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山奇松》说课稿

2020-07-11 来源:意榕旅游网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语文教师孙云。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黄山奇松》。

  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多媒体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千姿百态”等词语,了解黄山松的“奇”。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五、教学过程及多媒体运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如何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问题才会主动的探究,在上课之前我就在想,怎么才能把孩子兴趣提上来,让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悬崖上争奇的松树、山峰上矗立的怪石、峰壑中弥漫的云海、四季常暖的温泉,将学生进入情境。这时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地方,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向往。通过先看再说,学生对黄山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直观感知,走进黄山。

  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我就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并说出位置。

  (三)、过程体验,解决重难点。

  接下来就是感受黄山松的“奇”。

  1、激“思”学文,突出奇松。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导入新课,接着激发学生对名言进行思考,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借助于课件对“五岳”作了提示。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这句话以后,我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徐霞客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从而理解黄山“四绝”及人们对奇松情有独钟。

  2、激“趣”学文,感悟奇松。

  激“趣”学文,感受奇松是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首先我借助于课件出示了整段文字,并利用课件可直接书写的功能,画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从而知道课文是按总分结构来介绍三大名松的。接着我又出示总写、分写的句段带领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迎客松的学习,我是直接用书写笔圈出了“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等重点词语,并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其中利用视频展现迎客松的饱经风霜。在理解陪客松时,我则是让学生想象在险峻的黄山上游玩,假如有一位巨人在你的身边,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陪客松对游客的关爱有加。而对送客松的理解,我则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自读体会送客松的句子,然后再出示写迎客松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种松的不同,理解送客松的特点。

  当教学进行到这里时,本课的任务已进行了大半部分,此刻学生的学习劲头也有所减弱。为此我又利用白板出示了三幅图片,设计了一个“看图猜名松”环节来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看图竞猜的过程中,内化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得图片与文本得到了较好的结合。

  最后,再次回到整段文字,理解重点句子“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学生通过对“代表”、“象征”等词的理解并结合迎客松的特点,体会到了迎客松在黄山的重要地位。

  3、激“情”学文,赞美奇松。

  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激“情”学文,赞美奇松。因为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运用了频播放功能,先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黄山的神奇与美丽。接着又出示了文本内容,让学生紧扣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因松而更加神奇,因松而更加秀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对黄山奇松的赞美之情。

  课文结束时,我再次出示了徐霞客的名言,与新课开始时形成了呼应。不过我觉得此刻这句话不仅仅只是徐霞客的感慨之言,已经成为了大家对黄山的共同赞美。

  课后学生不仅上了我的博客给我留言,还亲手画了黄山的奇松。

  (四)、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学生对于黄山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六、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将本课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视觉、听觉多方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