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牧童》教学设计

2023-03-09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吕岩”。

  2.检查预习,介绍诗人:唐代人,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时局动荡,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3.解诗题: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读通顺。

  2.个别读(相机教生字“蓑”,齐读)

  3.齐读(读准字音,更要读出韵味和节奏)

  用斜杠划分节奏,边读边划。老师出示节奏划分,生读。

  4.师配乐朗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依据回答画图(月亮、草地、牧童)

  三、品析一、二句,总结学法

  1.学习第一句,生质疑。

  草地是怎样的?(宽阔、草多、无边无际)

  真的只有六七里吗?(虚指)抓住“铺”字品析。

  个别读,齐读。(读出草地的无边无际、广阔、绿)

  2.学习第二句,师提问。

  师:在这么广阔无边的草地上,你想牧童会干些什么呢?

  生回答,读。

  他的笛声会是怎样的?

  真的只有三四声吗?(虚指)抓住“弄”字品析。(断断续续)

  3.师质疑,生答疑。

  “六七”和“三四”可以换位置吗?为什么?(不可以)

  4.说诗意。(同桌间相互说一说,全班交流分享)

  齐读一二句。

  5.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想画面——品诗眼。

  四、运用学法,自学三四句

  1.自由读三四句,运用学法品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卧(躺、睡、趴)

  2.恰当联想:此情此景,牧童会想些什么呢?

  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个别读(开心点、慢一些)全班齐读

  3.多元智能,自由选择

  想用自己的话描写诗句情景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科研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朗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喜欢表演的同学还可以演一演。

  4.诗人看到这样一个牧童,他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五、拓展迁移,自由表达

  1.描写童年生活的诗句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出示两首儿童诗《舟过安仁》和《小儿垂钓》

  2、同学们之间分享童年的快乐事情。

  总结:其实童年还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一本小人书,几个伙伴,甚至是一场游戏,都能让我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快乐。这就是大家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通过读诗句—想画面—品诗眼感受了诗人笔下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感受每一天的生活,去编织术语自己的快乐童年回忆。

  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1、背诵古诗《牧童》,并将《牧童》改写为一篇小短文。

  2、预习《舟过安仁》一诗。

  3、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