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作者:张道设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年第11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正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逐渐向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迈进。多媒体技术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多了一种全新的更为生动更为直观的方式。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有利影响。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电化教学集形、声、色、光于一体,既可以具体地表现静态形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的全过程,还能使概括的语言具体化,间接的问题直接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比如说,在教授说明文单元里的《松鼠》一课时,我制作一个课件,上课一开始首先播放FLASH短片,生动的卡通形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看完之后我让他们总结松鼠的特征,学生们兴致勃勃,课堂气氛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二)利用媒体技术开拓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约课堂时间。
课文板书设计相当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有的板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免去了很多抄写的时间,节约课堂时间。
比如我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鲁肃、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拓展教育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教育空间。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是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是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文化,也可以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配合课文适当的补充一些有关的资料和时代背景的介绍,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当年人们在街头送总理的感人场面,音乐和画面使学生融人到情境当中,由对周总理模糊的印象变成鲜明的感性认识。
总之,电化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给农村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节约了课堂时间;拓展了教育空间;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体力解放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弊端
电化教学如此神乎其神,却也要用得适时合理方可。如果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努力与语文教学目的本身背道而驰。那么,依然弊端连连: (一)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然而,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你的面前,是孩子的思绪无法得到放飞。 (二)课件“统治”课堂束缚了师生的手脚。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引导学生人情入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让课件“统治”了课堂,师生受课件束缚,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学生只能跟着课件走,无法拓展思维。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影响和示范
教师的课堂上的语态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语言、动作、眼神甚至微笑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增强教学效果,增进师生的感情交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忽视教师的板书和示范,这不但会降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追求,还影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运用多媒体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上,交流基本是在学生与屏幕之间进行。而语文学的是如何从语言中体会感情,如何用语言表达感情。如果在语文课上没有了教师的激情引导,缺少了语文课应有的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会被割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