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阅读属于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依然习惯于采用理论灌输式的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比较低。由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数学阅读教学有正确的认知,关注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吸取、了解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前提下去感知数学文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题意理解能力,使他们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思考过程中,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出发,激发内在的潜力、降低学习的压力、提高学习的效率。陪育阅读能力,要求教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创新、对阅读能力进行段性的渗透、选择多元化的题进行沟通、运用个性化的手段完成。

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借助数学阅读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探索和分析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和学习习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用习题练习、知识灌输的方式来传递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之中。而在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剖析、自主数学阅读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对现有数学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学生通过阅读趣味性的数学典故、数学史知识,激发自身参与数学知识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效率。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之间能够拥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无形之中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标准

新课改模式下,小学数学教材和之前的数学教材有着较大的变化,无论是数学知识结构还是数学题型都更加合理化。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改变以往机械式的数学学习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而数学阅读完全能够满足以上数学教学标准,展现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体地位,让数学教学活动更加具备挑战性。

二、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1.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日新月异,但往往忽略了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均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较,在数学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其特殊性,对各类知识的学习采用单一的方法,这不仅使学生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还会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遭遇困难。二是,教师针对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小学生的沟通较少,没有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考虑,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从而限制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忽略教材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教科书的阅读建议。由于学生阅读教材的意识薄弱,教师又急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按照题海战术进行训练,看似提高了阅读实践能力,实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题海战术造成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潜能受到抑制、思维变得固化,而且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忽略教材阅读是一种舍本逐末、偏离核心素养的表现,这使得数学课堂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对教材的阅读指导引起老师的重。

三、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教师需从多方面入手,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以此落实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理念。教师需认识到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解放思想,深刻理解阅读训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为学生的顺利成长提供基础。教师需侧重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率。对于多数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便可从阅读训练方面着手,不断提高阅读活动的趣味性,降低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吸引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阅读训练中。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讲解“数学的加减乘除”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部分学生扮演顾客,部分学生扮演老板。顾客在选完商品后,便可询问价钱。通过不同角色的相互交流,可让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当中运用知识。之后,教师还可继续提问:如果你买了12元的商品,给老板20元钱,请问需要找多少钱?这种问题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能够辅助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更多的资料信息,逐渐提高对学科知识探索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在阅读数学时,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数学技能最重要。因此,对于阅读根本没有起到相应的重视,导致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将题干读完就开始解题,从而导致自身的数学成绩严重下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将题干中出现的重要和关键信息进行汇总和整合,掌握题干的意思和内涵。

3.提炼核心问题,增强审题意识

数学阅读材料以多种方式呈现,例如文字、对话、表格、情境地图和数学故事。虽然呈现形式各异,但核心问题才是相关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从核心问题出发,捕捉有用信息,找准解题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提高审题意识。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可以采用“延迟评价”: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质疑、补充,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加以明确、补充和完善。过早的评价,会让学生急于表现,使思维浮于表面,“想当然”地给出一个答案,从而导致肤浅的思维性错误。

4.重视心理疏导,提升阅读自信力

数学学科自身特性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符号较多、条件复杂、问题抽象的实际问题,会让很多学生手忙脚乱,甚至是“不战而败”。然而,通过认真阅读分析、理解题意后,我们常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原来打败学生的是他们对阅读理解的恐惧。鉴于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经历并感受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进而逐步树立阅读理解的自信心[1]。

5.灵活操控课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这需要学生认知的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和提升数学阅读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省略此环节或者是教师代替完成的情况,学生应该经历的没有经历,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和体验。同时,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也会存在差异,具体到数学阅读上也会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差异性的现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阅读能力培养要求,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互通有无,这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2]。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技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认识,培养素养[3]。

参考文献:

[1]杨富得.农村初中数学阅读教学刍议[J].学周刊,2021(15):50-5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17.

[2]程锦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教师,2021(04):81-82.

[3]麻忠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学周

刊,2021(13):143-145.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