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需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处罚。醉酒犯罪需负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法律分析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精神病人犯罪刑责如何界定与处置?
精神病人犯罪刑责的界定与处置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法律上,精神病人犯罪需要考虑其精神状态对其行为的影响。首先,需要通过专业的精神鉴定来确定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如果被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其将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如果被认定为有限刑事责任能力,法庭将综合考虑其精神状况和犯罪性质,决定是否减轻刑罚或采取其他替代性的处罚措施。对于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将根据其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在界定与处置精神病人犯罪刑责时,需要兼顾法律公正与对精神病人的人道关怀,确保社会安全与个体权益的平衡。
结语
在界定和处置精神病人犯罪刑责时,需要兼顾法律公正与对精神病人的人道关怀,确保社会安全与个体权益的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应接受严加看管和医疗。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的情况,应负刑事责任。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精神病人犯罪刑责的界定与处置需要专业的精神鉴定,并综合考虑其精神状态和犯罪性质,确保公正与人道关怀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