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2024-09-11 来源:意榕旅游网
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人和自然如何协调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马克思曾经惊叹:“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力呢?”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现如今环境污染已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环境状况也日益恶化,使我国付出很大的代价。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费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而且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03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不到4%,对钢材、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却占到全球总量的1/3。长远看来,这样的增长不仅中国承受不起,整个世界也承受不起。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我国每年沙化土地面积从10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1980年我国人均耕地近2亩,2003年减少到1.43亩。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很不乐观,我国在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作了精辟论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发展的宏观规律,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4年1月27日,胡锦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容作了如下表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在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的第五项是环保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

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以环保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我国保护环境需坚持以下方法:

1、实现经济转型,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们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走到了尽头,它所倚仗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是不可持续的,产业结构是不协调的,地区发展是不均衡的。我国应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减少废气、水、有毒有害废物的排放;

2、在环境保护和投资问题上中央和地方要和谐一致,中央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护环境和资源;

3、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转移,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祖国西部疆域辽阔,建设事业正在勃蓬开展,但西部的地理地质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又显得那么脆弱,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不再批准;

5、逐步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是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总体经济的数据,但不能代表真实经济实力,GDP并没有扣除因发展经济,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更好地反映真实的经济发展情况,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衡量各国计算包括自然资源损失后的真实国民财富。中央应改革政府干部审查标准,不再单纯以GDP论政绩,对环境、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贡献也要作为考查内容。

6、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要解决我国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要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需要解决一些平民化,特别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众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发展中又把环境与发展相题并论,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世界上还没有任何问题象环境问题这样,能把如此之多的国家元首吸引到一起,成为政治家关注的焦点。由此看出,环境问题确确实实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关系千百万人利益的繁重和艰巨的任务。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共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有可能落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就将受到威胁。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