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默写。
(1)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灵。登山,抒发①“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的感叹;临水,感受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的意境。看见花落,领悟③“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的哲理;听到笛声,引发④“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的思绪。春忧山河破碎,⑤“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秋怀报国豪情,⑥“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2)毕业在即,同学们互赠寄语作为留念:愿你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不要忘了孔子面对大河流水时发出的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愿你尝遍人间百味,依然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二、名著阅读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
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hóu咙里咯咯地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xǐng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应诺( ) 中了恶( ) 不xǐng人事( ) hóu咙( ) (2)结合上文语境,解释下列两个词语的意思。 贡院: 报录人:
(3)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4)周进的“哭”与范进的“笑”,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呢? 三、综合性学习
3.“身边的文化遗产”学习活动中,班级筹办“稻米文化”主题展览,请你参与。
(1)【设计海报】展览会要设计海报,张陆与李林就此进行了讨论。请你帮助李林完成填空,形成完整建议。
张陆:海报将“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米”呼应,真有创意!
李林:还真是这样。这几个字中,“___________”本义是指幼禾,“秋”为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 但像“__________ ”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 张陆:有道理。换成什么字好呢?
李林:可不可以换成“___________”,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或者换成像“季”“___________”这样的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
(2)【解说展板】制作“一粒米的历史”展板时,制作者以“稻米”的口吻撰写了解说词。其中两块展板的解说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毛病,请你按提示修改。 展板1 展板2
展板1:唐朝时,人类可厉害啦!他们发明的方便好用的曲辕犁闪亮登场,大面积开凿了贫瘠的土地,为我们健康、舒适地生长开疆拓土。人类可喜欢我们啦,越来越多的亲人们在南方安家,我们的家族日益壮大。
①词语________________使用不当,应该换成________________。 展板2:科学家袁隆平为了让水稻生命力更加旺盛,家族更加壮大,带领团队攻克难题,改良了我们的基因。我们茁壮成长,产量创造了世界纪录,成长秘诀还被推广到全世界!
②词语___________不符合解说词的口吻要求,根据上下文,应该换成________。
(3)【确定标语】在世界稻作文化专题介绍中有下列几条材料,专题编辑者为之拟了两条标语——“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只能从中选择一条,你会推荐哪一条?请简述理由。
◇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为逃避战乱,渡海到了今日本九州一带,把水稻栽培技术也带了过去。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从事种稻的人被称为弥生人,稻作所引发的文化,称之为“弥生文化”。 (选自《中国稻作文化史》)
◇在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越南,除了米饭外,还有各种米制食品,如米粥、米酒、米粉和粽子等。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 (选自七上《历史与社会》)
◇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稻米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润物无声的感召力,养育了一代代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 (选自2021年第21期《新民周刊》) 四、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战友
①整个连队只有一匹马,名义上是连长的坐骑,可是连长很少骑它。这匹马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只是一匹普普通通的马,个头一般,毛色纯黑,不带一点儿杂色,性情也温顺,从没有发过脾气。 ②那时候,部队正跟蒋介石打着仗。大家给它取名“老蒋”,自然也有看不起它的成分。唯独连长例外,自己省下口粮,悄悄塞到老蒋的嘴里;有时间了,给它洗洗澡;遇到风雪天,害怕它冻着,把自己的褥子抽出来披到它身上……有一天,因为没有粮食,厨师拿它出气,仅仅是抽了它一鞭子,被连长狠狠批了一通。
③在一次伏击战中,连队两名战士受伤,急需送到三十里外的总部医院。若是派人抬担架去,时间慢不说,还需要占用四名战士,本来人手就紧张,况且战斗正处于胶着状态。怎么办?连长看到老蒋,两眼一亮,说:“让老蒋带着两名受伤的战士去!” ④通讯员小刘吃惊地问道:“连长,这可以吗? ⑤连长说:“可以。”
⑥连长虽这样说,但他也只有四分的把握。上个月,连长骑着老蒋到医院做阑尾炎手术。等手术做完后,连长昏迷中尚未苏醒。医院不知道老蒋,派了个车送连长回驻地——战争期间,医院人满为患,无大碍的病人都让提前出院。连长走后没多久,老蒋竟挣脱缰绳,撵了一路,独自回到驻地。
⑦既然连长发话了,大家就把两名受伤的战士绑缚在老蒋身上,然
后,连长指了指方向,轻轻拍了拍它的屁股。老蒋似乎什么都明白,头一仰,撒开四蹄,哒哒地跑远了。
⑧战斗结束,消灭敌人22名,缴获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四挺,迫击炮一门,炮弹12枚。连长很高兴,准备安排人往山下抬时,老蒋回来了。看到它大汗淋漓的样子,连长心头一紧:两名受伤的战士送到医院了?还是半路出了什么岔子?他上前拍了拍老蒋的头,忽然看到马嚼子上拴着一团纸。连长解开,纸上写着:两名受伤的战士已经到送院,生命无大碍。连长愣怔了一下,上前抱着老蒋的脖子,亲了个够,比打了胜仗还激动。至此,大家不得不对老蒋另眼相看。 ⑨前不久,通讯员小刘骑着老蒋给团部送信回来,途中遭到敌人的伏击。老蒋虽然没有受过训练,但是,它一点儿也不含糊,仿佛对身边飞过的子弹视而不见,反而加快速度,箭一样往前冲。等到逃离险境,老蒋没有减速,飞快往连部赶。事后小刘说:“那一刻,我感觉老蒋像飞一样,不弱于一匹真正的战马。
⑩等到小刘和老蒋赶回驻地时,小刘刚从马背上跳下来,老蒋一下子就瘫倒在地。起初,大家以为它是累的。连长走到跟前,忽然发现老蒋的眼里渗出泪水。他忙蹲到老蒋跟前,用手去抚摸它身上的毛,当摸到肚子的时候,觉得湿漉漉的,但不是汗水,是血水!连长这才发现,老蒋中弹了!未来得及处理、包扎,老蒋就因为失血过多,永远闭上了眼睛。
厨师提议,既然老蒋死了,可以剥皮吃肉。小刘不干了,说:“要不是老蒋,我早就没命了。”还有上次老蒋独自驮到医院去的两名战士,
也不同意卸磨杀驴,不是驴,在这里应该说是马。 意见不统一,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连长,是杀是埋他说了算。 连长重重地叹口气,说:“老蒋是咱们连的一员,要按烈士的待遇,厚葬它。”听到连长的话,在场的战士都诧异不解,埋掉得了,还厚葬,未免有点儿过分。
连长看出大家的疑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给大家解释:“那一年,我们支队路过河南巩县老庙村,在当地征兵时,老百姓的热情都很高,除了青壮年踊跃报名外,六十多岁的老人,十一二岁的孩子,都要求当兵。还有一位王大娘,牵出了她的马,她说自己一辈子无儿无女,就让这匹马当她的儿子上战场吧。这匹马就是老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长很少骑自己的坐骑,因为它只是一匹普通的马而不是真正的战马。
B.全文通过一匹马的故事告诉我们:胜利相伴的是英勇无畏的浴血牺牲。
C.作者以传奇的口吻讲述了老蒋从军的故事,一波三折,余味无穷。 D.小刘等战士不同意“卸磨杀驴”,从侧面表现了对老蒋的无比敬爱。 5.按时间先后梳理老蒋的不平凡事迹,完成下列填空。 事迹见证者 不平凡事迹 王大娘 (1) 连长 (2) 连长 (3)
小刘 送信回来勇闯枪林弹雨,中弹牺牲。
6.读一读下列句子,按照后面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
(1)连长愣怔了一下,上前抱着老蒋的脖子,亲了个够,比打了胜仗还激动。(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它一点儿也不含糊,仿佛对身边飞过的子弹视而不见,反而加快速度,箭一样往前冲。(赏析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7.你认为文中的连长身上有哪些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8.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以“战友”为题的表达意图。
【材料一】多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以应对日益变暖的世界并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农业不仅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其本身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气候智慧型农业具有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显著特点。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适应气候、调节气候、防御气象灾害的丰富经验,能够助力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
【材料二】甘肃迭部扎尕那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这片区域有着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山地坡向,气候条件也大不相同。当地人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差异,或在山下的田间种庄稼,或到半山的草场牧牛羊,间或进入山林采集。多种生产活动,构成了一个空间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农耕主要种植青稞和蔬菜,并形成了合理的轮作制度;牧业供给肉和奶类;森林既能提供建筑房屋所需的木材,也生长菌菇
和药材。
【材料三】哈尼人生活在地形起伏的哀牢山区,村寨坐落于半山腰,村寨下方是梯田,上方至山顶是茂密的森林。高山森林土壤是涵养水源的宝库,水源形成溪流、山泉流经村寨,再经人工开凿的沟渠流入梯田,而层层梯田能够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整个梯田系统布局科学,水分利用效率高,具有旱涝保收的能力。水流最后汇入山谷的河流中,河水蒸腾形成水汽又降落到山上,形成了立体的水循环。
山顶高耸的树木就像成片的“冷凝塔”。路过的空气冷凝成水汽,再加上山谷河流蒸腾而上的水汽,使冬春之际的哀牢山区置身于茫茫云雾中,大大增加了降雨的频率。即使其他地区雨水稀少,哀牢山区也能凭借着茂密植被、缭绕云雾获得充沛降水。
【材料四】传统农业中,各地先民都会从当年收获的作物中挑选颗粒最饱满的植株种子用于来年耕种。相比于外来优质品种,这种通过自然选育留下的品种,或许不具备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等优势,但却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和最适应当地环境、种植方式的基因特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当地常见的气象灾害。
同时,人们还有意识地选育并保留多样性品种,以适应气象条件的变化。比如河北涉县王金庄旱作石堰梯田,就有74种作物、180个老品种,当地依此建立了“种子银行”。
此外,固碳减排也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与发展要求。利用生物共生减少投入与排放的发展理念,在我国的诸多农业文化遗产中都有体现。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等,都是其中典范。稻、鱼、鸭共生的模式,“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能有效降低化肥等制剂的使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更加环保。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应对日益变暖的世界并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要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智慧。
B.甘肃迭部扎尕那人的多种生产活动,没能做到依据当地气候资源布局农牧业。
C.哀牢山区的稻作梯田系统,是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主动调节的典范。
D.传统农业文化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对今天的农业发展有借鉴价值。
10.“冷凝塔”是如何进行气候调节的?
11.材料四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12.为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根据以上材料,从气象与农业关系的角度提出三种发展思路。 五、对比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未误之不敢稍谕约。以是人名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①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注】①芒屩:草鞋。屩,juē。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
(3)卒获有所闻 卒:_________ (4)恒芒屑布衣 恒:_________ (5)事母孝谨 事: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瓛甚奇之,亲为之冠。 15.阅读以上两文,完成下列填空。
【甲】文中写了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___________之难和___________之难。
【乙】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_的写法,使范缜的形象更突出、更丰满。
16.根据以上两文回答:宋濂和范缜的品质有何异同? 六、作文
1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意思是: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获得成功;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到达目的地;只要持之以恒,苍天就会不负有心人。
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为”的经历和感悟?或者,你对“为”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上面的材料,以“为者常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风正一帆悬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夜征人尽望乡 感时花溅泪 醉里挑灯看剑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本题中的“缘、帆、悬、作、溅、逝”等字容易写错,要加强注意。 2.(1) nuò è 省 喉
(2)贡院:是古代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 报录人:旧时科举中榜后,分送报条的人。
(3)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成
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4)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应诺:拼音yìng nuò,指应诺:答应;应承;承诺。 中恶:拼音zhōng è,指得暴病。
不省人事:拼音bù xǐng rén shì,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喉咙:拼音hóu lóng,咽部和喉部的统称,也叫嗓子。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语境分析。
贡院:结合“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可知“贡院”指科举时代考试士子的场所。
报录人:结合“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可知“报录人”旧时科举中榜后,分送报条的人。 (3)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掌握。
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大哭之后,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据此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
根据甲文的“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可以概括出周进的行为表现是“哭”;根据乙文的“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可以概括出范
进的行为表现是“笑”。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周进和范进都是读书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于是伤心难过得大哭;范进考到50多岁,终于考中了举人,喜极而疯。这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3.(1) 稚 秽 稀 香 (2) 开凿 开垦 攻克 解决
(3)示例一:我推荐“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很多国家受中国稻作文化影响,继而衍生出自己独特的稻作文化,如日本的“弥生文化”,柬埔寨的“御耕节”等,都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凝聚力。这条标语十分贴合展区主题,同时用排比句式,具有感染力,能达成宣传目的。 示例二:我推荐“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依据材料内容看,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把水稻栽培技术带到日本,越南至今还有吃粽子的习俗。这条标语与展区主题十分贴合,体现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同时语句对称整齐,朗朗上口,能达成宣传目的。
(结合展览主题和材料内容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字义理解。 稚:幼小;庄稼种得晚些。 秽:肮脏;丑恶;田中多草。
稀: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 香:(气味)好闻(跟“臭”相对)。
以“禾”为偏旁,上下结构的常见字还有“秃、委、秀、秦、黍”等。 (1)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本义是指幼禾,‘秋’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稚”; (2)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同学:有道理”,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秽”;
(3)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稀”; (4)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或者换成像‘季’”“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可从常见字含有“禾”字的上下结构的“香、秃、委、秀、秦、黍”等中任选一个即可,如“香”。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①开凿意思是挖掘。“开凿了贫瘠的土地”中“开凿”使用有误。应用“开垦(意思是把荒地垦植成农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和开创某种事物)”。
②攻克,(动)①攻下敌人的据点。②比喻克服重大困难:~难关。词语“攻克”不符合解说词的口吻要求,根据上下文“改良了我们的基因。我们茁壮成长,产量创造了世界纪录”,应该换成“解决”。解决,指梳理清楚,作出决断。
(3)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推荐。
从两条标语中,任选一条,结合“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推荐“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两千余年前,……称之为‘弥生文化’”“在越南,……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如插秧、打谷等”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可知,日本的“弥生文化”,越南“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柬埔寨的“御耕节”等,说明许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继而衍生出“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因而,从内容上看,“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从形式上看,运用了排比且每句逐渐增加一字的方式,形式新颖,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示例二:我推荐“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两千余年前,……称之为‘弥生文化’”“在越南,……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如插秧、打谷等”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可知,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传到越南、日本,后来传到柬埔寨,继而传到“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说明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因此,从内
容上看,“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方式,句式整齐,音韵铿锵,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4.A 5.答案: 事迹见证者 不平凡事迹
王大娘 (1)送马(老蒋)上战场
连长 (2)连长阑尾炎手术出院后,老蒋独自返回部队 连长 (3)老蒋把两名受伤的战士送到总部医院 小刘 送信回来勇闯枪林弹雨,中弹牺牲。
6.(1)“亲了”生动地表现了老蒋完成任务后连长激动的心理,体现了连长对老蒋的喜爱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的方法,形象地表现了老蒋的速度之快,以及无所畏惧的英勇行为, 7.由老蒋护送两位受伤的士兵,可以看出连长爱护士兵;从对老蒋的细心照料和厚葬可以看出连长爱护战马;从连长对马的厚葬以及马的来历可以看出连长重感情,牢记人民的嘱托。 8.“战友”在本文主要是指马——老蒋,以“战友”为题,既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对马老蒋的热爱与看重;以“战友”为题,简洁醒目,又内涵丰富深刻。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A.有误,根据第 段“那一年,我们支队路过河南巩县老庙村,在当地征兵时,老百姓的热情都很高,除了青壮年踊跃报名外,六十多岁的老人,十一二岁的孩子,都要求当兵。还有一位王大娘,牵出了她的
马,她说自己一辈子无儿无女,就让这匹马当她的儿子上战场吧。这匹马就是老蒋……”可知,连长很少骑是因为连长重感情,牢记人民的嘱托,这匹马代表着人民对解放军的信任与支持;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题干要求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老蒋的不平凡事迹,故按照时间发展: 第(1)空:根据第 段“那一年,我们支队路过河南巩县老庙村,在当地征兵时,老百姓的热情都很高,除了青壮年踊跃报名外,六十多岁的老人,十一二岁的孩子,都要求当兵。还有一位王大娘,牵出了她的马,她说自己一辈子无儿无女,就让这匹马当她的儿子上战场吧。这匹马就是老蒋……”可概括:送马(老蒋)上战场;
第(2)空:根据第⑥段“上个月,连长骑着老蒋到医院做阑尾炎手术。等手术做完后,连长昏迷中尚未苏醒。医院不知道老蒋,派了个车送连长回驻地——战争期间,医院人满为患,无大碍的病人都让提前出院。连长走后没多久,老蒋竟挣脱缰绳,撵了一路,独自回到驻地”可概括:连长阑尾炎手术出院后,老蒋独自返回部队;
第(3)空:根据第⑧段“连长心头一紧:两名受伤的战士送到医院了?还是半路出了什么岔子?他上前拍了拍老蒋的头,忽然看到马嚼子上拴着一团纸。连长解开,纸上写着:两名受伤的战士已经到送院,生命无大碍”可概括:老蒋把两名受伤的战士送到总部医院。 6.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
(1)“亲了”表示连长在知道“老蒋”成功把两名受伤战士送到医院后
亲马的动作,这是对连长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连长知道老蒋完成任务后激动的心理,体现了连长对老蒋的喜爱之情。 (2)“仿佛对身边飞过的子弹视而不见”,这里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蒋穿行战场时的速度之快,无视子弹的英勇形象。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赏析。
根据第③段“在一次伏击战中,连队两名战士受伤,急需送到三十里外的总部医院。若是派人抬担架去,时间慢不说,还需要占用四名战士,本来人手就紧张,况且战斗正处于胶着状态……连长看到老蒋,两眼一亮,说:‘让老蒋带着两名受伤的战士去!’”可知,连长提出让老蒋护送两位受伤的士兵,可以看出连长爱护士兵;
根据第② 段“唯独连长例外,自己省下口粮,悄悄塞到老蒋的嘴里;有时间了,给它洗洗澡;遇到风雪天,害怕它冻着,把自己的褥子抽出来披到它身上……”“老蒋是咱们连的一员,要按烈士的待遇,厚葬它”“还有一位王大娘,牵出了她的马,她说自己一辈子无儿无女,就让这匹马当她的儿子上战场吧。这匹马就是老蒋……”可知,连长在平时对“老蒋”细心照料,在“老蒋”死后还对它进行厚葬,可见连长十分爱护战马,这匹马代表着人民对解放军的信任与支持,连长十分重感情,牢记人民的嘱托。
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回答。 内容上,全文以“老蒋”为中心,讲述了有关“老蒋”的几件事,“战友”在本文中指的是“老蒋”这匹马,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同时暗含着对
“老蒋”这匹马的认同与看重之情;
结构上,以马为“战友”,标题新颖简洁,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深思,发人深省。
9.B 10.文中的“冷凝塔”是指山顶高耸的树木。路过的空气经过山顶高耸的树木时,冷凝成水汽;这种水汽和山谷河流蒸腾而上的水汽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降雨的频率。高山森林土壤又是涵养水源的宝库,水源形成溪流、山泉最后汇入山谷的河流中,再次蒸腾又形成水汽降落到山上;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立体的水循环。 11.示例一:列数字;第二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74种作物、180个老品种”具体说明了“人们还有意识地选育并保留多样性品种,以适应气象条件的变化”这一问题。
示例二:举例子;第三段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等”为例,具体说明了“固碳减排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与发展要求”。 12.大力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林牧复合系统;有意识地选育并保留多样性品种,以适应气象条件的变化,建立“种子银行”。
【解析】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B.有误,根据材料二“这片区域有着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山地坡向,气候条件也大不相同。当地人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差异,或在山下的田间种庄稼,或到半山的草场牧牛羊,间或进入山林采集”可知,甘肃迭部扎尕那人的生产活动是依据当地气候资源布局的;
故选B。
10.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三“水流最后汇入山谷的河流中,河水蒸腾形成水汽又降落到山上,形成了立体的水循环”“山顶高耸的树木就像成片的‘冷凝塔’。路过的空气冷凝成水汽,再加上山谷河流蒸腾而上的水汽,使冬春之际的哀牢山区置身于茫茫云雾中,大大增加了降雨的频率”可知,文中的“冷凝塔”指的是山顶高耸的树木。路过的空气经过山顶高耸的树木时,冷凝成水汽;这种水汽和山谷河流蒸腾而上的水汽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降雨的频率。高山森林土壤又是涵养水源的宝库,水源形成溪流、山泉最后汇入山谷的河流中,再次蒸腾又形成水汽降落到山上;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立体的水循环,从而实现调节气候的作用。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选择合适的句子,指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示例:“相比于外来优质品种,这种通过自然选育留下的品种,或许不具备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等优势,但却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和最适应当地环境、种植方式的基因特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当地常见的气象灾害”,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本地植株种子在适应当地环境、抵御气象灾害方便的优越性。
“种子银行”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通过将种植作物的梯田比作“银行”,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作物品种的多样性,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可读性。
12.本题考查拓展应用。
根据材料一“气候智慧型农业具有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显著特点。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适应气候、调节气候、防御气象灾害的丰富经验,能够助力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可知,我国可以大力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 根据材料二“当地人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差异,或在山下的田间种庄稼,或到半山的草场牧牛羊,间或进入山林采集。多种生产活动,构成了一个空间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林牧复合系统”,材料三“高山森林土壤是涵养水源的宝库,水源形成溪流、山泉流经村寨,再经人工开凿的沟渠流入梯田,而层层梯田能够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整个梯田系统布局科学,水分利用效率高,具有旱涝保收的能力”可知,我国农业发展需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林牧复合系统; 根据材料四“人们还有意识地选育并保留多样性品种,以适应气象条件的变化”可知,我国农业发展需要有意识地选育并保留多样性品种,以适应气象条件的变化。
13. 得到 借 最终 时常,经常 侍奉 14.(1)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刘王瓛特别赏识他,亲自为他举行冠礼。 15. 借书 求师 对比 16.共同点:勤奋(刻苦)
不同点:宋濂诚信,尊师(恭敬、谦卑);范缜孝顺,内心强大(精神强大、不攀比、独得其乐、苦中作乐、意志坚定)。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现象。
(1)句意: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
(2)句意: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假,借; (3)句意: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卒,最终; (4)句意:始终穿布衣、草鞋。恒,时常,经常; (5)句意:侍奉母亲很孝顺谨慎。事,侍奉。
1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要词语有:录,抄写;毕,完;走,跑;稍,稍稍;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2)重要词语有:甚,很,非常;奇,对……感到惊奇;亲,亲自;之,指代范缜;冠,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二十岁。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手法。
由甲文“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以看出,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借书之难和求师之难。 根据乙文“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可知,范缜不管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而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大乘坐车马的
子弟。范缜和其他弟子的作为形成对比,但范缜并不感到羞耻惭愧,突出了一心向学。
16.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与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甲文中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卓越不群而勤学”可以看出,宋濂和范缜的共同点是勤学;
再由(甲)“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句子可以看出,宋濂讲诚信、尊师;
另由乙文“事母孝谨”“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等句子可以看出孝顺、内心强大、苦中作乐、意志坚定。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
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他对母亲很孝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瓛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瓛特别赏识他,并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瓛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在他们中间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范缜通晓经学,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 17.例文: 为者常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意思是: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获得成功;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到达目的地;只要持之以恒,苍天就会不负有心人。 生活中,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记得是七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和表弟才刚吃了饭,所以妈妈让我们走上两圈,锻炼身体。要是在原来,我早就嫌太长时间了,可是现在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快,眼看两圈就要结束了,我的心砰砰跳。一上场,我慢悠悠地挪动着步子,妈妈是中等速度,表弟则是一股子一股子的,一会儿像火箭一般窜出去了,一会儿又走不了,他还嘲笑我,我心里觉得好笑,他见我没说话,就更得意了:“哇,小曹,你跑得比蜗牛还慢哦,我走着都能追上你,我们终点线见咯!”我一抬头,心想,哼,这有什么的,我们终点线
见成果。过了一会儿,我看见表弟正在散步呢,这时妈妈说:“小曹,你这不算,中间是不能停的。”表弟没被吓着,反而顶嘴,嘲笑妈妈跑得慢,后来,我还是保持原速,妈妈问我能不能加快一点速度?我摇摇手,这时表弟偏偏接过话来,雪上加霜,这样她们俩合伙对付我,我心中的小宇宙被点燃了,我回头对他们说:“你们等着瞧,我一定会跑完十圈的!”
到第十圈开始时,表弟快累趴下了,妈妈喘着粗气说:“咱们休息一会儿吧,我跑不动了。”我想起他们嘲笑我的样子,坚决地说:“不行!我要让你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妈妈还在说笑:“嗯……你,好狠啊。“不过没办法,他们只好拖拖拉拉得跟在后面,表弟更好玩,一会儿说:“恢复体力了。”然后就快跑,还没有一分钟,就说:“啊,没电了。”焉了。唯独就我,体力充足,快到终点时,在我的心里,一股热流涌出来,我闪电一般得飞奔,我喜欢这样,爽!风在我耳边呼呼得吹,我这辈子都没跑过这么快过,这么爽过,我回头一看,表弟也拼了命得跑,结果在半路上蹲下了,等妈妈赶上来时,对我说:“你跑了之后,曹桂责说你跑得跟闪电似的,说你真是拼了命了,然后他也说,我也拼了,结果蹲在一边了。哈哈。”我一甩头发,一点也没感觉到累,我激动得说:“我从来都不知道,跑快了原来是这么舒服。”
哈哈,那个条件,妈妈自然答应我了,我不禁觉得那句话说的没错,努力就会成功!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让这句话一定会伴随我们一生,不断鼓舞我
向前行。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依据“‘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意思是: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获得成功;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到达目的地;只要持之以恒,苍天就会不负有心人。”可知,“为”可以理解为:努力、坚持、持之以恒的意思。据此,本次作文可以确立“只有努力(坚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这一主旨。本次作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二,选材构思:如果写作记叙文,可以写自己因为努力、坚持,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件,从而紧扣“为者常成”这一道理,是道理易于理解。例如,可以写自己钢琴考级的时候,一开始,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我的弹奏水平很长时间都没有提高。后来在老师的耐心的说服教育下,我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我坚持练习,演奏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两年后的钢琴比赛上,我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从这件事情看,使我懂得了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道理。如果写作议论文,可以把“为者常成”作文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事例、讲道理、对比等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从“为者常成”的重要性、做法、益处这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写作的时候,注意叙事要简明扼要,达到为中心论点服务的目的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