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场所的判定

2020-05-28 来源:意榕旅游网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场所的判定

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分类对于采用不同防爆等级的设备仪表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为了尽量准确地划分区域,在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划分的同时,还应研究行业设备的特点,既要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可靠,又要避免人为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造成工程投资浪费。

1 查找和确定释放源

在工程项目中,每一台设备(如罐、泵、管道、容器等),如果其内部含有易燃性物料,就应视为潜在释放源,如易燃性气体或液体的排入口、取样点、泄漏的阀门等,都可以看成是释放源。否则为非释放源。在场所分类中,首先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确定释放源的等级。根据规范规定共分为三级:

连续级释放源: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可划为连续级释放,如: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易燃液体的表面;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气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气的自由排气孔或其它孔口等。

第一级释放源:预计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可划为第一级释放源。如: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安装在贮有易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口。

第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可划为第二级释放源。如: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易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它孔口处;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口。

由上述两种或三种级别释放源组成的释放源,称为多级释放源。

2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是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确定的,分为0区、1区、2区。

首先根据工艺专业等有关专业提供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图和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

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划为0区; 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划为1区; 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划为2区。

然后应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在生产装置中0区是极个别的,大多数属于2区,在设计中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采取合理措施尽量减少1区。

3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定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除了按照规范条文的规定以外,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a)易燃物质的泄出量; b)释放速度;

c)释放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 d)易燃液体的沸点(液体混合物初沸点); e)爆炸下限; f)闪点、通风量等。

在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后,应对其结果画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作为在该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选型依据。■

什么是PM2.5?

PM 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人类纤细头发的直径大约是50~70微米)。PM2.5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是表征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之一。 PM2.5的组成主要有哪些?

PM2.5的组成十分复杂,是各种各样固体细颗粒和液滴的“大杂烩”,化学成分高达上百种。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碳以及各种金属化合物等。 PM2.5来自于哪里?

PM2.5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海盐等;人为源包括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由燃煤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排气、建筑及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直接排放;二次颗粒物由排放到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是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 各类污染源对PM2.5贡献大小?

根据目前对空气中PM2.5来源的认识,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和道路扬尘、区域传输等来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其贡献各不相同。由于PM2.5 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较长,所以通常PM2.5 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对某一地区而言,除了本地产生的PM2.5外,其周边地区的影响也是重要的来源。 PM2.5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人体暴露于PM2.5污染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死亡的风险。

口罩能挡住多少PM2.5?

挡住空气颗粒物,戴口罩还是最有效的方法。普通的棉纱口罩和时尚口罩对PM2.5的阻挡作用有限。医用口罩的作用较好。常见的N95、KN90等型号的口罩都对PM2.5的防护作用很好。但是,此类口罩并非人人都能戴,比如儿童就不适合,特殊情况人群如哮喘、肺气肿病人在戴防护口罩前应咨询医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