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教案古典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2022-08-14 来源:意榕旅游网


原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 1课时 课型 复习课 教法 自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学生分析:古典诗词在备考的过程中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个难点,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难度也是比较高。虽然中学阶段学生也学习了很多诗词,背诵了很多名篇,但是古典诗歌的高度概括性和含蓄性,给当代的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更何况在高考的时候学生将面对课外的诗词进行赏析,面对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时候仍然会不知所措。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人物形象这个考点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它常常与诗歌内容、情感的联系紧密,所以常常对此间接考查。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人物形象的类型及鉴赏人物形象的常见命题方式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归纳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前收集学生作业答案中的错误示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设计: 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领悟考点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典例逆推答案,在原诗中找到答案的对应关键词,以此推出方法并归纳出答题的模板。老师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起引导、组织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导入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学了很多古典诗词,你能回忆起的人物形象有谁? (师生一起应和):“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代父从军、英勇杀敌的花木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刘兰芝;“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琴艺高超的琵琶女„„这些人物性格鲜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走进诗歌殿堂,走进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二、学生自学 (一)学生安静、独立、快速地阅读《三维设计》诗歌专题“人物形象”的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10分钟) 1、你了解诗词中人物形象有哪两种类型吗? 2、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有哪些常见的命题方式? 3、结合典型例题答案,推出人物形象分析时要抓住哪些关键词?归纳出解题方法 4、组织语言答题时,你觉得应该怎样有步骤地答题:看看简答题和简析题的答题区别 多媒体投影:典例1(2011〃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1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1分)、珍视友情(1分)、风流飘逸(1分) 典例2(2010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1分) ,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1分)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1分)。(意思对即可) (二)、老师巡视,督促自学,收集学生会和不会的问题 会的问题(复习资料有介绍)明确答案:人物形象类型:1、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诗人“我”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人物形象鉴赏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不会的问题: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抓什么关键词 (三)、小组互教合作学习:把你的自学过程中不能解答的问题请教小组内的同学 (5分钟) (四)老师提问学生,检查统计互教讨论环节存在问题,为下面老师引导学生做准备。 二、老师引导(重点放在诗歌中关键词的分析) 典例1要结合全诗来分析诗人的形象。诗的前两联通过“诗卷”“杏花”“雨声”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甘于淡泊、沉迷诗赋,说明其情趣高雅。“还多病”“只固穷”“寻二子”可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心,珍视友情;“纶巾鹤氅试春风”表现出风流飘逸。 典例2结合注解,知道“山翁”即是隐者,“酒熟不出门”这个动作看出隐者避世容易自我满足,环境描写“残花满地无人迹”看出落花随意,人迹罕至,隐者随意自然的情怀。 (一)解题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作者、注解)。 2、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描写、议论、抒情) • 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情节(叙事诗) (二)有步骤地答题: 简析题:答案一般有三部分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结合诗句赏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追求、品性。 概括题:直接概括人物形象基本特点(不需分析) 三、互动环节:我来做判官,根据刚才所学知识,判断正误。 1、投影课前作业: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3分)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展示错误答案示例,学生抢答并判断正误 甲:诗中所塑造的诗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的形象。 乙:前两句写众鸟都飞走了,天上只留下一朵孤云,后两句写能长久相对而不厌的只有敬亭山,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由诗情可见诗人对朋友重情重义的形象。 丙:此诗描写了诗人一人独坐敬亭山亭中,看见那些鸟儿飞得很高直至消失,云也飘走了,到别处处悠闲去了,只留下诗人孤寂地坐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丁:诗中所塑造的诗人是一个喜欢享受自由、清高脱俗的形象,他看到的鸟都飞高飞远了,天上只留下孤云,自己一个人去悠闲自玩,和敬亭山互看,清高脱俗。 3、投影正确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由闲适又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总括特点) 众鸟“高飞”与孤云“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以山的“有情”烘托世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分析特征),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结意义)。 四、当堂训练 (一)投影题目: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二)学生在练习本完成,要求两位学生(一优一差)上黑板书写答案。 (三)学生结合答案要点,评价同学答案得分,提出质疑,老师解疑 参考答案: 步骤一: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二: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说诗人现在早已被弃置不用。下片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巩固习题第1、2小题并积累人物鉴赏的相关答题术语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从高考考题入手,用逆推答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学,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归纳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模板,并能对学生答题有一定指导意义。在互动环节成为本课高潮,引发学生自我批判的学习热情。只是诗歌人物形象的内涵学生因积累不丰的局限仍然存在理解方面出现偏差,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时不够全面具体的不足。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