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展示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合格性考试说明》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能力层次为D:鉴赏综合性选择评价。“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题主观简答心意思”,能力层次为C:分析题 综合。
[学考真题试做] (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晚菊和蔗泉观察①韵
[清]袁枚
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寒花岁已周②。 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 影摇落叶东篱短,帘卷西风小室幽。 白发渊明谁作伴?一枝黄雪满庭秋。
【注】 ①蔗泉:熊蔗泉,袁枚好友。观察:官名,清代对道员的别称。②周:完。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岁末时节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
综合性选择题 古典诗歌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考查方式 命题重点 考查方向 考情分析
B.颔联将菊花人格化,写其“晚节”和“香心”。 C.颈联化用典故,营造出冷寂、静谧的氛围。
D.尾联用了设问,内容上呼应了颔联的“知己”和“故人”。
A [A项,曲解文意。首联描写了“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错误。首联是写万紫千红的花卉大都随风飘逝,而只有菊花在寒冬里依然绽放,时光飞逝,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在赞菊花。其余三项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设题的,分别运用了拟人、化用典故、设问的表现手法。]
[解题技法指导]
一、了解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误角度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点主要是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命题人主要从4个角度进行设误。
二、掌握诗歌鉴赏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1.读懂诗歌
疏通诗意,读懂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选择题的前提。
2.逐一比对
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3.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当堂即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秬秸[注]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B [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里的“歌”并不是真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B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不准确,另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 陆 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
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B [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学考真题试做] 1.(2019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①无由入酒家。
【注】 ①五马:太守的代称。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冬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十月江南”,总说“冬景似春华”。颔联描写了未被轻霜打黄的绿草,江边的沙子被暖阳烘干。颈联描写了树叶依旧是绿色的,樱花依然在枝头绽放。
答案:本诗描写了似“春景”的冬景。江南的十月天气依旧很好。绿草并未被轻霜打黄,江边的沙子被暖阳逐渐烘干,树叶依旧维持绿色,在樱花枝头依旧悬挂着疯狂绽放的樱花。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鉴赏诗歌形象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物象是“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用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子含意,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保持内在的一致。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题技法指导]
(一)鉴赏人物形象 【提问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词)句简要回答。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放在最后作为总括)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就要指出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
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
(二)鉴赏景物形象 【提问形式】
1.这首诗(词)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2.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3.这首诗(词)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鉴赏事物形象 【提问形式】
1.这首诗(词)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
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 3.诗(词)人塑造事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词)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第三步: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此步骤视具体情况而定)
附:诗歌中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中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2.诗人的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把离情别绪渲染到了极致。
(三)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比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了11组事物形象,表达了游子浪迹天涯时的孤独寂寞心境。
[当堂即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贪夫、远客)、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从4点中任选2点即可。)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学考真题试做] (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 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 B.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 C.颈联的“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鸦雀的活泼欢乐。 D.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
鉴赏诗歌语言
D [“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有误,尾联是写作者流连不返,寄宿僧榻,且待卧听融雪之声的情景。]
[解题技法指导]
(一)锤炼字词 【提问形式】
1.诗(词)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联最有表现力的字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诗(词)中的“诗眼”或“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观点。你认为哪个字(词)好。(直接鉴赏某字的此步省略) 第二步:释字义,点手法。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运用的手法。
第三步:说作用。点出该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风格 【提问形式】
1.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你认为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请谈谈这首诗(词)的语言风格。
4.有人说这首诗(词)有某特点,请从语言角度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第二步: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附:诗歌常见语言风格
1.清新自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一句一景,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色彩绚丽,境界开阔,语言清新生动。
2.质朴无华
如陶渊明的诗,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言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3.华美绚丽
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4.简洁明快
如白居易的诗,大多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 5.委婉含蓄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通俗易懂
如白居易的诗,语言不加雕饰、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当堂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浪淘沙 王 越①
远水接天浮,渺渺扁舟。去时花雨送春愁。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 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片帆飞影下中流。载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鸥。 【注】 ①王越:明朝人,文才武略出众却沉浮于宦海。 (1)请赏析“今日归来黄叶闹”中“闹”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闹”字有“热闹”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叶漫天飘飞的景象。“闹”字反衬出秋风萧瑟、落叶飘飞的凄凉,这看似“热闹”的秋景让漂泊在外的作者更觉无奈、感伤。(答“以乐景衬哀情”也可)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恨”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长年漂泊的孤独之苦。“渺渺扁舟”“片帆飞影”“都付沙鸥”写出了作者孤身一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②时光流逝的悲凉之感。“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表达了这种时不我与、身不由己的悲凉。③宦海沉浮的无奈之痛。作者文才武略出众却得不到重用的苦恼无奈。
[学考真题试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寥寥数语,却韵味无穷。
答案: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
鉴赏表达技巧
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题技法指导]
【提问形式】
1.本诗(词)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词)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词)句说说这个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等)。
附:诗歌表达技巧一览表
分类 概念 记叙 说明 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示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议论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值、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对象周围花。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情趣。 现实的景和事与想象的景和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 景物描写时,色彩杂陈可以传达愉快或伤感的情怀。 表达方式 描写 侧面描写 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 虚实结合 色彩渲染
角度变化 远近上下,俯视仰视:视觉形象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小:细小具体的事物、景物、动以小见大 作等。大:事物的背景显示的境界,典型意义。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直接抒情 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抒情方式。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借景抒情 抒情 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用典 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分类 概念 起兴 表现手法 说明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从侧面描写以突出主体,分正衬、反衬。 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描示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衬托 渲染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写,使形象更加突出,加强艺术效果。 飞回。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对比/对照 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比较。 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同时说出贬抑方面和褒扬方面,只突出强调其中一抑扬 个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分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象征 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照应 对前面所写作必要的回答,使紧凑严谨。 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生动形象。 使语言精练含蓄。 有突出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对象形象生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排比 语气连贯,加强语势。 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比喻 借代 夸张 修辞手法 对偶 比拟
身。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设问 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当堂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帐 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指出景物特点。颔联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每当边塞草白大雪飘的时候,雁群尚知远离边塞向南飞去,可自己面对黄榆悲笳,却只能坐等衰老而已,此联既凝练地描绘了边塞的典型风光,又含蓄地抒写了自己置身于这种环境中的特有心情。“夜夜笳”与“落月斜”,既点明了“夜”之题意,也暗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问世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示诗人夜夜都难以成眠。
答案:①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草”“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分析、概括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学考真题试做] 1.(2019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本见本专题考点2[学考真题试做]1)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三联写出了似春景的冬景,可以体会出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尾联由诗人看到闲人喝酒,不由自主地走入酒家,表达出了对闲适、恬淡的生活的向往。
答案:①诗人身在江南的冬天,却能感受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欣喜。
②诗人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表达了对悠闲、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2.(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本见本专题考点1[学考真题试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首联可以看出,百花开尽,而只有菊花傲霜挺立,写菊花的不随波逐流,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不随黄叶舞清秋”的高洁。尾联写陶渊明,实际上也是写自己,在幽静的小院中一枝黄菊与自己相伴,诗人无羁无绊,悠游自在。
答案:这首诗写“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晚菊,写菊花开放较迟,当春花夏卉辉煌不再,风流云散之后,它才姗姗迟来,于清秋霜天之日呈妍播香,不随潮流,
傲霜挺立。诗人以菊花自比,尽显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正如诗中所说,他以靖节先生自况,只喜欢幽静小院一枝黄菊,多则滥,多则无所适从,一叶知秋足矣。
[解题技法指导]
【提问形式】
1.诗歌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诗(词)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5.请概括诗(词)人情感。 6.请探究该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
第二步: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附:常见古诗的思想情感表解
(一)忧国忧民
分类 1.抒写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广大劳动者或正人直士的呼声,反映现实生活。 (二)建功报国 分类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示例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示例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杜甫《春望》 白居易《卖炭翁》 杜甫《登高》 杜荀鹤《山中寡妇》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1.羁旅愁思,叙写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带有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思念亲人。 4.闺中怀人。 示例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王昌龄《闺怨》、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柳中庸《征人怨》 6.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 (四)生活杂感 分类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情怀。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送别之情
分类 1.依依不舍的留恋。 示例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示例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杜甫《登高》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4.思乡念亲之情。 5.漂泊哀伤之情。 (六)儿女情长 分类 1.对恋人的挚爱。 2.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3.对负心者的不满。 4.控诉扼杀爱情的罪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渡荆门送别》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示例 《诗经·静女》 韦庄《思帝乡》 《氓》 《孔雀东南飞》 [当堂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联系全词,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从题目(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考生可分析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 (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前四句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登上高处,观看四海,无边无际,天地真大啊!浓霜覆盖了群物,已是深秋季节。北风飘荡,带来了一片荒寒。
广大的背后,隐喻着诗人无穷无尽的感伤。霜重风寒,暗喻政治黑暗。前四句奠定了全诗悲凉低沉的感情基调。
答案:前四句叙写了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的景物特点。 奠定了全诗悲凉低沉的感情基调。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四句写景,萧条低沉,为下文抒情张本。中间四句“东流水”“无定端”表达时光易逝、世事多变的感叹。九、十句雀占鸾位,表达小人得势、壮志难抒的慨叹。
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意象:春潮、春雨、野渡、孤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了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
(2)“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3.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晓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冗。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百家渡 (其二)
杨万里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夏日绝句 杨万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注】 ①鹿葱:夏水仙。 ②金凤:凤仙花。
(1) 过百家渡(其二)突出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一景物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2)作者在两首诗中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突出描写了小路边的野花。色彩鲜艳,芳香四溢。
(2)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过百家渡(其二)》中,作者兴趣盎然地欣赏路边的野花,感受它们鲜艳的色彩与弥漫的芳香,并认为那正是“奇绝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夏日绝句》中,作者认为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佳妙,并通过“鹿葱”和“金凤”两种花写出夏天花草的多姿多彩,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①。
【注】 ①坠楼人:石祟爱妾绿珠,美而艳,后投于楼下而死。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本诗后两句的景情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一首怀古抒怀诗,作者由金谷园的眼前景而想起昔日象,两相比照,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变迁的无限感慨。
(2)后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春日鸟鸣,本为赏心乐事,但此时正值日暮,又逢荒园当前,春风也略带凉意;此际身处园中的诗人耳际眼前,啼鸟犹有哀怨
语,落花也诉坠楼恨,风物染悲恻,沧桑入暮景,如此则人世今昔之感便已淋漓于景中。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村[注]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是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题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在繁茂的春草后缀以“茫茫”也暗示了荒凉。
(2)诗人借对寂寞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凶煞的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兵荒马乱,自见兵荒马乱;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写到 “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并对入侵之敌表示仇恨。
莘莘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
的事。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用心。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
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加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