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实验研究

2020-10-16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3年4月总第64期

体育教育

实验与调查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3.04.019

Sport

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实验研究

吴新炎,李芙蓉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0)

摘 要: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以探讨其对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效果。通过为期12周、6个主题活动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融入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是有效的;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生命质量;体育教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3)04-036-03

基于体育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积极影响,本研究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以探讨其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从而扩展大学生生命质量教育的途径。

自编《教学效果评估表》,围绕课程教学效果在最后一次实验结束后由实验组学生进行评价。初稿问卷形成后,选择5名心理学专家对问卷的内容与生命质量干预效果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根据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了修改和增减,最终确定8个项目作为评价指标。

标和团体辅导目标,又要把体育教学内容和团体辅导内容有机结合。为体现体育教学中团体辅导效果,教学设计是关键。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和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者,在实验实施前需掌握一定辅导技巧、共同制订辅导和执行教学计划。

实验组、对照组在主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场地、考核主内容、考核形式均相同,不同在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辅教学内容即课的准备部分安排的热身活动不同。实验组教学目标除常规体育教学目标外,把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纳入教学目标之列;教学组织和辅教学内容的安排围绕体育教学和团体心理辅导展开,教学组织以4人小组学习为主,穿插多人小组学习和团体学习;辅教学内容体现在围绕主题的热身活动。每次辅导活动从情景导入、合作交往、体验分享和延伸践履4个环节展开,即以融入体育元素兼顾团体辅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从某高校2011级健美操选项课班级中抽取2个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实验组32人,男生12人、女生20人。

1.3 实验设计

采用不等同对照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实验对象基本同质,为确保实验内部效度,严格控制等组性,采用不等同对照组设计进行前测。实验设计为2(实验处理)×2(测试时间)重复实验,实验处理包含“干预”与“不干预”2个水平,测试时间包含“前测”与“后测”2个水平。

1.2 实验材料

选用苗春霞(2010)编制的《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QOLCS-51)》作为测评工具。量表包含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支持和环境5个维度及一个自评条目。本次问卷调查内部一致检验为0.85,各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在0.71~0.81之间;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79,各维度分半信度在0.70~0.79之间。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68~0.82之间,且2次测定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重测信度可接受。

投稿日期:2013-02-27

1.4 实验干预

体育教学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在组织、目标设置、内容安排等方面不同于一般团体心理辅导,既要统筹兼顾体育教学目

表1 组织及辅导步骤设计

体育课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团辅部分情境导入主题深入展开分享与领悟

时间安排20min60min10min

组织形式

团队合作,随机组间合作4人小组合作,组间合作小组合作与组间合作兼顾

团体辅导步骤情景导入-合作交往-体验分享-延

伸践履

基金项目:湖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立项(课题编号:2011B116);湖北理工学院教学立项(课题编号:201115);湖北理工学院

科研处立项(课题编号:11yjr60B)。

作者简介:吴新炎(1979~),讲师,硕士。研究

向:体育教学。

2013年4月总第64期

体育教育

导特征的热身活动为情景导入,以体育课程主教学内容的学习为各主题的展开与深入,以课的结束部分为分享和领悟,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把课堂习得应用到生活学习中,教师主要通过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动态,并根据学生需要提供课外个体辅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贯穿整个辅导过程,详见表1。

实验时间为2012年9月—2012年12

月,从开学第1周开始到第12周结束。活动分为“破冰”“认识自我、悦纳他人”“团队建设”“学会管理、做好规划”“信任与沟通”和“珍惜现在、拥抱未来”6个主题,详见图1。其中,“破冰”以消除同学之间的隔阂、帮助学生乐于交往和

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认知体系;“团队建设”旨在建立具有凝聚、合作、有组织、有士气的团队氛围,通过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的改变;“自我管理、积极规划”旨在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管理时间和做好人生规划并将规划付诸行动。

相互学习为目的;“认识自我、悦纳他人”“信任与沟通”旨在培养学生相互信任,是破冰的延续,旨在让学生对自己和身边促进学生良性竞争,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的同学、师长等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帮助

㔁䎵

㞯㓗䐁㡎

䏓䎋

通渠道、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珍惜现在、拥抱未来”旨在让学生明确健康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身心面向未来的挑战。

啐䈱

䇶㓣㠚

䪸䪸

䇮䇑

1.5 数据采集与分析

干预前,分别对2组学生采用《QOLCS-51》量表对大学生生命质量进行测评,在最后一次教学实验完成分别对两组大学生生命质量以相同量表进行再次测评,并对实验组教学效果进行测验。所有测试数据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

仈㖾㓢㿴

图1 教学内容设计

并用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9䗩䱵9䗩䱵

表2 实验前后自评得分与客观得分比较分析 㓴㓴 傼㓴 分组 傼㓴2 结果与分析 项目 㓴㓴

实验组前实验组后 对照组前对照组后

自评得分 2.1 生命质量总体自评得分与客3.58±0.244.06±0.343.53±0.193.57±0.13

WLPH WLPH

观总得分比较分析总得分3.23±0.234.04±0.143.22±0.193.28±0.17

对照组、实验组总体自评得分和生t12.83**0.4511.51**10.62**

9䗩䱵9㹼䗩䱵命质量客观总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结

注: **P <0.01,*P<0.05,以下同。

㓴㓴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前自评得分和客观得

傼㓴傼㓴分存在差异(t=12.83,P<0.01) ,实验后

表3 两组学生生命质量重复测量差异检验 㓴㓴 不存在差异((t=0.45,P>0.01);对照组

社会支持项目 总生理心理行为环境自评实验前后均存在差异(t=11.51,P<0.01,

WLPH WLPH

t=10.62,P<0.01)。结果表明,实验干预

实验组前3.23±0.233.01±0.493.15±0.283.31±0.283.09±0.483.59±0.483.58±0.24

后,实验组学生对自身生命质量的认识和

对照组前3.22±0.193.11±0.503.06±0.323.23±0.263.15±0.513.55±0.413.53±0.19

评价更理性和客观;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实验组后4.04±0.143.64±0.324.14±0.194.09±0.144.09±0.304.23±0.234.06±0.34

9矢䗩䱵9±0.583.59䗩䱵结合均值水平看,自评得分高于客观得分对照组后3.28±0.173.20±0.313.19±0.293.35±0.313.25±0.393.57±0.13

㓴75.26** 14.93**干预(3.81103.39**20.82**3.04㓴表明学生对自身生命质量的认识过于乐 F )89.82**

75.94**时间(F)284.04**36.49**152.09**傼㓴104.53**27.60**25.20**傼㓴观,需加强对照组学生对自身生命质量的

㓴 51.63**交互( F )177.04**21.49**88.13**㓴56.22**21.27**21.40**认识和评价。

2.2 干预前后学生生命质量重复

WLPH WLPH

表4 时间×干预的简单效应检验

0($685(

䗩䱵

不干预3.180.974.27*3.66 WLPH1.150.201.38

时间

干预㓴

462.12**傼㓴57.97**㓴239.69**159.57**128.44**49.45**32.54**

前测0.320.781.581.180.240.121.79

干预

后测338.14**31.63**238.14**144.83**53.47**61.69**19.33**

测量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前后重复测量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时间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如图2~图8所示。对生命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简单效应检验见表4。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生命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前测结果均不存在差异,后测结果存在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生命质量总得分及生理、行为、社会支持和环境维度得分不存在差

总 生理 心理 行为社会支持环境自评

䇑䇑䇮䇮

2013仈仈

㖾年4月总第64㖾期

㖾㖾㓢㿴㓢㿴㓢㿴㓢㿴䙊䙊

体育教育

9 9

䗩䱵䗩䱵

99

䗩䱵䗩䱵

㓴㓴

㓴 㓴傼㓴傼㓴 傼㓴傼㓴㓴㓴 㓴㓴

WWLPHLPH

WWLPHLPH

图2 总得分

䗩䱵 9

99

䗩䱵䗩䱵

㓴 㓴

㓴㓴傼㓴傼㓴 傼㓴㓴㓴 㓴 㓴

WWLPHLPH

WWLPHLPH

图4 心理

9矢

䗩䱵

9矢

䗩䱵

㓴 㓴 㓴㓴傼㓴傼㓴 傼㓴 傼㓴㓴㓴 㓴 㓴

WWLPHLPH

图6WW 社会支持LPHLPH 0(0($685($685( 䗩䱵 䗩䱵

0(0($685($685( 㓴

䗩䱵䗩䱵

㓴㓴傼㓴傼㓴 傼㓴 傼㓴㓴㓴 㓴 㓴

WWLPHLPH

图WWLPHLPH8 自评

异,心理维度得分实验前后存在差异F=4.27,P<0.05),实验组实验前后生命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P值均小于0.01)。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属于同质群体;实验干预对实验组学生生命质量的干预是有效的;对照组在心理维度前测和后测成绩存在差异,体现了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2.3 实验组自评教学效果

调查可知,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安排和效果持肯定态度,但在技术运用、时间安排和目标达成方面有3.12%的学生比较不满意,而9.37%的学生对内容设置评价一般。由此可见,在内容设置、时间安排上需要改进的空间较大,而辅导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3 讨 论

生命质量问卷总得分反应的是学生

99

䗩䱵䗩䱵

99

䗩䱵䗩䱵

㓴㓴

㓴㓴傼㓴傼㓴 傼㓴傼㓴㓴㓴 㓴㓴

WWLPHLPH

WWLPHLPH

99㹼㹼图3 生理

䗩䱵䗩䱵

9䗩䱵 䗩䱵

9㹼㹼

㓴 㓴傼㓴 傼㓴㓴㓴 㓴 㓴

WLPH

WWLPHLPH

图5 行为

99䗩䱵䗩䱵

9

䗩䱵

㓴㓴傼㓴傼㓴 傼㓴傼㓴㓴㓴 㓴㓴

WLPH

图WWLPHLPH7 环境

对自身生命质量的客观评价,而自评条目

侧重于学生对自身生命质量的感性认识,属主观评价。自评高于客观评价,一方面,体现出大学生尽管生命质量存在问题,但对学习、生活还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只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对自身生命质量认识的不足,缺乏自我改进的意识。从实验结果看,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团体辅导营造的“体验、信任、鼓励、交流”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优点、接纳自身缺点,能客观地做出自我评价;在团队中获得的积极体验、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对照组实验前后生命质量总得分和生理、行为、社会支持和环境维度得分不存在差异,心理维度得分后测得分明显高于前测得分,显示出体育活动具有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但从生理维度得分可以看出,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源于学生并未从行为上进行真正的改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其生命质量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需增强学生的正性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体育教学后,学生生命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在于以发展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学生

Sport

的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注重生活知识和能力的充实和正向行为的建立。将团体辅导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后,授课方式由“讲授式”变为“对话式”,信息传递由单一变为多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沟通与交流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由单一变为多元,同虚

拟情景比起来,以体育教学活动为中心制订的各种团体辅导情景,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情景,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生活、探讨问题,从而获得的领悟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易迁移至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上下级转向平等,因此营造出轻松、平等、和谐的团队氛围促进了学生的知、

情、行的统一。

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在内容的安排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目标的设置上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多向沟通与交流,赢得了彼此的信任和相互的支持。但团体辅导由于受到体育教学时间和学时的限制,在时间的安排上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感叹“意犹未尽”,尽管课外延伸通过网络资源加强了多向对话,但在虚拟的空间里,并不能充分施展辅导技术,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增加辅导的时间和每周辅导的次数。

4 结 论

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是有效的。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芙蓉,吴新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J].运动,2012(10):125-127.[2]舒剑萍,毛宗福等.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25-1127.

[3]吴永慧,刘志红,李辉.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88-92.[4]李芙蓉,吴新炎.团体心理辅导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6):89-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