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3 11:16:43) 转载▼ 最近,有这么几件事让国人对中国文化重拾自信,看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
刚刚结束的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独唱音乐会——《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轰动了整个美国。当晚的演唱会,宋祖英从古色古香的中国之门走出,以优美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开头、以欢快昂扬的《爱我中华》压轴,演唱了《木兰从军》《龙船调》《出嫁歌》《好日子》《蝶恋花?答李淑一》《孟姜女》《猜调》《小河淌水》等18首经典曲目,倾倒了现场二千二百名美国观众。演唱会的观众中,除了主流社会的政界、商界人士外,还有很多纽约艺术家,他们都是专程赶来。三次谢幕,5分钟的自发起立鼓掌,被称为中国艺术家在美国观众面前受到的前所未有的最高礼遇。坊间评论说,这是真正的中国民歌之夜,真正的中国之夜。
无独有偶。由谭盾作曲,张艺谋带领王潮歌、樊跃导演的歌剧《秦始皇》从2006年12月21日首场公演到2007年1月25日最后一场演出,从最贵的350美元的门票到最便宜的15美元的门票都已售罄。这在大都会歌剧院创下了一个新记录。如今,观众想要买票,必须要排3个小时的队,而且只能拿到站票。 歌剧《秦始皇》在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当天,所有观众早早的来到大都会歌剧院,盛装出席这一歌剧盛宴。首演大都会歌剧院迎来了克林顿等贵宾,演出结束后,4000名观众起立长时间地鼓掌,把主要演员多明戈和导演、作曲家一次次唤回舞台,连续四次谢幕让他们欲罢不能。日本作曲家喜多郎在电话中对《秦始皇》不住地夸奖,从导演到音乐,再到舞美都一个劲儿地说“很棒” 。我们没理由不相信《秦始皇》将成为世界经典已成事实! 备受关注的中国钢琴家郎郎每次在纽约举行演出,门票也都早早售完;在美术方面,在今年的世界美术作品拍卖市场上,中国画家的作品身价的飙升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话题。
还有,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兴起了学中文热,美国也不例外。
中国迄今已经在美国创建了8所孔子学院,其中以马里兰大学(以下简称马大)孔子学院设立时间最早,因而也影响最大。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孔子学院形式是全球第一家网上孔子学院。它给那些本来没有机会接触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引起了美国人的兴趣,中国文化对美国影响越来越大,已超过日本!
这一点从美国学生的留学选择也能体现。美国国际教育机构最近的调查显示,2005年,共有6389名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04年增长34.9%;而2005年留学日本的美国学生只有4100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亚洲,中国与亚洲诸国,或国土相连,或一衣带水,成为古代东方文化的精神支柱,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如今在海外,中国艺术家受到了集中关注。
今天,我们能够欣喜的看到中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 中国完全具备成为亚洲艺术在美国的代表这种实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注:有关资料引自《青年参考》
最近,在自诩为世界文化中心的美国纽约文化街,一部歌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秦始皇》。
从2006年12月21日首场公演到2007年1月25日最后一场演出,从最贵的350美元的门票到最便宜的15美元的门票都已售罄,这在大都会歌剧院创下了一个新纪录。如今,观众想要买票,必须要排3个小时的队,而且只能拿到站票。
此前,中国依靠价格低廉商品占领全球市场。歌剧《秦始皇》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扩大影响力的典型事例。
中国文化异军突起的尖兵是中国的艺术家们。备受关注的中国钢琴演奏家郎朗每次在纽约举行演出,门票也都早早售完,若不早买票,就很难听到他的演奏。在美术方面,中国画家的崛起也令人瞩目,在今年的世界美术作品拍卖市场上,中国作品身价的飙升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话题。 在海外,中国艺术家受到集中关注。在美国,中国已取代日本,被认为是亚洲艺术在美国的代表。
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影响力超过日本,这一点从美国学生的留学选择也能体现。美国国际教育机构最近的调查显示,2005年,共有6389名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04年增长34.9%;而2005年留学日本的美国学生只有4100人。
…. 印度文化是以印度教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的综合,印度文化的这种特征使其具有顽强生命力、高度凝聚力和极大同化力。它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得到充实和丰富。因此,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冲击和碰撞中会不断融合、吸收,这是一个价值重塑、体系调整的过程。现代化和传统通过独特的连续性和变化过程互相补充。印度不会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不会丧失自我。印度文化会像以前历次一样,在外来的冲击面前重新反思和整合,嬗变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不失民族特色的印度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郭英剑在为《文化帝国主义》一书所作的\"代出版说明\"中所言:\"全球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力量,更在于我们的文化经验,也就是我们理解日常生活的方式。\"
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冲突与碰撞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没有文化冲突,就不会有文化融合,也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宽容的文化》一书中写道:\"从文字无法企及的时代开始,印度就接受了外族人民。它像一块充满魔力的土地,激起各种各样人丰富的想象,流浪者、殖民者、抢劫者、生意人、征服者不断涌入这个国家,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族、文化、习俗、宗教和语言\"。因此,有人说印度\"像海洋一样有无限的吸收能力\",这\"无限的吸收能力\"正是印度文化无限的包容力。就是这种包容使印度呈现出多样的人种、众多的民族、繁杂的语言、纷繁的宗教共存的多样性社会面貌。
印度的近现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正是由英国殖民主义入侵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精神与印度传统文化精神冲突的过程,它使印度文化出现了由传统农业文明的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新的转机和成功的希望。这一转机和希望并不只是来自不断引进与更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拓宽的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至关重要的是,在蓬勃发展的技术和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背后,看到了传统日常生活的沉重结构的真正松动以及千百万普通人正在悄悄萌生的走出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冲动。这一走出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冲动将成为印度传统文化由自然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向现代理性和人本主义转型的契机。
今天的印度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混合体。作为一个固守传统秩序、相对静止且精神上自满自足的国家,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经历了千百年来种种巨大的、灾难性的历史变故后,依然根深叶茂地存活着。传统文化不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丧失。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印度传统文化将继续不断地受到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冲击,也将会与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不断地交流、融合,但唯有印度传统文化本身产生了比较全面和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和自我转变,这才能真正实现印度传统文化的根基--印度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真正转变。否则,即使是再强烈的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也有可能被淹没在印度无所不包的\"大梵\"精神中,成为印度文化的又一个新的变种.
●中印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受到美国的关注,但是,印度文化在美国的流行速度却远远超过中国文化
●印度官方在美国从不主办“印度文化节”,而是通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传播,使任何去过印度的美国人,都对印度文化产生真切和似曾相识的感觉
●中国文化面对的是 “世界文化超市”,只有提供其他文化不能提供的特殊价值和便利,才能吸引现代人
在美国,印度文化比中国文化更吸引人
在华盛顿最热闹的购物区乔治城, 有一家叫“奥特菲特斯”的新潮时装店里总是挤满了年轻人。几年以来,这家店最大的特色就是出售许多印度制造的商品,并且有很多印度风情的服装和饰品。笔者每次经过这家店,都会听到顾客这样说:“这些东西多么漂亮啊!我真想去印度看看!”
除此之外,鲜艳别致的印度纺织品在美国普遍保守的装饰中也相当抢眼,受前卫人士欢迎。英美娱乐明星似乎非常喜欢印度文化,也很愿意“免费”作印度文化的推广大使。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西方世界的英国“披头士乐队”开始,英美艺人对印度音乐和乐器就赞赏有加。好莱坞女星们非常青睐瑜珈,练瑜珈似乎是她们疯狂的生活方式中保持“正常”的第一选择。在崇拜明星的美国,明星们的一举一动有着引导社会新潮流的影响力,久而久之,便使
整个社会形成了向往印度文化的氛围。前段时间,据相关媒体报道,包括史泰龙在内的五位好莱坞一级影星差不多在同一时段到印度访问或拍片。这将使美国民众掀起对印度新的关注热潮。
相比之下,纽约那家京剧脸谱店却门可罗雀。美国所有大商场里至少一半以上的服装是中国制造,大多城市都有许多中国制造的玩具店、日常用品店、中国工艺品店,但要么这些商品被挂上美国品牌,要么因为商品本身没什么新意,并没有多少美国人在购物的时候,会感慨地说想去中国看一看。美国的影视明星到中国访问也相对较少。偶尔有外景在中国,所拍摄的可能还有不少所谓的“负面事物”。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注。但是,大多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多是廉价商品、流动的劳工等,对中国真正的文化精髓依然非常陌生。而印度经济的崛起只是近几年的事,同样也受到了西方的关注,瑜珈等印度文化的精华在美国的流行速度,却大大超过了中国任何一项文化或艺术品。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文化的传播在于推广方式
仔细观察中国和印度在美国的文化传播,会发现推广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比较重视官方推广,在方式上偏重于纯文化的形式,而印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推广和商业形式。比如,在过去几年,中国多次由官方出面举办“中国文化节”。笔者在华盛顿住了7年多,还从没注意到有印度官方主办的“印度文化节”,最多只是各个大学或社团邀请印度艺术家在美国举办小型演出而已。不同推广方式产生的结果很不同。中国文化节可能吸引了不少美国精英,然而,想要使普通的美国老百姓了解中国,却不是一两次文化节就能够取得成效的。
印度官方似乎对传播本国文化漫不经心。每次有印度活动,印度驻美使馆网站上都只有“文化活动预告”一项,或者只是通过部分美国朋友相互通告,但是却非常注重细节。我曾多次参加印度驻美大使馆的活动。每次庆祝活动都很简单,只有简短的鸡尾酒会,看似没有特别的准备。活动的组织者并没有照本宣科地念讲稿,或者告诉客人印度文化有多么古老、多么精深。但参加活动的客人不会寂寞,主人看到有独处的人,会特意过来找你聊聊。大厅里布置得非常有印度特色,告诉来宾今天是印度什么节日以及来历, 印度人在这天会做些什么。如果客人对此有兴趣,组织者会故作不经意地说,来,这样里有一本书、一部电影讲的就是这个节日,这样,人们被好奇心驱使,自己主动去探索印度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另一个层面上看,“中国艺术节”向美国人所展示的是中国文化最精华的一面,且常提供免费欣赏的机会,也起到了很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效果。但这些精华在出国前就经过筛选,比如,选最动听的民族乐器演奏、最艳丽的歌舞、最珍贵的文物珍宝等。这些精华在中国国内连民众都很少接触到,慕名来到中国的美国人想要再欣赏,价格就高了,且很难找到。此时,来华人士顿时会感觉到真实中国与其在美国欣赏到的“中国”的反差。这样,回国后,中国文化在美国人中的口碑就会欠佳,甚至还有抱怨。
印度通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传播看似简单,甚至有点粗糙和小家子气,但任何去过印度的美国人,都会对印度文化产生真切和似曾相识的感觉。回国后奔走相告,然后与其他朋友相约,再次前往印度。 “世界文化超市”中的竞争
当前网络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趋向一体化。互联网和国际旅行提供的便利,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买到日本电器,享受巴黎厨师设计的晚餐,观看百老汇表演。 换句话说,只要能力所及,任何人都能享受到各国文化提供的优秀产品和服务。因此,中国文化其实面对的是“世界文化超市”,只有做到别具一格,能够提供其他文化不能提供的特殊价值和便利,才会吸引生活已经非常丰富而且忙碌的现代人。
以瑜珈为例,瑜珈在美国 (其实也包括在中国)的流行,并不一定是由于人们对印度悠久历史的兴趣,很大的原因是它能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呵护身体、缓解压力的方式。所以,即使瑜珈练习班非常贵,或是时间要求很严格,美国人照样乖乖地去交钱,去流汗。久而久之,练瑜珈的人就培养出对印度其他文化的兴趣。
由此看,要成为“世界文化超市”中的畅销商品,必须要真实、可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这一点可以从中餐在美国的久盛不衰得到验证。中餐可谓是中国文化渗入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最成功的例子。在美国,几乎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中餐馆。对于饮食传统简单的美国人来说,中餐提供了方便且经济的新选择。现在,许多中餐馆使用印有十二生肖的餐垫,在用餐过后赠送每个顾客一个类似求签算命的 “福饼”,这种空心的小饼干里藏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印着 “当天运事”,背面有的印着“本周幸运号码”供喜欢买彩票的人参考,有的印
有一个中文字或词。看看自己的运气,或是试图按照发音指示读出这些中文,成了很多美国人吃过中餐后非常期待的一件事。这种推广方式同样能给许多中国文化产品以启示。 文化和商业看上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当今社会,文化的推广离不开商业推介的手段。只要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找到和确定适合的消费群体,采用适合的包装方式和宣传渠道,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是可以实现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