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0538
大学生如何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雷 珍
摘 要:变化是永恒的,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任何人不能违背。作为毕业生,首先必须在内心深处 树立社会是永恒变化的思想,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变化,还要与时俱进促成社会向和谐美满方向的变化。如 果无视社会形势的变化,无视就业形势的变化,一味地盲目依照自己的主观设想去定位自己、选择职业, 那么必不能如愿以偿,而是被无情抛到时代的后面。为此,大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树 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 不良择业心态 良好心态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137
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毕业生的心态是复杂的,既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也存在一些不良心态。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又使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毕业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些困惑,而进入择业误区,严重的将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就业。因此大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排除心理困扰和障碍,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择业。
一、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心态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能够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积极服从国家的需要,并且具有更多自由选择的发展机会,更加敢于接受竞争对自己的挑战,更少存在“患得患失”心理,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他们的择业心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追求稳定、一味求高、急功近利、清高自负、自卑消极、过分依赖、犹豫观望、盲目攀比、嫉妒中伤、投机取巧等。出现上述不良心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剖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观念束缚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和家长还固守着过去的观念,认为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才是“正经工作”,不仅工作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而且也有地位,说起来好听,这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入世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格格不入。
2.期望值过高
不少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总想去自己需要的地方,不想去需要自己的地方,选择到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工作的很少。期望值过高的另一表现是,一旦择业失败,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消极颓废,进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就业和择业。
3.自我评估不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不少大学生却对自身的能力素质估价不适当,在择业时,不是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多高素质,能做出多少贡献。而是看单位能给多少钱,有什么待遇,任什么职务。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致使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患得患失。
二、如何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1.抛弃“一步到位”的终生就业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失业将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面临着失业的潜在威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一般很难一下子就能找到合适的理想工作,那么“一步到位”找个满意的工作,终身职守,这样的时代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
必须树立多次择业的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淡化就业单位身份属性,树立多元就业观念市场经济是多元化经济,更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要求。要改变以单位所属、性质、效益定优劣的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身份”日渐淡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公司的大量涌入,企业性质、所属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进一步缩小。据某大学生就业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择业标准发生变化,已经由以往注重单位地区、效益等方面向注重单位对个人今后发展方面转化。就是说,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就业单位是否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利,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3.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挫折是一种鞭策。双向选择的本质意义是一种激励手段,对优胜者是这样,对失败者也是如此。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强的转化过程,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4.提高自身素质,排除侥幸心理
“有实力才有魅力”,实力是顺利就业的根本。为此,必须排除侥幸心理。实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实力的强弱从根本上说决定着求职者预期目标实现的程度。任何求职者若将希望寄托于一时的好运气和虚妄的技巧都是不对的。在平时锻造自己实力是求职的上策,任何企图以侥幸实现理想目标都是万般无奈的下策。
参考文献:
[1]王 泓,杨秀英.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郝志强,王旭东.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雷珍(1983-),女,汉,陕西合阳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