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额支付现金 2、白条抵库 3、公款私存
4、库存现金超限额
5、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入帐 6、违规使用发票 7、私设小金库
8、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 9、滥发工资、奖金、财物
10、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业务招待费 11、白条入帐
12、挤占、挪用拨入的预算资金、专项拨款 13、行政事业单位隐瞒收入、在往来中列收列支 14、隐瞒、转移预算外资金收入 15、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16、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17、编造虚假账册等会计资料 18、坐收坐支现金
19、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滥发钱物行为 20、做假帐
21、转移、隐匿会计资料、资产
第 1 页
22、乱收费
23、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经费 24、强迫学生征订教辅资料 25、培训费达不到5%
26、物品采用未建台帐,没有验收等 27、食堂盈利过大
28、贫困生生活补贴发放未规范 29、固定资产未入帐 30、固定资产入帐不规范 1、 大额支付现金
定性依据:200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30号 第一条第5款 开户单位转帐结算起点以上的支付,必须使用转帐结算。
2、 白条抵库
定性依据:198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 第十二条 …… 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3、 公款私存
定性依据:198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 第十二条 ……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第 2 页
4、 库存现金超限额
定性依据:200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30号 ……二、严格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管理 ……在县及县以下银行开立账户的单位,可保留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量;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可保留10天以下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量……
5、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入帐
定性依据:2012年12月21日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四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6、违规使用发票
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第三十六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一)未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二)未按照规定领购发票的;(三)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四)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六)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
第 3 页
检查的。”
7、私设小金库
定性依据:(1)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9〕18号)
一、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治理范围。
8、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
定性依据:2012年12月21日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五十九条 中小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四十六条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9、滥发工资、奖金、财物
定性依据: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第三条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及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
第 4 页
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10、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业务招待费
定性依据:违反了财预字〔1998〕159号《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第三条“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11、白条进账
定性依据:违反了〔1993〕财政部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第二十二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12、挤占、挪用拨入的预算资金、专项拨款
表现形式:将财政拨入的事业费、专项拨款等改变用途,用于行政性支出、基本建设、滥发钱物、经商办企业、转为有偿使用以及其他挤占挪用等。
定性依据:违反了(95)国务院令第1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
第 5 页
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3、行政事业单位隐瞒收入、在往来中列收列支
表现形式: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在往来中列收列支,致使这部分收入和支出在年终决算无法反映。
定性依据:财预字[1997]28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三部分“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1996]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14、隐瞒、转移预算外资金收入
表现形式:将预算外资金收入记入往来款科目、暂存在所属单位帐户或者另设帐户单独核算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
定性依据:违反了国发[1996]29号《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第一条“各部门、各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将财政拨款转为有偿使用,更不得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第七条“……严禁将预算外资金转交非财务机构管理、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
15、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表现形式: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
第 6 页
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定性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四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6、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定性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7、编造虚假账册等会计资料
定性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第十三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18、坐收坐支现金
第 7 页
定性依据:违反了银发〔1988〕288号《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二)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现金库存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处理处罚:依银发〔1988〕288号《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四)项“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坐支额度和使用范围坐支现金的,按坐支金额10—30%处罚”之规定处理。
19、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滥发钱物行为
定性依据:违反了(95)国务院令第1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做假帐
定性依据:1999年10月31日修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三条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
第 8 页
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21、转移、隐匿会计资料、资产
定性依据:1999年10月31日修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2、乱收费 定性依据:
《教育部 国务院纠风办 监察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教财〔2006〕6号 (二)取消规定以外的所有收费项目,合理开支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3.取消各种服务性收
费项目,如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相应的合理支出应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不得向学生收取。
(三)规范学校办学秩序,严禁收费办班、补课。 1.学校不得举办或参及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所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必须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之中。2.教师为学生补课不得收费,但可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中,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10号(二)严禁通过举办各类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方式变相收费。加强学校收
第 9 页
费管理,学校按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时,必须向每个学生开具合法收据,在收据上注明收费依据、项目及标准;严禁收费不开收据或对多个学生只开一张收据;收费项目、标准及收支情况要及时进行公示。
23、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经费
定性依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第三条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及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24、强迫学生征订教辅资料
定性依据:(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教基〔2006〕19号 五、依法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25、培训费达不到5%
定性依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
第 10 页
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26、物品采用未建台帐,没有验收等
定性依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农村中小学校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27、食堂盈利过大
定性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10号 进一步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行为——伙食费只能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按照成本收取,学校举办食堂严禁以营利为目的。
28、贫困生生活补贴发放未规范
定性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10号 确保“一补”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发放须经学生本人或其家长签字。享受“一补”的学生名单,要及时进行公示。
29、固定资产未入帐
定性依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四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30、固定资产入帐不规范
第 11 页
定性依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四十八条 中小学校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编码、名称、类别、规格、型号、原值、购置日期、使用部门等信息,完整反映固定资产情况。
第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