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2021-11-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规定及操作方法。劳动合同主体变更需及时提出变更要求,双方按期作出答复,达成书面协议并备案。变更方式包括员工辞职与第三方企业签订新合同、企业与员工协商终止合同、三方协商转让。合并、分立导致合同主体变更需重新签订合同,员工转至关联公司需变更合同。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1、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即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职工,无论哪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都应当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说明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内容、条件等;

2、按期向对方作出答复,即当事人一方得知对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后,应在对方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不得对对方提出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置之不理;

3、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即当事人双方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应当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协议,书面协议应指明对哪些条款作出变更,并应订明变更后劳动合同的生效日期,书面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生效,并报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二、变更劳动合同需要怎么做?

实践中,引起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况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第二类是用人单位将员工转至关联企业或其他公司的情况。根据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不同情形,劳动合同权利义务承继的操作也有所差异。

第一种方式是员工辞职然后与第三方企业签定新的劳动合同。第三方企业在发给员工的要约中必须明确规定,只有员工向原企业提出辞职,要约才能生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原企业无需为此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第三方企业对于员工将会给出较高的待遇以获取员工的同意。

第二种方式是企业与员工协商终止劳动合同。为此企业可以签订协议,约定由第三方企业负担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第三种方式是三方协商转让,约定由第三方企业承继原企业在劳动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但第三方企业可以与员工进行协商变更。这种方法应当约定员工的工龄继续计算,并且在原合同项下的权利应当得到保障。如此,企业将无需立即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并不受到任何损害。

用人单位存在合并或分立的情况,导致劳动合同的主体变更,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将员工转至其他关联公司工作,导致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劳动合同。

结语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规定包括:及时提出变更要求,按期作出答复,达成书面协议并备案。变更劳动合同的方式有员工辞职后与第三方企业签订新合同、企业与员工协商终止合同、三方协商转让。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劳动合同的变更,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合规运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