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五册《小露珠》第二课时
中心发言材料
一、教材分析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全课划分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露珠的特点。研读第1自然段,用“越…越…”练习说话。
第二课时:抓住小露珠的特点,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背诵课文,解决课后练习题。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提倡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说:“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纯朴,老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学。洗去铅华便是真,语文应该是让人感动、让人心灵震撼的学科,语文更应该是朴朴实实、教人求真的学科。于是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借助更多的教学媒体,而是力求以快乐的读为主基调,引导学生读中悟,教学生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去感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理解小露珠不但外表美,而且心灵更美。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进行感悟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五、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时,精心安排了几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表演仿说→感悟品味→内化积累→情感升华,尽量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由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过了,在这节上,我只是以学生复习齐读为主,和学生一起再次领略了童话王国里的小露珠由夜幕降临时出现到黎明时变成黄豆粒般大小的情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拟人化的情境课堂。
二、抓住特点 感悟文本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喻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1个特点,我出示钻石、水晶、珍珠实物图片和小露珠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钻石的闪亮动人、水晶的晶莹剔透、珍珠的饱满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从而更透彻的抓住了小露珠的特点,理解动物们是多么的喜欢小露珠。
在理解动词的准确性时,我没有通过任何枯燥空洞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去演一演,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自主去好好体会三个小动物的动作词写得是多么准确啊!“蹦、爬、落” 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三、情感升华 内化文本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装点了植物,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音乐声中琅琅范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悟我声音所要表达的画面,在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植物说出对小露珠的感激之情。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让学生自学这一段,找出小露珠变幻的结果,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 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
四、巩固延伸 超越文本
教学尾声我给学生留了一道作业:小露珠再来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和家里人听,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像小露珠这样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是引导学生对自然学科的探索,懂得小露珠是一个可循环的自然现象,也是对课文最后小露珠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会来的”空白部分的挖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