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此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
C.奥地利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二、基础知识综合
2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 ?我认为信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仰就是一种人生追求。信仰不是信(lài),__________,更不是遵守,而是一种精神福地的栖居,一种灵魂的皈依。读书作为信仰,是读书人心灵家园中那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润泽灵魂,喜悦生命。
把阅读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把读书化为生活一部分的自由状态。 ② ,这样的生活少了一份琐屑,多了一份静谧( );少了一份狭隘( ),多了一份高邈。在功利主义世界里,阅读使我们拥有一种超越现实,一种向理想进发的热情。
世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读书给予他的信徒最大的恩赐,不是等身的著作,也不是长长的头(xián),而是一场独一无二的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第 1 页 共 13 页
信(lài)______ 头(xián)______ 静谧( ) 狭隘( ) (2)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厨师的哲学 尤今
①我点了三道菜:姜丝鱼片、咸鱼煎蛋、冬菇芥蓝。
②在柬埔寨中部这个人口寥寥,又落后得好似一百年都不曾发展的小城磅清扬,居然能够在这间唤作“湄公餐馆”的小店的菜单上看到如此“纯中式”的菜肴,既欢喜,又迷惑;而等那三道菜一一被端上来时,我的欢喜和迷惑,全部变成了因难以置信而生发的惊叹。
③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机心地仰视众生。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
④道道菜肴,色泽鲜丽,卖相绝佳,味道呢,更是一等一的好,每一口都让人舍不得吞咽。 ⑤这名出色的掌勺人,姓丁,是老板兼厨师。过去,他向一位香港厨师学艺,时间长达十年。 ⑥这晚,客人不多,我们闲聊。
⑦他一丝不苟地说道:“学烹饪,如果一板一眼地死记烹饪的步骤,是于事无补的;最重要的是,学艺者必须下足功夫去钻研烹饪的原理。炒菜,多几滴水或少几滴水,味道完全不同;切肉,必须顺着肉的纹理,否则,那肉一定作怪,不管你下什么料去调弄,都煮不出好味道来。把原理一搞通,厨艺肯定差不到哪儿去。不过呢,话说回来,厨师一定要对所有的肉啊、菜啊有一分强烈的感情,菜和肉才会乖乖地听话。”
⑧我看着那张菜式不多的菜单,冒昧地问道:“你天天煮着同样的几道菜,反复练习、千锤百炼,才能煮得这样精彩吧?”
⑨他睃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
第 2 页 共 13 页
⑩我只翻了几下,便眼花缭乱,哇,那菜式数不胜数,单单鸭,便有八宝鸭、香酥鸭、北京烤鸭、卤鸭、辣熏鸭,等等。
⑪他一脸自豪地说:“我曾在首都金边一家豪华大饭店当主厨,菜式千变万化,不管客人点什么,都难不倒我。现在,到这小城开餐馆,客人喜欢的菜肴,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我只好把这本菜谱收起来了。”
⑫“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不是很可惜吗?”我又问。
⑬他轻轻地耸了耸肩,答道:“不必听人使唤而事事自己做主的这种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⑭说毕,他的脸上浮起淡若浮云的微笑。
⑮这位厨师,不但精通厨艺,而且深谙生活的艺术。 ⑯其实他自己就是一朵云。
⑰云不肯守着一成不变的形状,它不受天空的囿限,千变万化,自我负责而又活得潇洒自在。 (选文有改动)
3 .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情 “我”从菜单上看到“纯中式”教育 ①______ ②______ 惊叹 “我”看到菜式不多的菜单 ③______ 厨师道出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④______ 4 .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心机地仰视众生。 5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对三道菜做了生动的描述,突出了厨师厨艺的高超。
第 3 页 共 13 页
B.文章第⑦段主要是厨师谈及自己是如何做菜的,这和文题“厨师的哲学”没有什么关系。 C.厨师把那本厚厚的菜谱放在柜子里,是因为他现在对里面的菜式做法已经生疏,做不了了。 D.厨师对本职工作和生活都有独到的领悟与见解。
E.文章结尾写云不受“天空的囿限”,实则写厨师有着像云一样潇洒自在的生活艺术。
6 .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请结合文章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来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他在地坛中曾有此感叹:“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他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于是他在生和死的交叉口徘徊踟蹰,什么人都不想理,只想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记不清都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正如先哲所言——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最后他想通过了,“上帝在交给我们出生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就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于是他坚强地活着,并有了今天的成就。
(题文)说明文阅读(共8分)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骨骼肌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长的,能达到40毫米。 位置 运动特点 肌纤维特点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第 4 页 共 13 页
平滑肌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 不到。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 感觉不到。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心肌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7 . (小题1)下列说法与上面资料提供的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
8 . (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 B.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资料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的介绍了骨骼肌是如何组成的。
第 5 页 共 13 页
D.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同原因。
9 . (小题3)(小题3)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
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景,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亭便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第 6 页 共 13 页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0 . 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1 . 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2 . 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13 . 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四、句子默写
14 . 用课文原文填空。
第 7 页 共 13 页
(1)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孩子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其中有代表借用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五、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节选)、《孟子》(节选)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①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①非:责怪。②上:此处特指君王。 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以物喜 以: ②微斯人 微: ③乐民之乐者 乐: ④民亦忧其忧 其:
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第 8 页 共 13 页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 . 范仲淹与孟子的“忧乐”思想有哪些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
六、诗歌鉴赏
18 . 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③烟雨任平生。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处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①吟啸:吟诗、长啸。 ②芒鞋:草鞋。 ③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④料峭:形容春寒。 ⑤向来:方才。
⑥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
19 . 名著阅读
(1) 所写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在作者笔下的小生灵都很可爱,如为后代无私奉献的小甲虫,像个吝啬鬼的 ,虽被毒蜘蛛咬伤还愉快进食的 。
(2)在这本书里作者称赞 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3)《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两个例子。
八、作文
第 9 页 共 13 页
20 .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一个快乐而难忘的童年。在我们童年的成长之路里,有大方洒脱不求回报的快乐,有帮助同学不断进步的快乐,有……正是这些快乐,伴随着我的成长之路,使我的童年多姿多彩!
请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
2、3
、
四、句子默写
第 11 页 共 13 页
1、
五、对比阅读
1
、
六、诗歌鉴赏
1
、
七、名著阅读
1
、
八、作文
1
、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