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酒杯、学生搜集表示朋友间友情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回忆离别,引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家人、朋友离别的时候。回想一下,你送过谁?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生活中的离别感受,进而更能把握文中人物的心情】
2、是呀,每次送别,都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25课——《黄鹤楼送别》(出示课题,生齐读)
3、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了李白的那首送别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来读?知道吗?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初读检查,把握课文内容
1、请把书打开,轻轻读读自学要求:(出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依依惜别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誉满天下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永世不绝
4、谁来读好这些词语?(指名读,谁还想读,我们一起读) 5、你能用一两句话,简要地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此处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进入情境,黄鹤楼话别 (一)体会“深情厚谊” 1、(出示第1段接读)是呀!在那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江边的景色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2、师: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配乐:小提琴曲 《离开你的那一天》) 3、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他们都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出示)李白曾经说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是: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过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4、生读李白的话。
5、他们常常在黄鹤楼上吟诗作画,把酒言欢,黄鹤楼是他们友情的见证,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设宴送行,可见他们的友谊——生:非常深厚。 6、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俩的深厚情意?
补充出示:情同手足 良师益友 志同道合 一见如故 忘年之交 莫逆之交
7、学生齐读
(二)品悟“依依惜别”
1、心灵相通的朋友要分离了,心情是怎样的?(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
生:依依惜别(板书:依依惜别) 2、怎样的分别才是依依惜别? 生:谁也舍不得离开谁。
3、李白生性豪放,孟浩然也不屑在分别的时候儿女情长,他们都不愿意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简单地表露出来,而是选择把这份情(生:藏)起来,有一种含蓄的心照不宣。 4、谁来读出这份含蓄?(指名读。评价:藏得越深感情越深,我们一起读)(配乐小提琴曲《离开你的那一天》)
5、万般离愁涌上心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李白打破了沉默,举起了酒杯,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李白话)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自己读读这几句话,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生:读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7、师:从哪些字、词看出的?敬仰他的什么?
生1:短短的一段话,用了很多您,说明非常敬仰他。 生2:称孟浩然为夫子,夫子是对有才学的人的尊称。
生3、称孟浩然是兄长和老师,说明孟浩然在李白心中的地位很高,是李白的良师益友。 生4:孟浩然诗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8、师: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帆船启航,将不见故人,就请您干了这杯酒。(指名读,读出敬仰之情)
9、生:我还读出了李白的不舍。
师:哪里读到的?你体会到什么?(还没分别就期待下次相逢,读出不舍。) 10、师:真是多情自古伤离别呀!一齐读读李白的敬仰与不舍。(配乐:神秘园) (三)感受“友情长存”
1、面对友人的一番话,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到李白这样的知己,我孟浩然还有什么遗憾呢?于是,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学生纷纷演示)何等的潇洒!他把美酒饮入肚中,同时也把那份深深的眷恋也一同深藏在心,进而又怎样开口安慰李白的?(出示孟浩然的话)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点诗)王勃这句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的意思吗?
3、你还读到过哪些描写朋友离别、友情长存的诗句?(课余搜集的资料) 4、出示: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要告诉李白:别难过,虽然_____________ 生: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影响。 生:我们只是暂时分开,还会重逢的。 „„„„
5、师:是呀,你不要难过,要乐观起来,我们的分别只是(暂时的)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孟浩然的话中,除了有一种安慰、有一份炽热、有一种豪放、更有一片深情。读好这段话(指名读)
6、(出示第三自然段)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此刻,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小组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待会儿给大家演一演,好吗? 7、生自由练习,派两组同学上台演绎。
8、师:两个大诗人,一对好知己,让我们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老师读旁白,女生读李白的话,男生读孟浩然的话。(钢琴曲《神秘园》再次响起)
四、情之所至,吟诗作别 1、(出示第四自然段)此时,岸边——,江上——,友人——,白帆随着江风——,消失在——,李白——,只见(一江~远方„„)一个省略号,饱含了李白多少无尽的思念和祝福啊!(指名读) 2、李白一直就这样久久地站着,不肯离开,似乎要把这一片情谊托付给江水,好伴着友人,到达广陵,让我们一起陪陪李白,送送孟浩然吧!(齐读)
3、友人的白帆早已消失,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久久地凝视着一江春水,也许他在想: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深情与惆怅。(配乐:钢琴曲《神秘园》)
【研究一个人,就要走进他的内心,此时,我巧妙利用文章的空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进行说话训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效地加深了情感体验】
4、一切的不舍,所有的祝福,都融入在这一江春水中,凝视着友人远去的背影,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5、扬州城自从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就更有名了,一起读这“千古丽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6、师:长江上应该是白帆片片,而李白为什么只写一只船呢? 生:因为诗人李白的眼中只有友人一人。 7、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深情地读一读。(配乐古筝 渔舟唱晚) 五、总结升华、意犹未尽
1、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思念起好友时,李白总会到江边走一走,还总会深情地吟诵,故人——(齐)
2、人生难得是欢聚,可叹别离多,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故人——(齐)
3、每当我们吟诵起这首诗,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春日的江边(出示:暮春三月~飞檐凌空)透过诗中的每一句,我们仿佛还能看到(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边”)
4、师:长江水见证了李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首千古流传的诗也将故人情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歌曲《烟花三月》李泉,歌词以字幕形式向上推)老师深情朗诵。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西湖瘦。
5、跟着唱唱这首歌,再次体会这份浓浓的惜别之情吧!
【渐行渐强的节奏,伴着学生陶醉地哼唱,将难舍之情推至高潮】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挑选自己喜欢的送别诗,仿照《黄鹤楼送别》,用文包诗的形式写一写。 推荐阅读:蕴涵着生命、爱和友谊的好书——《夏洛的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