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百合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2020-07-18 来源:意榕旅游网
百合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作者:程斌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7期

程 斌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球根花卉,从百合的主要形态特征及主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百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百合;形态特性;应用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对世界百合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选育贡献巨大。全世界百合属植物约94个种,起源于我国的有47个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属植物的一半。

1

百合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 L)植物的总称,为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包括根、茎、叶、子球、珠芽、花、果实和种子;株高80~100cm,广卵形无皮鳞茎直径5~8cm,肉厚,白或黄白色;茎丛生直立,稍扁,黄绿色,茎长30~90cm,叶散生,披针形,浓或淡绿色,且有光泽;花顶生,长筒形喇叭状,花被先端向外翻卷,花洁白,基部有绿晕,10~18cm大小,有清香味;花蕾初现时向上直立,后向下倾斜或横向伸展。

1.2 生长习性

百合属长日植物,光照时间过短,会使植物不开花。绝大多数的百合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少部分品种喜阴,在半湿地可生长;较耐寒,喜凉爽而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炎热的气候会影响开花。最适开花期温度15~22℃,冬季若保持15~18℃,也可以开花,依靠人工促成栽培。另外,“休眠”也是百合的主要特性。百合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和欧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

2

百合的主要应用

2.1 食用价值

百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很高,比番茄高5倍,比黄瓜高3.5倍,比韭菜高0.5倍,比大白菜高1.6倍;糖含量也很高,比番茄和黄瓜各高10.4倍,比韭菜高4.7倍,比大白菜高6.6倍,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百合的习惯。明代《花疏》中记有“百合宜

兴最多,人取其根馈客”。明代中叶编纂的《乎凉县志》中记载“蔬则百合山药最佳”。《本草纲目》中有“百合新者,可蒸可煮,和肉更佳;干者做粉食,更宜人”。百合制成的食品香糯可口,滋补健身,深受人们喜爱。百合花及鳞茎可制作色昧俱佳的精美菜肴,如百合花煎蛋、鸡茸百合花、百合鸡片锅巴等,也可酿酒或提取天然色素。花蕾阴干剪碎泡茶,清香可口,味美绵长。

2.2 药用价值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燥咳嗽、劳嗽咳血、低热虚烦、惊悸失眠等症。百合的药用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其记百合“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张仲景在《金医要略·方论》中指出百合是味良药,并记载了百合作为中药的炮制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有“百合之根以众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办通”。此外百合尚有止血、止流泪、止瘸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百合中主要含有酚酸甘油醇、昔类、秋水仙碱及多糖,另外,还含有一些磷脂、蛋白质和硒等无机元素。硒和秋水仙碱具有抗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癌、鼻咽癌、皮肤癌、乳癌、恶性淋巴瘤等。特别是在对这些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后,出现体虚乏力、口干心烦、干咳痰少甚至咯血等症状时,用鲜百合与粳米一起熬粥,再调入适量冰糖或蜂蜜共食之,对于增强体质,抑制癌细胞生长,缓解放疗反应具有良效。

2.3 园林应用

百合的花色泽鲜艳、花瓣硕大、造型独特、不易萎蔫,既可以做鲜切花,又能用于花篮、花环、花束的制作,还可栽种在花坛、花园中用于美化环境。百合花除红色外,还有白色、桔红、黄色或带斑点的花色。花形有喇叭形、漏斗形、杯形及花瓣反卷的钟形,有的品种还具浓香,非常惹人喜爱。

2.4 经济价值

在国际花卉市场上,百合花以其美丽的花姿和吉祥的寓意长期走俏、历久不衰。相关资料表明,在我国百合切花属高档花卉,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其它常见切花品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百合切花庄重大方,且寓意深刻,很符合我国吉祥如意、百年好合的传统民族精神,所以,百合花在我国广受欢迎,是婚宴喜庆团圆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花卉,而欧洲人则用白百合象征少女的纯洁,把它视为圣母玛丽亚的形象,因此,百合花常作为新娘婚礼上的手捧花。可见,百合是很有市场和发展前景的切花品种。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花卉产业的兴起,百合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用途也由食用逐步向园林绿化、居民居室美化等方向转变,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百合在园林绿化应用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管理上、养护上的问题,因此,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使其在城市绿化系统中更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其固有的功能,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出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郭志刚,张志伟.球根类[M].北京:中国林业科技,2000

2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所.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 王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