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
篇一
上周,我讲了第六单元“圆的周长与面积”,然后进行了单元测试,总体成绩还算比较满意,但从考试试卷上和平常的作业上来看反馈出来的问习题还是比较多,下面就这一单元近来的教学作出如下思考。 一、存在的问习题
⑴学生对有关圆的概念认识不深刻。 (1)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写成周长与面积或其它的关系,认识不清;如: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 )。有的学生填写的是一个固定的数,还有的同学填的是3.14,精确答案应是圆周率或π。
(2)半圆的周长总容易理解成圆的周长的一半,其实是圆周长的一半加上它的一条直径或两条半径。
(3)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有点混同。明明知道是求面积,可是却去求周长,自己还不知道错了。
⑵学生对有关圆的生活实际不相熟。
(1)在实际生活运用中不知道“牛围绕木桩”是什么样的,不能把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络起来。缰绳的长是圆的半径,不是直径。木桩的位置,是指圆心。 (2)不知道钟面上的分针是圆的半径,常常理解成直径,造成解习题错误。 ⑶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周长认识不到。 (1)“周长”是指图形一周所有线的长度,中小学六年级阶段所认识的“线”只有两种可以计算长度的线,一是线段,二是圆形的曲线。学生往往会把不在一周上的线段计入周长,也会不计凹进图形的线,或者减去凹进图形的线的长度。 (2)长方形和其内切圆之间的关系不分明,看不出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找不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求不出长和宽各是多少,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无从下手。 ⑷学生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情况。
(1)由于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比较感兴趣,所以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较好,大局部同学都能找到比较简洁的计算方法。
(2)在求半圆的面积时,有些学生总是在求得圆的面积后,忘记乘二分之一或除以2.
⑸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或操作能力不高。
对于没有图形的解答环形面积的应用习题,学生不愿动手画草图来剖析,因此找不对两个圆的半径。对动手操作标题不知道怎样下手。 ⑹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比的关系
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比是一致的,如果半径比是3:1,则直径和周长的比都是3:1,也就是长度单位的比雷同;两个圆的面积的倍数关系,是长度
1 / 4
单位的平方倍,长度单位是3倍,面积单位就是9倍。 ⑺有关计算方面出现的问习题。
(1)有的同学在计算XXXX数的平方时,如3的平方,应该是3乘3,可总有同学却成3乘2。 (2)学生在计算碰到3.14时,不能灵敏计算,一般把3.14放到最后去乘,比较容易计算,而不灵敏的同学不论那一套,3.14写在哪里就乘哪,计算花费时间比较多,也容易出错。
(3)有的同学在解答这局部知识时,列出综合算式,但是解答时步骤省略或没有计算结束就不计算了,出现问习题也比较突出。 二、解决规定
发现了问习题,我赶紧要想出方法进行弥补,不能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是这样做的。
⑴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公式的记忆,强化不同公式的区别,先从公式上打好基础。
⑵在解决问习题时,先把公式写上,然后再根据公式列式,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好好思考到底需要哪个公式,防止出错误。
⑶整理出这个单元的所有概念及公式,粘贴在书上,便于学生早读时记忆和做作业时查找相应信息。
⑷让学生记住3.14的倍数的结果,这样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
⑸让学生在列式解答时,计算步骤不能省略,一步一步算出结果,这样还能防止学生出错。
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如出示了圆形花坛的图片,设计了在花坛四周铺一条小路求小路的面积这样的问习题,创设与学生十分贴近的生活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⑺在教学过程中,把对知识梳理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给学生互相学习提供一个时机,关照到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⑻得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如“圆的面积”一课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特别是圆周长的一半转化成长方形的长,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这一教学环节,得当的运用课件演示补救了语言描述的不足,而且学生通过观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⑼分层练习,关照全面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中,注重基础习题、应用习题、提高习题和拓展习题的分层,让后进的同学,能够完成基础习题,中等的同学,通过动脑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基本能够解决全部标题,对于优秀的同学倡导探索解决拓展习题的意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取得须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积极的教学行为,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灵敏得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树立“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备课理念、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流程规范科学、丰盛、生动活跃、努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反思、研究的习惯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二
一、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不深刻
(1)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 ),用字母( )表示。
2 / 4
有的学生填写的是一个固定的数,还有的同学填的是3.14,精确答案是圆周率。 (2)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14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是”表示“等于”,应改为“约是”才对。
二、学生对圆心的空间观念及字母表示掌握不佳
(1)图上标明圆心O,画有一条半径8厘米,有的学生误认为半径是0.8厘米;
(2)在实际生活运用中不知道“自动旋转喷灌装置”是什么样的,不能把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络起来。射程20米,15米,10米,是指喷灌面的半径,不是直径。安装的位置,是指圆心。 三、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周长认识不到 (1)“周长”是指图形一周所有线的长度,中小学六年级阶段所认识的“线”只有两种可以计算长度的线,一是线段,二是圆形的曲线。学生往往会把不在一周上的线段计入周长,也会不计凹进图形的线,或者减去凹进图形的线的长度。 (2)对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和宽的比,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掌握不佳。主要仍是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不够,计算是没有考虑长方形是由4条边组成的图形,有2条长和2条宽,而只是直接把周长按长和宽的比进行分配,求出的是两条长的长度和两条宽的长度,没有求出一条长和宽就直接计算了面积。
(3)长方形和其内切圆之间的关系不分明,看不出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找不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求不出长和宽各是多少,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无从下手。
(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二分之一加上直径,有些同学在计算半圆形的周长时总是忘记加上直径。
四、学生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情况较好
(1)由于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比较感兴趣,所以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较好,大局部同学都能找到比较简洁的计算方法。
(2)在求半面的面积时,有些学生总是忘记自己求的是半圆面积,忘记乘二分之一或除以2.
五、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
对动手操作标题视而不见,不知道怎样下手的有。告诉了圆的周长,应当先求半径,再画出圆形,标出半径的长度。
六、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比的关系
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比是一致的,半径比是3:1,则直径和周长的比都是3:1,也就是长度单位的比雷同;两个圆的面积的的倍数关系,是长度单位的平方倍,长度单位是3倍,则面积就是9倍。 篇三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分清以下几点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局部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求圆面积公式是S=πr2 ,求圆周长的公式是 C=πd 或 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根据以上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在学生练习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也较好,详细表现如下。
一、 练习教学体现“生活化”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机。练习课教学同样必须从学
3 / 4
生相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问习题引进课堂。一上课,先练习口算,然后就小明爸爸在院子里围圆形花池的生活实例,引入课习题,让学生领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练题的设计上,充分利用和学生生活有关的例子,如操场的周长与面积,我们学校的花坛,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习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增强对数学的理解。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验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练习设计有“坡度”、有“智慧挑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新课程规范的要求,这节课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条理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先让学生画两个圆,找出两个圆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然后设计了两个圆之间的不断移动、变化、组合的变式练题,发挥了同一学习素材尽可能多的功能,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四周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略的实际问习题。从课堂上看,绝大局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环的面积,局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最后一习题的练习,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到达智力的自我开展区。
三、课堂检测,提高学生做习题的积极性
一节课都是练习,学生容易疲劳,把练题设计成测试习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做习题的积极性。本节课围绕教学目的设计了一份测试习题。测试习题有填空、判断、计算,用卷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在课堂上进行对改,对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习题,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学生通过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 “双基”,找到本身存在的问习题,全对的同学体验了学习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