如编制目录、编排索引、检索情报等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与日俱增,人工计算量较之前更为繁重,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应用于图书管理领域提供了可能,在这一阶段,计算机开始被用于进行图书信息的管理和借阅业务的控制。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行MARC机读目录,并在北美广泛进行推广应用,MARC的诞生拉开了计算机图书管理的大幕,宣告着传统的图书管理进入了自动化阶段。
第二阶段:网络化阶段,时间约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时候图书信息逐步开始了整体化、网络化、全球化信息共享的初步实现。在西方,伴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构想已经成为现实,这也为联机检索和共享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一些列检索和共享系统也随之出现,诸如欧洲宇航局的IRS、ESA系统、美国的DIALOG系统、英国的INFOLINE系统等著名的检索系统。与此同时,目录共享的联机实现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以OCLC系统为代表。网络化的实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共享程度,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数据能够得到高效的共享,用户在办公室、图书馆、工作室甚至是在家中,就可以方便的访问图书馆的书籍信息。在七十年代,大型的信息中心为文献资源的数据共享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九十年代的发展,将这一阶段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第三阶段:数字化阶段,这一阶段以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为标志,通过网络环境推进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从而达到图书业务操作、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最终建设成为信息资源数字化存储、共享的现代化图
书馆。上个世纪就有专家大胆预测,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必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蓬勃发展阶段,“虚拟图书馆”的出现能够让用户在电子信息的世界中随心所欲的汲取营养。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计算机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引入我国的图书馆领域,随后便有大批的研究人员投入了图书馆信息化的研究、建设和开发应用,图书管理系统的逐步成熟,也是伴随着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而实现的。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图书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从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仿阶段,时间大约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模仿和学习外国的经验和模式,进行探索性的工作。1976年,中科院图书馆与中科院计算所开始合作,成立计算机组进行文献资料数据的信息化实现,并以信息检索、联合目录和新书信息为试验领域,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开始。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时间大约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借鉴欧美自动化目录系统,进行中文书籍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并开发功能相对单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而这一阶段最为受欢迎的系统,则是美国的LCMARC系统。在消化吸收西方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国内地区性的目录共享系统开始出现,随着图书磁带的引进,中西文资料数据库也逐渐问世。这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清华大学研发的CUJA系统、中科院图书馆研发的生物、化学、地学文献数据库。这些单功能系统的出现,有效地推动了相关软件的研发,不少学校图书馆开始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软件有
复旦大学的AND-OME、DAII-8-32外文检索系统、武汉大学图书馆基于MC-6800微机开发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时间大约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前期,这是我国图书管理系统集成化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内研究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了工作:将网络化作为系统自动化的基础。即便是国内计算机互联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当时出现的自动化图书系统,仍然是以互联网络为核心,并将其作为图书馆满足公众需求服务的重要支撑技术。标准化制定工作也开始启动。标准化和统一化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当时国内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是以UNIX操作系统为平台,并以此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准则。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在标准化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还是缺乏在高层网络层面的国际标准,而这也是影响信息共享和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通过协调规划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作为学校职能的体现,更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而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的研发,为这一服务能力的提高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并为数字化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
以各自的管理系统为基础,依托逐步成熟的计算机互联技术,逐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和管理,这几乎是国内外图书馆信息管理发展的共同趋势,也应该成为图书管理系统自动化的必然趋势。在学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图书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引导读者便捷、准确获取和共享资源的保证。图书管理系统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早期的单机版系统早已经不能够适应网络化时代的新要求,基于C/S模式的系统模式也随着Java、JSP等技术的兴起日渐被摒弃。
第二章 可行性分析
2.1 运行环境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分并结合对单位图书信息管理进行分析提出来的。
对原有图书馆信息管理的非图形界面操作对原来管理方法不稳定性、不可靠性等缺陷相应提出了一些要求:
1.要求提高系统的可交互性,有友好的用户界面 2.要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进入。 3.要求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方便用户操作。
4.要求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的数据要求能随时进行备份与恢复。
2.2 可行性分析
2.2.1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本项目要开发的是基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图书管理系统。由于学院藏书量大,借书的学生多,原来的人工工作方式不仅会造成办理时间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借书高峰期时这种冲突更加明显,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因此,实现一个将各种图书管理和服务功能集成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有效存储、更新、查询信息,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开发的系统要求界面友好,方便直观。既要方便管理员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和统计等管
理,又要方便学生借书、还书和续借等业务的办理。将数据库发布到互联网上,进行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对图书信息进行访问,查询相关信息和进行续借操作。 2.2.2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本次可行性分析是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步骤进行的,即按复查项目目标和规模,研究目前正使用的系统,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重新定义问题这一循环反复的过程进行。然后提出系统的实现方案,推荐最佳方案,对所推荐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用户操作和法律的可行性分析,最后给出系统是否值得开发的结论。 2.2.3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局域网、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的系统,
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系统开发目标。同时,开发期限有1个月,较为宽裕,预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任务。就目前使用的开发技术及开发环境来说建议系统的功能目标应该能够达到;利用现有的技术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工作基本能够完成;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符合要求。 2.2.4 经济可行性分析 1.投资成本 一次性支出7600元
(1)系统开发的费用1500元。
本系统开发期为1个月,需要开发人员2人。根据软件系统的估算,每个人人工费按500计算,开发费用为1000元。
书籍、读者等基础信息建立需要费用500元。
(2)采购硬件设备费用5000元,需要微机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费用100元。
(3)外购开发工具、软件环境费用500元。 (4)其他费费500元。
经常性费用10000元
主要是系统运行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10年,每年的运行费用,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等,每年1000元。
系统投资总成本:7600+10000=17600元 2.收益
本系统自主开发,用于学校图书馆管理之用,无收益。 但是提高了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益。 2.2.5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所有软件都用正版,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数据信息均可保证合法来源。所以,在法律方面是可行的。 2.2.5 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均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维护员由计算机的专业人员担任,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本系统的使用培训。经过简单培训,人员就会熟练使用本软件。 2.3 需求分析
2.3.1 需求分析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为每个读者建立一个账户,账户内存储读者个人的详细信息,并依据读者类别的不同给每个读者发放借书
卡(提供借书卡号、姓名、部门或班级等信息)。读者可以凭借书卡在图书馆进行图书的借、还、续借、查询等操作,不同类别的读者在借书限额、还书期限以及可续借的次数上要有所不同。
借阅图书时,由管理员录入借书卡号,系统首先验证该卡号的有效性,若无效,则提示无效的原因;若有效,则显示卡号、姓名、借书限额、已借数量、可再借数量等信息,本次实际借书的数量不能超出可再借数量的值。完成借书操作的同时要修改相应图书信息的状态、读者信息中的已借数量、在借阅信息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归还图书时,由管理员录入借书卡号和待归还的图书编号,显示借书卡号、读者姓名、读书编号、读书名称、借书日期、应还日期等信息,并自动计算是否超期以及超期的罚款金额,若进行续借则取消超期和罚款等信息;若图书有损坏,由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从系统中选择相应的损坏等级,系统自动计算损坏赔偿金额。完成归还操作的同时,修改相应图书信息的状态、修改读者信息中的已借数量、在借书信息中对相应的借书记录做标记、在还书信息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图书管理员不定期地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在图书尚未归还的情况下不能对图书信息进行删除。也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在读者还有未归还的图书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删除读者信息。
系统管理员主要进行图书管理员权限的设置、读者类别信息的设置、图书类别的设置以及罚款和赔偿标准的设置、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处理。
2.3.2 管理流程
借书卡号、读者姓名、读书编号、读书名称、借书日期、应还日期 图书借阅 图书管理员 读者信息 借书卡号、姓名、部门或班级信息 图书信息 添加、修改和删除、图书类别信息 第三章 功能设计
3.1 系统的功能分析 3.1.1 要 求 A、主要功能
读者管理:管理员要为每个读者建立借阅账户,并给读者发放不同类别的借阅卡(借阅卡可提供卡号、读者姓名)。
借阅管理: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管理员(作为读者的代理人与系统交互)借阅、归还图书。
读者查询: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以及续借图书(系统审核符合续借条件)。
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入库、修改、删除等图书信息管理以及注销(不外借),包括图书类别和出版社管理。 B、主要性能
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完成借阅、查询等的各项操作,录入数据合法性校验程序高,查询速度快(不超5秒)。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并降低信息访问的成本。技术先进且高可靠性。 C、可扩展性
能够适应应用要求的变化和修改,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 D、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管理员用户才能允许有借、还书权限,只有具有高
级权限的部门管理者或维护人员用户才能对用户进行管理,一般的读者用户只能查看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
还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
3.2 功能模块设计 3.2.1 管理员管理
图3-2-1
3.2.2 读者管理
图3-2-2
3.3 系统层次图
图3-3
第四章 数据库的设计
4.1 数据库介绍
SQL Server 2008 在Microsoft的数据平台上发布,可以组织管理任何数据。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档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搜索、同步、报告和分析之类的操作。数据可以存储在各种设备上,从数据中心最大的服务器一直到桌面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它都可以控制数据而不用管数据存储在哪里。
SQL Server 2008允许使用 Microsoft .NET 和Visual 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通过 Microsoft BizTalk Server 进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日常使用的工具直接访问数据。
因此,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 4.2 数据库分析
4.2.1 静态数据
图书:图书编码,书名,书号,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单价
管理员:用户名,密码,权限,姓名
读者:借书卡号,姓名,性别,读者类别,所属系部,部门或班级
4.2.2 动态数据
输入数据:鼠标对按钮的点击,查询方式,查询关键字,新建图书项,新建读者项,图书项、读者项记录的修改,图书借还以及注销操作时的输入信息,受限操作所需的密码等。
输出数据:查询关键字所确定的数据库子集,统计结果,操作成功或失败的消息,图书借还以及注销操作时的结果信息。
4.3 数据库结构设计
4.3.1 顶层数据
图4-3-1
4.3.2 0层数据
图4-3-2
4.3.3 1层数据流图
1.读者信息管理
图4-3-3-1
2.图书信息管理
图4-3-3-2
3.图书借还管理
图4-3-3-3
4.4 数据字典
(1)数据接口描述
名称:图书管理员
简要描述:完成登记注册、统计查询、借书、还书等操作;
有关数据流: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统计条件信息,读者情况,图书情况,统计结果; 名称:系统管理员
简要描述:完成用户设置,读者类别设置,图书类别设置,罚金标准设置等操作;
有关数据流:用户信息,读者类别信息,图书类别信息,罚金标准信息;
(2)加工逻辑词条描述
加工名:录入新读者 加工编号:1.1
简要描述:将新的读者信息登记到读者信息表中 输入数据流:新读者数据,读者类别 输出数据流:有效读者信息 加工逻辑: 输入读者信息 选择读者类别
执行SQL语句,将完整的读者信息写入读者信息表
(3)主要数据流名词条描述
数据流名:新图书信息
数据流说明:用以标识新图书的书面信息 数据流来源:图书管理员 数据流去向:图书信息录入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单价 数据流名:图书信息
数据流说明:用以标识图书在图书信息表中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图书信息录入,图书信息表
数据流去向:图书信息表,借书管理,图书总量统计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书名+书号+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单价+入库时间+操作员姓名+书架编号+图书状态
(4)数据存储词条描述
数据存储名:图书信息表
简单描述:存放已登记入库的图书的详细信息 输入数据:图书状态 输出数据:图书信息
数据组成:图书编号+书名+书号+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单价+入库时间+操作员姓名+书架编号+图书状态 存储方式:关键码(图书编号) 数据存储名:读者信息表 简单描述:存放读者的详细信息 输入数据:已借数量,操作员姓名 输出数据:读者信息
数据组成:借书卡号+姓名+性别+读者类别+所属系部+部门或班级+联系电话+登记日期+操作员姓名+已借数 存储方式:关键码(借书卡号)
(5)数据项词条描述
数据项名 图书编码 书名 书号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10 30 20 取值范围 6{字符}10 2{字符}30 11{字符}20 图书类别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单价 入库时间 操作员姓名 书架编号 图书状态 借书卡号 读者姓名 读者类别 所属系部 部门或班级 联系电话 登记日期 已借数 用户名 用户密码 用户权限 借书日期 限还日期 借阅状态 过期罚金 损坏罚金 图书类别名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日期型 实型 日期型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日期型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日期型 日期型 整型 实型 实型 字符串 3 10 20 4 10 4 1 8 10 10 16 16 13 1 12 12 1 1 5 5 16 2{字符}3 4{字符}10 6{字符}20 默认日期格式 一位小数 默认日期格式 4{字符}10 2{字符}4 [0|1] 8{字符}8 4{字符}10 4{字符}10 4{字符}16 4{字符}16 11{字符}13 默认日期格式 [2|3|4|5] 6{字符}12 6{字符}12 [0|1|2] 默认日期格式 默认日期格式 [0|1] 一位小数 一位小数 4{字符}16 借书限额 还书期限 罚金类别名 罚金倍数
整型 整型 字符串 整型 1 2 2 2 2..5 2为整数 2{字符}2 1..10 4.5 数据库表设计
本系统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的表有管理员信息表、图书信息表、读者信息表、管理员权限表、图书借阅归还表等。
图书管理员基本信息表tb_admin,如表4-4-1所示。
4-4-1表
读者详细信息表tb_reader,如表4-4-2所示。
4-4-2表
图书详细信息表tb_bookkifo,如表4-4-3所示。
4-4-3表
第五章 详细设计
5.1 窗体设计
创建一个新的“Windows应用程序”类型的项目,名为“图书馆管理”。将默认创建的窗体命名为“主窗体”,把“主窗体”作为本系统中的主界面。在窗体中添加两个Pannel控件,7个Button控件和7个Linklabel控件。 5.2 管理员功能设计
名称:图书管理员
简要描述:完成登记注册、统计查询、借书、还书等操作; 有关数据流: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统计条件信息,读者情况,图书情况,统计结果。 名称:系统管理员
简要描述:完成用户设置,读者类别设置,图书类别设置,罚金标准设置等操作;
有关数据流:用户信息,读者类别信息,图书类别信息,罚金标准信息。
5.3 读者功能设计
名称:读者
简要描述:浏览功能;查询功能;添加功能;修改功能;删除功能; 有关数据流:读者信息,图书信息,读者情况,图书情况。
第六章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现
6.1 链接数据库
(1)在服务器资源管理器中右击“数据连接”节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添加连接”命令,打开Data Link Properties对话框。切换到Provider选项卡,选中列表框中的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项。单击“下一步”切换到Connection选项卡。 (2)在其中的第一个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数据库所在服务器名称。输入登录服务器信息后选择数据库Library,然后单击Test Connection按钮。果测试成功,单击“确定”按钮。
6.2 页 面
6.2.1 登录页面
图6-2-1
6.2.2 管理员界面
图6-2-2
6.2.3 用户界面
图6-2-3
结 论
通过自己动手做一个管理系统也知道了做个系统是多么的不容易,好在这个系统是当时和室友一起做的。有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对学校师生来说书籍借阅和管理更方便了。
虽然我们是大三毕业生了,论学习知识也是学校里积累得最多的。但是在此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我们是初次实战,在知识和经验上纯在很多不足。再加上对编程语言不熟悉、致使整个系统存在部BUG;而且在在登陆界面与数据库之间的链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导致系统的可行性不高;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之中更加努力、扬长避短,多多实际性的做些软件来强化专业知识。
致 谢
本次毕业设计是经过胡凯老师的耐心讲述及指导才能顺利完成的。平时老师的指导给本次课程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基本完成本次设计中的部分制作。在课程设计时,老师给予了我们讲解和辅导,使得毕业设计能顺利完成,并让我们在学习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为了能够做好毕业设计,老师在每周开会时都会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坚持不懈、认真务实的敬业精神。
在此对老师的帮助以及教育表示深刻地感谢!
参考文献
1、《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第2版)》 王若宾 王恩波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03;
2、《现代企业管理(第3版)》 王兴义 刘益 刘彤 李治堂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08;
3、《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 2008》 龚小勇 段利文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6;
4、《ASP.NET(C#)网站开发》 张志明 王辉 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01;
5、21世纪初年的“图书馆权利”研究与传播李国新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06;
6、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魏群义 彭晓东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05;
7、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 程焕文 王蕾 大学图书馆学
报 2013.02;
8、大数据时代基于众包的高校特色数据库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 优先出版 刘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08; 9、 基于ASP.NET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刘琛 河北
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0、图书馆管理系统中ASP技术的应用研究 叶小红 兰台世界
2014.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