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蒹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蒹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的一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和起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这首诗篇幅简短,却意味深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历来备受人们的赞赏。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可见《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吟诵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学会节奏、押韵的确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2)理解本诗的意象特点及其作用。(难点) (3)学习重章叠句和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难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美读、感悟、体验,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情感美。(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之情,从而感受先人的情感美,领略华夏民族文化。(重点) 3、突破重难点的设想
通过“初读,体会诗的音乐美——研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品读,感受诗的情感美”层层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围绕诵读、抓意象,研读赏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 讨论式 营造氛围 朗读体验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2、导入:同学们,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这首歌曲如此优美那是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2500年前《诗经》中的一首诗《蒹葭》改编而成的。再用着名学者启功曾对诗歌的一段评论来解说《蒹葭》加之是《诗经》中境界最美的篇章,课前所听的歌曲自然优美。 3、解题 4检查预习:检查本诗难读的字的读音。 二、初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听范读(教师范读),思考:这首诗的音乐美是如何表现的? 听范读要求: (1)请用“\\”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停顿)。 (2)用“ ”标记出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2、组织汇报,节奏、押韵。 3、思考:除了从节奏、押韵方面体现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 4、板书小结: 音乐美:节奏、押韵、叠词、重章叠句 5、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朗读指导进行朗读训练。 6、配乐深情朗读,展示自我。 7、听吟唱。 三、研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1、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课前预习的诗意,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其特点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活动 倾听 感受 思考 作答 指名读,读准难读字的字音 按要求听范读,动笔标出节奏、韵脚。 齐读,读出节奏 自主学习思考诗歌音乐美的表现 小组合作,读听评训练。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读听评。 听唱 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学习,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听取并及时补充 展示学习成果 思考、小结知识 听朗读并欣赏画面 听朗读,评价教师读的情感变化 思考 作答 思考 自有分说 各抒己见 学唱《蒹葭》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 《蒹葭》作铺垫。 极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理解“蒹葭”并由“蒹葭”的寓意再次渲染气氛。 检查预习,会读诗中难读字曦、跻、坻、沚等字的读音。 学会节奏、押韵的确定,掌握吟诵诗歌的技巧。 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体会叠词、重章叠句所表现的音乐美 小组互读互评,共同提高。 营造氛围,体验诗歌的音乐美 营造氛围,感受音乐美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构建支架,突破难点 通过小结所学知识,整体感受本诗的意境。 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本诗情感变化的美感 营造氛围体会诗人丰富、复杂、(3)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组织汇报,教师点拨提升(幻灯片出示意象、及其特点作用和表现手法) 3、板书小结: 意境美:凄清、朦胧(托物起兴) 4、听配乐朗读并欣赏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从《蒹葭》中,我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 三、品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1、听老师配乐朗读全诗,听听范读老师是否读出 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教师板书:情感美:怀念、急切、怅惘 五、拓展延伸 1、“伊人”是这样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一直执着追求的,你还能把伊人理解成什么呢? 点拨:事业、理想、亲情、友情、自由、人间仙境…… 2、学生学唱《蒹葭》。 板书设计: 蒹葭 音乐美:节奏、押韵、叠词、重章叠句 意境美:凄清、朦胧 情感美:怀念、急切、怅惘 教学反思: 细腻、跌宕变化的情感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进一步理解伊人的形象 与三千年前的华夏先民产生情感共鸣。 板书设计呈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中难点,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 《蒹葭》一诗场景朦胧,意境含蓄,学生要真正领会,实属不易。教学中我采用各种方法,极力营造氛围,但还是稍显生硬,再加上出于中考复习备考的需要,学生已经学过此篇,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学生再学此篇的热情恐怕已经大打折扣。这些也是《蒹葭》“二度”的教与学的不利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