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化工专业设置的可行性报告

2022-08-03 来源:意榕旅游网


焦作工贸学院

应用化工(煤化工)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

目 录

一、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与行业背景………………1 二、社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分析…………………2 三、学院办学条件……………………………………3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 (一)专业培养目标…………………………………10 (二)毕业生专业规格………………………………10 (三)专业培养计划和可行性论证…………………12 (四)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3 附录……………………………………………………16 一、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16 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26 三、教学计划表………………………………………32

学 院 概 况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纳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电子注册学历文凭的资格。

学院坐落在古怀庆府所在地——沁阳香港街,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已具有现代都市的雏形;香港街距长济高速3公里,距郑州机场1小时车程,交通便利。

学院规划用地1000亩,已有建筑面积99000多平方米,建设风格现代,硬件设施齐全;学院办学理念先进、育人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现下设四系一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有“建筑工程、电脑设计、航空服务、汽车检测与

维修”等22个专业。

学院坚持“面向产业,面向就业,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办学方向,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着重培养具有知识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此相适应,运动场、体育馆、图书馆等一应俱全,实验室、实训室、实操场有30多个,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全面、亲切耐心的教职工队伍日益成熟。

学院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就业安置可靠;设有广州校区、上海交通大学 “2+1”双证班,学生拿到大专文凭的同时,可以拿到上海交通大学的技能证书;学生学到了过硬的本领,又受到了沿海发达城市的进一步熏陶,就业竞争力将大为提升。

经省教育厅批复,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可以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等大学实行对口专升本。同时,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剑桥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南澳州专业技术学院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国际交流广泛,学生留学简易。

年轻的工贸学院充满活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2011年获准招收五年制大专生,2013年获准参加河南省高考单独招生。莘莘学子通过这所信息化、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大熔炉”的提炼,必将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出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精、动手能力强的真我风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强化实验实训环节,

本着适应需求,与时俱进,发展优势,坚持特色,规范办学,严格管理的保证质量的办学原则,充分发挥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们将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投资改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打造一流高职院校。

应用化工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

一、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与行业背景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应用化工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制定鼓励发展现代煤化工的产业政策和示范项目,取得了直接煤制油、间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大型煤制气及合成氨尿素等技术的突破和示范项目的成功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分析

1. 煤化工行业人才严重缺乏,社会需求量很大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的已达70%,低的也有50%,如果与全国2003年城镇化率达到40.53%相比,我省的城镇化率为38.8%,临汾市仅28%。由此可见,我省是全国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与综合管理,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将是各级政府长期的努力方向。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导致城市规划与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各地市及各县(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都专门设有城市管理处(科)、村镇管理处(科),各乡镇都设有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大量需求专门人才。另外,由于城市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之一,除城建系统之外,计划、经贸、国土、科委、环保等系统,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旺。目前,这些系统的人员受过系统专业教育者比例很低,多数是非专业人员改行的。而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都是大、中城市的规划部门。显然,这种状况必然会严重影响城市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十分渴求大批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为此,近年来,每当大中专毕业生临近毕业之际,省市举办人才市场之时,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人才总是供不应求,非常抢手。据调查,仅临汾市,该类专业人才就缺少800多人,全省缺额就更大。 2.专业设置明显偏少

城市管理专业是门新兴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设点明显偏少,我省仅有一家高职高专类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鉴于我省市城市化发展形势,城市管理专门人才现状,我们在广泛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申报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周密而切实的论证,该专业高职教育在我省及我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把我院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办成特色专业,对于促进山西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规范、有序和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院办学条件

我院在上级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师资力量、办学基础、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办学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可以说,我院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办学基础与相关专业支撑,配套的教学设备和齐全的图书资料,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具备把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办成高等职业特色专业的主要条件。 (一)师资力量 1、专职教师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人,在职称结构上,副高职称*人,占教师总数**%,中级职称**人,占教师总数**%,双师型教师**人,在年龄结构上,30-45岁的教师**,占教师总数**%,35岁以下的教师**人,占教师总数34%,;在学历结构上,硕士研究生2人,在职硕士4人,占教师总数21%。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3人,专职教师在外从事技术兼职的有8人。他们涉及经济,地理,管理,环境,规划,计算机,园林,法律等专业,是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经验丰富和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专职教师队伍,能满足本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需要。

2、 兼职教师情况:

学院从实习、实训基地及相关部门聘请部分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充实本专业教学。来自一线的兼职教师有9人, (二)办学基础

学院专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可依托的专业多,经济、地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规划、计算机、园林、法律等。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我院又增设了旅游管理等多个管理类专业。我院从1989年开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国土资源管理800余人,农村经济管理300余人,环境规划与监测240人,企业管理600余人,园林规划与设计260余人,及培训军地两用人才数百人。 (三)实践教学情况:

1、 校内实践教学:

现有专业实验室4个,测量与地图室,地理信息系统室,环境分析与监测室,两个机房,微机60台,两个语音室 ,固定资产200万元。一个多媒体实验室做到实验仪器与图形并举、实验条件完善、实验内容新颖、科技含量高,提高实验、实习质量。现有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4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教学实验开出率100%。为了迎接2007年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估,学院拟筹建高水平的用于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实验室,这些设备将为培养高级城市管理人才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满足学生职业岗位与技能培养要求,本专业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一直注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已与山西师大城环学院、临汾市环保局监测站、临汾市建设局规划科等10余家单位展开经常性合作关系,并签订规划管理实习协议书。 (四)图书资料:

现有管理类、规划类图书1000余册,中外文期刊40余,电子阅览室2个,光盘若干,可供师生学习参考。 (五)社会服务及科研情况:

重视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服务,承担并完成了曲沃县地籍测量,甘亭镇城区规划,学院附属医院的园林规划,祥裕住宅小区的规划任务,及多个市场的规划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致力于科学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综上所述,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已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恳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复。

表一 专职教师一览表 姓 名 性别 职 称 学历 卫 鸿 男 副教授 本科 刘桂芳 女 副教授 本科 谢麦香 女 副教授 本科 专 业 农学 农学 园艺 所任课程 园林植植物物养护 生态学基础 观赏园艺 CAD 备注 硕士 李燕 女 副教授 本科 国民经济管理 段青平 女 副教授 本科 张存祥 女 副教授 本科 刘风鸣 男 副教授 本科 杨随鹏 男 讲师 本科 杨麦生 男 讲师 本科 张彩霞 女 讲师 本科 张敬莲 女 副教授 本科 杜永红 女 讲师 本科 朱江洁 男 讲师 本科 乔小丽 女 讲师 本科 乔红伟 男 讲师 本科 肖敏 女 讲师 本科 韩青杵 男 讲师 本科 王久胜 男 讲师 本科 赵艳丹 女 讲师 研究生 韩庆国 女 实验师 本科 生物 工业设计 农学 农学 园林 环境 数学 应用数学 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 地理 土地规划 农学 计算机 计算机 农学 植物学 制图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农业气象 硕士 园林规划与设计 环境监测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 经济地理学 遥感概论 地理信息系统 园林规划与设计 测量学 计算机应用 CAD 测量学 城市规划原理 法学基础 园林美学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双师型 双师型 张敏荣 女 讲师 研究生 土地规划 李小军 男 讲师 本科 丁献华 女 讲师 本科 法律 园艺 乔永春 男 讲师 本科 国民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税法 杨安红 男 讲师 本科 李美平 女 讲师 本科 段丽君 女 亢强 男 范晋芳 女

表二 兼职教师情况表 姓名 薛龙义 陈计旺 李玉轩 李菲 段文国 梁国钢 靳红刚 卫凌志 杨军仓

性别 学历 男 本科 男 研究生 男 本科 女 本科 男 本科 男 本科 男 本科 男 本科 男 本科 职称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高工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农艺师 工程师 职务 系主任 主任 站长 科长 科长 专业 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监测 园林规划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 城市园林 环境分析监测 本科 本科 本科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 园林工程 环境科学 地理 项目评估与管理 双师型 环境质量评价 园林规划与设计 环境管理学 土地管理 工作单位 山西师大城环学院 山西师大城环学院 山西师大城环学院 临汾市环境监测站 临汾市园林局 临汾市建设局 临汾市建设局 临汾市园林局 曲沃环保局

表三 校内专业实验室教学设备一览 设备名称 全站仪 电脑 经纬仪 水准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 751分光光度计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三项同步COD快速测定仪 投影仪 噪声频谱仪 生物转盘 定时变速搅拌机 沉淀机 干燥箱 马福炉 组织培养箱

表四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实习基地名称 专业负责人 实训项目 数目 4 60 20 15 15 2 1 1 2 3 2 2 3 2 1 1 单位 套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台 台 台 台 个 个 个 个 山西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王国梁 临汾市环保局监测站 临汾市园林局规划科 临汾市建设局 临汾市规划勘测局 临汾市城管大队 李菲 段文国 李东山 孙保有 韦明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监测分析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 临汾市环保局资源科 曲沃县国土资源局 袁景春 续战熬 环境、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调查、管理 园林绿化 园林工程 临汾同世达有限公司园林基地 张晓良 临汾亨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张津魁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具备从事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社科知识,熟悉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法规,能够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 毕业生专业规格 毕业生就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基本知识 a. 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b. 了解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c. 掌握生态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具体方法 d. 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网络基础知识 e. 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向 f. 了解相关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 2、 基本能力 a. 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 b. 熟练掌握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 c. 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

d. 具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最优配置的能力

e. 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f. 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g.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

h. 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能阅读一般性英文资料 3、基本素质

a.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美德情操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具有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

b. 必备的人为素质:拥有必需的人为社会知识,提高从业文化素养,增强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在和谐的人际和社会环境中开展工作。 c. 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和自我调控能力。

d. 良好的创新素质:有个性,敢于设想,勇于开拓,积极实践,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4.职业水平

a. 通过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b. 通过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 c. 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培养计划和可行性论证 1、基本培养要求

a.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本专业,致力于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遵纪守法,求实进取,互助友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美德。

b.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接受相应的科学思维和热能训练,具有较好的个人综合素养,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具备从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和进行公共管理的能力。 c.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可行性论证

本专业具有明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和专业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面向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 a.可适应的职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经济、计划、资源、国土、城建、市政、环保、规划与设计等部门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城乡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工作。 b.课程设置原则

为培养适用人才,我们采取实用型的课程设置,生产型的教学实习与实践。课程开设上既体现了城市管理综合性的要求,如开设了规划类、经济类、法律类、管理类、地理类等课程,也体现了城市管理科技化要求,如开设了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城市与区域系统工程、城市GIS等课程。在实践教学计划、科研训练计划的编写上,既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体现专业培养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原则。

c.课程设置

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法律基础、人文科学基础、应用写作

专业课:高等数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城市规划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规划与管理、测量学、经济地理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资源法、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学、园林绿地规划、环境科学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

(四)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专业教学领导组 组 长:秦国杰 院长 副组长:郭运德 副院长 成 员:梁吉平 教务处长

卫 鸿 农学系书记 苏保卫 农学系主任 工作职责:

①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就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②负责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③落实资金投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④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郭运德

副主任:梁吉平 卫鸿 苏保卫 委员:刘风鸣 计算机系书记 副教授 李燕 计算机系主任 副教授 郭灵巧 学科带头人 副教授 王丽明 畜牧系书记 副教授

王国梁 山西师大城环学院院长 教授

李菲 临汾市环保局监测站站长 总工程师 孙保有 临汾市城市规划勘测局局长 韦明 城管大队队长

李东山 临汾市建设局规划科科长 工程师 段文国 园林局规划科科长 注册规划师 工程师

工作职责:

①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

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加强教学质量监督、评估、研究 ③沟通信息,交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宣传推广优秀研究成果。 3. 配套政策:

①学院提供经费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作好教师业务培训。

②开展人才交流,鼓励专业教师到一线挂职锻炼,外聘一线业务骨干来校任教,优势互补,保障专业发展和办学质量。 ③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讨论论证,确定培养目标、方向、内容。 ④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相结合,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⑤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相结合的“多证制”制度。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技能培训,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使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4.学院投入经费150万元,作为新专业启动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专业教师业务教训。

附一、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一、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68 授课:34 实践:34 一、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类型和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了解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内容与方法,掌握土地利用分区概念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了解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最新研究动态。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对象和内容(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对象与内容,了解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讲授) 2、土地规划理论基础(2学时)

了解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利用的方法论。(讲授)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学时)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与内容,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讲授) 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学时)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与方法,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讲授、实例分析) 5、土地利用预测(6学时)

了解土地利用概念、方法和内容,掌握农业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方法。(讲授) 6、土地利用结构(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供选方案原则和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7、土地利用分区(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分区原则和依据,土地利用分区方法,了解土地利用分区论述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讲授) 8、居民点用地规划(2学时)

了解居民点布局原则、体系类型和形式,掌握居民点用地面积选择与占地面积概算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9、交通用地规划(4学时)

了解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与公路用地规划布局的方法。(讲授) 10、水利工程用地规划(2学时)

了解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布局与用地面积概算方法。(讲授)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6学时)

了解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讲授) 12、规划方案评价和成果资料的编制(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与成果资料编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与实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参与镇(乡)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3、逐步从课堂讲授为主转到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未考试占50%,平时成绩按出勤率、态度、熟练程度、上机的成绩而定。

二、环境质量评价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64 理论:42 实训:22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系统知识,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体系,以及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环境评价工作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环境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 绪论(2学时)(讲授、课堂讨论)

掌握环境质量的概念,了解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环境质量评价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2、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4学时)(讲授)

掌握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型和分级,了解我国主要环境质量标准。 3、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4学时)(讲授)

掌握污染源的定义与分类,明确污染源调查的原则,掌握污染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污染源评价的方法。 4、 环境质量监测(4学时)(讲授) 掌握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

5、 环境质量预测(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常用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及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型。掌握线性外推预测法和生长曲线法。 6、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3学时)(讲授、课堂讨论) 掌握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

7、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学时)(讲授) 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及评价方法。

8、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学时)(讲授) 掌握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及评价方法。

9、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2学时)(讲授) 了解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土壤污染及农作物的评价方法。 10、 声环境质量评价(2学时)(讲授) 了解声压、声压级,掌握声环境评价方法。

11、 城市环境评价(6学时)(讲授)

了解城市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分级,城市环境美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程序和方法。 12、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6学时)(讲授) 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程序,掌握其评价方法。

13、 环境影响评价(8学时)(讲授、课堂讨论)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制度,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大气与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工作程序、影响预测与影响评价。 14、 环境风险评价(4学时)(讲授) 了解环境风险的概念、评价目的、标准和内容。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时总学:90 理论:34 实验:56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以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提高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认识、理论知识水平及业务水平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4学时)(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掌握环境规划的概念、特征、基本内容、任务、理论基础,了解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必要性。 2、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4学时)(讲授)

掌握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确定环境规划的原则、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分类、筛选方法。 3、环境调查与评价 (6学时)(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掌握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环境污染破坏效应、环境保护措施及管理现状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 4、环境预测 (4学时)(讲授)

掌握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原则、预测程序及方法。 5、环境功能区划与功能分区 (6学时)(讲授) 掌握环境容量、环境功能的概念,区划原则、依据和方法。 6、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4学时)(讲授)

掌握线性规划技术及费用-效益分析技术在环境规划方案优化选择中的应用。 7、环境规划的管理 (2学时)(讲授)

了解环境规划的投资保证、投资效益分析、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实施环境规划的技术支持。 8、环境污染与防治 (2学时)(讲授)

掌握大气、水、土壤、噪声、垃圾等的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9、环境规划案例介绍(2学时)(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逐步从课堂讲授为主转到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四、城市详细规划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90 授课时数:30 实践时数:60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旨在培养学生规划设计能力,掌握规划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关于规划体系(2学时) 2.居住区及其规划概述(2学时)

3.居住区的规模、类型和规划结构(4学时) 4.住宅建筑与组团规划(20学时) 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学时) 6.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8学时) 7.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8学时) 8.居住区环境小品的规划布置(4学时) 9.居住区规划结构分析(4学时) 10.居住小区规划设计(30学时)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相结合,辅之以居住小区实地参观、见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规划技能。 五、考核方式: 平时50%,闭卷考试50

五、村镇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总时数:60 理论授课:26 实践:34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村镇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村镇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方法,并能结合

实际加以应用;熟悉村镇规划实施与建设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村镇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书两证”的审查重点与报批程序。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村镇规划管理概述 ( 2 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的概念及体系构成;理解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关关系;了解村镇规划的历史发展阶段。 2.村镇规划的基本理论 ( 2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基础资料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理解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差异;了解村镇规划的相关分析方法。 3.村镇基本建设的程序与投资分析( 2学时)

掌握村镇基本建设程序;理解村镇规划与村镇建设过程协调的特点;了解村镇规划设计的阶段分工与设计深度。 4.村镇规划的技术手段( 2学时)

掌握利用CAD技术和PHOTOSHOP软件绘制规划图的技术方法;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村镇规划与管理的相互关系;了解村镇规划管理与GIS的具体应用过程。

5.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 4学时)

掌握村镇总体规划的内容与图件要求;理解村镇规划编制的矛盾焦点;了解村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经济条件评价与适建性综合评价。 6.村镇基础设施规划 ( 3学时)

掌握村镇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图件要求;理解村镇基础设施的综合规划;了解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要求与技术处理方法。

7.村镇环境保护规划 ( 2学时)

掌握村镇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的原则;理解村镇环境保护的规划措施;了解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分区指标与综合控制方法。

8.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 5学时)

掌握村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图件深度要求;理解村镇建设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分析方法;了解村镇居民点的历史环境变迁规律。 9.村镇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 ( 2学时)

掌握村镇居民点整合的主要方法;理解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的相互关系;了解旧区改造过程中土地整理、社区整合与特色保留的有关理论方法。

10.村镇规划实施与建设管理概述 ( 2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实施的主要步骤;理解公众参与规划与村镇规划顺利实施的关系;了解村镇规划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1.村镇建设选址意见书管理 ( 2学时)

掌握选址意见书审查的主要内容;理解选址意见书与村镇规划实施的关系;了解选址意见书中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12.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 ( 2学时)

掌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的内容;理解建筑工程、交通工程与管线工程中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的异同;了解建设用地许可证管理与土地使用许可证管理的协调。

13.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 ( 2学时)

掌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查的内容;理解建筑工程、交通工程与管线工程中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的异同;了解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与施工许可证管理的协调。

14.村镇规划与土地管理相关知识 ( 2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协调方法与过程控制;理解村镇规划与区域防洪规划的关系;了解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过程协调。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授为主,结合实例讲解,增强教学效果。 2、实践环节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考核20%,上机实习30%,期末考试50%。

附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一、环境质量评价实训教学大纲

一、 训目的与基本要求

1. 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

2. 养学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步骤的基本技能,熟悉整个评价工作流程。 3. 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促进和保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 实训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 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应达到的能力标准 学时分配 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寻找污染源、进行污染源能确定重要污染源,并正确评价污染的评价 源 正确布点,对监测数据进行正确处理 2 2 环境质量监测 3 环境质量预测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法 2 2 大气环境、水环境的预测正确运用预测方法进行大气环境和模型 水环境的预测 4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正确运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价法 3 5 环境质量评价 6 城市环境评价 6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程序、方法 评价程序、方法 评价内容、方法 计算准确、快速 计算准确、快速 正确进行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5 1 2 二、境规划与管理实训教学大纲

时数:54

一、机操作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环境规划基础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内容和分类初步整理的技术。 2.掌握环境规划资料预处理的方法步骤,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3.掌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促进和保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底图处理的方法 和技能 数据收集的方法、 整理技术 基本要求或 能力标准 正确、快速地处理底图 学时分配 6 1 底图的处理 2 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 数据采集要准确、全面 8 3 环境规划的预处理 生态因子的筛选、登记,生态筛选正确、登记准确、功功能区的划分 相关相关规划图件的综合处能区划分合理 总体设计要达到统筹规划 图件清晰、比例适当 18 4 环境规划图总体设计 理,总体规划设计的步骤、技能 18 5 环境规划图的输出 三、核方式与标准

规划图的输出技术 4 考核方式:出勤率、态度、熟练程度、操作规范、结果是否达到要求而定。

三、算机制图辅助设计上机教学大纲

时数:60

一、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AutoCAD软件的使用,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制城市规划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以及城市规划图的绘制功底。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绘图、编辑、图层、图块、尺寸标注,页面设置等方法,同时掌握城市规划制图中的有关要求,绘制步骤和相关规范。

二、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简介 规划制图与CAD 1.规划总图图例 2.工程规划图例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熟 悉 掌 握 学时分配 4 10 1 AutoCAD操作入门 2 规划图例制作 3.图框比例尺与风向标 3 城镇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图 2.道路竖向规划图 1.用地类型划分与标注 2.用地平衡表 1.工业区用地指标确定 5 工业区控制性规划 2.工业区强制性规划内容 3.工业区竖向设计 1.居住区空间形态设计 2.居住区户型 6 居住区规划设计 3.居住区相关设计规范 4.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5.彩色总平面绘制 7 规划设计专业软件 1.PCAD应用 2.CDS应用

四、土地利用规划上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

上机操作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 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图编制。 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学时分配 2 熟 悉 4 掌 握 16 掌 握 10 掌 握 8 4 城镇用地总体规划 掌 握 8 1 土地利用详查图阅读 认识土地利用详查图有关要素的表熟悉土地利用详查图例 示方法 熟悉MAPGIS绘制土地利用图的有关掌握MAPGIS绘制土地利用图的有关命令 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表示方法 预测区域土地需求 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命令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内容 掌握土地需求的基本方法 掌握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方法 2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1) 3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2) 4 土地需求预测方法 5 土地利用分区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 7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1) 8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2)

8 2 6 2 2 6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内容及表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基本示方法 居民点整理规划图编制 耕地整理规划图编制 方法 掌握居民点整理规划要素布局方法 掌握耕地整理规划要素布局方法

五、城市详细规划实训教学大纲

学时数:60 实训目的与基本要求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设计处理、图文表达等综合能力。 实训(实操)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 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住区内各项用地及设施规划布置方式 2 住宅组团规划设计 3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总体方案设计 总体方案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图合理、清晰 总体规划图合理、清晰;技术经济指标合理

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

标准:实训项目1——10%;实训项目2——40%;实训项目3——50%

六、村镇规划上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 目的与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村镇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加以应用;熟悉村镇规划实施与建设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村镇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书两证”的审查重点与报批程序。要求学生掌握村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查重点和填写内容。 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1 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简介 村镇体系布局要求分析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掌 握 学时 分配 12 18 30 应达到的能力标准 现状图及文字分析 学时分配 1 实地参观、见习 12 村镇总体规划编制 2.村镇规划总图布置 1.村镇建设规划用地分析 2 村镇建设规划编制 2.村镇建设规划总平面布局与竖向设掌 握 10 计 1.村镇生态环境要求分析 3 村镇生态规划编制 2.村镇生态功能区划布局与环境保护掌 握 6 事项 4 建设项目审请书 1.建设项目审请书的主要内容 2.建设项目审请书的填写重点 掌 握 2 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重点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填写示例 掌 握 2 6 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 1.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审查重点 2.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填写示例 掌 握 2

附三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计划表

专业名称:环境资源与城市管理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 业编码:600104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期分配 考核方式 总计 授课 实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考试 考查 1 思想道德修养 26 26 26 √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4 34 34 √ 3 政治经济学 34 34 34 √ 4 毛泽东思想概论 32 32 32 √ 5 邓小平理论 30 30 30 √ 6 法律基础 34 34 34 √ 7 体育 126 8 118 26 34 34 32 √ 8 大学英语 180 120 60 78 102 √ 9 计算机基础 78 30 48 78 √ 10 高等数学 120 120 52 68 √ 11 测量地图学 78 26 52 78 √ √ 12 经济地理学 52 40 12 52 √ 13 遥感概论 68 48 20 68 √ 14 计算机辅助设计 102 42 60 102 √ 15 城市科学原理 68 58 10 68 √ 16 环境科学原理 102 82 20 102 √ 17 地理信息系统 102 44 58 102 √ 18 土地资源学 34 30 4 34 √ 专

19 城市规划原理 20 土地管理原理 21 区域分析与规划 22 土地利用规划 23 园林规划与设计 24 城市规划管理 25 房地产估价 26 环境质量评价 27 城市详细规划 28 村镇规划 29 环境规划与管理 30 社区管理 31 人文科学基础 32 应用写作 33 政策法规 合 计 68 68 64 96 96 64 64 60 90 60 90 60 32 68 60 2370 42 34 34 42 42 50 46 40 30 24 34 50 32 34 60 1432 12 34 30 54 54 14 18 20 60 36 56 10 34 938 390

510 68 68 68 510 64 96 96 64 64 32 480 60 90 60 90 60 60 450 √ √ √ √ √ √ √ √ √ √ √ √ √ √ √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

教 学 计 划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二00五年十一月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

教学计划

一、 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从事科研、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三、 培养规格及定位 (一)职业岗位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 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 (2)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3) 具有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4) 具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最优配置的能力;具有中英文技术资料交流和使用能力; (5) 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8) 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 2、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1) 掌握邓小平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 (2) 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3)了解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掌握生态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具体方法; (5)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 (6)了解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二)职业水平

1、通过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2、通过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 3、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可适应的职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经济、计划、资源、国土、城建、市政、环保、规划与设计等部门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城乡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

公共课:思想品德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英语,体育,哲学,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人文科学基础,应用写作 专业课:高等数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城市规划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规划与管理、测量学、经济地理学、环境质量评价、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学、园林绿地规划、环境科学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 实践课:普通地质及环境认识实习、资源环境调查实习、城市规划生产实习、测量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成绩考核

理论课各学期安排3-4门考试,其余为考查,实行教考分离。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都要进行技能考核。毕业考试课目,城市规划原理,环境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毕业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综合技能考核(鉴定)。 附一、理论教学计划表 附二、实践教学计划表 附三、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附四、专业教学大纲

附一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计划表

专业名称:环境资源与城市管理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

中 专业编码:600104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期分配 总计 26 34 34 32 30 34 126 180 78 授课 26 34 34 32 30 34 8 120 30 实验 一 1 思想道德修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政治经济学 4 毛泽东思想概论 5 邓小平理论 6 法律基础 7 体育 8 大学英语 9 计算机基础 118 60 48 26 26 78 78 二 34 34 34 102 34 34 三 四 32 32 五 六 考试 考查 30 √ √ √ √ √ √ √ √ √ 考核方式 10 高等数学 11 测量地图学 12 经济地理学 13 遥感概论 14 计算机辅助设计 15 城市科学原理 120 78 52 68 102 68 102 102 34 68 68 64 96 96 64 64 60 90 60 90 60 32 68 60 2370 120 26 40 48 42 58 82 44 30 42 34 34 42 42 50 46 40 30 24 34 50 32 34 60 1432 52 52 78 68 68 102 68 64 96 96 64 64 60 90 60 90 60 32 60 480 450 √ √ √ √ √ √ √ 12 52 20 60 10 20 58 4 12 34 30 54 54 14 18 20 60 36 56 10 34 938 390 16 环境科学原理 17 地理信息系统 18 土地资源学 19 城市规划原理 20 土地管理原理 21 区域分析与规划 22 土地利用规划 23 园林规划与设计 24 城市规划管理 25 房地产估价 26 环境质量评价 27 城市详细规划 28 村镇规划 29 环境规划与管理 30 社区管理 31 人文科学基础 32 应用写作 33 政策法规 合 计

102 102 34 68 510 510 68 68 √ √ √ √ √ √ √ √ √ √ √ √ √ √ √ √ √ √ 附二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实践项目 周数 学时 1 1 1 学 期 时 间 安 排 一 二 √ √ 三 四 五 六 实践地点 校内 √ √ √ √ 校外 √ √ √ √ √ √ 备 注 1 入学教育 2 军事训练 3 测量实习 4 社会实践 5 遥感实践 6 资源调查 7 地理信息系统 8 园林规划 9 区域环境规划综合实习 30 √ 30 √ 30 √ 0.5 30 0.5 30 0.5 15 0.5 15 1 1 30 30 √ √ √ √ 10 村镇规划 11 城市环境规划 12 毕业实习 13 毕业设计 14 毕业教育与技能鉴定 1 1 30 30

√ √ √ √ √ √ √ √ √ √ 14 420 4 1 120 30 合 计 28 840 附三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总学时数 教学环节 3120 理论课 实验课 教学实习 毕业实习、论文 附四:专业课教学大纲

一、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68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2学时)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及任务;了解经济地理学科学体系及相邻学科的关系。(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 2.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8学时)

掌握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基本概念与演变规律;理解区域开发的理论与应用。(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3.产业布局条件(8学时)

掌握产业布局条件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掌握评价产业布局条件的依据。(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网上学习) 4.第一产业布局(6学时)

掌握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布局;掌握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的特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农业各部门布局要求及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论及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网上学习) 5.第二产业布局(8学时)

掌握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解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了解国外工业布局理论。(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参观考察)

学时数 1432 938 210 540 比例 45.9 30.1 6.7 17.3 理论/实践 45.9 54.1 6.第三产业布局(8学时)

掌握第三产业概念及特点、第三产业布局因素及发展趋势;掌握交通运输特点及布局要求,对其它产业的影响;理解邮电通信业特点及布局要求;了解其发展趋势;理解商业布局特点及布局要求。(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参观考察) 7.城市布局(6学时)

掌握城市的概念及产业条件,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及一般规律;理解城市地域形态与结构,理解城市职能与分类;掌握城市体系概念及基本内容。(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网上学习或课堂讨论) 8.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2学时)

掌握经济区划、发展战略、区划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划和规划的一般方法;了解具体应用实例。(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9.经济地理系的方法论(2学时)

了解传统方法;理解现代技术方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10、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2学时)

了解古代、近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理解现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二、 遥感原理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68 理论:48 实训:20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遥感技术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过程,了解遥感的有关概念,掌握航空像片、卫星像片目视判读的基本技能,了解遥感图象处理的原理、过程以及GIS的基本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遥感概述(4学时)

掌握遥感的概念、分类,了解遥感的过程及技术系统,遥感发展概况、特点及未来展望,遥感在地学研究中的作用、意义,遥感在资源调查、区域与城市规划管理、环境规划管理、测绘等方面的应用。(教学方式:讲授) 2 遥感的物理基础(6学时)

掌握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电磁波及特性、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流);理解地物光谱特性 (反射、发射、透射);了解大气和环境对遥感的影响(大气成分和结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窗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3 航空遥感与航空像片(16学时:理论10/实践6)

了解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机、影像、航空摄影种类);掌握航空像片几何特性(中心投影等); 4 航空像片目视判读(14学时:理论6/实践8)

掌握航空像片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步骤(判读标志、判读方法、判读步骤、转绘方法);理解水体判读(地貌、河流、湖泊、海域)、地貌判读(地形形态、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风成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地质判读(岩性、构造)、植被和土壤判读、居民地和道路判读等地理要素目视分析的一般方法;理解其他遥感图像(彩色航片、红外航片、热红外航片等)基本内容。 5 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6学时)

掌握陆地卫星(传感器、轨迹与覆盖、地面控制、接收和处理系统);理解陆地卫星图像(物理特性、几何特性);了解地球观测实验卫星(SPOT)图像、极轨气象卫星及其图像。 6 卫星图像的目视判读(16学时:理论8/实践8)

掌握卫星图像的判读特点;掌握水体、地貌、地质、植被、和土壤、城镇道路等要素的判读的一般方法;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判读及编图的基本方法。

7 遥感图像及地理信息系统(6学时)

理解遥感图像的光学增强(彩色合成原理、多波段彩色合成、)基本过程;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及直方圆、数字图像增强、数字图像分类)基本原理;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构成、基本功能、主要类型、3S合成。 三、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实习、参观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逐步从课堂讲授为主转到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分阶段进行成绩评定。

三、 计算机制图辅助设计(CAD)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102 理论: 42 实训:60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操作AutoCAD辅助绘图软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中常用的第三方软件及其操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绘图、编辑、图层、图块、尺寸标注,页面设置等方法,同时掌握城市规划制图中的有关要求,绘制步骤和相关规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计算机制图辅助设计概论 (2 学时)

掌握城市规划图的种类与基本制图要求;理解计算机制图辅助设计与城市规划制图的关系;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常用软件。 2.AutoCAD系统的基本知识 (4学时)

掌握AutoCAD系统的命令操作、菜单模式和常用工具栏;理解城市规划图例的不同几何组成与分解,绝对坐标与相对坐标控制;了解规划制图的环境变量设置

3.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 (4学时)

掌握常用绘图操作的实现方法和参数设置;理解多义线与线段在不同规划图中的应用差异;了解常用的规划设计图例的组成及其分类。 4.图形编辑操作 (2学时)

掌握常用修改操作的实现方法和参数设置;理解圆与多边形在绘图过程中的不同操作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道路交通设计中的板块模式、

线型模型和不同道路控制线的相互关系。

5.图层属性与图层控制 (4学时)

掌握图层的属性控制方法;理解图层属性的继承关系和变异设置;了解城镇用地总体规划的绘图内容和分层设置。 6.图块属性与控制操作 (4学时)

掌握图块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范围;理解Wblock和Block的不同设置方法与用途;了解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绘图内容。 7.文字标注与修改 (4学时)

掌握文字标注的基本方法及其属性的修改;理解Text和Mtext的不同操作过程;了解规划制图中的文字标注要求。 8.三维属性设置与修改 (4学时)

掌握三维显示的控制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理解不同视图之间的相关关系;了解居住建筑的一般建模方法。 9.居住区规划模型参数设置 (4学时)

掌握排列、镜像、拉伸、扩展等CAD操作在规划制图中的不同使用要求;理解居住区布局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了解居住区模型设计与相关建模技术。

10.规划图输出与打印 (2学时)

掌握AutoCAD14-2002打印设置参数控制;理解笔号、笔宽及PS2文件与规划制图输出的关系;了解CAD矢量文件与其它应用软件的图形转换方法。

11.CAD操作高级技巧 (4学时)

掌握铁路、行树的绘制技巧;理解CAD外部引用与属性更新的关系;了解规划制图的特性与规范化操作要求。 12.规划设计专业软件 (4学时)

掌握GPCAD规划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理解规划设计专业软件与规划效率之间的关系;了解CDS等相关规划设计软件的应用范围与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上机实习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培养学生城镇规划初步设计的能力。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制城市规划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以及城市规划图的绘制功底。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考核20%,上机实习30%,期末考试50%。 五、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计算机制图辅助设计(CAD)实训大纲

一、上机操作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AutoCAD软件的使用,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制城市规划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以及城市规划图的绘制功底。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绘图、编辑、图层、图块、尺寸标注,页面设置等方法,同时掌握城市规划制图中的有关要求,绘制步骤和相关规范。

二、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1 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简介 规划制图与CAD 1.规划总图图例 2 规划图例制作 2.工程规划图例 3.图框比例尺与风向标 3 城镇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图 2.道路竖向规划图 1.用地类型划分与标注 2.用地平衡表 1.工业区用地指标确定 5 工业区控制性规划 2.工业区强制性规划内容 3.工业区竖向设计 1.居住区空间形态设计 2.居住区户型 6 居住区规划设计 3.居住区相关设计规范 4.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5.彩色总平面绘制 7 规划设计专业软件 1.GPCAD应用 2.CDS应用

四、 地理信息系统 GIS)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102 理论:44 实训:58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及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范围,熟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及其操作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培养学生具有空间数据组织和分析应用的能力。掌握利用GIS软件组织管理城乡规划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 2 学时)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软硬件构成;理解数据和信息的相关关系;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熟 悉 4 掌 握 16 掌 握 10 掌 握 8 掌 握 10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熟 悉 学时 分配 4 AutoCAD操作入门 4 城镇用地总体规划 掌 握 8 2.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 6学时)

掌握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及其编码方法;理解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方法,数据精度和误差来源;了解各种输入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空间数据处理 ( 6学时)

掌握空间数据坐标转换的基本方法和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方法;理解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和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了解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过程。

4.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 6学时)

掌握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和空间数据库的实现过程;理解层次结构、网络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异同,理解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了解GIS空间时态数据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过程。 5.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 6学时)

掌握空间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理解数据的统计模型和数字地型模型的生成方法;了解空间数据分析的应用方向和空间数据运算种类。 6.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 ( 6学时)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适应范围;理解GIS应用模型的构建方式;了解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与推理机制。 7.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价 ( 6学时)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过程;理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模式与主要流程;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8.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 ( 6学时)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系统设计与地图的组织方式;理解数字城市的实现过程与输出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结合实例讲解。实践环节上机操作为主。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考核20%,上机实习30%,期末考试50%。 五、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GIS)实训大纲

上机学时数:34

一、上机操作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系统组成及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通过SUPERMAP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城乡规划管理实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常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利用GIS软件组织管理城乡规划相关数据和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简介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学时 分配 1 SuperMap操作入门 1.SuperMap Editor2003 2.SuperMap Deskpro2003 1.地理数据扫描输入与矢量化 2.GIS数据与CAD测绘数据结构 1.点、线、面数据的空间编码 熟 悉 4 2 空间数据输入 掌 握 8 3 空间数据编辑 2.空间数据结构转化 3.空间数据的拓扑结构 掌 握 12 4 城乡规划空间数据库 1.利用Supermap建立基础数据库 2.利用Supermap建立专业数据库 1.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掌 握 8 5 城乡规划空间数据分析 2.空间网络分析与统计分析 3.数字地面模型 1.基于GIS的用户界面设计 掌 握 10 6 基于SUPERMEPEDITOR的2.专业应用功能设计与评价 实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3.GIS数据的可视化输出设计 4.GIS工程文档的编写

五、 城市科学原理教学大纲

掌 握 16

课时总数:68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培养学生从事环境规划管理和研究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城市性质职能功能、城市生长与规模、城市空间体系、城市体系等基本理论和手段,训练学生分析和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为教学的基本努力方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讲课内容 第一章 城乡划分与城乡地域 §1 城市概念与标准 §2 城乡划分 §3 大都市区 第二章 城市化原理 §1 城市化的概念 §2 城市化机制 §3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4 城市化空间扩张 §5 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三章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8学时 时数 教学方式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1 城市经济活动分类 §2 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3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与城市发展机制 第四章 城市职能分类和城市性质 §1 城市分类概述 §2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3 中国的城市职能分类 第五章 城市规模 §1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2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3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4 城市规模效益 §5 城市合理规模 第六章 城市空间体系 §1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 §2 城市空间扩散 §3 中心地理论 §4 廖什景观理论 §5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第七章 城市问题

六、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64 理论:34 实践:30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1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1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10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6学时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讲授课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区域分析与规划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事区域规划管理和研究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研究和制订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基本掌握区域产业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方法和基本规范、掌握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点、了解区域系统规划的基本方法、掌握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讲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区域分析简介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区域经济分析 3.区域发展分析 4.区域经济增长分析 第三章 区域规划概述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3.区域发展战略制定 第五章 区域产业布局 1.区域产业演进模式 2.区域产业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1.基础设施建设理论 2.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七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市体系理论 2.城镇发展区域条件评价和城市发展战略 3.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4.城镇体系规划的新理论 第八章 区域系统规划 1.概述 2.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3.区域规划网络技术 4.区域结构功能分析 5.区域发展预测技术 6.区域规划优化方法 7.区域规划决策评价系统 8.状态空间和卡尔曼滤波法 第九章 区域规划编制

七、 环境科学原理教学大纲

2学时 15学时 3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6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0学时 1学时 1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2学时 时数 课时总数:102 理论:82 实训:20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球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基本原理,知道如何保护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保护环境的参与意识。由于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的学科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6学时) §1、环境及其组成 §2、环境问题 §3、环境科学

本章重点:环境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和任务。 本章难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科学的内容、分类和组成。 第二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6 学时) §1、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 §3、我国的环境问题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章重点: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环境问题。 本章难点: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6学时) §1、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森林生态系统 §4、生态平衡 §5、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本章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生态平衡。 本章难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 学时) §1、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3、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

§4、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5、在环境保护的其他方面的应用

本章重点: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本章难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第五章 城市生态系统(6学时) §1、概述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 §4、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城市。 本章难点: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的关系。 第六章 人口与环境(6学时) §1、人口增长与环境 §2、人口动态学 §3、人口预测模型

本章重点:人口预测模型;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本章难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粮食问题(6学时) §1、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 §3、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 §4、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 §5、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本章重点: 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 本章难点: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八章 能源与环境(6学时) §1、能源的分类

§2、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能源消费

§4、能源利用与环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6、我国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

本章重点: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开发新能源 本章难点: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6学时) §1、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2、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4、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水资源与环境 §6、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 §7、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 §8、水体污染的控制

本章重点:水环境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

本章难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十章 海洋污染(6 学时) §1、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2、海洋污染现状 §3、海洋污染的特点 §4、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5、海洋污染的控制

本章重点: 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的控制 本章难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章 大气污染(6 学时) §1、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2、大气污染和污染发生类型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4、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和影响 §5、大气污染的控制 §6、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7、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本章重点:大气污染和污染物;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本章难点:大气污染和污染物;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第十一章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6学时) §1、全球气候变暖与防治对策 §2、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 §3、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本章重点: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

本章难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的形成机制 第十二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3 学时) §1、噪声的定义、特性、危害 §2、噪声的控制标准 §3、噪声的来源与控制 §4、微波污染与人体健康

本章重点: 噪声的定义、特性、危害 本章难点:噪声的来源与控制 第十三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6学时) §1、 固体废物概述

§2、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3、 固体废物的管理

本章重点: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本章难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第十四章 资源与环境(12学时) §1、自然资源的类型与可持续利用 §2、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 §6、土地荒漠化问题 本章重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本章难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五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6 学时) §1、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趋势的特点

§2、我国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 §3、人类环境的展望 本章重点: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本章难点:我国环境问题的变化 第十六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6学时) §1、传统发展与环境问题 §2、环境与经济发展 §3、可持续发展理论

本章重点: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八、 土地资源学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34 理论授课:30 实践时数:4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培养珍惜保护土地资源的观念;了解土地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初步掌握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通过揭示土地质量、限制性、适宜性及生产潜力等,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改造土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国土整治及协调人、地、环境和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 绪论(8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2. 土地评估的概念与分类(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3. 土地质量评价(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4. 一般目的土地质量评价(8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5. 土地经济评价(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6. 土地适宜性评价(6学时)

九、土地管理原理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68 理论:34 实训:34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培养学生掌握土地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了解我国目前存在的土地问题,明确土地管理的必要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2学时)

掌握土地、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方式:讲授)

2.土地管理原理(8学时)

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解各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式:讲授) 3.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4学时)

了解土地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理解土地管理体制;掌握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和原则;掌握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掌握土地管理的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4.地籍管理(20学时 理论8/实践12)

掌握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的基本内容;了解地籍档案管理。(方式:讲授) 5.土地权属管理(12学时 实践6)

掌握土地制度与相关管理法规;了解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了解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教学方式:讲授)

6.土地利用管理(12学时 实践6)

掌握土地管理的理论依据;掌握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用地的利用管理;理解土地用途管制;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解土地利用监督与调控。(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

7.城市土地市场管理(8学时 实践6 )

掌握城市土地市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了解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教学方式:讲授) 8.国外土地管理简介(2学时)

了解国外土地管理概况;掌握各国土地管理的主要经验。(教学方式:讲授)价的风险分析及房地产投资风险对策。(教学方式:讲授)

十、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城市规划的内容及相关规范,并能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去进行有关的城市规划工作与城市问题研究,为城市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4学时)

掌握城市的形成与起源、城市发展的历史特征;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了解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2.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建设(6学时)

理解国内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程;掌握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掌握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宪章;理解城市规划的涵义;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3.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2学时)

了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概况;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掌握城市规划法规的主要内容。 4.城市建设发展的条件分析(6学时)

掌握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诸条件因素及其机理;掌握分析方法。 5.城市性质与规模(6学时)

理解城市性质地位与作用;掌握城市性质的概念;掌握确定城市性质的基本方法。掌握城市规模的涵义;理解城市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城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了解我国城市规模的发展方针、政策。 6.城市用地(4学时)

掌握城市用地的分类;掌握城市用地各相关指标;掌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理解城市用地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7.城市用地组成及其规划(12学时)

了解城市用地的组成内容;掌握各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要求及用地布置形式;掌握各用地规划的相关技术指标及要求。 8.城市总体布局(4学时)

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涵义;掌握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本内容与操作程序;掌握城市总体布局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9.城市郊区规划(4学时)

了解城市郊区规划的基本任务;掌握城市郊区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规划要求。 10.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学时)

了解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11.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成果(2学时)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查研究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图纸编制内容;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写的基本要求及大纲的主要内容。 12.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及讨论(8学时) 13. 学生实地参观,形成综合报告(10学时) 四、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与实地参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逐步完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平时50%及期末考试成绩50%综合评定。

十一、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68 授课:34 实践:34 一、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类型和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了解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内容与方法,掌握土地利用分区概念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了解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最新研究动态。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对象和内容(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对象与内容,了解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教学方式:讲授) 2、土地规划理论基础(2学时)

了解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利用的方法论。(教学方式:讲授)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学时)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与内容,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学时)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与方法,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 5、土地利用预测(6学时)

了解土地利用概念、方法和内容,掌握农业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6、土地利用结构(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供选方案原则和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7、土地利用分区(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分区原则和依据,土地利用分区方法,了解土地利用分区论述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讲授) 8、居民点用地规划(2学时)

了解居民点布局原则、体系类型和形式,掌握居民点用地面积选择与占地面积概算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9、交通用地规划(4学时)

了解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与公路用地规划布局的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10、水利工程用地规划(2学时)

了解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布局与用地面积概算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6学时)

了解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12、规划方案评价和成果资料的编制(2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与成果资料编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与实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参与镇(乡)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3、逐步从课堂讲授为主转到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未考试占50%,平时成绩按出勤率、态度、熟练程度、上机的成绩而定。 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实训大纲

一、上机操作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

3. 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图编制。 二、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认识土地利用详查图有关要素的表示方法 熟悉MAPGIS绘制土地利用图的有关掌握MAPGIS绘制土地利用图的有关命令 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表示方法 预测区域土地需求 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内容及表示方法 居民点整理规划图编制 耕地整理规划图编制 命令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内容 掌握土地需求的基本方法 掌握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方法 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基本方法 掌握居民点整理规划要素布局方法 掌握耕地整理规划要素布局方法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熟悉土地利用详查图例 学时分配 2 1 土地利用详查图阅读 2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1) 3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2) 4 土地需求预测方法 5 土地利用分区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 7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1) 8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编制(2) 8 2 6 2 2 6 6 十二、城市详细规划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90 授课时数:30 实践时数:60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旨在培养学生规划设计能力,掌握规划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关于规划体系(2学时) 2.居住区及其规划概述(2学时)

3.居住区的规模、类型和规划结构(4学时) 4.住宅建筑与组团规划(20学时) 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学时) 6.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8学时) 7.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8学时) 8.居住区环境小区的规划布置(4学时) 9.居住区规划结构分析(4学时) 10.居住小区规划设计(30学时)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相结合,辅之以居住小区实地参观、见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规划技能。 五、考核方式: 平时50%,闭卷考试50%

十三、房地产估价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64 授课:48 实训:16 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旨在让学生对房地产有基本的认识,能运用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剩余法及路线价估价法等几种常用估价方法进行房地产评估,掌握一种实用的技能,为将来承担房地产估价业务、服务社会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 概论篇 1、房地产及房地产业(2学时)

掌握房地产和房地产业的概念,理解房地产和房地产业的作用,了解房地产的价格特征。(教学方式:讲授) 2、房地产商品及房地产市场(2学时)

理解房地产商品的物质特性、经济特性和组织特性,了解房地产的供给、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了解房地产市场的类型和特点、市场功能和运作。(教学方式:讲授) 3、房地产估价(2学时)

掌握房地产估价的概念,了解房地产估价的作用,理解房地产价格的类型,掌握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方式:讲授) 4、估价的数学基础(2学时)

掌握与估价有关的金融复利与贴现的六种基本形式的含义和计算。(教学方式:讲授) (二) 估价方法篇 5、收益法(6学时)

掌握收益法的含义、基本原理,理解期望收益、还原利率的确定,掌握收益法估价实例的计算。(教学方式:讲授、练习) 6、市场法(6学时)

掌握市场法的含义、基本原理,理解市场法的估价步骤、应用特点,理解比较对象确定的要求及对各类因素的调整,掌握估价实例的运算。(教学方式:讲授、练习) 7、成本法(6学时)

掌握成本法的含义,了解其基本原理,理解土地开发成本的内容,理解重置成本、更新成本的含义,重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形损耗、功能性损耗、经济性损耗的含义及计算,房产折旧的计算,了解成本法的应用特点。(教学方式:讲授、练习) 8、剩余法(6学时)

掌握剩余法的含义和基本原理,理解其估价步骤和应用特点,掌握估价实例的计算。(教学方式:讲授、练习) 9、估价方法的综合运用(6学时)

掌握以上四种估价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式:讲授、练习) 10、路线价估价法(6学时)

掌握路线价估价法的含义、基本原理,理解路线价、标准地块、深度系数、临街线、里地线的含义,理解路线价区段的划分依据、深度系数的确定方法及其他因素的修正,了解路线价估价法的应用特点。(教学方式:讲授、练习) 11、土地估价(2学时)

理解基准地价评估的程序与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三) 应用分析篇 12、估价与税、估价与风险(18学时)

了解估价中税收的计算,税收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了解房地产估价中的风险,了解房地产估

十四、环境质量评价教学大纲

课时总数:64 理论:42 实训:22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系统知识,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体系,以及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环境评价工作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环境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5、 绪论(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

掌握环境质量的概念,了解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环境质量评价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6、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型和分级,了解我国主要环境质量标准。 17、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污染源的定义与分类,明确污染源调查的原则,掌握污染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污染源评价的方法。 18、 环境质量监测(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

19、 环境质量预测(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常用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及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型。掌握线性外推预测法和生长曲线法。 20、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3学时)(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 掌握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

2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及评价方法。

2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及评价方法。

2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土壤污染及农作物的评价方法。

24、 声环境质量评价(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声压、声压级,掌握声环境评价方法。

25、 城市环境评价(6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城市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分级,城市环境美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程序和方法。 26、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6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程序,掌握其评价方法。

27、 环境影响评价(8学时)(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制度,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大气与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工作程序、影响预测与影响评价。 28、 环境风险评价(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环境风险的概念、评价目的、标准和内容。

十五、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90 理论:34 实验:56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以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提高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认识、理论知识水平及业务水平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掌握环境规划的概念、特征、基本内容、任务、理论基础,了解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必要性。 2、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确定环境规划的原则、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分类、筛选方法。 3、环境调查与评价 (6学时)(教学方式: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掌握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环境污染破坏效应、环境保护措施及管理现状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 4、环境预测 (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原则、预测程序及方法。 5、环境功能区划与功能分区 (6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环境容量、环境功能的概念,区划原则、依据和方法。 6、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线性规划技术及费用-效益分析技术在环境规划方案优化选择中的应用。 7、环境规划的管理 (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了解环境规划的投资保证、投资效益分析、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实施环境规划的技术支持。 8、环境污染与防治 (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

掌握大气、水、土壤、噪声、垃圾等的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9、环境规划案例介绍(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逐步从课堂讲授为主转到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与管理实训大纲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环境规划基础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内容和分类初步整理的技术。 2.掌握环境规划资料预处理的方法步骤,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3.掌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促进和保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底图处理的方法和技能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正确、快速地处理底图 学时分配 6 8 18 1 底图的处理 2 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 3 环境规划的预处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整理技术 数据采集要准确、全面 生态因子的筛选、登记,生态筛选正确、登记准确、功功能区的划分 相 相关规划图件的综合处能区划分合理 总体设计要达到统筹规划 图件清晰、比例适当

4 环境规划图总体设计 理,总体规划设计的步骤、技能 18 5 环境规划图的输出 规划图的输出技术 4

十六、村镇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总时数:60 理论授课:26 实践:34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村镇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村镇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加以应用;熟悉村镇规划实施与建设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村镇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书两证”的审查重点与报批程序。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村镇规划管理概述 ( 2 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的概念及体系构成;理解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关关系;了解村镇规划的历史发展阶段。 2.村镇规划的基本理论 ( 2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基础资料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理解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差异;了解村镇规划的相关分析方法。 3.村镇基本建设的程序与投资分析( 2学时)

掌握村镇基本建设程序;理解村镇规划与村镇建设过程协调的特点;了解村镇规划设计的阶段分工与设计深度。 4.村镇规划的技术手段( 2学时)

掌握利用CAD技术和PHOTOSHOP软件绘制规划图的技术方法;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村镇规划与管理的相互关系;了解村镇规划管理与GIS的具体应用过程。

5.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 4学时)

掌握村镇总体规划的内容与图件要求;理解村镇规划编制的矛盾焦点;了解村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经济条件评价与适建性综合评价。 6.村镇基础设施规划 ( 3学时)

掌握村镇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图件要求;理解村镇基础设施的综合规划;了解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要求与技术处理方法。

7.村镇环境保护规划 ( 2学时)

掌握村镇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的原则;理解村镇环境保护的规划措施;了解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分区指标与综合控制方法。

8.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 5学时)

掌握村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图件深度要求;理解村镇建设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分析方法;了解村镇居民点的历史环境变迁规律。 9.村镇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 ( 2学时)

掌握村镇居民点整合的主要方法;理解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的相互关系;了解旧区改造过程中土地整理、社区整合与特色保留的有关理论方法。

10.村镇规划实施与建设管理概述 ( 2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实施的主要步骤;理解公众参与规划与村镇规划顺利实施的关系;了解村镇规划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1.村镇建设选址意见书管理 ( 2学时)

掌握选址意见书审查的主要内容;理解选址意见书与村镇规划实施的关系;了解选址意见书中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12.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 ( 2学时)

掌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的内容;理解建筑工程、交通工程与管线工程中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的异同;了解建设用地许可证管理与土地使用许可证管理的协调。

13.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 ( 2学时)

掌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查的内容;理解建筑工程、交通工程与管线工程中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的异同;了解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与施工许可证管理的协调。

14.村镇规划与土地管理相关知识 ( 2学时)

掌握村镇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协调方法与过程控制;理解村镇规划与区域防洪规划的关系;了解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过程协调。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授为主,结合实例讲解,增强教学效果。 2、实践环节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考核20%,上机实习30%,期末考试50%。 五、实践教学环节:

村镇规划实训大纲

一、上机操作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村镇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加以应用;熟悉村镇规划实施与建设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村镇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书两证”的审查重点与报批程序。要求学生掌握村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查重点和填写内容。 二、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简介 1.村镇体系布局要求分析 2.村镇规划总图布置 1.村镇建设规划用地分析 2 村镇建设规划编制 2.村镇建设规划总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 3 村镇生态规划编制 1.村镇生态环境要求分析 2.村镇生态功能区划布局与环境保护掌 握 6 掌 握 10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掌 握 学时 分配 12 1 村镇总体规划编制 事项 4 建设项目审请书 1.建设项目审请书的主要内容 2.建设项目审请书的填写重点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重点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填写示例 1.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审查重点 2.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填写示例 掌 握 2 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掌 握 2 6 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 掌 握 2

十七、城市规划管理教学大纲

学时总数:64 理论:50 实训:14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掌握区域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一般流程,能够担任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管理工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管理与行政法规基本知识(6学时) 1.行政管理学相关知识 2.行政法学相关知识 3.管理学说

第二部分:区域管理学的基础(8学时) 1.区域与管理 2.区域管理的理论基础 3.区域行政问题

第三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管理(10学时) 1.宏观经济管理 2.经济增长管理 3.空间经济管理 4.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部分:区域人口发展管理(10学时) 1.人口生物学特征的管理 2.人口经济学特征的管理 3.人口的社会学特征管理 4.劳动政策与行政

第五部分:环境管理与PRED(8学时)

1.环境规划 2.可持续发展经济

第六部分: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6学时) 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2.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3.“一书两证” 4.城市规划管理决策

5.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6.城市规划管理控制

第七部分: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管理(6学时) 1.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的概念 2.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管理 3.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 4.城市规划的调整程序 5.城镇规划的审核内容 6.城市规划审核依据 7.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

第八部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0学时) 1.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5.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自主学习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十八、地籍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68 授课:34 实践:34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的概念、性质及任务,掌握土地登记、地籍调查、地籍测量的内容、方法及各项工作间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地籍管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2学时)

掌握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地籍管理的任务、地籍管理的内容体系。(教学方式:讲授)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8学时)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概念、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成果整理和检查验收基本过程(教学方式:讲授,实验) 3、城镇地籍调查(5学时)

掌握地籍调查有关概念,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的一般过程(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实验) 4、土地登记(5学时)

掌握土地登记基本概念、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的基本过程(教学方式:讲授,实验) 5、地籍控制测量(5学时)

理解地籍控制测量有关概念,掌握地籍控制测量的一般,了解地籍控制测量基本 过程(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实验) 6、地籍细部测量(5学时)

理解地籍细部测量有关概念,掌握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基本过程(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实验) 7、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编制(3学时)

理解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编制有关概念,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编制基本过程(教学方式:讲授,实验) 8、土地变更测量(1学时)

理解土地变更测量、日常地籍有关概念,了解土地变更测量过程(教学方式:讲授,实验) 四、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与实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逐步从课堂讲授为主转到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分阶段成绩评定。 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地籍管理实训大纲

一、上机操作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进一步认识地籍测量与管理有关基本步骤,掌握有关内外业实施的方法、操作步骤和检验校正方法。同时通过亲手操作与观测成果的记录、计算及数据处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大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上机操作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序号 1 项目名称 地籍图GIS&CAD方法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 学时分配 2 复习熟悉GIS&CAD机助制图的基本掌握GIS&CAD机助制图有关命令 的有关命令 2 地籍测量方法 复习熟悉地籍测量方法以及基本掌握地籍测量方法、仪有关仪器操作步骤 器操作 4 3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1) 地图分幅、图号,数学基础。 基本掌握土地图编制数学基础 4 4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2) 地图符号、土地利用分类及基本掌握土地利用分类及GIS&CAD方法。 GIS&CAD方法 4 5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3) 土地利用分类及GIS&CAD图基本掌握土地制图及层。 GIS&CAD方法 4 6 地籍图编制(1) 图斑、块,填充GIS&CAD方法 基本掌握土地制图GIS&CAD方法 4 7 地籍图编制(2) 分幅,接边的GIS&CAD方法 基本掌握地籍图编制GIS&CAD方法 4 8 地籍图编制(3) 面积量算的GIS&CAD方法 基本掌握面积量算的GIS&CAD方法 4 9 地图机助作业 面积量算、平差GIS&CAD方法 基本掌握量算平差的GIS&CAD方法

4

本文为word可编辑版,如果您看到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真题模拟实训

1.(2018·达州)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一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B.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D.在生殖过程中,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能遗传到下一代的 2.(2018·广东)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短毛和直毛 B.人的A型血和B型血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倒伏

3.(2018·泰安)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B.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染色体片段 C.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D.生物性状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4.(2018·济宁)下列关于染色体组成关系的图解,正确的是( )

5.(2018·聊城)双、单眼皮为一对相对性状(用A、a字母表示),单眼皮的夫妇生育不出双眼皮的孩子。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你认为孩子母亲的基因型应是( ) A.AA C.aa

B.Aa D.AA或Aa

6.(2018·青岛)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群中耳垂(基因用A、a表示)的遗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2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

B.第2组和第3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C.第3组的后代中出现了无耳垂个体,这是一种变异现象 D.亲代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是通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7.(2018·威海)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A,决定无酒窝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父母都有酒窝,基因型都是Aa,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有酒窝,再生一个孩子无酒窝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8.(2018·岳阳)玉米种子的糯性与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糯玉米(aa)一行,非糯玉米(AA)一行交替种植,异花传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糯玉米植株上可能有非糯玉米粒 B.非糯玉米植株上可能有糯玉米粒 C.糯玉米植株上的子代必为纯合个体 D.非糯玉米植株上的子代必为纯合个体

9.(2018·广东)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E),父亲患病(基因组成为Ee),母亲表现正常,孩子患病的概率及其基因组成是( ) A.25%、Ee C.25%、ee

B.50%、Ee D.50%、ee

10.(2018·威海)如图为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B.该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C.该体细胞内有1对性染色体 D.该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11.(2018·淄博)与人性别决定一样,果蝇体细胞中除含常染色体外,雌果蝇含XX性染色体,雄果蝇含XY

性染色体(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共4对8条 B.就性染色体来看,雌果蝇只产生含X的一种卵细胞 C.就性染色体来看,雄果蝇产生含X和含Y的两种精子 D.每条染色体上有无数个DNA和基因决定性状的多样性

12.(2018·广东)对男孩小明性染色体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奶奶 C.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 D.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

13.(2018·聊城)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 A.一只黑狗生了一只花狗 B.麻雀和燕子的羽毛颜色不同 C.毛毛虫和蝴蝶有明显的差异 D.雷鸟夏天褐色,冬天白色

14.(2018·潍坊)每个家庭都希望生育健康的孩子。以下关于遗传和优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婴儿出生就有的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 C.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含有异型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为男性

15.(2018·娄底)人类广泛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下列有关常见的育种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高产奶牛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来的

B.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

C.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杂交方法培育的新品种 D.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诱导发生基因突变选育的新品种

16.(2018·滨州)小明对家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这一性状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家族遗传关系图谱(如图)。若相关显性、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3和4的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8的拇指也不能向背侧弯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8的基因组成为Dd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姑为小明生了一个小表妹9。由图可知,9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______(填序号)。

(5)小明每次问妈妈“妹妹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总是开玩笑地说是路上捡来的。但他心里明白,妹妹是在母亲的________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后,从母体分娩出来的。

17.(2018·泰安)科研人员对爱斯基摩犬正常体形和侏儒体形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表。请据图表分析回答:

组合 1 亲代性状 侏儒体形×侏儒体形 子一代性状 侏儒体形 2 3 正常体形×正常体形 正常体形×正常体形 正常体形 正常体形、侏儒体形 (1)根据组合______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组合3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亲代再生一个子代是侏儒体形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某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基因型,合理简便的方法是将其与________体形的爱斯基摩犬交配,若后代全部为正常体形,则其基因型是________;若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则其再生一个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8·德州)《等着我》是2014年中央电视台重磅

推出的全新公益栏目。旨在利用多种渠道,打造全媒体平台,助人寻亲,实现团聚的梦想。好多求助家庭,亲人失散时间长,外部特征变化大,确定亲缘关系比较困难,DNA检测是鉴定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检测能确定亲缘关系,是因为DNA上具有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称为________,它会通过____________由亲代传递给后代。

(2)送检的两人外部特征虽然不同,但DNA检测依然可以确定他们是亲子关系。这种亲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上叫作________。

(3)“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位父亲患有糖尿病,因长期寻找失散女儿,耽误了治疗,引起了并发症。如果给这位父亲化验血糖,如图,哪条曲线符合他的血糖变化?______。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节目中最激动人心的画面,就是亲人相认拥抱的场景,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这种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__反射。

(5)一对面颊有酒窝的父母,找到的亲生儿子面颊无酒窝,由此可以判断无酒窝是________性状。这时的母亲已经怀孕了,则他们出生后的孩子面颊有无酒窝的可能性比例是__________。

1.(2016·云南改编)如图为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成的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蛋白质分子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①的片段 D.遗传性状是由③控制的

2.(2018·东营垦利模拟)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采用新技术,得出胎儿患染色体病的风险。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

B.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 C.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相同 D.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3.(2018·济南实验中学模拟)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些特定的性状,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DNA

B.染色体

C.蛋白质

D.基因

4.(2018·聊城一模)如图所示,同一株水毛茛,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淹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下列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该生物的性状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该生物的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该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2018·德州宁津模拟)如图所示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卵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是( ) A.a、b、x

B.a、b、c C.a、b、c、x

D.a、a、b、b、c、c、x、x

6.(2019·原创题)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下列不属于他的观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C.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D.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后代只表现显性性状,后代不会得到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7.(2018·莱芜三模)假设控制某植物花色的基因组成为Aa(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则下列能表示花内卵细胞所携带花色基因的是( )

8.(2015·泰安改编)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历时20多年,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实验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以下新品种的出现与此过程一样的是( ) A.高产奶牛

B.太空椒

C.美国抗萎黄病高产大豆 D.小羊“多莉”

9.(2018·济宁一模)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组成及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红色,dd,Dd或DD C.红色,Dd,Dd或dd

B.黄色,dd,Dd或dd D.黄色,Dd,DD或dd

10.(2018·东营垦利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中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A来自母方,则a来自父方 C.此个体表现出来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

D.a控制的性状不可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可遗传的性状

11.(2019·原创题)如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图谱,已知所有人的表现都正常,2号是遗传病隐性致病基因的

携带者。现在7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的后代( )

A.都是遗传病患者

B.不可能出现遗传病患者 D.无法确定

C.可能出现遗传病患者

12.(2018·临沂兰陵一模)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其理论依据是( )

A.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他们之间结婚,其后代必然患遗传病

C.他们之间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D.他们之间结婚,2/5的后代可能患遗传病

13.(2018·济南实验中学模拟)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C.变异在生物界是一种个别现象 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主要是育种

14.(2018·滁州定远模拟)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长发和短发是一对相对性状 B.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说明性状控制基因 C.为了减少人类遗传病发生的概率应禁止近亲结婚 D.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3个DNA分子

15.(2019·改编题)如图,基因组成是AA的苹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嫁接成活后,①上开的花再授以基因组成为Aa的花粉,所结苹果可食用部分的基因组成以及内部种子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A.AA AA

B.aa AA

C.AA AA或Aa D.aa AA或Aa

16.(2018·淄博高青一模)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 A.44+XY和22+X B.44+XY和22+X、22+Y C.44+XY和X、Y D.22+XY和X、Y

17.(2018·莱芜一模)我市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从雪野农博园带回来几粒南瓜种子,播种在校园的实践活动基地,经过精心管理,南瓜如期开花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观察发现,图中有一种花______(选填“A”或“B”)是不可能长出南瓜的。他们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花后要经过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才能结果,南瓜子是[ ]________发育成的。

(3)南瓜果实的绿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应的基因用B或b 表示)。用绿色南瓜和黄色南瓜杂交,子一代的果实既有绿色也有黄色,让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如图所示。 南瓜果实颜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子二代中黄果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在雪野农博园见到了巨大的航天南瓜,这是普通南瓜种子经卫星搭载送入太空,使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选育出的, 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

18.(2018·济南高新二模)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为此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如图遗传图解,分析回答问题。(用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1)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甲组中,亲代长翅和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在乙组子代的果蝇中,基因组成是Aa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中出现了残翅,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4)已知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则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条。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A 2.B 3.C 4.C 5.B 6.B 7.A 8.A 9.B 10.D 11.A 12.D 13.A 14.B 15.B 16.(1)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遗传 50%(或1/2) (3)Dd或dd (4)2 (5)子宫 17.(1)3 正常体形 (2)Aa、Aa 25%(或1/4) (3)侏儒 AA 50%(或1/2) 18.(1)基因 生殖细胞 (2)变异 (3)A 注射胰岛素 (4)条件 (5)隐性 3∶1 【模拟预测】

1.D 2.C 3.D 4.D 5.C 6.D 7.D 8.C 9.B 10.D 11.C 12.C 13.C 14.C 15.C 16.B 17.(1)A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 (2)传粉和受精 3胚珠 (3)黄果 BB或Bb (4)遗传物质(或基因) 可遗传变异

18.(1)相对 长翅 (2)AA aa Aa (3)1/2(或50%) 变异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