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   境   资   源

2021-12-14 来源:意榕旅游网

环   境   资   源

环   境   资   源

——统计的应用 [教学提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式六年级教学下册第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耕种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树立国情、省情、市情、区(县)情和乡情发展意识。 2、进一步熟悉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并乐于用此数学工具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结合学习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画统计图的方法利用图解释生活的某些现象。 教具:课件系列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由于人类乱砍乱伐造成风沙侵略人类场景,再出示退耕还林后的场景,并伴随着讲解。 2、师:由于人们乱砍乱伐,使大量的土地流失,大自然就惩罚了人类,这不,九八年洪水泛乱,九九年地震、XX年干旱………为了恢复生态平衡,人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退耕还林,瞧这里又呈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评析]:课的引入以课件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资源,造成了许多自然灾害,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需要环保意识。二、探究思考 1、师:大家都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退耕还林,我们一起来看看某乡从1981——XX年退耕还林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某乡耕地情况统计变化图 3、学生观察此图,从这个变化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学生思考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并在小组或全班来解决问题。 如:(1)这个乡增加的耕地面积是如何变化的? (2)哪年减少的耕地面积最少,哪年减少的耕地面积最多? (3)哪年增加的耕地面积与减少的耕地面积一样多? (4)分别计算出1981年、1986年、1991年、1996年、XX年耕地面积变化量(增加量—减少量)。 [评析]:把问题解决权还级学生,教师穿插讲解知识,这样把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4、你能根据这九年的土地变化画出统计图吗?若有些学生不理解,可以先解释再画。(根据那一年的增加的量与那一年减少量的之差)然后学生制作统计表。 5、师:如果告诉你1981年这个乡的耕地面积总量为50公顷,你知道1986年这个乡的耕地面积为多少公顷?1991年呢、96年呢、XX年呢?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个另辅导。 6、从这个乡耕地情况的变化图中你还得得到什么结论?先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 [评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人,让学生独立思考,给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统计表,学生观察、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森林覆盖率的含义,并完成下面问题: (1)你能将a、b、c三个国家拥有的森林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2)三个国家的覆盖率大小如何排列的? (3)为什么以上两题的大小排列顺序不一致呢? (4)如何求表中的每年国家的面积? 从中你还获得什么信息? 2、(1)调查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与世界观有总面积,各是多少?并计算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占世界现有总面积的百分比。 (2)调查我国现有人口与世界人口数,并计算它们的百分比。 (3)比较以上两个百分比。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学生通过畅谈收获,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以梳理,进一步体验成功和乐趣,课未延伸,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2页,当前第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