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计专业群建设

2022-06-03 来源:意榕旅游网


会计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建设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走过的辉煌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真谛。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如何进行专业群的建设,大家都在摸索之中,其实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果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的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脱离现代服务业的规律,将会造成毕业生所学的专业与新兴产业的需求无法衔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竞争力的,也会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对全国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中的专业群建设进行了专门要求,由此可见,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发展空间。

因此,为加强会计专业建设,推动内涵发展,全面提升财务会计系办学实力,管理水平、社会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8]1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国家和省、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方案分为背景分析、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和建设的内容三部分。

一、背景分析

(一)行业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会计管理手段和核算方法日益改进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广泛应用了模拟市场核算、作业目标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已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当前会计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整体结构有待优化与会计实践教育不足所造成的会计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我国现有会计队伍的素质与行业改革的需要相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而,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仍是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社会背景

会计专业是全国各地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随着经济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岗位对综合素质高、知识丰富、能力强的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现有的会计工作者,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急需加强培训提高会计工作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需要。通过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学院本专业建设水平,以会计专业为龙头,带动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和工商管理等财经类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而且,还可以对人才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同类院校会计专业和相关专业群的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通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服务于高职高专会计教学,以及为社会提供会计职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业务,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前培训、助理会计师技术资格考前培训,各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

习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本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人才需求背景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可以在国际会计市场上选择就业,这为我国会计人才的就业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无疑是发展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从市场人才需求来看,在各大城市公布的人才需求排行榜中,会计专业都比较靠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为会计核算日益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及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准确定位,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

目前,全国会计行业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

1.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和维护人才的需求

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中已实现电算化的比例高达90%以上。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解放了会计生产力,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了会计资源共享,而且产生了新的会计职业岗位。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开发,商业财务软件公司的业务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会计软件应用和维护人员,因此,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建立,为会计职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需求。

2.会计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大量增加,需要大量的独立从事会计、审计业务的执业人员

伴随着经济市场的日臻发展和完善,会计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物流、金融、科技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支撑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这一要领的提出,为新兴的会计中介结构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与会计相关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财务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内部,财务咨询公司业务通常包括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会计电算化实施战略、财务分析、代拟经济文书、培训财务会计人员、代理记账、税务代理服务、个人理财帮助、资产评估、投资咨询服务等等;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包含审计服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法律咨询、人力咨询、管理咨询、财务顾问、资产评估、工程造价等,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担当的主要角色是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因而在其业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审计业务。可见,财务咨询公司的业务侧重于会计咨询、会计服务,而会计师事务所侧重于审计业务。虽然它们的业务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会计专业知识展开的。这些业务对人才的需求,成为了会计岗位群中的新型岗位。

3.会计的监督职能增强,需要大量的熟悉会计管理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会计人才。

在看到会计岗位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我国会计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今天,会计行业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是针对各个国家的普遍情况而制定的一个概念性的框架,而我国绝大部分财会人员缺乏国际会计准则的知识,领会新准则的精髓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同时他们已经习惯了实施五十多年的旧准则、习惯了按着条条框框去记账、去做报表,在习惯的进程中突然来个急刹车,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转变思路、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以适应新准则的新要求;再比如,资本市场的日益壮大对会计职业道德形成的巨大考验、市场准入对我国注册会计执业队伍及财务软件开发业带来的冲击、企业合并、兼并、股份制改造对会计人员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这些挑战都为会计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学院教育培养的学生应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圈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企业用人政策发生了改变,不愿承担培养新人的工作,而且其内部建立培训体系比较困难,所以为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提高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匹配能力,缩短学生成为“企业人”的过渡期,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院应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与之相对应的可采用“岗位主导”、注重专业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的“T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岗位主导”即以用人单位的会计岗位设计为主导,凸显岗位需求,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T型结构”是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训练的结构模式,形似会计中的T形账户:加强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提高学生专业岗位的针对性,以此为硬技能(如“T”字母中的“│”);加强学生职业岗位适应的广度训练,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以此为软技能(如“T”上的“—”)。以硬技能为支撑、软技能为拓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二、现有基础与优势

会计专业成立于2001年,由庞贵永教授一手创办,不仅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而且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同时还是学校申办本科的重点扶植专业。该专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团队,在过去的十年办学历史中,该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种积累已经逐步转化成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系主任庞贵永教授的领导下,经过团队的集体努力,我校会计专业在教学质量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校级精品课程2门(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建立了以实际会计核算能

力实训为重点的3个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以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及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实训为重点的2个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以企业管理软件操作能力实训为重点的财会实训室;同时依托税务、证券、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实训室,形成一个仿真会计工作内、外部环境,集企业财务模拟、税务模拟、银行结算模拟全流程的会计职业岗位实训室群,为会计专业实训项目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个坚持”始终是会计专业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关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重在应用”的办学原则。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宗旨,做到教育质量第一。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四个坚持”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也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会计专业在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和促进推行“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业务为载体,按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开展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整体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会计专业实习可以归纳为“实习三阶段”,包括暑期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暑期实习环节是利用假期时间,集中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服务一线岗位。顶岗实习是通过顶岗工作的方式来完成专业教学的实践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环节,学生完成了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长期坚持面向市场办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学科建设上,紧扣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针对河北的市场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就业形势、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为学生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一直推行“一书多证”毕业制度。

为了充分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优势,已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系,尤其是与北京湘鄂情大酒店、世纪大酒店、上海蒲东大酒店、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省、市审计部门等省内外多家单位建立了定向培养关系。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年龄上老、中、青结合,职称、学历上的高、中、低搭配及学缘结构广泛交融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团队已成为一支面向会计专业群主干课程教学与科研、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社会声誉高、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由会计专业群主干课程的骨干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90%;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0%;10名专任教师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高级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他们主要承担《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中国税制》、《税务会计》、《预算会计》、《审计》等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以及《会计仿真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出纳实务》等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兼职教师均为来自会计管理与会计实务一线的专家与能手,他们不但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并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深受学生欢迎。其中2名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4名教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同时,团队中的5名兼职教师基本涵盖了会计行业与职业的基本类型,兼职教师的全面分布

为会计专业全面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鼓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技能课的讲授,会计专业团队与他们建立起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聘任机制,与兼职教师的单位沟通协调,尽可能为他们来学校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具备时,学校还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合作实训基地。

在教材建设上,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庞贵永教授于2002年主编了会计专业教材《基础会计学》和《预算会计》,并在会计专业及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应用。2007年,在主编庞教授的倡导下,教学团队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并且再版。此外,我系专职教师还副主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税法》、《经济法》教材6部。这些教材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重实践、重应用,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和广大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会计教学团队在庞贵永教授的领导下,经过团队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参加了多次与会计相关的比赛和活动,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2009年5月,2007级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了“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参赛的13所高职高专院中,获得河北省赛区一等奖,北方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2010年,2009级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了河北省珠算协会举办的第一届珠算技能大赛,取得了一项单项三等奖,一项团体优秀奖。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会计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每年都要举办会计知识大赛、珠算大赛、点钞大赛。学生们参加这些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目标。

三、专业群建设的内容

目前,会计专业是全国各地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在我院会计专业群建设上,要彰显学院特色——职业化,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育企业核

心竞争力上的积极作用,实现会计专业教育与未来专业岗位的零距离目标。由此,根据会计学专业特点,确立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框架: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课程建设、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推动老专业及新专业的建设。围绕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更好地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成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倡导“创新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以会计专业为龙头,带动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和工商管理等财经类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建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会计专业建有由企业一线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共同制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以实践为主课程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听取了实践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使实践课学时占到了总学时的51.61%。在实践教学中,主要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拉近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课程优化设置,精选专业基础课程,减少传统课程教学的课时数,理论知识以“够用”为标准,其余时间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具备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教研室、企业合作共同来确定,同时推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在各专业课程间自由选课,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广泛,充分体现出新体系的灵活度与自由度。此外,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建立网络共享平台供不同专业的教师与学生

共同使用,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实践要求,组织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同时选用最新的优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二)以“工作室制”为专业群建设的主线,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进企业,建成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融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的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根据会计专业所对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知识和技能,及一线生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标准,以课程模块为内容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ERP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

在建立“工作室制”的同时,要结合新时代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理顺数字时代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设置突出合理性、科学性、艺术性、数字性、前瞻性、实用性等因素,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引进高科技、先进的数字化专业类设施、设备。

在巩固已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会计专业拥有本市及外地的实习基地30个(另有20家酒店作为辅助基地),通过制订管理制度,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平时要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等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面向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构建高水准的“双师型”教师和管理队伍

高水准的师资和管理队伍是建设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建设中按照师资共建与共享的原则,通过“外引、内培”和聘请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和业务经验的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围绕会计专业的建设,形成会计专业师资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的师资,其他专业的师资促进会计专业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教改、实际项目的设计,同时对专业带头人在参加学术研究、教研活动经费、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给青年教师创造各种培训进修条件,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会计专业已连续2年要求校内专任教师每年暑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在业余时间到企业兼任会计工作、财务咨询工作,到会计师事务所做短期项目审计工作,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近两年,会计专业专任师在行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平均达180天,参加社会兼职220天。同时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考核机制,落实配套经费,使教师和管理队伍在质和量上有明显的提高。构建一支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 “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管理队伍,为专业群建设服务。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完善职业技能体系建设

改革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考核力度十分必要。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

考核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在教学中要注重过程的考核,即平时成绩的评定,把平时的专业课学习情况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监控,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成绩评定,教研室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评分,加强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在考核、考试方法上,要分科目因地制宜。比如英语采用答卷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更能适应就业岗位要求,对会计电算化、出纳等专业课程可采用

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好评价,体现对专业技能重视程度。

积极开展会计证、助理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要与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制度进行挂钩,同时具有一套完整的考核计划,有一定的权威性,这对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是有好处的。

建设与开发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等共享型资源,开放校内实训室,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产学优势,为对口支援建设单位服务。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

(五)专业群建设的监控与管理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的,我们要根据专业特点,定期开展专业需求市场调研活动,对现有就业状况密切关注,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反馈体系,经常性地开展专业跟踪调研活动,对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建立教师下企业调研制度。根据现代服务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及时更新,对于新兴的专业需求进行及时关注,便于不断拓展学院的新专业。

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集聚起师资、实训、科研、教改、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群各专业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培养出知识面更广,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创新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创出特色和品牌,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

总之,通过会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形成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办学条件显著增强,

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改革成效明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建设一支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学骨干队伍,形成工学合作的长效机制,以“岗位主导、T型结构”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将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和精细化质量管理文化建设统一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上来,最终培养出“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达到我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