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作者:金文琴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1期
文本解读
课文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主要写了战争年代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饮水思源,不忘恩情,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的事。通过本文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文章脉络清楚,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2自然段交代了挖井的主要人物和挖井缘由。第3自然段写了乡亲们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来纪念毛主席。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外,还要求掌握两个新偏旁——心字底和广字头,认识新笔画“横折弯”。本篇课文的朗读要求是能够读好长句子,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阅读策略探析:
从一年级上册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到一年级下册要求“在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的能力,整个过程是根据深浅程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的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本文的阅读能力训练主要聚焦在“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上,但课文又在此基础上给
我们增加了一定难度,文中不少句子比较长,因此在找信息之前要先让学生疏通文本,读好长句子。首先要关注文中带有轻声的词语以及一些陌生的新词,先挑出来读,再放回到长句子中去读。整个阅读过程,以扣题质疑入手,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凸显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全文教学采用板块式推进,重点抓关键语句进行信息整合,自主探究“谁是挖井人”“谁是吃水人”“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三个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的探究又分两步走:联系当地环境思考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的原因;对比想象挑水远的艰苦和有水井后的幸福,深入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情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两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7个字和“横折弯”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饮水思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
么吗?(出示“红井”图片)
对,它是一口水井,但这不是一口普通的井,它叫“红井”,因为这个地方成了一处旅游胜地,每个游客来到这里,都一定要喝上一口这里的井水。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齐读课题,要求断句正确。
2.板书课题。题目里有三个生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卡片:吃、忘、井。认读三个生字。
3.指读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读题质疑: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挖井人”是谁?“吃水人”
是谁?
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如学生不理解“吃水”的意思,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明白。
2.答案藏在课文哪里呢?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把答案画出来。
3.生字词检查。
(1)生字卡片认读13个生字。
指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交流识字方法。认识新偏旁“心”“广”,积累同偏旁的字。
(2)学习词语。
单个的生字宝宝认识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出示)
村子时候住过地方乡亲们立了一块石碑
师范读,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好轻声。
指名读,齐读。
4.交流:“挖井人”是谁?
(1)你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主要的挖井人是谁?(毛主席)
此处“带领”的几个意思:
①在前面带头,使后面的人跟着。
②领导或指挥(一群人进行集体活动)。
(2)出示毛主席画像。
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
(3)结合句子初步理解“领导”“革命”“解放”等词的意思。
5.交流:“吃水人”是谁?(预设:乡亲们)
哪里的乡亲们?你从哪里知
道的?
指读第1自然段。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故事发生在____。
文中的乡亲们是哪里的乡亲们?
____的乡亲们。
三、书写指导
1.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怎么写好看。
2.引导比较发现。
主、住:
“主”字书写口诀:一长,二短,三最长,竖正中。
江、没:
指导重点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重点讲评“氵”的书写弧度。
引导发现:三点水的字左窄右宽。
3.师范写“吃”“叫”“以”,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师重点讲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间架结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里的生字,让我们再来和这些生字打个招呼。(个别读,齐读。)
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
水井井口叫声叫好
乡亲亲人主席主人
上面面前战士战友
二、读悟“挖井”之因
1.我们知道了这井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的。那么,为什么要挖一口井呢?
2.学生汇报,读懂第2自然段第一句。
(1)指导朗读: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碰到长句子时要注意句子内部的停顿,这一句应该怎么停顿?指名读。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师范读,范读的过程中注意加重“没有、很远”这些关键词。生齐读。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打水的辛苦、困难。)
你从哪里知道的?(没有、很远的地方。)
(3)想象体会:要是不去那么远的地方打水,会怎么样呢?(生回答)
师补充:在以前,沙洲坝这个地方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
师再出示图片展示缺水的人们生活的艰辛。
小结:水是如此重要,没有水生活多难啊!
(4)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挖井的原因。
(5)毛主席见到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难,他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乡亲们,现在这口井挖好了,来,尝尝这又清又甜的井水。
师随机采访:
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呀!)
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毛主席。)
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呀!)
喝了这口水,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一读第1、2自然段。
三、体会“不忘”之情
1.过渡:沙洲坝的乡亲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第3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对停顿。
2.感受时刻不忘的情意。
看课文插图,石碑上刻着什么?
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情境引读中理解“时刻”:
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洲坝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毛主席为他们带来了新生活,于是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看到这口井,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就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甘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小结: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每年都会有那么多的游客到瑞金参观,为什么大家参观时一定要喝上一口井水了吗?
(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
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也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第3自然段齐读一遍。
四、升华总结
同学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缅怀他们。
资料链接
红井的由来:
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雨过天晴,河床干枯,露出一片片白白的泥沙,沙洲坝人们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毛泽东主席因革命工作住在沙洲坝的村子里。他看见人们因为缺水生活很不方便,于是就带领战士们与乡亲们一起挖井。从此,沙洲坝的乡亲们喝上了井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塘水喝的历史。因为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主席亲手挖的,所以乡亲们给这口井起了个名字叫“红井”。
阅读拓展《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pò)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zāo)别人冷眼。韩信咽(yàn)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huái)水边垂(chuí)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xù)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找到后以千金相赠(zèng)。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责任编辑郝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