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 (指生说)是呀,钱 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 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 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课后反思:
第一堂语文教研课,我选择了一篇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比较简单易懂,可正是简单的文章要上的出彩也不容易.40分钟下来,我由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冷静下来,细细回味,感触很多.
一,语文课应该以读促悟,而不应该是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且尤其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为重要.可是真正上起课来,发觉自己领会到的只是皮毛而已.课上,我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但我清楚,那只是为了读而读,是做给人看的读.草草读过两遍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上课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包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想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或许是因为看得太多,所以我想得就渐渐的多了,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既想让学生读懂课文,又想讲课堂的容量增大一些,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是失败的.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学生读得不够,而且感觉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文章的内涵体会得就不到位,现在想想,就是缺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致.如果我不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如果我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而是给孩子深悟文本的时间,也许孩子们自身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二,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今天的课堂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却不应该是包办者.在以前的讲课中我真的知道,自己讲得过多,但就是找不到症结所在,就是不知道根源在哪里.现在想想,就是我把自己放错了位置,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生怕他们出现偏差.可是我应该知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学生的感受,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
三,课堂的灵活性.也是因为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其实,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也想到了读过书的学生,会跟着课文的内容走,或许会贴着书这方面的内容来交流,但实在是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所以我仍然没有修改导语,也没有将过渡语设计好,以至于在学生交流书中的内容的时候,我甚至有种不安的感觉.
我想在教学上自己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多多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