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叹生活发展的文章:地袋儿窝棚

2020-07-29 来源:意榕旅游网

感叹生活发展的文章:地袋儿窝棚

  编者按:窝棚是山村中一种简易的建筑,从前不方便不安全,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窝棚的材质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下面我们来看看《地袋儿窝棚》吧!

  山里和山外的气候就是不一样。虽然都是阳春三月天,可大山里却仍然是春寒料峭。沟塘里和背阴坡处,还有一堆堆的积雪没有融化。就在这个时候,儿子从菌场定购的木耳菌袋儿,比往年提前二十多天,运送到了摆栽地里。为了看护这些木耳菌袋儿,当天我简单地收拾一下火炕,就带着行里住进了“地袋儿窝棚。”

  “地袋儿窝棚”建在离村三里多地的东山脚下。窝棚周围杂木丛生,坟头座座。一般胆儿小的人是不敢一个人住在这里的。而所谓的窝棚,实际上就是一个简易的塑料棚子。支上几根立柱,四周围上塑料薄膜,上面铺上几块石棉瓦,再搭上炕就成了。它主要用做家人看护木耳和雇工们的临时休息。因为是建在木耳地里,所以人们就叫它“地袋儿窝棚。”

  窝棚虽然简陋又不太御寒,但好在山里柴禾多,每天都把炕烧得滚热滚热的。肚子晾凉了,就趴一会儿。过一会儿再翻过身烙烙后背,一宿就在这样的翻来复去中过去了。

  山里的夜静悄悄的。除了“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和偶尔传来的几声野鸡鸭叫,就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了。躺在炕上,有时觉得这种静谧叫人感到有些害怕。给老婆打电话,她说:“你睡觉时把门插好,旁边放个大棒子以防万一。”真有意思,插门睡觉还怎么看东西?

  其实,别的东西我不怕,我最怕的就是蛇进屋。中午请帮忙卸车的人吃饭,席间大家讲了很多地袋儿窝棚蛇进屋的故事。说有一对夫妻在窝棚里睡觉,一条一米多长的松花蛇钻进了被窝。男的感到身上冰凉,一次次地把它推到妻子身上。妻子迷瞪瞪地说:“你把裤腰带老往我身上扔干啥呀?”男的这才感到有点不对劲儿,掀开被一看,哪是什么裤腰带呀,原来是一条松花大蛇。没容多想,抓起蛇就甩到了地上。吓得这个女人再也没敢睡觉,眼巴巴地一直坐到天亮。还有一户人家儿,只有男人自己在窝棚里睡觉。半夜的时候,朦胧中听到头顶上有动静。摸到手电筒一照,只见一条蛇正在头顶的房梁上悬挂着,看样子马上就要掉了下来。他一轱辘爬出被窝儿,赶紧拿木棍儿挑着把它扔到了屋外。

  山里人一般是不打蛇的。而蛇这种牲灵,你不去招惹它,它也很少主动地去攻击或者伤人。

  类似的故事很多很多,当时听得我心里直打哆嗦。所以,之后我每次打开窝棚门的时候,总是先探头往里看一看。生怕有蛇钻进屋来,提醒自己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好在现在是早春季节,有些冰雪还没有化尽,大概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有蛇的。大规模、大面积地种植黑木耳,是我们县近几年来大力扶持发展起来的惠民产业。仅从南靠山到亮子河这一条山沟里,就有几百个种植木耳的专业户。少的种植三、五万袋儿,多的种植十几万袋儿甚至更多。很多家庭通过种植黑木耳,彻底改变了生存条件,在县城里买了楼房买了车。而且目的也都很简单,就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更有人通过多年的资金积累,或个体或多户联合、像模像样地搞起了第三产业。所以说,有多少个木耳种植户,地里就有多少个看护木耳的窝棚。“地袋儿窝棚”早已成了大山沟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地袋儿窝棚”也是一个小社会。摘木耳的时候,雇工们在这里吃饭、休息。天气变了的时候,就在这里临时遮风避雨。不忙的时候,临近几个窝棚的人凑到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谈论收成,交流经验。实在没事儿干了,就吹吹牛,斗上几把地主。“地袋儿窝棚”又成了人们联络感情的理想场所。现在,随着大棚挂袋儿木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棚旁边,自然又多了一个方便生产生活的窝棚。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把塑料窝棚换成了彩钢房。这种房子不但拆装方便,而且即美观又保暖。有的用水泥抹平了地面,还有的干脆铺上了耐磨砖和地板革。真像在地里住家过日子一样。今年我儿子也建了一个宽四米、长十米的彩钢房。并在里面打了井,安上了水泵。和以前的塑料窝棚比,就好像是鸟枪换了炮似的。望着即严实又保暖的彩钢房,我想,以后在这样的屋子里睡觉,就再也不用担心蛇进屋了。

  作者|刘国才

  公众号|咱们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