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项练习题40

2022-10-05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9年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项练习题40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由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和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说明,之所以有人愿意生活在危险边缘,是因为一种叫做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作祟,它是让大脑感到快感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可以让我们在饱餐一顿后感到满足,在心爱的足球队获胜后感到兴奋,或者在使用了毒品后感到极度兴奋,因为毒品会人为地让我们的神经细胞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它还可以让我们在做极限运动时感到极度刺激,比如从白雪皑皑的险峻陡坡滑下或从高空的机舱纵身一跃。研究人员发现,在冒险者的大脑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比一般人少,这意味着冒险者的大脑更有可能在刺激来临时瞬间充满了多巴胺,这促使他们冒更多的险,更快地开车,更疯狂地饮酒,甚至更大量地吸毒。

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戴维·萨尔德教授决定研究一下冒险者与普通人的大脑在多巴胺多少方面有什么不同。他给34名男女研究对象发放了问卷,了解他们对新奇事物的爱好程度,然后用一种仪器测试他们大脑中多巴胺“接收器”的多少。萨尔德教授和他的小组试图找到一种多巴胺“调节器”,也就是当多巴胺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调节器”可以示意神经细胞停止分泌这种多巴胺。

早期的动物研究说明,在更喜欢探索和冒险的动物大脑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较少,萨尔德教授试图证明,这个理论在人类身上同样成立。

他说:“数据研究的结果几乎与我们预计的完全吻合。”也就是说,和老鼠一样,与一般人相比,更愿意冒险的人类大脑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比较少。

这一发现支持了萨尔德的理论,也就是说,冒险爱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时都会品尝到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多巴胺“接收器”来储藏这些物质。这种瞬间的强刺激促使他们不断重复同样的冒险行为或追求新的刺激,就像吸毒者寻求新的快感一样。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布鲁斯·科恩说:“这一发现的确有趣。这让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人类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原来多巴胺是我们追求刺激的奖励”。

科恩说,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追求刺激的行为,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更有效的医治吸毒行为的途径。如果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证实萨尔德的发现,证明吸毒者是因为大脑中的多巴胺“接收器”比正常人少,那么就可以设计出一种有多巴胺“接收器”作用的药物,从而把这些病人的多巴胺水平降至正常范围。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萨尔德的研究结果也许可以解决专家们在分析毒瘾问题时的争论:一些专家认为,瘾君子因为长期缺少多巴胺,所以从毒品的刺激中寻求自我医治;其他专家认为,瘾君子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素与正常人无异,只是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调节多巴胺的水平。

(英国《泰晤士报》2017年12月30日文章,《参考消息》2017年1月5日,略有删节) 1、以下有关萨尔德研究情况的表达与本文相符的一项为哪一项()

A、萨尔德研究结果的核心内容是发现了一种叫做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B、萨尔德的研究结果是以对34名男女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仪器测试的结果为依 据的。

C、早期关于动物多巴胺和“接收器”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萨尔德的理论。 D、哈佛大学布鲁斯·科恩教授认为萨尔德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吸毒者毒瘾的成因。

解析:A项,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早已被发现,但此前人们没有认识到多巴胺是影响快感的因素,萨尔德发现了这一现象。C项偷换概念,支持萨尔德理论的是萨尔德的实验数据和早期动物研究结果的对比,即喜欢冒险探索的动物和喜欢冒险探索的人类之间存在相同的特点,即大脑内的多巴胺“接收器”都较少。D项是将可能说成了已然,依据为原文第八段“如果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证实萨尔德的发现,证明吸毒者是因为大脑中的多巴胺‘接收器’比正常人少”一句。 答案:B

2、以下表达与本文对“为什么有些人爱冒险”的原因解释不相符的一项为哪一项()

A、冒险者与普通人的大脑在多巴胺多少方面有些不同。 B、在冒险者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接收器”来储藏多巴胺。

C、因为“接收器”少,冒险者的大脑在刺激来临的瞬间充满了多巴胺。 D、冒险爱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时都会品尝到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 解析:原文第二段有“这意味着冒险者的大脑更有可能在刺激来临时瞬间充满了多巴 ....胺”一句,该项变“或然”为“必然”。 答案:C

3、以下对萨尔德研究结果意义的分析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追求刺激的行为。

B、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更有效的医治吸毒行为的途径。

C、为研制出一种控制多巴胺分泌的“调节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D、从理论的角度解决了专家们在分析毒瘾问题时的争论。

解析:原文末段为“萨尔德的研究结果也许可以解决专家们在分析毒瘾问题时的争 论”,该项将“或然”变成了“已然”。 答案:D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研究中发现狗具备一种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能力,它们能够读懂人的面部表情,并且能准确地从中判断出人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

当人类遇到一个新面孔时,他们的目光总是会不自觉地向左转移,首先落在对方面部的右半侧。这就是“左斜视”现象。“左斜视”现象一般只发生在我们人类面对面相遇时,而在其他情况下,比如人类在观察动物或无生命物体时,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对于“左斜视”现象,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人类面部的右半侧比左半侧更善于表达情感。

英国林肯大学科学家近日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声称,宠物狗也与人类一样具有这种“左斜视”倾向。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其他的动物会有这种倾向。但是,宠物狗的“左斜视”现象也只发生于它们看到人类面孔时,看到其他事物时同样不会发生。在试验中,林肯大学的郭昆博士向17只宠物狗分别展示了人类、狗、猴子等动物的面部表情图片以及一些无生命事物的照片。当宠物狗面前出现人类面部的图片时,它们的眼神和头部动作具有明显的“左斜视”特征。但是,当它们面对猴子以及无生命事物,甚至它们同类的照片时,却没有任何“左斜视”倾向。

郭昆认为,经过与人类数千年的友好相处,狗已经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左斜视”功能,并以此作为判断人类表情的一种途径。近期的研究说明,我们人类面部的右侧比左侧能更精确、更强烈地表达个人情感,包括愤怒等情绪。如果确实如此的话,这也就是为什么狗和人类同样具有“左斜视”倾向的原因。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试验中当研究人员把人类面部图片倒过来摆在宠物狗面前时,它们仍然会不自觉地向左斜视。相反,人类在面对倒置的面孔时那么不再会有“左斜视”倾向。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于狗的大脑区域分工不同。科学家们认为,狗大脑右侧主要负责处理来自左侧视野范围内的信息,因此比起左侧大脑更适合解释人类的面部表情。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低估狗的智力水平。最新的研究说明,狗的智力能够达到14个月大的婴儿的智力水平。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狗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中的表现相当于初学走路的孩子。 1、以下关于“左斜视”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左斜视”指在观察一个人时目光左移落在对方面部右侧的生理现象。 B、“左斜视”现象只在观察人类面孔时才发生,观察其他动物和无生命物体时那么不 会发生。 C、“左斜视”现象只发生在人类和狗身上,还没发现其他动物有此现象。 D、“左斜视”现象可能是为了能更准确地读懂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解析:原文第二段有“不自觉地向左转移,首先落在对方面部的右半侧”的表述,说 明左斜视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答案:A

2、以下对狗具有“左斜视”倾向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人类面部的右半侧比左半侧更善于表达情感。

B、狗的智力能够达到14个月大的婴儿的智力水平。 C、狗已经与人类友好相处数千年。

D、狗只能用大脑右侧解释人类的面部表情。

解析:原文第四段末句是狗的大脑右侧“比起左侧大脑更适合解释人类的面部表 情”。 答案:D

3、以下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狗在看到倒置的人类面部图片时也会发生“左斜视”现象,而人类却不会,可见狗的“左斜视”功能比人更发达。

B、人类在面对倒置的面孔时不发生“左斜视”,因为人类是用大脑左侧来处理左侧视野内的信息,大脑左侧比右侧更适合解释人类面部表情。

C、具备“左斜视”功能,能够判断人类表情,是狗能够成为宠物的原因之一。 D、狗只对人类发生“左斜视”,面对其他动物时没有任何“左斜视”倾向,说明狗同它们的关系不够友好亲密。 解析:A项,“狗的‘左斜视’功能比人更发达”没有依据。B项,狗对倒置面孔产生“左斜视”可能是因为左右大脑分工不同,不能据此反推人类大脑的分工。D项,狗与人类关系友好亲密,所以进化出该功能,但不等于狗与其他动物关系不友好。 答案: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种植业生产上,粮食产量一度徘徊不前,棉花产量出现滑坡,油料开始减产。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农业生产很难获得大幅度增长,再上一个新台阶。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转基因技术能对农作物的质量、数量进行精确的改良和提高。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抗逆能力(包括抗病、抗虫、抗冻、抗除草剂)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传统作物有显著改进,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缓解了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自1996年到2007年,全世界已经有近50个国家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田间实验,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9亿公顷,12年间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67倍,推广应用速度之快为近代农业科技发展史上所未见。

尽管我国生物技术研究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转基因作物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转基因抗虫棉的育成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并拥有抗虫转基因技术专利的国家。在这项成果的带动下,转基因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以及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目前,除抗虫棉以外,转基因除抗虫杨树和抗病毒木瓜已被批准大规模生产应用。

目前各国研究开发的多是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它们的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农药使用、节约劳力、增产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上。下一代转基因作物将以抗旱抗盐碱、有效利用氮磷钾肥为目标,从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考虑,培育品质优、营养丰富、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更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是因为对转基因知识了解得还不多。事实上,今天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已经不是自然进化而生的野生种,而是经过千百年人工选育,即转移基因创造的新物种和新品种。基因工程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方法不一,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对遗传基因进行改良,但基因工程能使其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也就是说,人类现在食用的食物,其本质也是转基因食物。同传统食品

相比,有些转基因食品甚至比非转基因食品更安全。比如说非转基因玉米,往往会因为虫害而诱发霉菌毒素感染,这样一来,无论是食用还是做饲料都会产生危害。其实转基因食品所转入的基因对人是安全的,而对害虫却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转基因像长了“眼睛”,只杀害虫,而不伤人。转基因食品种类不断增加,至今仍没有发现由于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对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例。

(摘自201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以下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目前农业生产所面临难题的关键所在。

B、转基因技术只是改良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并不改变作物的遗传基因。 C、随着转基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国家已经加强了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 D、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是转基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解析:转基因技术改变了作物的遗传基因,故B项不正确。 答案:B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 B、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自主开发并拥有转基因技术专利的国家,对多种转 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迅速。

C、种植转基因作物,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人、对环境、对整个地球都是 有利的。

D、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加工成饲料,非转基因玉米都会产生危害。

解析:D项以偏赅全,非转基因玉米在感染霉菌毒素后,才会产生危害。 答案:D

3、根据原文的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转基因技术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这正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基本共识。

B、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作物品种的改良。 C、转基因技术能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世界温饱问题的唯一途径。

D、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所以消费者担忧转基因食品的 安全性是没有必要的。

解析:根据第一段内容“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是……关键所在”可知,C项“唯一途 径”绝对化了,与文意不符。 答案: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