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都是指扰乱秩序的行为,但前者发生在相对封闭的场所,后者发生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前者造成严重后果,后者情节严重。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首要分子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两者间相同点都是扰乱秩序,前者是指在学校、单位、商场等相对封闭的场所;后者是指在人相对人多的场所,如公园、影剧院、展览会等地。前者是指造成严重后果;后者是指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拓展延伸
扰乱公共秩序罪的司法实践与审判标准
扰乱公共秩序罪的司法实践与审判标准是指在处理扰乱公共秩序罪案件时,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依据一定的审判标准进行判决。在实践中,法官会考虑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和过失程度。同时,法院还会综合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可信度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性,确保审判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在审判标准方面,法院会参考相关判例和司法解释,确保判决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扰乱公共秩序罪的司法实践与审判标准的不断完善,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保障公民的安全和权益。
结语
根据《刑法》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都是扰乱秩序的行为,但发生在不同场所且情节有所差异。前者指在相对封闭的场所造成严重后果,后者指在人多场所情节严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法院在处理扰乱公共秩序罪案件时会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并确保审判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扰乱公共秩序罪的司法实践与审判标准的不断完善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保障公民的安全和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八条 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