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块纳入其中,并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全过程。在其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在一年级学习统计的基础上再次学习统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选择方法,收集并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并初步认识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格可以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提出、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3、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少数服从多数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记录单、统计表、统计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经过了解,我发现你们称呼老师都是三个字。比如,班主任姓谢,就称“谢老师”,数学老师姓蔡,就称“蔡老师”。而我的孩子们对我的称呼却是四个字,会是哪四个字呢?
生:伍老师。
师:这是四个字吗?
生:数学老师。
师:好,猜对一半了。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我还有什么身份?
生:妈妈。
师:这两个身份合起来就是……?
生:妈妈老师。
师:对,他们就是这样叫我的。你们也这样叫我一声,好吗?
生:(小声地叫)。
师:还能叫得更响亮一些吗?
生:(大声叫)。
师:知道妈妈老师来自哪里吗?
生:五峰。
师:五峰可是个好地方哦!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要不要我带你们去感受一下。
生: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播放短片)
(学生们被美丽的风景迷住了。)
师:欣赏了短片,想说点什么呢?
生:我想说那里真美。
生::老师的家乡真美。
生:我好想去那里。
师:哦,是吧!那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生:好。(学生情绪高涨,高兴溢于言表。)
师:那我要先给大家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行吗?(生答:行。)旅游时,我们都戴上同一种颜色的帽子,把它作为团队的标志。万一谁掉队了,就能迅速找到集体。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三、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好,请看大屏幕。说说我准备了哪些颜色的帽子?
生(一起大声地说):白色、蓝色、黄色、红色。(师板书:白、蓝、黄、红)
师:听蔡老师介绍说,你们特别聪明,很会想办法。能自己调查出本组的同学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各有多少人吗?
生(自信地):能。
师:我们进行调查比赛。先听清楚调查要求:第一步,一边调查,一边用符号在记录单上面作好记录;第二步,数出记录单上的人数,用数字写入统计表。做完这些,迅速坐好。最先坐好的小组就获得本次比赛的第一名。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组长拿出记录单和统计表,比赛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调查。
师:比赛结束。组夺得第一。(组的同学互相击掌,欢呼。)下面请小组长介绍你们的调查方法,谁先来?
生1:我们是用举手的方法来调查的。用“√”记录。
师:厉害!想出了一个很快捷的方法!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2:我们是用站起来的方法调查的。最喜欢哪种颜色,就站起来。用“正”字记录。
师:这种方法挺实用的!你们真行!还有吗?
生3:我们是用报数的方法调查的。最喜欢白色的就说“1”,喜欢蓝色的就说“2”。喜欢黄色就说“3”,喜欢红色就说“4”。用“×”记录。
师:真有创意!就是聪明的阿凡提,也不见得能想出来呢。还有什么方法?
生4:我们是一个一个问的。用“正”字记录。
师:嗯,这主意也不错!你们真是会动脑筋的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非常了不起!小组长迅速把记录单和统计表送上来。我把每个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要仔细看喽(老师板书数据)。要知道全班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人数,各是多少,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一边写加号,一边要求学生算,并将结果板书。
师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调查、记录、数数,最后得出这些数据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课题:统计)。这节课,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首先,我们一起把这些数据写入统计表。
学生说,老师将数据写入课件中的统计表:
颜色 白色 蓝色 黄色 红色
最喜欢的人数 10 4 16 6
四、讨论合作,共同完成统计图:
师:如果要把这些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并且一格只代表1人,最喜欢白色的人数画几格?
生(想了想):画10格。
师:为什么要画10格?
生(接着回答):因为1格代表1人,10格就代表10人。
师:大家数,我来画。
学生一起响亮地数,老师用课件画出了最喜欢白色的人数。接着又画出了最喜欢红色、蓝色的人数。
师:好。(用课件涂色)任务完成一大半了。还剩下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是多少?
生:16人。
师:这一列有多少格?
生:10格。
师:格子够不够?
生:不够。
师:怎么办?赶快想想。(老师故作疑惑状)
学生认真地思考,课堂大约安静了一分钟。
生1:往上面加格。
师:(用课件出示这种想法)真不错!想出一种方法啦。还能想出别的方法来吗?方法越多越好。
生2(不太自信,慢慢地站起来):画在旁边。
师:(用课件出示这种想法,并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哇,你的小脑瓜转得好快!第二种方法就想出来了。同学们加油哦,比比谁想的方法最多?
生3:把一个格分成两个小格。
师(老师一边问,一边用课件演示):是这样吗?把一格分成两小格,两格就可以分成几小格?
生3:4小格。
师(目光注视全体学生):10格呢?
生(多数人大声说):20小格。
师: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格子够了吗?
生4:够了。(生3非常得意,面露微笑。)
师(脸上写满了疑惑):为什么够呢?
生4:因为现在有了20小格,就可以代表20人。最喜欢黄色的人数只有16人。格子就够了。
师:嗯,你很会动脑筋!好啦,现在已经想出了三种方法。还能想出来吗?
生5: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不是很好。可以用一格代表2人。
师:你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像个男子汉。(师先在课件上涂出一格,再把左边的数量改为“2”)是这样吗?(学生点头,默许,师再问)这是几个2?
生5:1个2。
师:(在课件上再涂一格)现在是几个2?
生6:2个2。
师:代表多少人?
生6:4人。
师:为什么代表4人。
生6:因为一格代表2人,两格就是2个2相加,也就是4人。
师:2个2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
生7:2×2,也就是二二得四。
师:(用课件依次往上涂格,一直到第十格)几个2啦?代表几人?
生回答。
师(语气缓慢):现在格子够不够?
生1:够了。
生2:还有多的呢。
师(望着生2):为什么啊?
生2:因为现在也可以表示20人,而最喜欢黄色的只有16人,20比16大4,也就多了4格。
师(边说边向他伸出大拇指):你真让人刮目想看!说得太有水平了!(被表扬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好啦,同学们已经想出四种方法。还有吗?
生:摇头。
师:就这四种方法,是吧?(课件出示学生想出的四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师:组刚才讨论得最热烈,先请他们发表一下意见。
生1:我们认为第四种比较好。因为前面的三种方法又要加格,又要画线,很麻烦,只有第四种比较简单。
生2;还有不需要做任何改动,画起来很方便。
师:哦~~,那其它的小组,你们是什么意见?
生3:我们也认为第四种好。因为它比较方便。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学生又摇头)没有了,是吧?(学生点头)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我也觉得第四种比较好。既然同学们一致认为一格代表2人(板书: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是最佳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画统计图。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怎么画?
生:画8格。
师:为什么只需要画8格就可以了?
生:因为一格代表2人,8格就是二八一十六人。
师:你是这样想的,能大声地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再次讲述):因为一格代表2人。八格就是8个2相加,那就是二八一十六人。
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听懂他的意思的同学举手。
学生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弄明白了。那最喜欢白色的人数怎么画?
生:画5格。
师:为什么要画5格?
生:因为一格代表2人,5格就是二五一十人。
师:(老师满意的望着大家);是这样吗?
生(异口同声):是的。
师(一幅高深莫测的模样):其实,画统计图是有窍门的。你们坐好了,我就告诉你们。(学生纷纷坐好)这幅统计图,只要看清楚颜色,和左边标明的数量,就知道怎么画啦。你们看,最喜欢白色的有10人,只要画到这里就可以啦。(师一边说,一边用课件演示画到10。)谁知道最喜欢蓝色的人数怎么画?最喜欢红色的人数呢?
学生说,老师在课件中涂色。
师:经过咱们的共同努力,画出了一幅漂亮的统计图。你们说,去后河旅游,戴哪种颜色的帽子?
生:黄色。因为喜欢黄色的人数最多。
师:为什么要选择人数最多的颜色?
生:因为我们要少数服从多数。
师(欣赏地):你们能有这样的想法,真为你们高兴。
五、大胆放手,独立完成统计图:
师:解决了帽子的问题,还要让你们了解一下后河。后河,是 世界级的“自然博物馆”。据统计,已知的有珙桐、红豆杉等20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珍稀树木,有火棘、鸡蛋花等8种奇花异草,有华南虎、云豹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听到了什么数据信息,赶快在脑中整理一下。
师说完迅速走到讲台前,让学生说出珍稀树木、奇花异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种类,并将数据用课件写入统计表。
名称 珍稀树木 奇花异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种类 20 8 15
师:同学们听得专心,也就得到了准确的数据信息!如果要把这些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会不会?
生(充满自信地):会。
师:请同学们拿出这幅统计图,用水彩笔画,画完就举手。比比谁画得最快、最好。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动作很迅速,多数人都完成了统计图。告诉我,珍稀树木和奇花异草的种类,怎么画?
学生回答,老师利用课件演示。
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
生3:画7格半。
师:为什么要画一个半格呢?
生3:因为一格代表2种,一个半格就代表1种。7个半格就是14人再加1人就是15人。
师:你上来。用鼠标指指,在哪里画半格(生3在电脑上用鼠标指,老师注视着全体学生,问)。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我们要先在格的正中间画出一条线,把这个格平均分成两个半格,再涂色(边说边用课件演示)。你们既聪明,又爱动脑筋。我要考考大家,请看第一题,谁知道?你说?
生:珍稀树木。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的直条最长。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直条最长,表示种类最多。相反,直条最短,表示种类最?
生(齐):最少。
接着,师生共同完成二、三两小题。
七、拓展应用,训练学生思维及其看图能力:
师(手指大屏幕):这些神奇的自然资源,让后河的停车场停满了各种车辆。一天,细心的小红画了一幅统计图(课件出示),说是四个直条分别代表这四种车的辆数。认得这四种车吗?
生(一起说):大客车、面包车、轿车、吉普车。
师:(课件出示一组信息):究竟哪个直条代表哪种车的辆数呢?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师:好了,谁愿意上来在电脑上把这四种车放到它们应该在的位置,并大声地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放?(学生纷纷举手)你上来。
生(一边放一边讲述理由):大客车的辆数最多,就把它放到最长的直条下面;吉普车的辆数最少,就把它放到最短的直条下面;面包车和轿车的辆数一样多,就把它们放到一样长的直条下面。
师:他说得头头是道,为他精彩的讲述鼓掌。
学生鼓掌。
师:是不是只能这样放?
生:还可以调换面包车和轿车的位置。
师在课件上操作。
师:根据统计图,你知道大客车、面包车、轿车、吉普车各有多少辆?
学生回答,老师将数据写入统计表:
种类 大客车 面包车 轿车 吉普车
数量(辆) 18 10 10 3
师:这么多的车,坐的都是游客。你想对司机叔叔说点什么?
生1:叔叔,您辛苦了!
生2:叔叔,您一定要注意安全啦!
生3:叔叔,请您慢点开。
师:谢谢你们说得这么好!作为司机,一定要注意乘客的安全。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喽。这节课,了解了五峰的后河,学习了统计的知识。热心的的同学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统计一下想去后河旅游的同学有多少人吗?
生(很乐意地,声音响亮):能。
师:那在这先谢谢大家喽!好,下课。
课后反思:
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次在武汉参加省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可以说是辛苦多多,感触多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教研员尹老师。从教案的预设到教案的实施,对我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经过这样的一次活动,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所做的一切都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下面就以执教的第三册《统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充分预设,促进生成。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地预测,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像我开始在预设当格子不够,同学们会想出哪些办法时,就没有预设到“把一个格子分成两小格”的情况。结果试教时,孩子们提出来了。好办法啊!可以为“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打好埋伏,作好铺垫。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下课以后,迅速调整教案,更改课件。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对学生理解“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看来,充分的预设,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2、大胆放手,培养能力。小学低年级的《统计》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开始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用投票的方式告诉老师,再让学生经过投票、唱票,得出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试教了一下,虽然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但感觉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走,不太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于是,我想,能不能把这个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去调查呢?我把他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调查小组内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人数。经过再一次的试教,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有举手的、有站起来的、有一个一个问的、有报数的、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把这几种颜色写在牌子上,调查的时候就举牌,让我惊叹不已!由此,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行,而是我们不太相信他们。总觉得他们太小,不敢放手,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去思考,束缚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在学习中思考,导致思维的火花不断发生碰撞,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其数学个性。
3、引导得法,突破难点。这个课时,一格代表2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真正体会到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最佳后,利用这个方法来画图,还需要一个进一步引导的过程。记得第一次试教时,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是16人,问学生怎么画,有的说画16格,有的说画8格,还有的同学不明就里。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用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来画图呢?第二次试教,引导学生发现格子不够,要学生想办法。当学生说到把一格分成两小格时,因势利导,把一格分成两小格,可以代表多少人?学生说2人。那一小格代表的是几人?学生说1人。再让学生想,还可以怎么样?学生说,还可以用一格代表2人。我就在课件中涂了一格,并在图的左边标明数量“2”,问学生,这是几个2?学生说一个2。再涂一格,问这是几个2?学生说2个2。又问,可以代表几人?学生说4人。接着问,为什么是4人?学生迅速想到2个2相加就是4。继续问,2+2用乘法怎么表示?学生说2×2,也就是二二得四。我依次往上涂格,每涂一格,就问现在几个2啦,代表多少人?由于有了这个引导过程,后面的画图就变得很顺利。看来,教师的引导要得法,要具有实效性。
4、结合实际,重组教材。编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使一本教材符合所有的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处理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编和重组。比如教材创设的情境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图片,我觉得这样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转为通过欣赏五峰的后河,让学生觉得后河美、后河神秘,激发学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旅游情绪,从而提出一个建议:旅游时,每人都戴上同一种颜色的帽子,继而统计最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这样一来,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他的实际需要,学习效果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5、巧妙设计,练习有坡度。说起数学教学的练习设计,还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而摘到果子,需要我们多费心思,巧妙设计。就拿这一课时的教学来说,练习设计就有点偏于简单,感觉落地时轻飘飘的,不能掷地有声。而究竟怎样设计比较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不过,我还会继续思考,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
啰唆了半天,其实我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学无止境,要学而不止。只有学习了,才能提高。我会自己督促自己,多学、多思、多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真正在为孩子们着想,切实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