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nbound.com.cn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经济增长
www.anbound.com.cn
安邦咨询(ANBOUND)
第524期 2016/12/06
战略观察是基于安邦集团对现实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和预测基础上,有关中国未来政策的信息分析系列研究报告。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有效的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解析各种战略问题和政策方向。而各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为基本的研究重点。 主要作者,陈功。安邦的创始合伙人,1993年创设安邦(ANBOUND),现为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他是“新丝绸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他同时也是陆权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宏观经济、地缘政治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陈功先生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多所中国大学的教授及博士后导师。 2
目录
摘要 ........................................................................................................................................... 3 一、库兹涅茨模型 ...................................................................................................................... 4 二、生产函数 ............................................................................................................................. 5 三、多马模型 ............................................................................................................................. 5 四、过剩劳动力模型 .................................................................................................................. 6 五、经济增长阶段论 .................................................................................................................. 6 六、苏联模型 ............................................................................................................................. 7 七、双缺口模型 ......................................................................................................................... 8 八、索洛模型 ............................................................................................................................. 9 九、曼昆模型 ........................................................................................................................... 10 十、“避孕套”模型 ................................................................................................................ 11 十一、熊彼特模型 .................................................................................................................... 12 十二、腐败模型 ....................................................................................................................... 13 十三、灾难经济模型 ................................................................................................................ 13 十四、勒德谬误 ....................................................................................................................... 14 十五、速度陷阱 ....................................................................................................................... 14 十六、危机三角模型 ................................................................................................................ 15 十七、政府错误模型 ................................................................................................................ 15 十八、均值回归 ....................................................................................................................... 16
3
摘要
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表示,探求经济增长是“经济学最迷人的领域所在”。在人类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苦苦追寻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所谓经济增长理论,其实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这也是一个证伪和互辩谬误的过程。日本和中国各自的经济增长都曾经有10年左右的10%上下的高速增长期,一度被视为增长奇迹,但与西方发达国家(OECD国家,非日本)长达200年的2%人均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个统计数字立刻就会令很多人目瞪口呆了。
经济增长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如果你关心一个国家的政策是否正确,那么了解一些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其中的基本理论常识,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这是避免走入自以为是误区的基本要件。
一个或许必要的建议是,你最好跳过那些繁杂的经济学理论公式,挑选那些迷人的深邃思想去看。追随经济学思想的变化,我们将一些有趣而必要的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我们自己的学说呈现于此。尽管在现实世界中,一些思想体系已经被证伪,但经济学家们所创设的奇妙词汇却保留了下来,有时还成为混淆现实的最佳利器。了解这些学说,有助于避免“黑童话式”的自以为是大行其道。
4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经济增长
(本文源自陈功内部讲话)
人人都关心经济增长,但远非人人都清楚经济增长。实际上,经济增长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其公式为:
GNPt = GNPb(1 + r)n式中,GNPt代表期末的国民生产总值;n代表基期至期末的年数;r代表平均增长率(亦称增长速度)。为了避免物价变动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采用不变价格计算。
在人类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苦苦追寻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而所谓经济增长理论,其实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当然这也是一个证伪,互辩谬误的过程。比如,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曾经被认为是高速增长,因为它们均有10年左右的10%上下的高速增长期。问题是与西方发达国家(OECD国家,非日本),长达200年的2%人均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哪个更牛,恐怕这个统计数字立刻就会令很多人目瞪口呆了。
所以,经济增长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用1890年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话来讲,探求经济增长是“经济学最迷人的领域所在”。如果你关心一个国家的政策是否正确,那么了解一些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其中的基本理论常识,将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这是避免走入自以为是误区的基本要件。一个必要的建议是,你最好跳过那些繁杂的经济学理论公式(毕竟这是智库学者的讨论),挑选那些迷人的深邃思想去看。
一、库兹涅茨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S·库兹涅茨从其定义出发,根据历史资料总结了经济增长的6个特征: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产量增长率、人口
5
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三个增长率都相当高;2、生产率的增长率也是很高的。生产率提高正是技术进步的标志;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了;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迅速改革;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6、世界增长是不平衡的。
什么是经济增长?
说到底,经济增长围绕人来实现的,实质就是人均收入的增长!
二、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的表述是,每个时期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与利用这些投入所能生产某种商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很显然,生产函数表明了厂商所受到的技术约束。
Q= f(L,K,N,E)
式中,各变量分别代表产量、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简化为, Q = f(L、K)
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 1、劳动: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
3、资本: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货币形态又称为货币资本;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原材料等。
4、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这个模型表现的是经济增长最简单、最淳朴的理解,主要就是投入和产出。实质的经济增长,远比这个复杂,交互的影响因素更多,就像一个漂亮姑娘,迷人而又善变。
三、多马模型
这个模型流行于1946-2000年间,源于经济学教授多马(Evsey David Domar)论文《资本增长、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研究的是美国短期经济衰退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多马
6
模型赢得巨大市场的鼎盛时期是在1950年以后。
模型的表述是:G = S/V
G是经济增长率,S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是资本/产出比。
这个模型的意义在于研究,达到目标经济增长率所“必需的”投资率。也就是说,用多少钱,多少投资,才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率?大家可能听得非常耳熟,的确如此。大多数实施目标增长率的国家,基本理论都是源于这个多马模型。世界上援助贫困国家的思路也是如此,有所谓“资金缺口”的存在,实际很多世界银行倡导的资本援助,也解决不了问题,投资并导致大家渴望的经济增长,因为还有劳动和技术等诸多因素在发挥作用。多马模型基本是以高失业率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这样只有投资才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推动因素。对比现在的中国,我们是老龄化的问题,根本不是高失业率的问题。
多马模型后来是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在1939年也曾发表了一篇论文,所以并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此模型因为缺陷明显,在西方主流学术界已经渐渐消失,包括过去积极鼓吹的世界银行在内,后来都不再提这个事情了。
四、过剩劳动力模型
这个模型是刘易斯提出的,上世纪50年代,刘易斯和其他发展经济学家都假设在工人和机器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比如说每台机器对应一个工人。由于劳动力过剩,资本便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产量同资本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点与多马模型是相同的。刘易斯不仅认为劳动的供应是“无限”的,而且他还以苏联为例说明可以将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发展经济。
刘易斯的名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本积累”。其实,经济增长与投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是一种很古老的思想,早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就运用这一理论搞过计划经济。
五、经济增长阶段论
首先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是历史学派先驱F.李斯特,他将发展阶段分为:1、狩猎状态;2、游牧状态;3、农耕状态;4、农工状态;5、农工商状态。这是在斯密的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加上了后两个阶段。目的在于明确当时德国国民经济所处的历史的落后
7
地位,和它所应采取的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
其后,旧历史学派的B.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则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三分法,他以财货的流通形态为标志,将经济发展阶段分为:1、实物经济;2、货币经济;3、信用经济。他的“实物经济”是指物物交换的经济;“货币经济”是指近代市民社会,包含有资本主义经济一切特征的经济阶段。由于“货币经济”阶段产生了种种的弊害,他认为“信用经济”是可以解除“贫困”的理想的经济状态。他的这种划分在理论上早已没有任何影响。但他所用的“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概念,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1960年罗斯托(W.W.Rostow)出版了他的畅销书《经济增长的阶段》,他在书中预测并阐述了五个发展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走向成熟阶段这是指一个社会已把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它的大部分产业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国家的产业以及出口的产品开始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不断增多,厂家和消费者热衷新的技术和产品,投资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民福利、交通和通讯设施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惠及整个社会,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一些经济增长极开始转变为技术创新极。中国目前也已经进入了这一发展阶段。
罗斯托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到达大众消费时代,政府制定收入方案,收入再分配政策等。
罗斯托和经济增长阶段论的最大问题都是缺乏证据支持,众多经济学家此后的验证分析和研究都表明,历史事实与罗斯托理论并不一致,30年后有一位经济学家写道,“世界史中一个重要典型事实是在经济快速起飞之前发生了大幅度的储蓄增长”,储蓄是普遍现象。显然,经济增长并非仅仅是钱,以及谁有钱,谁没钱的问题。其现实发展,很可能是一个连续而交错的过程。
六、苏联模型
8
毫无疑问,苏联是一个人类社会计划经济时代的典型国家,具有模型意义。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中,许多作者都认为苏联体制尽管在个人自由方面相对不足,但是在促进总产出增长(经济增长)方面,“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美国人自己都认为苏联在经济方面“比我们增长更快”,这是计划体制的“特定优势”。这一点,与我们中国所强调的“举国体制”,恐怕如出一辙。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苏联模型实际就是一套强制储蓄的共产主义方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办大事”。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才被淘汰和证伪。首先,这一模型依然是建立在投资基础上的;其次,这一方案并未改变社会的贫困和短缺;第三,把特殊的“大事”,当成普遍的经济发展。总之,虽然“办成不少大事”,但却并未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而且“大事”办的越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就越是产生妨碍,实质是基于特定目的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剥削。
所以,高储蓄率与制度存在紧密关系,高储蓄率与投资支配权存在紧密关系,否则随之而来的投资并不能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七、双缺口模型
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是真正的经济学大腕,很有影响力。他是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1918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洲,195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年获荷兰经济学院荣誉博士。他曾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际开发署副署长、世界银行副行长等公职。
问题是他的思想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钱纳里和斯图亚特创设于1966年的模型被称为“双缺口模型”。一个缺口指的是投资缺口,另一个缺口指的是贸易缺口。贸易缺口事后等于储蓄缺口,但事前却可能是价格固定的短缺国家的增长约束。他将投资、储蓄和进出口同引进外资联系起来,一时间,成为各国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工具。
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是企业家出身的麦克纳马拉,他希望能够精确计算出每个国家所需要的援助金额,于是在双缺口模型的基础上,一种最小标准模型(MSM)就被提出来了。就其意义而言,这实际上还是多马模型,还是投资与GDP的比例关系。问题是援助以及高投资很多情况并未诱发高经济增长,反倒产生了更多的债务。
有趣的是,到了80年代,钱纳里等人又提出了所谓“发展形式”理论,将研究领域
9
延伸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认为投资和储蓄只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事实上,钱纳里等于是自己修正了自己的双缺口模型的缺陷。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双缺口模型已经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术文献中神奇的消失了。
举例来说,在上世纪80-90年代,圭亚那的投资从占GDP的30%上升到了42%,每年的外国援助占GDP的8%,但其GDP总量却下降了。中国现在的情况也类似,数年来投资率高的惊人,有时甚至会达到接近80%,投资占GDP总量的比例同样也很高,但经济增长率现在却下滑了很多。我们的世界有太多的证据是相反的,这对知名理论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不过,这没有妨碍国际金融机构的经学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演讲中的论调,他们依然在告诫发展中国家,投资要与“目标经济增长率”保持一定的比例。像这样无视大量实证数据的理论错误,俯拾皆是,但说者依然在津津乐道,恐怕怪只能怪经济学理论教育的失败吧。
八、索洛模型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的主要贡献始于1956年,他当时发表的几篇文章,没错其实就是几篇文章,阐述了让很多人为之震惊的经济增长理论,今天看来依然如此。
索洛模型的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内生变量:投资。 模型的数学表达:
其中,K资本;L劳动;A技术发展水平;I毛投资;S储蓄;k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资本密度;s边际储蓄率;n人口增长率;g技术进步率;δ资本折旧率;y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索洛增长模型的假设:
{生产和供给方面:Y=F(K,L),劳动和资本可以平滑替代,规模报酬不变,稻田条件(公式),在生产函数两边同除以L——y=F(k,1)=f(k),所有符号均代表人均产量;需求方面:y=c+i,c=(1-s)y,y=(1-s)y+i,i=sy=s f(k)},
资本存量的变化{△k=i-δk= s f(k)-δk},投资、折旧和资本存量的“稳态”,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资本积累能提高产出水平,但是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黄金律水平”{c*=f(k*)-δk*,条件:MPK=δ},一个经济肯定会自动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但并不会
10
自动收敛到一个“黄金律水平”的稳定状态。
索洛认为,从长期来看,物质投资并非经济增长的源泉。索洛认为,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是技术进步。他经过计算指出,美国20世纪前半期工人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中,87%要归因于技术进步。他的结论对人们的冲击之大,以致后来有人创造了一个词来形容,叫做“索洛震惊”。
索洛理论其实并不难理解,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当相对于一种生产要素之际,无限制的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并不会导致产量的无限制增加,投资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也是同样的,它不会导致经济增长,而是会随着边际收益的递减而递减。也就是说,经济体中一定会存在许多尚不为人所察知的“黑洞”,吞噬掉单一的投资增长。
那么,什么是导致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索洛的结论是:技术进步。他认为这个因素可以很好的结合劳动力因素,他根据实证数据认为,美国1957年资本收入只占GDP总量的大约三分之一,而经济学家们证实,现在的美国,这一比例依然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资本只创造出了三分之一的产出,而工人则创造了三分之二的GDP!技术进步可以部分抵消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你有什么样素质水平的劳动力,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率。由此,索洛模型为“人力资本”一词的大流行,奠定了基础。
当然,索洛模型的基础是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为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否则经济增长根本就是无意义的。但是,这样来定义经济增长恐怕与现实中的部分国家是不相同的,因为有些国家依然认为,经济增长就是表面物质环境的辉煌,哪怕已经是穷尽池鱼。
九、曼昆模型
哈佛大学教授曼昆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了人力资本,这样一来,当把人力资本考虑进来之后,资本收入占总产出的比例上升到80%,物质资产和人力的整体边际收益率递减现象就不严重了,因此,曼昆认为,人力资本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东亚地区的研究也支持曼昆的理论,他们发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高积累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东亚的高增长。
曼昆的观点表面看很有吸引力,他解释道:人类资本不能自由地从一个国家流向贫困国家,而物质资本却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可能就是贫困国家无法吸引资本的原因。欧盟前任主席雅克·德洛尔也是同样的观点,他写过一本书《学习:内在的财富》,引用了拉封
11
丹的一段诗:“一定不要把祖先留下的遗产丢掉:里面隐藏着宝贝”。在世界各地,人们对教育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毫不怀疑。
问题只有一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最起码也是被不恰当地简化了的。
实际上,我们的世界的确经历过一场“教育爆炸”,从1960-1990年,全球所有国家中,适龄儿童中学入学率的中间水平增加了2倍多。大学入学率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1960年,世界上29%的国家根本没有大学生,到了1990年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没有大学生了,它们是科摩罗、冈比亚和几内亚比绍。
那么,教育爆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答案是:实证数据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影响,甚至根本没有影响!日本等东亚国家人力资本增加的速度并不快,但创造了经济奇迹。东亚国家的人力资本虽然增长迅速,但也不高于一般的非洲国家。还有一个例子是赞比亚,人力资本的增长甚至高于韩国,但经济增长率却低了7%。东欧和苏联,国民教育年限上根本不逊色于西方国家,但人均GDP却差远了。美国的中学入学率与乌克兰差不多,但人均GDP却是乌克兰的9倍。
所以,曼昆模型被证伪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如何运用他们的知识,远比有知识的人数量多少对经济增长更重要。其次是教育质量,这由于投资激励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在一个国家中,经济将会停滞不前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们开始不认真读书了,这表明社会实质已经缺乏激励。
考虑一下,我们现在的情况„„。
十、“避孕套”模型
我们这个世界的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控制人口是一种灵丹妙药。电影《但丁密码》中为了消灭过快增长世界人口,不惜动用超级病毒并非空穴来风。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实还有一连串的大名单,他们包括生物学家的保罗·埃利希,他写了《人口大爆炸》,拉斯特·布朗,他写了《超越马尔萨斯》。还有世界控制人口行动国际组织,人口研究所,人口零增长组织,世界观察研究所以及联合国,所有这些悲观主义者的建议都是实行计划生育,要使用更多的避孕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计划生育”总结道:“与其他任何一种人类可以获得的技术相比,计划生育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它的成本更低”。美国国际开发署是避孕套模型积极支持者,行动也最积极,它所免费提供的避孕套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12
在萨尔瓦多和埃及,由于免费提供的避孕套太多,实际人们将它吹起来装点足球赛场。而环顾世界而言,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态度最坚决,“一胎政策”实行了数十年。
实际上,“避孕套”模型的一整套理论就是错误的,人口增长并不影响经济增长,世界各国的大量实证数据并不支持相关的理论学说。事实上正好相反的是,经济学家们渐渐发现并且证明,发展才是最好的人口控制手段,这就是发达国家生育率要低于不发达国家的原因,也是有钱之后的人,不愿意多生孩子的原因。
实际上,改善生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十一、熊彼特模型
熊彼特也是一位经济学领域的大师,他写了很多书,代表作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等,但实际上他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他是在1906年获得的法学博士学位,算得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不过他虽然人在奥地利,但他并非是一位“奥地利学派”的成员。其后他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经济学在很多时候,看重的不是学说的正确,而是影响力的大小,而熊彼特的影响就很大。有的人据统计称,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在西方世界的被引用率仅次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5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因此,“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严格区别于技术发明,而是把现成的技术革新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能力。
熊彼特还认为,创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垄断,刺激了大规模的投资,引起经济繁荣,当创新扩展到相当多的企业之后,盈利机会趋于消失,经济开始衰退,期待新的创新行为出现。整个经济体系将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前进。
熊彼特的模型思想是一种内生性增长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从内部持续革新经济结构,旧的技术不断被破坏,新的技术不断产生,这一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精髓”。根据熊彼特的观点,旧技术的“负担”会限制新技术的收益。他的思想
13
对新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推动性的作用。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滴滴打车”在中国的推广以及遭遇到的政策围堵就是如此的相似。
另一方面,技术的确是一个好东西,但技术并非是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技术本身也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假如技术虽然存在但并没有使用它的激励,那么技术是没有用的。在经济史上,蒸汽机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有了,但却只被用来开启庙宇的大门。玛雅人早就发明了轮子,但仅仅是将它用于儿童玩具,它们并没有作为生产工具,更没有形成经济增长。
十二、腐败模型
经济学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极为薄弱,但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可以被实证检验的。样本数据包括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的腐败指数显示,腐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确的负相关。所以,腐败可以导致经济增长的观点早已被证伪。
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危害: 1、公共品悲剧; 2、恶化和扭曲经济政策; 3、支持低质量的官僚体系。
那么,世界是否存在腐败期间的高速增长,这一问题也被世界经济学界所研究。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独裁政权与高速增长并存的现象。研究的结果表明,腐败可以分型,分散式腐败和集中式腐败,独裁政权是一种集中式腐败,一个强有力的独裁者会选择对经济增长不至于造成太大伤害的腐败水平,他明白自己的掠夺依赖于经济规模。所以,通常而言,这样的腐败需要制定一个腐败“纪律”。印尼的苏哈托政权,就是这样做的。
中国反腐败正在进行时,那么腐败在中国具有什么样的危害呢?大家可以思考这个有趣的问题。
十三、灾难经济模型
灾难经济实际就是所谓的“破窗理论”,很多人认为,挖坑再埋坑,就是经济增长,遭遇到灾难,当然也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这种思路经济学界并非没有人想过,宏观调控的“鼻祖”凯恩斯就在其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说过,“如果我们的政治家
14
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
现代经济学对灾难经济的规律性答案是:
1、经济增长的预期被破坏,人们不会傻到不知道灾难的力量; 2、可以产生经济数字,但不会产生长期的增长激励; 3、实证数据的检验根本不支持什么破窗理论。
实际灾难经济的模型是简单而明确的,这是一个创造增量而牺牲存量的过程,只是很多人信以为真的简单逻辑谬误。
或许,大家可以想想汶川大地震的结果。想想那个时候,大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十四、勒德谬误
勒德谬误(Luddite Fallacy)指的是一个故事,1811年英格兰诺丁汉的织袜工人,为了抗议失业,捣毁了节约劳动的织袜机,还将他们的观点发表在一份名为《勒德王》的小杂志上,由此开始成名。后来事情搞大了,有理论有行动,英国政府于是下令绞死了14名勒德分子加以镇压。
勒德分子的观点是,总体的技术进步会导致工人就业水平下降,这一观点显然并未考虑到技术进步可以使得相同数量的工人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所以,节约劳动的技术其实也是提高人均产出的技术,人均收入也会因此提高。所以技术进步会导致经济增长,总体就业水平并不会下降。
问题在于19世纪英国政府都明白的道理,现在人们依旧在混淆,勒德谬误四处呈现,而且往往都是新旧技术之间的混战。比如富士康采用机器人的解释,比如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之间的论战。
十五、速度陷阱
“速度陷阱”是陈功在2008年后提出来的,陈功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之际,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害的,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如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远不如持续更长时间的温和增长,对经济体更为健康。他认为,社会犹如一个有机体,事实上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的确是人类这样的有机体,高速增长会带来社
15
会一切方面的结构性反应,一旦增长速度下降,社会就将会出现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于是人们只好勉为其难,尽量不切实际的延长高速增长的时间,但这又导致未来更大、更长时期的不良反应,等于透支增长潜力。
陈功曾经反复讲过的一句话是,“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
了解速度陷阱要注意,速度陷阱并非是增长某个阶段特有的现象,它在不同增长阶段都有发生。而拉美国家高速增长之后的长期而持续的经济低迷,也与此有关。如果将社会视为是一个有机体,则拉美这个有机体在独裁政权的时候,增长将会更好。这不是因为独裁政权好,而是因为独裁政权使得控制经济增长成为了可能。
十六、危机三角模型
危机三角是指,城市化、资本过剩和增长危机。其中城市化导致资本过剩,资本过剩导致金融和经济危机,这一种三角关系在人类寻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不断循环往复。
危机三角模型是陈功在《颠覆世界的城市化》一书中提出的发展理论,但在此前之前世界经济学界已经有很多人关注过经济增长推动资本成长的问题,如Patel在1968年,Vanek和Studenmund在1968年都提出过类似观点:经济增长促进了投资率的上升而不是下降。Leibensten在1966年和Boserup在1969年,则更清楚地指出,如果在经济增长和投资之间存在很弱的短期联系的话,那么经济增长肯定是促进投资而非相反。此外,克鲁格曼等人也曾经研究过资本泡沫的问题,但他们对资本泡沫的形成机制,基本只是一个片段化的认识,但这些片段化的认识,也导致了一些度量资本过剩的工具方法出现,如资本边际生产率法、AMSZ准则、储蓄率判别等。
根据这一理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会导致一种副产品,就是资本的堆积,资本通常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积极因素,但如果放在更长的周期当中去看,资本实际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增长垃圾”,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以及反常表现。我们或许可以想一想,现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所推行的负利率是否就是资本过剩并且恶化的一种表现呢?现实还可以向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证检验。
十七、政府错误模型
16
很多年以前,格劳乔·马克思(Groucho Marx)曾经这样说过,政治是一门艺术,不断地寻找和发现麻烦,做出错误的诊断,然后进行错误的治疗。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很多时候,政府就是经济的杀手。而在世界经济学界,常见的政府错误也早已被总结成型。
它们分别是: 1、通货膨胀; 2、黑市和汇率波动; 3、财政赤字; 4、扼杀银行;
5、闭关锁国和政府失职。
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些是最常见的“坏政府”的错误所导致的经济灾难。而有趣的是,如果稍加用心,大家会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一项坏的政策,首先可能导致的市场表现就是异常而猛烈的价格波动,后来这种价格表现延伸到了外部,出现了不受控汇率波动,再后来就是政府债务的累积和失控,接着银行开始遭殃,利润开始下降,成为最后的牺牲者。此后的结果,就是最容易想到的灾难,一个疾病缠身的国家经济。
十八、均值回归
经济增长充满了随机性,所以经济增长很难预测,但也有人认为很好预测,甚至等同于猜谜游戏,并且还会被偶尔猜中。这一切在世界评论界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众说纷纭之际,人们很容易就会因某个人的某一“预测”而折服。这表明经济学家和类经济学家们,渴望扮演先知的本能。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关键就在于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
这其实是一个小把戏,你可以向朋友宣称某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同时宣称某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上升”,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是正确的,只要“好的时间”足够长,“坏的时间”也足够长。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随机数原理,“极端坏”的情况很难重复,“极端好”的情况也很难重复,长期来看,就会出现均值回归。像这种小把戏,全球新闻界和评论界人士经常使用,到处发表,但实际意义不大。相反的是,如果出现下属情况:1、拥有足够可检验的实证数据支持;2、重复出现预测准确的结果,那么,毫无疑问你幸运的碰见了真正的分析大师。
17
精妙的理论模型汇聚了大师们的思想,反映并且代表了经济学思想的变化。在现实世界中,很多时候思想体系已经被证伪,但他们所创设的奇妙词汇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混淆现实的最佳利器。
我们在这里肯定没有将经济增长理论的全部归纳于此,我们也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套解经济增长理论,我们也不认为,拥有函数表达式的玩意儿才叫模型。我们只是将有趣而必要的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我们自己的学说呈现于此,目的是避免“黑童话式”的自以为是大行其道。
18
北京安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 E座702室 邮 编:100027
电 话:(86-10)56763000 传 真:(86-10)56763059 Email:aic@anbound.com.cn
上海安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静安区愚园路309号紫安大厦0612-0616室 邮 编:200040
电 话:(86-21)62488666
Email:shanghai@anbound.com.cn
深圳市安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香蜜三村天健名苑B座11G 邮 编:518034
电 话:(86-755)82903343-45 Email:shenzhen@anbound.com.cn
杭州安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271号中环大厦403室 邮 编:310005
电 话:(86-571)87222210
Email:anbound-hz@anbound.com.cn
成都兴邦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科园三路4号火炬时代B-5-2 邮 编:610041
电 话:(86-28)68222002
Email:xingbang@anbound.com.cn
重庆安之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号融汇新时代大厦2015室 邮 编:400030
电 话:(86-23)86968538 传 真:(86-23)86968559
Email:chongqing@anbound.com.cn
©2016 Anboun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