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野草》课后总结设计

2020-04-25 来源:意榕旅游网

  再教《野草》一文,感触颇深。以前也读过、教过这篇文章,但没有深刻地去思考,更没有仔细地去想怎样教给学生。而这次,我的眼前一亮,内心也被深深震撼了: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学习课文,体味情感。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一、立足文本,感悟学法

  开始上课了,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立刻答道: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种子的力量很大。

  教师通过出示课件:

  种子的力                      ,

  种子的力                      ,

  种子的力                      ,

  因此说,种子的力量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

  反思:我在教学这一部分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所讲的故事,透过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地叙述使更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是可以超越一切,这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汇报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换字对比,感悟用词

  在感悟野草生命力顽强时,引导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学生刚开始体会的不深,但我丝毫不着急,话锋一转,问学生:“如果把‘钻、挺、透’三个字换成‘长’可以吗?”学生立刻说不行:“三个‘长’字重复。没有这三个动词更能表达小草的顽强。”……“我想,这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看不见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生命力!”“就让我们读出对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的感悟吧!”这时孩子们的朗读投入极了。

  反思:“钻、挺、透”都带有长的意思,但比起“长”来就更显得艰难,直接能让学生想象到小草面临重重困难不屈不挠,最后冲破一切重围生长不止。仅仅是我们平时常用的一个换字对比练习,就轻而易举地让学生体会到了小草的顽强不屈,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在作文中应该认真斟酌用词,提高自己作文水平。

  三、设置情境,感悟朗读

  夏衍又是怎样解读生命力的?当学生找出答案,我又给学生补充了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孩子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她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读环节: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一定会这样说:——

  生: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勇士,看到卖国者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说:——

  生: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师:同学们,作为当代的小学生,回想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你一定也是热血沸腾,你一定会这样说:          

  生: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师:这种力足以使中国人民精神倍增,因为:         

  生: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师:这种力足以使中国人民赶走侵略者,取得胜利,因为:

  生: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师:这种力足以使我们看到光明的未来,因为:     

  生: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此时,课堂气氛已经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的朗读已经变成了发自心底的呼喊。

  反思:这篇文章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他们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野草的赞美,教师此时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了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通过资料让他们走进那个时代,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激发了他们的愤慨,教师的导读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步步让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心里,发出了作者久在心中的呐喊声。

  四、结合时机,运用语言

  学完课文最后一段,我进行了拓展说话练习: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言:

  出示课件:

  1.假如我是一粒小小的种子,随风飘落在石缝里,

  我会                  。

  2.假如我是一棵不知名的野花,面对娇艳的百合,

  我会                   。

  3.假如我是一株不起眼的矮松,仰望参天的树木,

  我会                   。

  孩子们的回答无疑都很是精彩,因为,他们已经把心融入到了课文当中。

  反思:讲完课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想:要想上课达到这样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师的导语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评价语言的机智,使得学生很快就能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进入预想的教学氛围,这时的上课就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了。

  功夫要多下在备课上,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