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是一篇情满全篇的课文。我在备课过程中,曾深深地被文中的字字句句所打动。于是我有了借助这一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的想法。
1、指导朗读,与文本对话。朗读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能力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内容之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默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个别读体会字词句表达的情感,想象读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有效地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获知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获得情感熏陶,乃至最后升华为对“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2、咀嚼字词句,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 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会发现天鹅的每一次叫声表达的意思、情感都不一样;在引导学生咀嚼字词句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读懂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提高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观看画面,情景交融。一位老师曾说:“阅读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而这需要通过现象来实现。”本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看“老天鹅用身体破冰”的壮举,展开想象,再巧妙结合句子引读,达到了理解语言和把握文章意蕴的有机结合。
课文第5自然段,讲一只老天鹅破冰时情景,这是课文的精彩高潮部分,文中这样写:“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不过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着冰面。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2次,第3次……”这段话的描写看似破冰求生却是很振人心魄的,上课时我让学生观看老天鹅破冰的的画面,看完就提问:
1、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与坚硬的冰面相撞击,不疼吗?(疼)它怕不怕?(不怕)这叫什么?(勇敢)
2、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撞击着冰面,可是冰并没有碎,它又是怎么做的?(学生接读)
3、镜子般的冰面仅仅被撞得颤动起来,可是仍然没有碎,它又是怎样做的?(学生接读)
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反复的阅读中,学生真正感觉到了老天鹅在“破冰”中表现的勇敢和顽强,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精彩,理解了课文又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这完全是这个动画带来的效果
整节课中,我力求体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但对在课堂上捕捉学生的回答,寻找到教育的契机的能力有待加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