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国际化的内涵辨析

2021-10-29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国际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国际化的内涵辨析

王春雷

2012-3-19 8:54:14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2年03月09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有条件的旅游城市走国际化之路是一种必然趋势,但要实现国际化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旅游国际化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一种工具,只有程度的不同,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目标,也同样存在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先后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其中包括不少二线城市和内地城市,上海提出要“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城市都缺少“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具体指标,甚至把“国际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国际化”混为一谈。

一、国际旅游城市

目前,国际学术界没有关于“国际旅游城市”的一致定义,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基本上从国际城市引出概念,但大多未做明确界定。

另外,有相当一批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旅游城市应具备的条件做了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际旅游城市的解释,但这些研究观点不一、提法各异,而且,所提出的条件处于不同的层面上,这使得在运用这些条件对某个城市进行评价时会产生一定的交叉和重复,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尽管尚未达成一致看法,但国内学者在“国际旅游业发达,国际知名度高,对外开放度大”三个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理解也由早期的偏重综合性国际旅游城市的“大而全”的定义,向注重其关键特征和独特内涵(如国际知名度、国际旅游功能等)转变,从而使原本泛化的概念和内涵变得日益明确和突出。由此看来,从城市旅游功能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综合界定国际旅游城市最为科学。

笔者从城市功能理论出发,认为“旅游功能在城市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产业能级达到一定国际化水平的城市”才属于国际旅游城市;而且,国际旅游城市在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城市规模上都存在多个层次。

二、城市旅游国际化

从整体上看,关于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较少,且多以某个旅游目的地国际化为样本,使得这些研究成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及特殊性。而且不少研究和城市将“城市旅游国际化发展”等同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没有突出国际化的动态性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国际性”特征。

值得欣慰的是,有少数学者围绕城市旅游国际化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甚至提出了明确的概念。

2007年,万绪才等在研究南京市的旅游国际化时明确提出,旅游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功能日益与世界接轨、国际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逐渐融入全球旅游网络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旅游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国际化的一个层面;旅游国际化是一个阶段性的、动态变化的概念,是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旅游国际化具有普遍意义。

2008年,沈小芳在研究都市社区旅游的国际化时,提出其国际化主要体现在社区旅游环境氛围的文化底蕴本土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国际化、接待游客来源的国际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与体验的国际时尚化以及旅游品牌的国际化。

综上分析,城市旅游国际化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国际旅游城市强调的是一种状态,是指某个旅游城市具有国际级的旅游吸引力,客源市场广泛且面向世界各地,是世界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具有较强的旅游经济实力。但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城市旅游国际化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一目标的必要过程,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工程便是必要的手段与途径。

三、对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研究

国内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城市实力的增强,如何将首都北京率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问题受到旅游学者的重视,从而开创了我国国际旅游城市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城市开始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理论界对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探索也随之开始了。

而且,由于我国城市旅游业对外程度的普遍提高,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策略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旅游城市研究的热点。杭州是我国较早提出国际化战略的旅游城市,因此关于杭州旅游国际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同时,还有一些学者对三亚、天津、昆明、黄山和深圳等城市的旅游国际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值得欣慰的是,有部分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某个具体层面的问题。例如,有学者对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进行了专门研究。但从整体上来看,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对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以及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等问题回答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所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分析,未来国际旅游城市研究将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国际旅游城市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研究;国际旅游城市的定量研究;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影响的研究,这有助于我国城市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在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不同动力机制和表现出的不同发展模式,从而充分考虑国外经验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国际比较,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经验。

四、旅游国际化的指标体系

旅游国际化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因而可以这么理解,“旅游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本质是“国际旅游城市的指标体系”。总体而言,对国际旅游城市整体发展框架进行系统化研究的文献很少,明确提出并专门研究“旅游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

1.定性研究

1999年,周玲强以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为基础,提出了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10项指标,即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总就业人员数的比重、年均国际游客接待人次数与城市实有人口数之比例、国际散客数占国际游客数比重、旅游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旅游市场供求关系的协调程度、旅游资源特殊度、旅游资源组合条件、旅游资源规模度及容量、旅游资源区位条件。

阎友兵和王忠提出了国际旅游城市的五个一级衡量指标,即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吸引物,进一步分为27个二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

李志刚、张婷等学者结合具体城市研究了国际旅游城市的指标体系。例如,2005年,张婷等人提出,国际旅游城市的指标体系包括10项关键指标,即优质的旅游服务环境、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便捷的出入境程序、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国际化的会议场馆、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文明友好的旅游环境、现代化的预订和结算方式、高效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的旅游市场。

2009年,金媛媛和王淑芳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和相关文献研究的结果提出,城市旅游国际化的指标体系大致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

(1)客源市场的国际化,即国际旅游者(含港澳台)占全部旅游人数的比例较高,而且国际游客的规模始终是个变量,与目的地的旅游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2)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指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营销等方面应符合国际标准、国际眼光和国际规范。(3)旅游服务的国际化,即旅游服务适应国际游客的需求,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4)旅游法律环境的国际化,即具有一套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法律体系。(5)交通和信息的现代化,包括便捷的海陆空交通通道、完备的旅游交通系统和发达的包含互联网在内的现代通讯网络。(6)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现代化,衡量指标包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涉外星级宾馆的数量、城市多语标识系统、社会文明程度、政治稳定程度、社会治安状况等。(7)旅游目的地具有国际知名度。

2.定量研究

2006年,李娜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国际旅游保障体系、国际旅游环境三大方面,构建了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其中,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细化为主题旅游吸引物、国际旅游经济、国际旅游接待水平和国际旅游宣传促销等4个子主题,国际旅游保障体系包括城市可进入性、金融通讯服务和政府支持力3个子主题,国际旅游环境包括社会治安和国

际旅游氛围2个子主题,进而再细化为41个指标。

2007年,万绪才等人在研究江苏省南京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时,从旅游市场和旅游基础性功能两大方面,包括旅游市场国际化水平、国际知名度、旅游配套设施国际化水平、管理服务国际化水平、环境氛围国际化水平五个方面指标及其相关具体指标,构建了评价城市旅游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而对南京市旅游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水平评价与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推进南京旅游国际化的基本思路和有关保障措施。

同年,罗小斌以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为例,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构建了一个由“国家宏观环境”、“国际市场环境”、“目的地基础条件”、“目的地管理”和“目的地支持条件”5个大类共18项因子构成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影响因素体系。他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市场的角度对各因素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国际营销”、“国际旅游企业”、“国际交通条件”和“目的地旅游企业”4项因子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起决定性的影响,属于强影响因素;较强影响因素包括“国家开放政策”、“3S资源”、“文化特色”、“生态环境”、“旅游产品”、“国际人才”和“服务设施”7项;“国家社会状况”、“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需求”、“区位条件”、“旅游信息化”、“居民素质”和“语言环境”等余下7项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属于一般影响因素。

2008年,朱梅把国际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分解为两个子体系:城市旅游业国际化竞争力体系和城市环境国际化支持力体系,其中,国际化竞争力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服务接待能力、技术人才和国际营销四个方面来评价,城市国际环境从经济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国际交流能力五方面来评估;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含有70个三级指标的城市旅游国际化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其研究结果把实现苏州旅游国际化的长远目标划分成4个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并测算出苏州总得分为653.88分,由此推断苏州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目前处于初步旅游国际化阶段。

综上分析可知,对国际旅游城市的定量评价是我国国际旅游城市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成果不多,且大多是从单个角度进行评价。对比现有文献中提到的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不难发现,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中的常用指标变量主要由国际旅游业指标和城市指标两方面构成。但笔者认为,城市旅游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至少包括城市环境、旅游产业和客源市场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硬件配套、旅游便利度、旅游营销和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是关键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