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汇编(2011.1—2006.1)

2024-03-21 来源:意榕旅游网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汇编(2011.1—2006.1)

一、2011年1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能够作为环境法律保护对象的是( ) A.太阳 B.阳光 C.生物圈 D.自然环境

2.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 ) 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组成 C.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是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 )

A.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B.保护自然资源 C.保护生态环境 D.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最早使用“公害”一词的是日本在1896年颁布的( )

A.《河流与港口法》 B.《矿业法》 C.《制碱业管理法》 D.《河川法》

5.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 ) A.一定要努力满足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B.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C.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D.应当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6.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 ) A.保护自然资源 B.防治环境污染

C.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D.体现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

7.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不少国家总结了治理阶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变了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采取了( )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B.“边污染,边治理”措施 C.“限制污染,及时治理”措施 D.“浓度控制,净化处理”措施 8.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 ) A.村镇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C.综合利用规划 D.详细规划 9.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 ) A.单项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B.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C.规划和建设项目 D.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

10.在我国,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三种方式,除法定取得外,还有( ) A.天然孳息和开发利用取得 B.继受取得和天然孳息 C.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 D.自然添附和开发利用取得 11.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 )

A.ISO14000系列标准 B.ISO9000系列标准 C.GB14000系列标准 D.GB9000系列标准 12.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 ) A.种类 B.浓度 C.排放源的高度 D.来源

13.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中,除污染种类繁杂和污染扩散范围大之外,还有( )

1

A.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 B.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C.污染危害难以控制 D.污染危害对人类影响不大

14.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 )

A.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B.海水的污染防治 C.雪山、冰川的污染防治 D.管道水体的污染防治 15.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该机关是( ) A.环境保护行政机关 B.民政部门 C.建筑行政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6.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该法所要管制的固体废物采取了概括性规定,该法主要防治三类固体废物,即工业同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以及( ) A.半固态废物 B.一般废物 C.危险废物 D.矿业固体废物

17.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卸、存放中符合安全规定的是( ) A.某工厂未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上安装必要的防爆、泄压设施 B.装卸工人在搬运危险化学品时随意拖拉、猛烈撞击、抛掷 C.为确保安全,某港口修建了危险化学品专用码头和仓库

D.库房工作人员对大量危险化学品未进行检查和登记,即运入存放

18.下列关于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中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是( ) A.某农药经营者未经法定机构检验,继续销售超过质量保证期的农药 B.某农场在其种植的蔬菜上大量喷施剧毒农药

C.马某购买了一种农药,因看不懂说明书,请店员解说使用方法,却无人理睬 D.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19.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 )

A.物质和能量 B.物质 C.生物和矿物质 D.能量

20.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三类,即( ) A.农村用地、城市用地和未利用地 B.农用地、非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C.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D.耕地、非耕地和城市用地

21.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是( ) A.30度以上 B.25度以上 C.20度以上 D.15度以上

22.渔业资源主要有六大类,除鱼类、虾蟹类、贝类之外,还有( )

A.海藻类、淡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B.海藻类、海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C.海藻类、可食用水生动植物类和其他类 D.海草类、海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23.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草案达成,在同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字,该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

A.京都 B.斯德哥尔摩 C.里约热内卢 D.柏林

24.目前,对于南极的国际法律管制体制主要是1959年的( ) A.《养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 B.《南极条约》 C.《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 D.《管制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的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组成生态系统的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之外,还有( ) A.绿色植物及单细胞藻类 B.所有动物

C.分解者 D.无生命物质 E.有生命物质 26.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部分有( )

2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D.环境标准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7.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包括( ) A.“环境公共财产”论 B.“公共信托”论

C.“公民财产权”论 D.公民“环境权”论 E.“环境国有财产”论 28.根据《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环境标准分为(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E.环境基础标准 29.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 B.领海及毗连区 C.我国渔民在公海上的传统捕鱼区 D.专属经济区 E.大陆架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30.我国《草原法》中所称的草原包括( ) A.草山 B.撂荒后的耕地

C.高寒荒原 D.戈壁滩 E.草地

31.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包括的要素有( ) A.条例 B.框架条约

C.议定书 D.附件 E.通知

32.下列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一般原则的有( ) A.国家主权至上原则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C.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D.谨慎原则 E.污染者负担原则

二、2010年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 ) A.环境的形成 B.环境的要素 C.环境的功能 D.环境的范围

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 ) A.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B.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 C.排污方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D.由排污方平等负担赔偿责任

3.依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被称为( )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无害化

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 A.相生相克律 B.协调稳定律 C.时空有宜律 D.负载定额律 5.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 )

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 B.同时设立协调机构与部一级的专门机构 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 D.几种机构同时并设

6.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所规定的最重要、基本的环境政策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

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 D.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7.依照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协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机构是( )

A.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 B.环境保护部

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D.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办公室

3

8.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补偿费的是( )

A.水资源费 B.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C.森林植被恢复费 D.耕地闲置费

9.某国际组织于1974年提出了被各成员国共同接受的“环境污染”的定义,该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B.欧洲共同体 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 )

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 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 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属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是( ) A.海上潮汐电站 B.修船厂 C.岸边油库 D.滨海火电站

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 )

A.三级保护区 B.缓冲区 C.准保护区 D.储备区

13.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 ) A.抢修作业 B.抢险作业 C.生产工艺必需的连续作业 D.住宅装修作业 14.以是否跨越国境为标准,固体废物转移行为可以分为( ) A.进口转移和出口转移 B.境内转移、过境转移和越境转移 C.贸易转移和非贸易转移 D.协议转移、互惠转移和项目转移

15.依照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外围地区应当划定( ) A.规划限制区 B.核设施退役区 C.核事故场内应急区 D.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区 16.下列自然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石油资源 C.水资源 D.生物资源 17.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 )

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 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 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 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

18.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 )

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

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 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 19.下列关于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 B.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海洋作业捕捞许可证 C.捕捞许可证可以买卖或者出租

D.捕捞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或者变造

20.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 ) A.国家一级保护的 B.国家二级保护的

C.非国家重点保护的 D.《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

2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 A.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 B.核心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区 C.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D.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 22.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B.世贸组织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D.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 23.《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 )

A.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 B.公约附件一和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

4

C.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 D.公约附件二和非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

24.在生物安全领域,以处理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为核心的国际条约是( )

A.《京都议定书》 B.《伦敦议定书》 C.《卡塔赫纳议定书》 D.《蒙特利尔议定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下列关于环境基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反映了环境立法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趋势 B.环境基本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环境基本法的出现反映了各国从单项环境要素的保护和单项治理向全面环境管理及综合防治方向的发展

D.环境基本法的出现是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

E.一般来说,单行环境保护法规是在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6.下列许可证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许可证的是( )

A.木材运输证 B.养殖使用证 C.捕捞许可证 D.草原使用证 E.采矿许可证 27.下列关于环境信息公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环保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 B.被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应当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C.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可以对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 D.在环评审批阶段环保部门应当公告已受理的环评文件简要信息与审批结果 E.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8.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 ) A.工业园区 B.医疗区 C.文教科研区 D.机关办公区 E.居民生活区 29.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包括( ) A.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B.专门处置原则

C.全过程管理原则 D.就地处理原则 E.分类管理原则 30.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包括( ) A.耕地占用补偿 B.耕地总量不减少

C.基本农田保护 D.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剑 E.鼓励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31.依照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的规定,转让探矿权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 A.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1年 B.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C.探矿权属无争议 D.已缴纳探矿权使用费与探矿权价款 E.已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32.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包括(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司法判例和公法家学说 E.“软法”

三、2010年1月份: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

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 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

A.污染防治法 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 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 )

5

(一)A.1969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89年

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 )

A.“协调稳定”律 B.“能流物复”律 C.“负载定额”律 D.“时空有宜”律 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 )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 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

A.立法指导原则 B.基本原则 C.基本制度 D.主要任务

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是(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长、市长、区长 8.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是( )

A.国土规划法 B.城乡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土整治法 9.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 )

A.政府 B.公众 C.社会团体 D.企业 10.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 )

A.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D.自然资源调查制度

11.我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 D.《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2.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和因素有( )

A.废气 B.废渣 C.恶臭气体 D.爆炸物 13.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的单位是( ) A.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B.受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已经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 C.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4.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排放标准的适用方面( ) A.或者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B.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执行行业标准

C.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同时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统一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5.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污染源是( ) A.机动车 B.飞机 C.船舶 D.工厂

16.用水单位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时,应该缴纳( ) A.水费 B.水资源费 C.生态补偿费 D.水利建设费 17.我国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是( )

A.由环境与资源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B.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 C.政府和单一部门主管 D.政府集中管理 18.我国下列法律中,鲜明地体现生态优先原则的法律是( )

A.《退耕还林条例》 B.《环境保护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森林法》

6

19.2000年1月29日,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订立的议定书是( )

A.京都议定书 B.卡塔赫纳议定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巴黎公约

20.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负责进行补偿的部门是( )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B.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 D.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2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 ) A.任何人 B.社会团体 C.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D.检察机关

2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23.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B.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C.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 D.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24.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向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应当获得( )

A.紧急许可证 B.普通许可证 C.特别许可证 D.特殊许可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包括( )

A.高寒草原 B.草山 C.草地 D.荒漠草原 E.草甸草原 26.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 ) A.预防和预警机制 B.应急响应机制

C.后期处置机制 D.事先知情同意机制 E.逐级上报机制

27.《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承担责任的方式有( ) A.排除危害 B.恢复原状

C.赔礼道歉 D.处以罚款 E.赔偿损失

28.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现分区保护,具体分为( ) A.无人区 B.教学实习区

C.核心区 D.缓冲区 E.实验区

29.下列在国际环境法中属于“软法”的文件是( ) A.《斯德哥尔摩宣言》 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内罗毕宣言》 D.《蒙特利尔议定书》 E.《里约宣言》

30.就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而言,经济学家提出,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有 ( )

A.签订协议方法 B.直接管制方法

C.经济刺激方法 D.停业整顿方法 E.处以罚金的方法

3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有( ) A.调查公众意见 B.咨询专家意见

C.座谈会 D.论证会 E.听证会

3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指的固体废物包括( )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生活垃圾

C.有关危险废物 D.陨石 E.放射性物质

7

四、2009年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文件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C.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D.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

A.“物物相关”律 B.“时空有益”律 C.“协调稳定”律 D.“负载定额”律 3.在我国现行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C.《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4.由我国首创的防止新污染产生的法律制度是( )

A.“三同时”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5.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排污者可以申请减缴或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 ) A.被评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 B.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

C.遇有不可抗力和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 D.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6.从狭义上讲,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税是指( )

A.矿产资源税 B.土地使用税 C.林特产品税 D.水产品税

7.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

A.浓度控制制度 B.总量控制制度 C.源头控制制度 D.末端控制制度

8.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 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 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 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9.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制度的是(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原则是( ) A.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B.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 C.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D.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

12.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 )

A.对地方水行政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B.对地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C.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D.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 ) A.20分贝 B.15分贝 C.10分贝 D.5分贝

14.依照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 ( )

A.90天 B.180天 C.一年 D.两年

8

15.依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于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外围地区,应当划定( ) A.特别保护区 B.特别限制区 C.规划限制区 D.规划保护区

16.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审批机关是( ) A.国务院 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7.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水资源规划分为( ) A.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专业规划 B.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区域专业规划 C.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 D.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18.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国家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制度是( )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B.森林生态补偿费 C.森林植被恢复费 D.林业基金 19.依照我国《渔业法》的规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 A.以捕捞为主 B.以养殖为主 C.以加工为主 D.以扶持为主 20.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依据是( )

A.开采的矿产资源种类 B.开采的矿产资源数量 C.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D.矿产品的销售收入

21.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依法转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使用权的限制条件是( ) A.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 B.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C.不得将其作价入股

D.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2.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的机构是( ) A.国务院林业部门 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国务院农业部门 D.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23.标志着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基本建成的国际法文件是( )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B.《伦敦倾倒公约》

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D.《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24.“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 )

A.谨慎原则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 D.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国外学者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所提出的主要理论根据有( ) A.“天赋人权”论 B.“环境权”论

C.“环境要素先占”论 D.“环境公共财产”论 E.“公共信托”论 26.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 )

A.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天然孳息 D.时效取得 E.开发利用取得 27.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包括( ) A.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B.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C.非法猎捕和狩猎罪 D.非法占用耕地罪 E.破坏矿产资源罪 28.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将海洋倾倒许可证分为( )

A.普通许可证 B.特别许可证 C.临时许可证 D.紧急许可证 E.指定许可证 29.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 )

9

A.农业活动 B.社会生活 C.工业生产 D.建筑施工 E.交通运输 30.我国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制度包括( )

A.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出口许可制度 B.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C.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D.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 E.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监视制度

3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区包括( ) A.核心区 B.过渡区 C.缓冲区 D.实验区 E.外围区 32.《南极条约》的宗旨是( ) A.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B.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

C.各国有权在南极自由地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并增进相互间的国际合作 D.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制度

E.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有序开发机制

五、2009年1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 ) A.生物环境 B.生活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 A.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 B.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 C.盗伐林木罪 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3.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 A.人文环境的破坏 B.自然环境的破坏 C.大气质量水平的降低 D.水体污染 4.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 )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 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

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 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 )

A.以人类为中心 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C.以环境为中心 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是( ) A.《里约宣言》 B.《21世纪议程》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斯德哥尔摩宣言》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 )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 B.以人为本 C.切实保护环境 D.公众参与

8.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验收 C.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建设 D.同时投资、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9.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刺激措施有财政援助、税收和( ) A.征收排污费 B.低息贷款 C.征收超额排污费 D.政府拨款

10

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 ) A.自然添附 B.继受取得 C.原始取得 D.传来取得

11.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 )

A.排污费 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 C.自然资源承包费 D.自然资源税 12.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13.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有关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是( ) A.押运员让朋友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舱里搭乘

B.小王向某化工专营店一次购买50克的危险化学物品 C.某五金仓库拒绝保管危险化学物品

D.因科研急需,小李将极少量危险化学品试剂快件托运给小王

14.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其中可得利益是指( ) A.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 B.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 C.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 D.购买鱼苗的费用 15.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来看,“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

A.导致水资源枯竭的现象 B.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的现象 C.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D.导致海洋污染的现象

16.土地资源的特征有固定性、整体性、生产性、有限性和( ) A.价值性 B.不可再生性 C.自然性 D.不可替代性 17.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包括( ) A.淡水和海水 B.地表水和地下水

C.饮用水和非饮用水 D.生活用水和其他用途的水

18.我国《森林法》规定的林业建设方针为: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 ) A.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B.封山育林,永续利用 C.采育结合,以育为主 D.封山育林,有序利用

19.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租的形式租赁给乙企业使用50年。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的归属是( ) A.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B.乙企业拥有5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只能归国家所有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它具有( )

A.可开采性质 B.属于国家所有的法律属性 C.利用价值 D.天然属性 21.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 ) A.《内罗毕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 C.《人类环境宣言》 D.《禁止核试验条约》 2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环评文件报送审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 )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23.国际上关于实现和维持核设施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是( ) A.《核安全公约》 B.《禁止核试验条约》

11

C.《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 D.《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

24.目前,对于南极的国际法律管制体制主要是1959年的( ) A.《养护南极海豹公约》 B.《管制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的公约》 C.《关于养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 D.《南极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等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的行为有( )

A.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设备,或者采用禁止采用的工艺的 B.对违法未进行机动车船排气污染检测的或在被检测时弄虚作假的

C.拒报或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D.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E.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等物料的

26.下列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全球性的大气污染是( ) A.臭氧层的破坏 B.气候变异 C.温室效应 D.酸雨 E.热带雨林的减少

27.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要尊重和体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该规律除“物物相关”律之外,还包括( ) A.“相生相克”律 B.“能流物复”律 C.“负载定额”律 D.“协调稳定”律 E.“时空有宜”律 28.国家对环境进行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E.科学性原则

29.产生环境噪声的振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划分,可分为( )

A.工业噪声 B.交通噪声 C.机械性噪声 D.空气动力性噪声 E.电磁性噪声 30.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有( ) A.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 B.遵循经济规律原则

C.全过程管理原则 D.兼顾社会效益原则 E.分类管理原则

3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只要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都要( )

A.实行限期治理 B.单处罚款 C.并处罚款 D.征收排污费 E.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 32.国际环境法的渊源有(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国内立法 D.“软法” E.一般法律原则

六、2008年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 ) A.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C.乡村环境和城镇环境 D.区域环境和全球环境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

12

A.“协调稳定”律 B.“负载定额”律 C.“时空有益”律 D.“物物相关”律

3.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4.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国务院环保部门是( )

A.环境保护委员会 B.环境保护部 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国家环境保护局 5.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 ) A.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B.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C.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D.污染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6.依照我国《清沽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 )

A.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公布 B.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贸部门公布 C.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监部门公布 D.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

7.我国《森林法》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这一规定中,“费用”的性质属于( )

A.开发使用费 B.生态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D.惩罚性收费

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请求环保部门处理。此处“处理”的性质是( )

A.行政指导 B.行政处分 C.行政调解 D.行政裁决

9.从预防的角度看,国家实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 A.环境立法 B.环境行政 C.环境司法 D.环境教育

10.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 ) A.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B.可以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C.实行征收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的“双收费”制度 D.对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11.可以对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标准的地方国家机关是(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2.关于“域外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情形是( ) A.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有害废弃物运输至公海海域倾倒的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 C.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有害废弃物运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污染的

13.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 ) A.工业集中区 B.商业中心区 C.文教科研区 D.乡村生活区 14.下列情形中,适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 ) A.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 B.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 C.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D.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

15.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规定,新化学物质登记证持有人应当自每次实际生产、进口或者将新化学物质转移到使用者之日起5日内,将新化学物质生产、进口及流向情况备案表提交生产者或者进口者所在地( )

A.省级经贸部门 B.县级经贸部门 C.省级环保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16.我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 )

13

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B.农用地、工业用地和未利用地 C.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 D.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17.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 A.环保部门 B.农业部门 C.水行政部门 D.林业部门

18.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 A.工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C.航道运输用水的需要 D.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19.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0.依照《草原法》的规定,对国家所有的草原,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机关是( ) A.国务院 B.环保部门 C.国土资源部门 D.农业部门

21.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是( ) A.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野生动物 B.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

C.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 D.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22.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进入的区域是(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23.在国际环境法实施的经济刺激手段中,“泡泡制”主要表现为( ) A.金融保险 B.生态标志 C.财政补贴 D.弹性许可证 24.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性文件是( ) A.《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C.《关于持久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D.《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是( ) A.法律手段的综合性 B.法律规范的技术性

C.法的本质的阶级性 D.法的职能的社会性 E.保护利益的共同性 26.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 )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D.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E.环境标准 27.依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务院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是( )

A.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 B.涉及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C.国务院审批的建设项目 D.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E.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项目 28.《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 A.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B.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C.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D.危险化学品污染事件 E.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 29.为防止固体废物的非法转移,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 ) A.禁止中国境内的固体废物出境倾倒、堆放或处置 B.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或处置 C.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固体废物 D.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E.禁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危险废物 30.我国《森林法》把林权分为( )

14

A.国家林权 B.集体林权 C.机关团体林权 D.企业法人林权 E.公民个人林权 31.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是( )

A.自然景物集中,环境优美的区域 B.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C.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区域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遗迹 E.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32.被称为“确立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的国际环境法辅助性渊源包括(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司法判例 E.公法家学说

七、2008年1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 D.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问题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3.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日期是( )

A.1979年10月 B.1989年5月 C.1989年12月 D.1990年1月

4.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叫做( )

A.柯斯定理 B.政策失灵 C.市场失灵 D.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 5.负责制定和发布国家环境标准的机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D.国家质量监督局 6.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审批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的期限是( )

A.15日内 B.30日内 C.60日内 D.90日内

7.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主体是( )

A.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B.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个体工商户

C.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D.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8.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 )

A.限期淘汰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环境许可证制度 9.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

A.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基准 10.《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 A.10日 B.15日 C.30日 D.45日 11.《环境保护法》第45条规定,环保监管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 )

A.行政处罚 B.罚款处罚 C.行政处分 D.追究刑事责任

12.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当地人民政府

15

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 )

A.应急措施 B.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 C.强制性措施 D.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

13.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海洋生态的需要,选划、建立( )

A.海洋自然保护区 B.海滨风景游览区 C.重点污染控制区 D.海洋特别保护区 14.《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超标准排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制定规划,( ) A.限期治理 B.将治理规划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C.进行治理 D.进行治理,并将治理规划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15.衡量区域环境是否受到环境噪声污染的客观判断标准是( )

A.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声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噪声方法标准 D.环境噪声基准

16.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进口者对海关将其所进口的货物纳入固体废物管理范围不服的,可以( )

A.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B.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依法申请行政调解

17.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发生变更的,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或者采取措施保证该设施、场所安全运行应( )

A.由变更前的当事人负责 B.由变更后的单位负责

C.由有关人民政府承担 D.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承担处置费用

18.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水、跑肥、跑土,使土层逐步变薄变瘠的现象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渍化 D.土地潜育化 19.与其它种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比,具有最高效力的是( ) A.城市总体规划 B.村庄、集镇规划 C.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京都议定书》中适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履约机制是( ) A.联合履约机制 B.排放贸易 C.清洁发展机制 D.环境影响评价

21.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基金是( )

A.林业基金 B.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C.森林植被恢复费 D.育林费

22.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在不与国家指定的统一收购矿产品规定相违背的条件下,有自行销售矿产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 )

A.探矿权 B.使用权 C.采矿权 D.所有权

23.强调保持特定地域的原貌,严禁人为干扰和破坏的特殊区域是( ) A.风景名胜区 B.森林公园 C.自然保护区 D.文化遗迹地 24.通过《21世纪议程》的会议是( )

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内罗毕会议 C.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 D.约翰内斯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包括( )

A.司法审查之诉 B.请求履行职责之诉

C.请求行政侵权赔偿之诉 D.不作为之诉 E.侵权行为之诉

26.我国1997年修改的新《刑法》设立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包括( )

16

A.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B.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C.非法猎捕和狩猎罪 D.非法占用耕地罪 E.破坏矿产资源罪 27.防止海岸工程污染海洋环境的主要内容有( )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B.岸滩废弃物管理

C.防止海洋污染 D.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E.海滩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28.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包括( ) A.不可抗力 B.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

C.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D.紧急避险 E.正当防卫 29.对于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法律规定的治理措施有( ) A.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B.保护和改善植被

C.鼓励和支持农民治理 D.明确治理责任 E.加强林业管理

30.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地区是( )

A.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 B.天然草地 C.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D.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 E.高寒草原 3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几类特殊的海洋资源做出了特殊规定,包括( ) A.迁徙性海洋生物 B.海洋珊瑚 C.产卵而流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 D.海洋哺乳动物 E.深海石油

32.国际环境法中“共同的责任”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 A.各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改善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 B.各国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其管辖范围内和控制下的活动对其他国家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

C.各国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D.各国在环境保护义务的承担上应当是有所区别的 E.各国应当在环境保护方面相互支持和援助

八、2007年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制定于( )

A.1979年 B.1983年 C.1989年 D.1999年

3.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有额”律 C.“相生相克”律 D.“协调稳定”律 4.《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加以表示。其中预警级别最高的是( )

A.蓝色 B.红色 C.黄色 D.橙色

5.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主要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也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物质关系 C.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17

D.它是受自然因素制约的思想社会关系

6.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地方司法机关 7.首次确立了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是( ) A.《环境保护法》 B.《环境影响评价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行政许可法》 8.根据我国《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 ) A.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9.从理论上讲,对污染物排放实行防治的直接方法是( ) A.对污染源实行行政管理 B.实施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 C.运用经济和市场的方法 D.对产业合理规划布局

10.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 ) A.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 B.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缴纳排污费

C.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D.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11.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 )

A.可以建设永久性固定的噪声发生源装置 B.可以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有关的项目 C.可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 D.可以建设高压线铁塔等产生电磁辐射的装置 12.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 ) A.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限期治理 B.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限期治理

C.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停业或者关闭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停业或者关闭 1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 )

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 C.防治煤烟型污染 D.防治臭氧层破坏 14.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当量化

15.依照我国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法规的规定,为日常生活需要,可以直接向经营企业购买零星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一般不超过( )

A.一千克或一千毫升 B.八百克或八百毫升 C.五百克或五百毫升 D.三百克或三百毫升 16.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法律规定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措施的部门是( )

A.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17.土地复垦的责任原则是( )

A.谁收益,谁复垦 B.谁破坏,谁复垦 C.谁占有,谁复垦 D.谁使用,谁复垦 18.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是( )

A.经济优先 B.社会优先 C.技术优先 D.生态优先 19.野生动物按保护程度可分为( ) A.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B.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8

C.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D.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水土流失的民事侵权责任实行( )

A.过错责任制 B.过错推定责任制 C.无过错责任制 D.公平责任制 21.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所有权属于( )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 D.国家所有、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

22.国际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与赔偿的案例是( )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B.墨西哥金枪鱼案 C.加拿大金枪鱼案 D.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23.在国际环境法中,被称为“谨慎原则宣言”的是( )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B.《人类环境宣言》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24.迄今为止,国家环境条约体系中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内容最丰富的条约体系是( ) A.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 B.大气环境保护条约体系 C.生物多样性保护条约体系 D.水资源保护条约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包括( )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D.环境标准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6.下列情形中,不需要缴纳排污费的是( ) 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

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 C.排污者因超标排污已经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的 D.达标排放水污染物的 E.达标排放噪声的

27.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 A.法定取得 B.开发利用取得

C.强制取得 D.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取得 E.确认取得 28.海洋污染限期治理的适用条件包括( )

A.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完成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的 B.未缴纳排污费的

C.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D.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E.造成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损害的 29.《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 ) A.医院 B.学校 C.机关 D.科研单位 E.住宅

30.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的活动有( )

A.在禁渔区捕捞 B.使用禁用的渔具

C.在禁渔期捕捞 D.捕捞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 E.使用禁用的捕捞方法 31.我国对文化遗迹地的保护手段包括( ) A.作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加以保护 B.划为单独的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加以特别保护 C.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D.作为普通区域的组成部分采取特别措施加以保护 E.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19

32.以下关于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国际环境合作原则要求所有国家承担相同的国际环境保护义务 B.国际环境合作是保障所有国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重要途径 C.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D.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有权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E.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九、2007年1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 “米糠油”事件发生在现代环境法的( )

A.产生阶段 B.发展阶段 C.萌芽阶段 D.完备阶段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法律所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能流物复”律 D.“负载定额”律 3.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 )

A.实现环境质量标准 B.保护人群健康 C.使生态良性循环 D.达到环境基准 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控制和防治泥状废弃物质污染的法律是( ) A.《水污染防治法》 B.《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C.《海洋环境保护法》 D.《矿产资源法》

5.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的时候, ( )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A.环境与资源管理 B.污染防治 C.总量控制 D.资源保护 6.作为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立法依据的是( ) 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法 D.宪法

7.根据法律规定,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行为,体现了(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负载定额”律 D.“协调稳定”律 8.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D.排污许可制度 9.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

A.开发许可证 B.排污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生产销售许可证 10.目前我国针对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开采采用的收费方式是( ) A.生态税 B.开发税 C.自然资源税 D.排污费 11.确定某地区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方法标准 D.环保基础标准 12.《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 A.10天 B.15天 C.30天 D.45天

13.下列物质中,导致地球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有( )

A.用于制冷的氟氯烃类物质 B.二氧化碳气体 C.二氧化硫 D.甲烷 14.《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境外的废弃物( ) A.不得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不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输

C.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20

D.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紧急许可证

15.国务院发布的,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所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 )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6.下列不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噪声危害的是( ) A.社会生活噪声危害 B.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的噪声危害 C.航空噪声危害 D.建筑施工噪声危害

17.《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地是( ) A.45度以上 B.小于25度 C.25度以上 D.5度以上

18.《森林法》规定,对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树木的株数是( ) A.盗伐株数1倍以上 B.盗伐株数3倍以下 C.盗伐株数5倍 D.盗伐株数10倍 19.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体制,实行( ) A.分部门和分级管理体制 B.分级管理体制 C.分部门管理的体制 D.统一管理体制

20.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内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1982年召开的内罗毕人类环境特别会议 C.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D.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主要的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包括( )

A.《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 B.《世界遗产公约》

C.《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D.《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养护公约》 E.《生物多样性公约》

22.我国特殊区域环境保护的立法主要有( ) A.关于自然保护区立法 B.野生动物保护区立法

C.风景名胜区立法 D.对外开放地区立法 E.文化遗迹地保护立法 23.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将矿产资源分为( )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燃料矿产 D.非金属矿产 E.水气矿产 24.我国《渔业法》关于渔业养殖和捕捞作业的规定主要有( ) A.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B.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C.实行捕捞禁、限措施 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 25.我国法律对林权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 A.确认权属 B.返还非法占有

C.排除妨碍 D.赔偿损失 E.土地承包 26.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有( )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B.非法占用耕地罪

C.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D.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所有权罪 E.非法弃荒罪 27.目前法律控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 ) A.化学危险物品 B.农药

C.放射性物质 D.核材料 E.危险废物 28.环境行政处罚的处罚机关有( )

A.环保行政主管机关 B.工商行政主管机关 C.依法对环保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政机关 D.税收行政主管机关 E.文化行政主管机关

29.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经济刺激制度普遍采用的形式有( )

21

A.财政援助 B.罚款 C.税收 D.低息贷款 E.收费 3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 )

A.综合性 B.技术性 C.社会性 D.共同性 E.普遍性

十、2006年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 )

A.它是人类共同财产 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 C.它可以作为民法的保护对象 D.它的价值无法计量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活动中产生的( ) A.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B.人类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C.既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我国首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 B.1972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4.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A.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 B.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制定的 C.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依据 D.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

5.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 )

A.半小时内 B.1小时内 C.2小时内 D.3小时内 6.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 )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7.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 )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8.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 )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9.与其他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 )

A.范围广泛性 B.科学不确定性 C.事后反应性 D.手段多样性

10.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必须经(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C.国务院备案 D.国务院批准

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经我国管辖的内水和领海以外的其他海域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事先取得(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 B.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 C.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 D.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

1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重点水污染总量控制区域内的企业排污超过排放总量控制

22

指标的,应当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 )

A.排污许可证 B.特殊排污许可证 C.普通排污许可证 D.临时排污许可证

13.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的噪声数值为( )

A.昼间50dB,夜间40dB B.昼间55dB,夜间45dB C.昼间60dB,夜间50dB D.昼间65dB,夜间55dB

14.依照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决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的机关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5.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立法所要控制的对象是( ) A.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 B.天然放射源及其物质

C.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以及从事放射性活动的人为活动 D.从事放射性等人为活动 16.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已经办理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 )

A.由原来耕种该地的集体或个人恢复耕种 B.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C.经过原审批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D.按照时间长短处以罚款

17.依照我国《水法》规定,我国的水资源所有权属于( ) A.国家所有 B.个人所有

C.水资源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所有 D.水资源所在地的村集体所有

18.依照我国《森林法》规定,依法转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使用权的限制条件是( ) A.不得将其作价入股 B.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 C.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D.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19.依照我国《草原法》的规定,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 ) A.草原建设使用费 B.草原植被恢复费 C.草原占用补偿费 D.草原开垦改善费

20.依照我国《渔业法》规定,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在禁渔区、禁渔期捕捞,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或者捕捞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必须经( )

A.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D.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1.对违反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开采矿产资源给予的罚款,我国采用( ) A.比例罚款制 B.定额罚款制 C.惩罚性罚款制 D.比例加惩罚性罚款制 22.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发放狩猎证许可猎捕的野生动物特指( ) A.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B.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C.《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野生动物 D.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3.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形成的阶段是( ) A.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时期

B.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时期 C.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时期 D.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

24.国际社会为贯彻执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制定的议定书是( ) A.京都议定书 B.卡塔赫纳议定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赫尔辛基议定书

23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在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其主要的特征有( )

A.在宪法中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B.环境立法的数量迅速增多

C.环境法调整对象和范围更加广泛 D.制定了大量环境法典 E.强调了风险预防原则 26.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法律手段包括( )

A.直接对污染物排放量作出限制性规定 B.对开发、利用资源及其排污行为实行全程管制 C.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D.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E.采用税收、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环境标志等经济刺激措施 27.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

A.授予取得 B.转让取得 C.开发利用取得 D.法定取得 E.确认取得

2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防止陆源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措施是防止( )

A.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向海域排放 B.在海岸滩涂设置废弃物堆放场或处理场污染海洋 C.沿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污染海洋 D.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进入海洋环境 E.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29.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实行的“三化”原则是( ) A.再生化 B.无害化 C.减量化 D.资源化 E.有效化 30.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 )

A.资源税 B.资源使用税 C.资源补偿费 D.资源利用费 E.资源管理费 31.我国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规定的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措施包括( ) A.明确管理体制,设立管理机构

B.禁止侵占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和进行破坏景观的建设 C.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动植物

D.在风景名胜区开展旅游活动,不得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破坏 E.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省级和国家级两大类

32.1945年以前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环境纠纷案例有( ) A.美国加工鲱鱼案 B.加拿大金枪鱼案

C.墨西哥金枪鱼案 D.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E.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十一、2006年1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l.环境法所说的“环境”是指( )

A.人类环境 B.生境 C.人工环境 D.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

2.当社会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等不一致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经济规律 B.自然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 D.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

3.我国第一次把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规定为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4.在环境法中规定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依据的主要生态学规律是( )

A.“负载定额”律 B.“能流物复”律 C.“相生相克”律 D.“协调稳定”律

24

5.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很多国家的环境管理采取了( ) A.“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 B.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

C.综合防治的政策 D.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

6.“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和当代人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提出这句话的文件是( ) 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B.《东京宣言》 C.《里约热内卢宣言》 D.《北京宣言》 7.《城市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地城市、l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由( )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B.国务院备案

C.省、自治区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D.报国务院审查同意

8.2003年7月I日起施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的期限是( ) A.7天内 B.10天内 C.15天内 D.20天内 9.水资源费属于( )

A.开发使用费 B.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D.惩罚性收费 10.判断排污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 )

A.环保基础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准 ll.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 ) A.1年 B.2年 C.3年 D.20年

12.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 ) A.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B.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C.行业性排放标准 D.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l3.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并实施( ) A.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B.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C.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D.浓度控制制度 14.《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 ) A.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B.由上级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C.由国家环保总局协商解决

D.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1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的法定期限是( )

A.必须在工程开工7日以前 B.必须在工程开工10日以前 C.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以前 D.必须在工程开工20日以前

16.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进口者对海关将其所进口的货物纳入固体废物管理范围不服的,可以( )

A.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B.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依法申请行政调解 17.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属于( )

A.假农药 B.报废农药 C.劣质农药 D.禁用农药

25

18.放射性物质管理立法要控制的对象之一是( ) A.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 B.天然放射性辐射源 C.放射性物质 D.射线

19.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已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 )

A.应当缴纳闲置费 B.由县级以上政府无偿收回 C.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组织恢复耕种 D.处以罚款

20.2002年l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 ) A.取水权 B.水资源 C.水交易权 D.用水权 21.《森林法》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 )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B.林业基金 C.育林费 D.森林植被恢复费 22.《渔业法》规定,可以向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的部门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制定机关是( )

A.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24.在自然保护区中,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是( )

A.试验区 B.核心区 C.生态区 D.缓冲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清 洁生产措施有( )

A.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B.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 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C.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D.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的污染防治技术

E.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意见的对象有( )

A.有关单位 B.专家 C.公众 D.政府机构 E.非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 27.《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 )

A.油类 B.工业废渣 c.城市垃圾 D.含热废水 E.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28.《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 责的原则。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的主体包括( )

A.消费者 B.产品的生产者 C.销售者 D.进口者 E.使用者

26

29.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有( ) A.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 B.用水许可原则

C.全面规划原则 D.综合利用原则 E.节约用水原则

30.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遵循的原则有( )

A.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B.以现有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C.保护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 D.防风固沙

E.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31.可持续发展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

A.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B.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C.当代人与上代人之间的关系 D.当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32.全球性多边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有( )

A.宣言 B.议定书 C.附件 D.框架条约 E.决议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